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室性期前收缩的症状发病原因 室性期前收缩如何预防

室性期前收缩的症状发病原因 室性期前收缩如何预防

2020-03-28 03:15阅读(63)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beats),简称室早,是早于基础心律(多为窦性心律)提前出现的室性冲动,可单独出现,也可呈对出现。室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

1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ventricularbeats),简称室早,是早于基础心律(多为窦性心律)提前出现的室性冲动,可单独出现,也可呈对出现。室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触发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扑动或颤动。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病人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

2

流行病学

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的为1%~4%。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既可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也可发生在无器质性病变的人群中。一项针对普通人群的调查发现,通过普通12导联心电图检出的室早患病率为1%,而通过24小时或48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则高达40%~75%。室早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在75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69%。

死亡率:本病容易引发室速、室颤、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从而造成猝死。

发病趋势:本病目前发病呈上升趋势。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好发人群: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的患者。

好发时间:室早早发生有昼夜节律变化,大部分人在目间交感抑经兴奋性较高的时间增多,亦有部分人群在夜间多发。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根据心电图表现和出现频率分类

(1)二联律:当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三联律: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如此类推。

(2)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

(3)室性心动过速: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室性心动过速。

(4)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恰巧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期前收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

(5)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2、根据室性期前收缩的病因及症状表现分类

可将其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两类

(1)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即多为偶发或单源性室早,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

(2)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即多为频发室早,症状较为严重且极易引起并发症。

3、根据Lown分级标准,将急性心肌梗死时室性期前收缩分为为

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

1级:偶发,单一形态室性期前收缩<30次/小时。

2级:频发,单一形态室性期的收缩≥30次/小时。

3级:频发,多形室性期前收缩。

4A级:连续的成对室性期前收缩;4B级:连续的≥3次的室性期前收缩;

5级:R?on?T现象。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室扩张或肥厚、心肌炎和心肌病、高血压性心室肥厚、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等。

2、不良生活习惯

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患者也常发生室早,常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流出道或主动脉窦、左心室间隔部,精神不安、疲劳、过量吸烟、饮酒或咖啡等是常见的诱因。

3、药物作用

如洋地黄、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米帕明、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毒副作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也可引起室早。

4、电解质紊乱

如严重低钾或低镁血症。

5、其他原因

如正常人发生期前收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

症状

1、室性期前收缩常无特异性症状,且是否有症状或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期前收缩的频发程度无且接相关。

2、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一般表现为心悸、心跳或“停跳”感,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间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可伴有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

6

并发症

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者,长时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产生心绞痛、低血压或心衰等。

1、心绞痛

原因:长时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发病率: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者多发

主要表现:压迫、发闷或紧缩性胸痛,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感。

2、低血压

原因:长时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发病率: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者多发

主要表现:典型症状为头晕或晕厥,且血压低于90/60mmHg。

3、心衰

原因:长时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发病率: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者多发

主要表现: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医生根据病史、症状和心脏听诊可拟诊室早,心电图表现是确诊依据。部分偶发或间断发作的室早,需记录动态心电图以协助诊断。

1、病史要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疾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

2、症状要点:心悸、心跳或“停跳”感。

3、检查要点:心脏听诊;心电图特征性表现或动态改变。

9

鉴别诊断

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与下列心律失常相鉴别。

1、房性期前收缩(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者均属于早搏现象,临床均表现为心悸、停跳等症状。

(1)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其宽大畸形的QRS波前有异位房性P′波,P′波与QRS波的方向一致,P′-R间期应大于0.12s;而室性期前收缩与P波无关,P波可在室性期前收缩QRS波之前或之后,或重叠在QRS-T波群中。

(2)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起始向量不同:前者与窦性心律相同,后者则可不同。

(3)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其QRS波畸形宽大的程度与R-P′间期长短有关,如R-P′间期长则畸形较轻,若R-P′间期短,QRS波群畸形明显。室性期前收缩无此规律。

(4)室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常是完全性的,而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代偿间歇是不完全性的。

2、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者均属于早搏现象,临床均表现为心悸、停跳等症状。二者可通过心电图来鉴别。当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如未逆传到心房则畸形宽大的QRS波前无逆行P′波,此时鉴别有一定困难,下列两点有利于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诊断:

(1)期前收缩联律间距愈短,QRS波畸形宽大愈明显。

(2)宽大畸形的QRS波在V1导联呈三相性。

(3)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如逆行至心房产生P′波:P′-R间期应<0.12s,则可确诊。而室性期前收缩无此特点。但是逆行P′波在QRS波后出现,并且连续出现,则认为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可能性大,但不能完全排除室性期前收缩。

10

治疗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医生对病人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症状及其原有心脏病变作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临床状况决定是否给予治疗,采取何种方法治疗以及确定治疗的终点。

2、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1)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因为此类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病人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所以不必药物治疗。

(2)症状明显者:医生在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后,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药物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等)和普罗帕酮等,中成药如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等亦具有减少期前收缩和减轻症状的作用。

(3)二尖瓣脱垂病人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仍遵循上述原则,可首先给予β受体阻滞剂。

3、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1)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只处理心脏本身疾病,不必应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药物。

(2)症状明显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胺碘酮等。

(3)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首选再灌注治疗,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实施再灌注治疗前已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并纠正诱因,尤其是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血症。避免使用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尽管其能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但由于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使总死亡率和猝死的风险增加。

4、导管消融治疗

少部分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或左心室后间隔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若病人症状明显,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且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可考虑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起源于其他部位的单形性室性期前收缩,亦可射频消融治疗,但成功率较低。

(二)预后

对器质性心脏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者,室早是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伴短阵室速,对心力衰竭患者会造成一定的猝死风险。

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室性期前收缩预后良好,被认为是良性的,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过于频繁的室性期前收缩(如24小时超过10000次或超过总心率的20%)可以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甚至出现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有些被认为良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存在潜在恶性,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另外一些室性期前收缩则为恶性,如RONT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室颤相关。急性心肌梗死前1~2天内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不认为增加心源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而1个月后的复杂室性期前收缩可能预示不良预后。

11

日常护理

1、一般护理

休息与运动:当室早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保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饮食护理:清淡饮食,少食肥甘厚腻的食物;戒咖啡、茶等刺激中枢神经的饮料;忌烟忌酒。

生活环境:环境宜相对安静,避免过于嘈杂。

生活习惯/卫生保健: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病人,建议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有器质性心脏病且室早频发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2、心理护理

应特别注意对病人作好耐心解释和关心,避免精神紧张,减轻焦虑与不安,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

3、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

4、病情监测

做好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监测,及时了解病情预后及危险因素。

5、复诊须知

患者需携带上次发病时的病例及包括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报告,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发展状况。

12

防治措施

1、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期前收缩的原因,如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脏功能等;预防外感;正确、按时服药。

2、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起居有常,勿过劳;戒烟酒,减少本病的诱发因素;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腻的食品。

3、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