疾病百科 > 肠道息肉病

肠道息肉病

2020-03-28 01:59阅读(98)

肠道息肉病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是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其中单发的称为腺瘤,根

1
肠道息肉病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是大肠粘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其中单发的称为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三类,癌变率较大,是癌前期病变状态;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几率较低。由于这种息肉在临床上不易区分,临床上所谓大肠息肉并没有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一般医生口中的息肉为非肿瘤性息肉,待明确病理性质后在做具体区分。

2

流行病学

发病率:国内报告以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而国外有人报道增生性息肉最常见,发病率达25%~80%;成年人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壁腺瘤高10倍,但也有学者在肠镜检测中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性息肉的3倍。

好发人群:家族性和幼年性息肉多见于少年期,其他一般见于中年后,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岁以上老人约占75%,男性高于女性,约为2:1。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较多,但根据数目可以分为单发和多发,但目前国内外较为广泛应用的是以Morson的组织学方法为基础,将大肠息肉分为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而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统称为息肉。腺瘤癌变率较高,错构瘤很少癌变,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基本不会癌变但部分可能会演变为腺瘤。这种分类明确区分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对治疗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1、肿瘤性息肉

单发的肿瘤性息肉分为腺瘤、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性,是一种癌前病变,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多发的肿瘤性息肉分为腺瘤病、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Cardnen综合征、Turcot综合征及散发性腺瘤病(多发性腺瘤)。

Cardnen综合征与家族性腺瘤比较,大肠腺瘤发病年龄较迟,可以出现在消化道外症状之后。Turcot综合属染色体遗传疾病,呈大肠分布,数目较少、散在;癌变年龄也较早,一般20岁以下的女性较为多见。

2、错构瘤性息肉

单发性错构瘤性息肉一般为Peutz-Jephers息肉;多发性错构瘤性息肉Peutz-Jephers综合征,一般较为少见,是一种基因遗传疾性的男女都可以得的疾病,伴有特定部位的皮肤和粘膜黑色素为特征。

3、幼年性息肉

单发的幼年性息肉称为幼年性息肉,90%的幼年性息肉发生在10岁以下,80%·90%的幼年性息肉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多发的幼年性息肉为幼年性息肉病,主要分布在大肠也可以发生在全胃肠道。

4、炎症性息肉

单发的炎症性息肉称为炎症性息肉,多发的炎症性息肉为假息肉病,是肠粘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些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肠炎及肠结核等慢性炎症肠道疾病。

5、增生性息肉

单发的增生性息肉称为增生性息肉;多发的增生性息肉为多发性增生性息肉。

6、其他

一般为单发,分为粘膜肥大性曾生物、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及炎性纤维增生性息肉。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生活习惯及饮食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的摄入是生命健康与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78.06%大肠息肉患者烟龄年限超过三十年,同时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发病率也会增加,尤其是抽烟的老年男性,而低钙、低纤维及肥胖的患者发病率也较常人高。

2、叶酸摄入不足

叶酸作为B族维生素,在蔬菜水果中广泛存在,是影响腺瘤性息肉发病因素。一项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叶酸摄入不足容易促进大肠息肉发生,但若息肉已经形成仍过量补充会加速器癌变。

3、代谢异常

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认为肥胖与腺瘤及晚期腺瘤的复发相关,同时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占58%,但如果降低血脂水平的话也可以降低大肠息肉的发病率。

4、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大肠息肉的发生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肠道内分泌异常,刺激肠粘膜增生,从而促进息肉生成。

5、遗传因素与基因突变

腺瘤的发生是多个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有研究已经证实息肉与基因的表达明显相关,环境因素的改变致基因表达异常或者突变基因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形成了腺瘤。

5

症状

大多数大肠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有其他症状:

1、肠道刺激症状

相比较于健康人,大肠息肉患者临床变现为腹泻或者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的患者也可嫩会出现粘液脓血便。

2、便血

便血会因为部位及出血量而表现不一。直肠下段者粪便表面附有血,出血量较多的人表现为鲜血血或者血凝块(长时间慢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会诱发贫血)。

3、肠梗阻或者肠套叠

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肠梗阻或者肠套叠现象,是一种很严重的并发症,需要高度警惕。

4、脱肛

位于直肠内较大的有蒂息肉可能会随排便而脱出肛门外,甚至需要反复手法而帮助纳回。偶尔,蒂细长的息肉可法还是能蒂部扭转,坏死而自行脱落。

6

并发症

1、肠梗阻

概念:任何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

原因:机械性肠梗阻主要是由于肠管外原因、肠壁本身病变及肠腔内异物阻塞所致;动力性肠根阻由于肠壁的麻痹及痉挛;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束安塞或血栓形成。

发病率: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仅此于阑尾炎和胆道疾病,死亡率一般为10%~30%。

主要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及排气排便停止。

2、继发性肠套叠

概念:肠的一段套入其相邻的肠管腔,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年人。

原因:继发性肠套叠是由于肠腔内或肠壁的器质性病变使肠蠕动节律失调,近段肠管的强力蠕动将病变连同肠管同时送入远端肠管中。

发病率: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年人。

主要表现:阵发性腹痛发作。

3、缺铁性贫血

由于长期的慢性胃肠道失血并且得不到纠正从而造成缺铁性贫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乏力、一卷、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食欲缺乏等。如果有长时间便血并且发生以上情况的患者需要特别警惕,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7

实验室检查

隐血试验(OB实验)

检查意义:粪便隐血试验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病变部位出血较少导致不清楚是否粪便中有血,而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很明确的知道是否有便血现象。

诊断标准:隐血试验呈阳性代表有便血现象。

8

诊断要点

医生可能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进行初步诊断。

1、病史要点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肠道息肉病的家族史。

2、症状要点

约半数无症状,但可出现有肠道刺激症状、排便次数增加、便血及息肉脱出体外的现象,严重者甚至伴有肠梗阻及肠套叠。

3、检查要点

X线钡剂造影检查可有观察到有无息肉,内镜检查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重要诊断。

9

鉴别诊断

1、结肠癌

结肠癌是一种生长比较缓慢的恶性肿瘤,从肿瘤发生到出现症状需要较长时间。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形状及排便习惯改变;偶有腹部隐痛、多为便前隐痛;腹部包块及肠梗阻症状;贫血、消瘦、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2、直肠癌

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便血或黑便;便血时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也是促使早期直肠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随着疾病发展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原因不明的贫血;突发的体重减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10

治疗

(一)治疗

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例如肠镜下息肉电切术安全、有效、简单,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

1、手术治疗???????????????????????????

(1)肠镜下息肉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是最成熟也是最普及的治疗方法,还可以选择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2)对于广基或者巨大的息肉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双镜联合(内镜与腹腔镜)行息肉切除,以保证切除的彻底性技术后的并发症。术后应当进行全瘤病理检查一边与确认有无癌组织浸润。

(3)如息肉位于距肛缘6~8cm内(指诊可以触及)可经肛门直视下切除。有条件的医院对于距肛缘16cm以内的适合局部切除的肿瘤可以采用经肛内镜切除手术。

(4)对腺瘤癌变的处理根据癌变的深度及腺瘤部位来决定,凡是有以下情况者应追加外科根治性手术:①腺瘤基底部已经癌变或者癌变已经浸润到粘膜下层;②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很高;③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④切缘有癌组织。

2、其他

由于腺瘤性息肉具有复发和恶变的潜能,息肉切除后必须进行结肠镜随访。腺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后,在3~6个月内要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在经过2~3次随访后有残留息肉应当继续切除,待切除后1~3年内重复结肠镜检查。随访中没有出现异常的患者可以每五年检查一次。

(二)预后

肠道息肉病中的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变率很高的息肉,所以发现后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恶变。而术后也可能会存在复发或有残留息肉的情况,要定时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瘤性息肉的数目、大小、病理类型及不典型增生会对腺瘤性息肉术后的复发有影响。息肉数目大于3个、直径≥10cm、绒毛状结构、重度不典型增生是息肉复发和癌变的高危因素。

11

日常护理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运动:适量运动,劳逸结合,每周最少运动一小时。

(2)饮食禁忌:减少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合理控制饮食。应多吃蔬菜、水果、干果及都类的食物。

(3)生活习惯:戒烟戒烟,吸烟饮酒饮食肠道息肉病变的一种很重要的致病因素。应保持良好的习惯,禁止吸烟、饮酒、熬夜等习惯。

2、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学会放松自己,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

3、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有无恶心、头痛、腹泻等的药物不良反应,注意及时反馈给医生。

4、病情监测

手术后的患者,严密注意手术后伤口有无红肿、发热、疼痛及流脓破溃等感染情况,一旦发现立刻告知医生。

5、复诊须知

肠道息肉病变的腺瘤性息肉有复发和恶变的可能,所以即使术后也应当定期复诊。术后3~6个月内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有无残留息肉,若有的话要在行手术切除同时1~3年内重复结肠镜检查,如若没有发现异常的患者每五年检查一次。复诊时应携带自己的病历及相关资料到门诊检查。

12

防治措施

1、平衡饮食及良好的饮食习惯

水果疏菜和全谷有助预防肠道息肉病,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疏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同时不要食用污染过及过期变质的食物,要食用绿色健康的食物。

2、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降低结肠患病的风险。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对降低肠癌风险方面效果更佳。

3、良好的生活习惯

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等可以预防结肠息肉。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如果有结肠癌家族史,尤其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以降低发病风险。

4、保持良好的心情

应当用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5、其它

有研究认为非甾体消炎药物、补钙等对于肠道息肉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率及降低复发率,具体须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