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症状发病原因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如何预防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症状发病原因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如何预防

2020-03-28 03:13阅读(62)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害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HUS在成人及儿童均

1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害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HUS在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但典型HUS主要发生于幼儿,男性多见。起病急骤,它是导致小儿急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发病前1~2周多有胃肠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随即出现溶血性贫血、急性肾衰竭,并伴有头痛、嗜睡、烦躁等非特异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微血栓、缺血而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2

流行病学

HUS呈全球性分布,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典型D+HUS的高发年龄组为6个月至5岁,儿童HUS中90%为D+HUS,成人中D+HUS的比例少于50%,最高年龄段为50~59岁,Stx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后,约38%~61%患者出现出血性结肠炎,有3%~9%(散发性感染)和20%(流行性感染)病例进展至HUS。有报道儿童D+HUs的年发病率为2.1~10.5/100000可呈流行性发病,以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感染的流行(夏秋)季节多见,国外在健康动物(羊、鹿、马、狗、鸟类)的肠道中分离出VTEC。有资料提示该病多见于乡村地区,与进食未充分加热的肉制品,不洁的水果、蔬菜、奶制品及饮用污染水有关,在婴儿保育院也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道。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HUS广义上可分为典型D+HUS(腹泻相关的HUS,意即“withdiarrhea”,故称为“D”)及非典型D-HUS(非腹泻相关的HUS,意即“withoutdiarrhea”,故称为“D”)。

(1)典型D+HUS又称为志贺毒素相关性HUS(StxHUS):常与志贺毒素(Stx)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儿童并有急性胃肠炎前驱症状,可有血性腹泻。患者起病急骤,表现为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

(2)非典型D-HUS包括各种病因,但与Stx无关,各年龄均可发病,成人多见,可散发性或家族性发病,患者起病隐匿,无腹泻前驱症状,预后较差,有50%~60%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或不可逆性脑损害。

2、按病因又可将HUS分为感染后HUS、遗传性HUS、药物及治疗相关性HUS、继发性HUS及特发性HUS。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腹泻后HUS

本病继发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57:H7、O26、O21、O145等产志贺样毒素的细菌感染。75%的病例与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有关,该病菌寄生于家畜的肠道,常通过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播散。

2、无腹泻HUS

病因不明,可散发,部分有家族史。近年来发现,非典型HUS为补体调节异常性疾病。编码补体调节相关蛋白,如H因子、I因子、膜辅助蛋白(MCP)等的基因突变,导致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激活,增加非典型HUS的易感性。散发病例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

(1)感染:包括细菌感染(肺炎球菌、空肠弯曲菌、伤寒杆菌、假单胞菌属、耶辛那菌、类杆菌等)和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2)药物:使用环孢素、他克莫司、丝裂霉素、顺铂、吉西他滨、氯吡格雷、噻氯匹定、奎宁等。

(3)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恶性高血压、器官移植等。

(二)发病机制

1、Stx大肠埃希菌株(如O157:H7)感染及Stx的细胞毒作用。Stx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典型D+HUS的主要因素。

2、内毒素、细胞因子及炎性因子参与内皮细胞的损伤。

3、血小板激活、内皮损伤与HUS: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HUS发病的重要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可激活血小板,血小板的聚集又能加重内皮的损伤,导致微血管血栓性病变,并继发红细胞机械性损伤而发生溶血,血小板过度消耗而出现低血小板血症和出血,血栓阻塞血流而导致器官缺血性损伤,最终导致HUS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5

症状

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男性多见。散发多见,少数地区呈暴发流行,国内在春末夏初高发。典型临床表现为。

1、前驱症状

发病前1~2周多有胃肠炎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

2、溶血性贫血

溶血进展迅猛,短时间内血红蛋白可降至30~50g/L,导致颜面苍白、黄疸、酱油样尿,可有肝脾肿大。

3、急性肾衰竭

与贫血几乎同时发生,少尿或无尿、水肿、血压增高,出现尿毒症症状,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4、其他

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嗜睡、烦躁等非特异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微血栓、缺血而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6

并发症

HUS可并发低蛋白血症、肠坏疽、高钾血症,低钠、低钙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7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中至重度贫血,血小板中至重度减少,白细胞常增高,细胞增高,末梢血可见异形多彩的红细胞,呈三角形、菱形、盔甲形和红细胞碎片,称为红细胞碎裂综合征。血FDP增高、D-二聚体增高。

2、尿液检查

可见不同程度的血尿、红细胞碎片,严重溶血者可有血红蛋白尿,还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白细胞及管型。

3、大便检查

对有腹泻的患儿均应行大便培养,检测有无致病菌并进行分型。

4、肾组织活检

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估计预后,因为急性期有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宜在急性期过后病情缓解时进行。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肾脏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栓塞。

8

诊断要点

典型HUS病例诊断不难,凡有前驱症状后突然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衰竭三大特征者应考虑本病的诊断。症状不典型者可做肾活检,如发现显著的小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有助诊断。

9

鉴别诊断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主要发生于成人,其中枢神经损害较HUS多见,而肾损害则较HUS为轻。

2、急性溶血性贫血

一般无出血和肾功能衰竭表现,血小板正常,易与HUS鉴别。

3、慢性肾炎并肾衰

发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或过去有肾脏病史。一般无溶血,水肿更重,血压更高,必要时需做肾活检,方能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本病无特殊治疗,主要是早期诊断,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高血压,尽早进行血浆置换和透析是治疗的关键

1、一般治疗

包括抗感染、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法与一般急性肾衰竭治疗相似,除强调严格控制入水量,积极治疗高血压及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外,提倡尽早进行透析治疗。

3、贫血的治疗

一般主张尽可能少输血,以免加重微血管内凝血。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应输新鲜洗涤红细胞,于2~4小时内缓慢输入。必要时可隔6~12小时重复输入。

4、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治疗

(1)去纤维肽:静脉滴注,1~2周后可改为口服,再用1个月。

(2)新鲜冰冻血浆:若本病前驱期感染为肺炎链球菌所致,则禁止输血浆。

(3)血浆置换。

(4)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栓药。

(5)大剂量维生素E。

(6)输注PCI2

5、肾移植

部分患者对上述治疗反应不佳而逐渐出现慢性肾衰竭,此时可考虑行肾移植手术,但肾移植后可再发本病。

(二)预后

1、典型的HUS如能及时诊断,予以正确治疗,多数恢复较好;非典型HUS预后较差,有些进入慢性肾衰竭。

2、本病预后为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中预后最差者。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

(1)婴幼儿后比年长儿好。

(2)少尿、无尿时间长,肾功能衰竭重者,预后差。

(3)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预后差。

(4)贫血严重需输血6次以上者,预后差。

(5)反复发作者,预后差。

(6)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早期进行透析者,预后好。

11

日常护理

1、病情观察

(1)严格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情况。

(2)观察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程度、范围,观察有无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表现;观察有无头痛、嗜睡、意识障碍、共济失调等水中毒或稀释性低钠血症的症状。

(3)监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电解质的变化,观察有无口周、四肢麻木、肌肉颤动、心率降低等高钾血症的表现。

2、饮食指导

少尿期严格控制水、钠摄入,每天的入液量应为前1日出量加上非显性失水量(约500ml);避免进食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蘑菇、牛瘦肉、海带、豆制品等的摄入,以免加重高钾血症。ARF早期严格控制蛋白质入量(每日<0.6g/kg),恢复期的患者应适当补充蛋白质(每日1.0~1.5g/kg);葡萄糖是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能量供应的主要物质,需要量一般为每日3~5g/kg。

3、活动指导

少尿期嘱患者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在床旁活动,但应注意休息。

4、药物指导

应用利尿药和降压药时,应观察用药疗效,即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和血压变化,根据病情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48小时内曾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棒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以免加重肾毒性和耳毒性。

5、心理指导

此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多数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表现为抑郁、恐惧、绝望,护士应给予理解同情,向其耐心讲解,让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告知患者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此病预后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6、健康指导

(1)嘱患者定期随访,出院后应继续监测肾功能恢复情况,一般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各检查1次,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

(2)出院后1年内注意休息,防止疲劳和感冒。

(3)教育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早发现和治疗血容量不足,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