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中枢性发热都有哪些症状 中枢性发热怎么办

中枢性发热都有哪些症状 中枢性发热怎么办

2020-04-01 07:01阅读(62)

中枢性发热(center fever)系病变侵犯或损伤下视丘,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常见于脑出血、

1
中枢性发热(center fever)系病变侵犯或损伤下视丘,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造成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常见于脑出血、脑外伤、脑手术、颅内压升高、癫痫等疾病。

2

病因

一般认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下部,但具体部位尚有争议,多数认为位于下丘脑的前部和视前区(POAH),POAH有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即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并以热敏神经元为主。这些神经元能感受其周围血液温度的变化和接受来自皮肤及内脏感受器的信息,其他部位如下丘脑后部,延髓和中脑网状结构及脊髓也有少量温度敏感神经元,并向POAH传递信息。POAH亦具有体温信息整合的作用,建立调定点,并通过产热和散热机制完成体温调节。病变侵犯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功能而导致发热。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疾病以脑血管病,尤以脑出血为多见,脑外伤及脑部手术后较常见,亦可见于脑肿瘤、癫痫、酒精戒断和急性高颅压等。有些学者将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及恶性高热亦归为此类。

1、脑血管病

以脑出血多见,特别是内侧型出血进入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桥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较常见,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损害下丘脑前区亦易引起中枢性高热。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中枢性高热的机制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和周围水肿直接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以及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血液中的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等物质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中枢性发热占脑出血的4.9%。

急性脑出血所引起的中枢性高热一般发生于脑出血后数小时至24小时,体温升高达39~40℃以上,持续不退,主要多见于脑室出血或脑出血进入脑室,病人表现深昏迷,去大脑强直,阵挛性或强直性抽搐,高热,无汗,肢体发凉,病人常在1~2天内死亡。脑梗死引起中枢性发热者较少见,但可发生在大面积梗死和桥脑梗死,可能为大面积梗死灶周围水肿影响下丘脑,桥脑病灶影响下丘脑的传出径路所致。

2、脑肿瘤

已知POAH受刺激时产生出汗,皮肤血管扩张,损坏时则引起高热,下丘脑后部受刺激时产生皮肤血管收缩,立毛和寒战,损坏时则引起体温降低,位于中线及丘脑下部附近的脑肿瘤损坏了POAH或下丘脑后部受刺激可引起中枢性发热。

3、脑外伤和脑手术

严重脑外伤和颅脑手术累及垂体窝、三脑室部位、后颅窝等可引起发热,脑部手术侵袭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多发生于术后数天内。

4、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引起的中枢性发热,于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恢复正常。

5、癫痫

强直-阵挛性发作的癫痫可引起发作后体温升高,可能因肌肉持续性收缩使产热增加,以及癫痫发作使神经元过度兴奋放电,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短暂性功能紊乱,导致发热,一般癫痫发作后平均5.37小时开始发热,平均持续21.78小时。

6、酒精戒断

长期酗酒者,在戒断后有产生中枢性发热的报道。

7、恶性高热

本病的特点是患者在麻醉时迅速产生严重难以控制的高热,肌强直,酸中毒,患者可有高血糖,血钙、磷、钾、镁离子增高,血清肌酸肌酶明显增高,严重者可有肌红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恶性高热可合并有肌肉病,如中央轴空病和肌营养不良。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8、恶性综合征

又称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其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中枢多巴胺功能紊乱有关。约1%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可发生该症,任何抗精神病药均可诱导NMS。本综合征可发生于小剂量首次用药,亦发生于大剂量连续用药中,NMS可发生于治疗后数小时至数月内,但最常见在2周左右。疲劳、少食、脱水、营养不良等可为诱因,氯丙嗪、氟哌啶醇等是神经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阻制剂用量过多可致帕金森病,但该药用小量即可诱发的原因,至今不明。

3

常见疾病

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医源性脑损伤、急性脑积水、癫痫、酒精戒断、恶性高热、恶性综合征等。

4

急诊(120)指征

1、突发持续高热,但无发抖、出汗表现,吃退烧药无效;

2、服用特殊药物后出现的持续高热;

3、长时间处于高热环境,出现发烧、无汗等严重中暑表现;

4、脑外伤或脑手术后出现持续不退的发热;

5、伴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昏迷等;

6、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须紧急处理。

症状

5

症状

6

就诊科室

急诊科、神经内科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您发热多久了?

2、最高温度多少摄氏度?

3、您是偶尔发热还是持续发热?

4、发热有什么规律吗?

5、发热有明显诱因吗?

6、您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医生的诊断是什么?

7、是否治疗?采用了哪些治疗措施?

8、您有脑血管疾病吗?

9、您有颅脑肿瘤相关疾病吗?

10、您是否患有癫痫?

11、既往颅脑部位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吗?

12、您最近或长期服用了哪些药物?是否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

13、您的家人有肿瘤、遗传相关疾病吗?

14、您嗜酒吗?是否处于戒酒时期?

8

诊断原则

中枢性发热是少见的发热原因,诊断中枢发热要慎重,应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以及肿瘤、血液系统、风湿类疾病、药物热等,中枢性发热大部分患者有颅内严重疾病,需认真检查颅内。

9

鉴别诊断

1、中枢性发热

下丘脑(间脑)综合征可由于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可导致长期不规则间歇发热,各项检查无急性感染的证据,血、尿培养均阴性,毒血症症状也不明显,应用各种抗生素而发热不能缓解。患者常伴有嗜睡、厌食或多食、肥胖、尿崩症、性功能减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等。

2、功能性低热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包括神经功能性低热、感染后低热等,做此诊断应十分谨慎,必须经过详细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虽低热达数月、数年,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3、感染性发热

由于感染性发热是发热中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占50%~60%,感染性疾病中又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因此应首先考虑。其特点是: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有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成熟中性粒细胞内见中毒颗粒,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积分值升高,通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感染性疾病中的结核、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等白细胞总数并不增多,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热型和病程等综合分析,并做选择性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4、结缔组织病发热

是第二种常见发热原因,占15%~18%,常见疾病有SLE,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血管炎。疑为SLE者,应查ANA、抗ds-DNA抗体、CH50,C3、C4等;疑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应查抗RNP抗体;疑为类风湿关节炎,应查RF;疑为风湿热,应查ESR、ASO等。

5、肿瘤性发热

引起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有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其他发热的实体瘤有肾癌、肝癌、肺癌等。骨髓涂片对白血病有确诊价值,淋巴结活检对诊断淋巴瘤至关重要。血液、骨髓或淋巴结活检找到异常组织细胞或巨多核组织细胞有助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胸、腹部CT扫描是筛检其他实体瘤的重要手段。

6、药物热

当各种检查未能证实发热原因,各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可停用各种抗菌药物及其他可能引起发热的药物,观察3~4日的体温变化,若停药后高热逐渐退至正常,可确诊为药物热。

7、内分泌疾病

持续低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常见症状,可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疑为嗜铬细胞瘤,可进行肾上腺B超、CT等检查,尿中VMA检测有重要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1、中枢性发热

下丘脑(间脑)综合征可由于炎症、肿瘤、外伤等引起,可导致长期不规则间歇发热,各项检查无急性感染的证据,血、尿培养均阴性,毒血症症状也不明显,应用各种抗生素而发热不能缓解。患者常伴有嗜睡、厌食或多食、肥胖、尿崩症、性功能减退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等。

2、功能性低热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包括神经功能性低热、感染后低热等,做此诊断应十分谨慎,必须经过详细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虽低热达数月、数年,但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3、感染性发热

由于感染性发热是发热中最常见的原因,通常占50%~60%,感染性疾病中又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因此应首先考虑。其特点是:起病急,伴有或无寒战,有全身及定位症状和体征。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成熟中性粒细胞内见中毒颗粒,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积分值升高,通常提示为细菌性感染。感染性疾病中的结核、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等白细胞总数并不增多,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热型和病程等综合分析,并做选择性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4、结缔组织病发热

是第二种常见发热原因,占15%~18%,常见疾病有SLE,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血管炎。疑为SLE者,应查ANA、抗ds-DNA抗体、CH50,C3、C4等;疑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应查抗RNP抗体;疑为类风湿关节炎,应查RF;疑为风湿热,应查ESR、ASO等。

5、肿瘤性发热

引起发热的血液系统肿瘤有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病,其他发热的实体瘤有肾癌、肝癌、肺癌等。骨髓涂片对白血病有确诊价值,淋巴结活检对诊断淋巴瘤至关重要。血液、骨髓或淋巴结活检找到异常组织细胞或巨多核组织细胞有助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胸、腹部CT扫描是筛检其他实体瘤的重要手段。

6、药物热

当各种检查未能证实发热原因,各种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可停用各种抗菌药物及其他可能引起发热的药物,观察3~4日的体温变化,若停药后高热逐渐退至正常,可确诊为药物热。

7、内分泌疾病

持续低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常见症状,可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疑为嗜铬细胞瘤,可进行肾上腺B超、CT等检查,尿中VMA检测有重要诊断意义。

10

治疗方法

中枢性发热,尤以中枢性高热治疗困难,首先是治疗原发病,通常机体能耐受体内温度为40.5℃,超过此温度时脑组织易产生热损害,因此必须积极降温治疗,一般可用氯丙嗪肌注或静滴,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毯或冷敷。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