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感染性发热都有哪些症状 感染性发热怎么办

感染性发热都有哪些症状 感染性发热怎么办

2020-04-02 19:01阅读(61)

感染性发热(infectious fever,IF)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疟原虫等侵入机体所引起的感染出现的发热。其发病机

1
感染性发热(infectious fever,IF)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疟原虫等侵入机体所引起的感染出现的发热。其发病机制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而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其分子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

2

病因

感染性发热的原因有:

1、细菌感染

如脓毒症、盆腔脓肿、肺结核、伤寒、副伤寒、腹膜炎、急性肾盂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2、真菌感染

肺念珠菌病、肺曲霉病、肺隐球菌病等。

3、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出血热等。

4、其他

疟疾、阿米巴病、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莱姆病等。

3

常见疾病

肺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急性局灶性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等。

4

急诊(120)指征

1、持续高热、寒战;

2、伴局部剧烈疼痛;

3、伴皮肤泛发的皮疹、出血点等;

4、伴惊厥、抽搐、精神萎靡、意识模糊、昏迷等;

5、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发热或伴以下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近期周围出现很多发热患者;

2、伴反复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

3、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4、伴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泌尿系症状;

5、伴皮肤出疹;

6、伴虚弱、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表现;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

6

就诊科室

急诊科、感染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发热症状出现多久了?

2、体温多少摄氏度?

3、是否采取降温措施,包括物理和药物?

4、您是一直发热还是间歇性发热,有一定的规律吗?

5、除发热外,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和体征,例如咳嗽咳痰、尿液异常、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6、您以前有过类似发热的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7、您既往有过感染性疾病吗?

8、您既往手术过吗?若手术过,是什么原因?

9、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10、您最近使用过哪些药物?

11、您的家人有类似疾病吗?

12、您的职业是什么?工作环境怎么样?

13、您最近接触过病人吗?

14、你最近去过疫区吗?

15、您最近是否吃过不洁食物?

8

诊断原则

根据详细病史、发热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细菌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核菌素试验、特异性抗体测定、尿常规、X线片、超声心动图、腹腔镜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1、发热类型鉴别

(1)不明原因发热:广义的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2)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通常双侧下丘脑前部的病变,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的病变,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使躯体的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散热机制障碍,从而导致中枢性高热。由于散热机制障碍,所以在发热时不伴出汗,无呼吸快、脉搏增快以及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反应。

(3)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日间的变化超过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4)弛张热:指体温持续>39℃,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5)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临床诸多的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发热。热程长,大于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有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2、相关原发病鉴别

(1)肺结核: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可有原发疾病症状,多数患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热程较长,个别患者无发热。此外患者有疲乏、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苍白、心脏杂音等表现。

(3)阑尾炎:典型症状为腹痛,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有压痛和反跳痛;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肾盂肾炎:多出现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脊肋角有明显压痛,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有发热、寒战、食欲减退、恶心等中毒症状。

鉴别诊断

1、发热类型鉴别

(1)不明原因发热:广义的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2)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通常双侧下丘脑前部的病变,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的病变,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使躯体的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散热机制障碍,从而导致中枢性高热。由于散热机制障碍,所以在发热时不伴出汗,无呼吸快、脉搏增快以及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反应。

(3)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日间的变化超过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4)弛张热:指体温持续>39℃,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大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5)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临床诸多的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发热。热程长,大于2个月,热程越长,可能性越大;长期发热一般情况好,无明显中毒症状;有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大。

2、相关原发病鉴别

(1)肺结核: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2)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可有原发疾病症状,多数患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热程较长,个别患者无发热。此外患者有疲乏、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苍白、心脏杂音等表现。

(3)阑尾炎:典型症状为腹痛,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有压痛和反跳痛;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肾盂肾炎:多出现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脊肋角有明显压痛,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还有发热、寒战、食欲减退、恶心等中毒症状。

10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

1、病因治疗

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积极的处理是解决感染性发热的根本办法。感染性发热应根据感染源不同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脱水的患者积极进行补液。一旦发生药物反应时立即停用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2、降温处理

感染性发热本身,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以免掩盖病情,但对于高热患者必须进行降温处理。

(1)物理降温:将冰袋用干毛巾包裹后置于头部、腋窝及腹股沟部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用35%~50%乙醇溶液对身体进行擦浴。

(2)药物降温:高热患者可以口服阿司匹林,肌肉注射安痛定、柴胡,或使用安乃近滴鼻液滴鼻,高热不退考虑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3、休息

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11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