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及发病原因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何预防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及发病原因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何预防

2020-03-28 07:20阅读(6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ventriculartachycardia,PVT),也称期外收缩(早搏)型室性心动过速,通常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引发的

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ventriculartachycardia,PVT),也称期外收缩(早搏)型室性心动过速,通常是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引发的一种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其一般表现为起病突然,可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等症状,容易引起室颤,猝死率高。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本型室性心动过速属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分为两型:

1、病理性非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点为连续5个或5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大多持续在30s内自行终止。占病理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70%。它与病理性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临床、电生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2、病理性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点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持续在30s以上,至数小时、数天,甚至无休止持续发作。常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恶化成心室颤动的倾向,常不能自行终止发作,需用药物或电复律才能纠正。程序期前刺激能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预后差、猝死率高。属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占70%。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器质性心脏病

最常见为冠心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

2、其他

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如长QT间期综合征)等。

5

症状

一般表现为起病突然,可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等症状。

6

并发症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脏性猝死、阿-斯综合征、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

1、心脏性猝死

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中常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紧急救治时表现为心室颤动,大多造成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最严重的并发症。

2、阿-斯综合征

也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是指一种暂时性脑缺血、脑缺氧引起的急性而短暂的意识丧失,并伴有抽搐、面色苍白、发绀的综合征。

3、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导致心脏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发生类似于扩张型心肌病的变化,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

4、心力衰竭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医生可能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进行初步诊断。

1、病史要点

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

2、症状要点

一般表现为起病突然,可有心悸、不安、胸闷、气短等症状。

3、检查要点

心电图检查可帮助诊断。心电图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室性期前收缩为始发。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型或左束支阻滞型。心电轴多呈左偏。

9

鉴别诊断

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由于心电图上两者均为单形性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均有类似特点,导致鉴别困难。但两者的病因截然不同。前者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预后凶险;后者为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正常人,预后良好。这是鉴别两者的最关键之处。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鉴别

(1)室性心动过速时节律规则

少数不规则者其互差仅20ms。而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时的节律除呈极速时外,均呈绝对不齐、无规则。

(2)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形态呈单形性

在同一导联上是相同的(除伴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时)。而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时的QRS波类似多形性特点。

(2)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间歇期可见形态与之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

而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间歇期应见到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可见δ波。

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1)如果能找出P波则有助于鉴别。P波与QRS波无关,呈干扰性房室分离,P波频率慢于心室率,则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如P波与QRS波有固定关系,则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律轻度不齐,心室率<200次/min。心室率>200次/min,节律齐提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间歇有与之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间歇期其QRS波也呈相同的束支阻滞图形。

(4)如果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出现,则可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者不可能出现。

(5)采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者可突然中止发作,而室性心动过速无效。

(6)室性心动过速时第1心音可强弱不均,而室上性心动过速者第1心音强弱相等。

(7)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多系器质性心脏病常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故症状较轻。

10

治疗

(一)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旦发作,需要立即终止,并预防复发。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必要时还可采用手术治疗。

1、终止发作

(1)无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可选用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或胺碘酮静脉推注,但经中心静脉用药会引起低血压,因此用药时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如病人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脑血流灌注不足等症状,应迅速施行电复律。复律成功后可静脉应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以防止室速短时间内复发。(3)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应给予药物治疗。

2、预防复发

主要包括原发病和并发症的治疗。

(1)应努力寻找和治疗诱发及维持室速的可逆性病变,例如缺血、低血压及低血钾等。

(2)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助于减少室速发作。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时,心室率过于缓慢,亦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给予阿托品治疗或应用人工心脏起搏。

(3)急性心肌缺血合并室速的病人,首选冠脉血运重建,也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预防室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与改善心肌缺血实现。如果室速频繁发作,且不能被电复律有效控制,可静脉应用胺碘酮。经完全血运重建和最佳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室速或电风暴者,可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4)ICD植入治疗亦可应用于持续性多形性室速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病人。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单形性室速或ICD植入后反复电击的病人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

(二)预后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一般预后较差。

11

日常护理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运动

当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保证充分的休息与睡眠。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2)饮食护理

清淡饮食,少食肥甘厚腻的食物;戒咖啡、茶等刺激中枢神经的饮料;忌烟忌酒。

(3)生活环境

环境宜相对安静,避免过于嘈杂。

2、心理护理

应特别注意对病人作好耐心解释和关心,避免精神紧张,减轻焦虑与不安,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

3、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

4、病情监测

做好病情监测,及时了解病情预后及危险因素。

5、复诊须知

患者需携带上次发病时的病例及包括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报告,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发展状况。

12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