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发热都有哪些症状 发热怎么办

发热都有哪些症状 发热怎么办

2020-04-05 15:01阅读(62)

发热(fever)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

1
发热(fever)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2

病因

1、长期“不明原因”的中、高热

这是指发热在38℃以上、持续两星期或更长,以发热为主诉,在住院一星期内经病史、体格检查与常规化验而病因不明者。

(1)感染

①全身性:见于粟粒型结核与播散性结核、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其他感染,如布氏杆菌病等。

②局限性:见于肝脓肿、阿米巴性与细菌性、胆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腹腔内脓肿如肝下、膈下、结肠旁、阑尾周围、腹膜后、盆腔脓肿等。

(2)恶性肿瘤

见于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各种白血病、其他各种实质性癌肿,如肺癌、肾癌、结肠癌等。

(3)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包括系统性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变应性亚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

(4)其他

如肉芽肿性肝炎、药物热、假热、体腔积血如血胸、血腹、肺梗死等。

2、长期低热

凡口腔温度在37℃以上至38℃左右、持续在一个月以上者,称为长期低热。长期低热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大类:

(1)器质性低热

①慢性感染:如结核病、肝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以及各种病灶感染(鼻窦炎、牙根脓肿、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肛门周围脓肿等)。

②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等。

④恶性肿瘤:早期淋巴瘤、实质性癌肿转移等。

(2)功能性低热

①生理性低热: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等。

②神经性低热:夏季低热、原发性口温增高等。

③感染后低热。

3、超高热

超高热是指发热超过41℃以上,主要见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包括中暑或日射病,脑部疾病,如严重脑外伤、脑溢血、脑炎与脑肿瘤等,输血、输液污染引起严重热原反应与败血症,麻醉药引起的恶性高热,临终前超高热等。

4、反复发热

几乎所有引起感染的病因都可引起反复发热,但以下列疾病较多见。

(1)传染病:疟疾、回归热、黑热病、布氏杆菌病、伤寒复发等。

(2)细菌性感染:间歇性胆管热、泌尿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等。

(3)肿瘤:淋巴瘤引起反复发热与周期热等。

(4)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并发感染等。

3

常见疾病

皮肤炭疽、消化道炭疽、吸入性炭疽、禽流感、感染性疾病、炎性疾病、川崎病、李斯特菌感染、猴痘、肿瘤、鼠疫、Q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横纹肌溶解症、立夫特山谷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天花、斑疹伤寒、西尼罗河脑炎、土拉菌病等。

4

急诊(120)指征

1、突发或持续高热,伴寒战;

2、伴严重头痛;

3、伴突然出现的异常的皮疹,迅速恶化;

4、伴精神萎靡,尤其是小儿可能出现不爱活动,不愿说话和交流;

5、伴精神错乱;

6、伴持续呕吐;

7、伴呼吸困难;

8、伴抽搐或癫痫发作;

9、伴剧烈的胸痛、腹痛或小便时疼痛;

10、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1、发热,伴咳嗽、咳痰、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表现;

2、发热,伴发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3、发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考虑尿路感染可能;

4、发热,伴关节痛;

5、发热,伴皮疹;

6、发热,伴皮肤紫癜、瘀斑、鼻出血等出血表现,警惕血液病;

7、有结核病史或结核病人接触史,长期反复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警惕结核病;

8、长期或反复单纯性发热;

9、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6

就诊科室

发热伴发危及生命的情况,请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应根据伴随症状选择不同的科室。

1、怀疑呼吸道感染,如肺、支气管炎症,可就诊于呼吸内科。

2、怀疑消化系统疾病,就诊消化内科。

3、怀疑尿路感染等,可就诊于泌尿外科、肾病科。

4、怀疑某些皮肤病,可就诊于皮肤科。

5、怀疑结核病等传染病,可咨询传染科、感染科。

6、怀疑血液系统疾病,可就诊于血液科。

7、单纯发热的病人可在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或您的孩子发热何时开始?

2、您用什么方法给您或您的孩子量体温?温度是多少?吃过退烧药吗?

3、您或您的孩子是一直发热还是间歇性发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

4、什么情况下发热会好转?什么情况下发热会恶化?

5、除发热外,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寒战、大汗、咳嗽、尿痛、泡沫尿、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6、您或您的孩子既往有过慢性疾病吗?

7、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8、您或您的孩子最近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9、您或您的孩子有没有和生病的人(特别是有传染病的人)接触过?

10、有没有吃过不干净的食物?

11、您或您的孩子最近去过哪些地区(特别是疫区)?

12、您的孩子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8

诊断原则

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如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睡眠及大小便情况。有无与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史、不洁饮食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并注意发病的季节与地区。

2、发病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病程度。长期发病多见于伤寒、结核等病。起病急,多见于感染、中暑、中毒、脑出血等。感染时发热较高,而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多为低热。

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根据热型来协助判断疾病的种类。

4、伴随症状

(1)伴寒战

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急性溶血或输血反应等。

(2)伴意识障碍

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

(3)伴咳嗽、咳痰

多考虑肺、支气管炎症。

(4)伴腹泻

要考虑肠道感染,如肠炎、痢疾等。

(5)伴尿频、尿急、尿痛

常考虑尿路感染。

(6)伴皮疹

应注意是否为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如水痘、麻疹、猩红热、伤寒、斑疹伤寒,或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及药物热等。

(7)伴口唇单纯疱疹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间日疟、流行性感冒等。

(8)伴眼结膜充血

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9)伴淋巴结肿大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淋巴结结核、淋巴瘤、转移癌等。

(10)伴肝脾肿大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结缔组织病、白血病等。

9

鉴别诊断

1、出疹性传染病伴发热

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有定期出现的皮疹。根据皮疹性质、出现日期与分布可有助于诊断。如麻疹、风疹、猩红热、天花、水痘、斑疹伤寒、伤寒、脑膜炎球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

2、长期原因不明发热

指发热在38℃以上,持续2~3星期以上,于入院一星期内经一般检查与化验未能确定诊断者,称为原因不明发热。其病因主要可分为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三大类。

(1)感染

发热常是感染性疾病中最初见、最突出的症状。原因不明的发热应首先想到感染。

①全身性感染:以伤寒、副伤寒、粟粒性结核、败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

②局部性感染:局部性感染有无脓肿形成是长期发热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肝脓肿、胆道与泌尿生殖道感染以及腹腔内脓肿较多见。但有不少病例,虽有长期发热,而缺乏定位的症状与体征。

(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也是长期发热的常见原因。发热高低与热型不规则。就国内而言,恶性肿瘤中最常引起发热者以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与白血病为常见,其次为实质性恶性肿瘤如肺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3)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是引起长期发热较常见原因之一,大多伴有关节痛、皮肤、心、肾等多系统病变所引起的相关症状与体征。但少数病例在典型症状出现前数星期或数月前可出现发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斯蒂尔病、变应性亚败血症、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4)其他

其他长期发热的疾病,如药物热、加热、肉芽肿性肝炎、结节病。

3、长期低热

(1)器质性低热

以感染性低热较多见,如结核病、肝病、结缔组织疾病、隐形泌尿道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病灶。

(2)功能性低热

除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以及在高温环境引起的生理性低热外,功能性低热可分为神经功能性低热与感染后低热。

①神经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长期低热可达数月。体温在一昼夜内波动幅度小,往往不超过0.5℃,而且口腔、腋窝与直肠温差不大。

②感染后低热: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等痊愈后,少数患者仍有低热持续数星期,如无其他原因可见,应考虑感染后低热。

4、超高温发热

人的体温调节有一个安全阀。当体温高达其临界水平时,通过出汗、呼吸与血管舒张可使其散热骤然增加,因此体温很少达到超高热水平。只有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时,才引起超高热。超高热是指体温高达41℃(106℉)以上的危象。超高热对人体各器官尤其对脑细胞有严重损伤,引起细胞变性,患者进入昏迷状态,于数小时内死亡。引起常见的病因有:中暑或热射病、脑部疾病、输液与输血污染、麻醉药引起的恶性高温、临死前超高热等。

5、反复发热

许多疾病尤其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反复发热,其间歇的无热期可长短不一。复发热以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细菌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较多见。

鉴别诊断

1、出疹性传染病伴发热

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有定期出现的皮疹。根据皮疹性质、出现日期与分布可有助于诊断。如麻疹、风疹、猩红热、天花、水痘、斑疹伤寒、伤寒、脑膜炎球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

2、长期原因不明发热

指发热在38℃以上,持续2~3星期以上,于入院一星期内经一般检查与化验未能确定诊断者,称为原因不明发热。其病因主要可分为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三大类。

(1)感染

发热常是感染性疾病中最初见、最突出的症状。原因不明的发热应首先想到感染。

①全身性感染:以伤寒、副伤寒、粟粒性结核、败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

②局部性感染:局部性感染有无脓肿形成是长期发热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肝脓肿、胆道与泌尿生殖道感染以及腹腔内脓肿较多见。但有不少病例,虽有长期发热,而缺乏定位的症状与体征。

(2)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也是长期发热的常见原因。发热高低与热型不规则。就国内而言,恶性肿瘤中最常引起发热者以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与白血病为常见,其次为实质性恶性肿瘤如肺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3)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是引起长期发热较常见原因之一,大多伴有关节痛、皮肤、心、肾等多系统病变所引起的相关症状与体征。但少数病例在典型症状出现前数星期或数月前可出现发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斯蒂尔病、变应性亚败血症、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4)其他

其他长期发热的疾病,如药物热、加热、肉芽肿性肝炎、结节病。

3、长期低热

(1)器质性低热

以感染性低热较多见,如结核病、肝病、结缔组织疾病、隐形泌尿道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病灶。

(2)功能性低热

除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以及在高温环境引起的生理性低热外,功能性低热可分为神经功能性低热与感染后低热。

①神经功能性低热:多见于青年女性,长期低热可达数月。体温在一昼夜内波动幅度小,往往不超过0.5℃,而且口腔、腋窝与直肠温差不大。

②感染后低热:急性传染病如伤寒等痊愈后,少数患者仍有低热持续数星期,如无其他原因可见,应考虑感染后低热。

4、超高温发热

人的体温调节有一个安全阀。当体温高达其临界水平时,通过出汗、呼吸与血管舒张可使其散热骤然增加,因此体温很少达到超高热水平。只有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时,才引起超高热。超高热是指体温高达41℃(106℉)以上的危象。超高热对人体各器官尤其对脑细胞有严重损伤,引起细胞变性,患者进入昏迷状态,于数小时内死亡。引起常见的病因有:中暑或热射病、脑部疾病、输液与输血污染、麻醉药引起的恶性高温、临死前超高热等。

5、反复发热

许多疾病尤其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反复发热,其间歇的无热期可长短不一。复发热以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细菌性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较多见。

10

治疗方法

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要急于退热,对热度不高且发热原因不明者,通常不主张急于退热,以免掩盖病情,降低机体抵抗力。应集中精力尽早找到病因。

宜及时退热的几种情况:体温过高,如达39℃以上,特别是小儿因为易发生热惊厥,可考虑退热。肿瘤性发热将加重患者体内物质的消耗,对原有心肌损伤的患者,发热会加重心肌负荷,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如遇到这些病例也可及时退热。

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患者的护理,发热期间应补充易消化的营养食物,要给予足够的糖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供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尤其要补给充足的水分,预防脱水和虚脱的发生。

选择适宜的退热措施,发热不是孤立的症状或病理过程,所以必须针对发热病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致热原性发热,应根据发热机制及解热剂药理特性,选用合适的解热措施。

11

日常

发热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对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发热也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一定程度的发热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有利于抗体的形成,并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这些防御反应均有利于机体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在许多急性传染病时,一定程度的发热,常表示机体反应能力良好。若感染严重而发热不明显者,则表示机体的反应能力不良,预后差。但体温过高或持续高热,对机体是不利的,因为发热过高或过久,可使能量物质和维生素消耗过多,引起代谢紊乱和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热应采取积极、慎重的处理原则,首先要寻找发热的原因,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治疗;对非高热或尚未查明发热原因的患者,不要盲目退热;对于发热过高或持久的患者,适当退热则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