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何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何

2020-03-29 04:40阅读(61)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hemorrhagicnecrotizingenteritis,AHNE)是以小肠的广泛出血、坏死为特征的肠道急性蜂窝组织炎,病变主要累及空肠和回肠,偶尔也可

1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cutehemorrhagicnecrotizingenteritis,AHNE)是以小肠的广泛出血、坏死为特征的肠道急性蜂窝组织炎,病变主要累及空肠和回肠,偶尔也可侵犯十二指肠和结肠,甚至累及全消化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和腹胀。严重者可有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并发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暴发性疾病。患者早期即应该积极治疗,以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2

流行病学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儿童及青少年比成人多见,男女比例为(2~3):1,我国珠江流域、辽东半岛地区发病率高。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胃肠炎型

见于疾病的早期,患者有腹痛、水样便、低热,可伴恶心呕吐。

2、中毒性休克型

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神志淡漠、嗜睡、谵语、休克等表现,常在发病1~5天内发生。

3、腹膜炎型

患者有明显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急性腹膜炎征象,受累肠壁坏死或穿孔,腹腔内有血性渗出液。

4、肠梗阻型

患者有腹胀、腹痛、呕吐频繁,排便、排气停止,肠鸣音消失,出现鼓肠。

5、肠出血型

患者以血水样或暗红色血便为主,量可多达1~2L,出现明显贫血和脱水。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基本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多数学者认为和细菌感染有关,且以C型产气荚膜芽胞杆菌(即产β毒素的Welchii杆菌)为主。β毒素能干扰肠黏膜表面绒毛的正常功能,影响肠道的清洗作用,病原体黏附肠黏膜而致病,β毒素可致肠道组织坏死,产生坏疽性肠炎。

2、危险因素

长期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饮食卫生差,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肠道感染、肠道缺血、肠屏障功能受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

3、诱发因素

受冷、劳累等可诱发该病。

5

症状

患者起病急,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如摄入变质肉类、腐烂水果、生甘薯等,或有暴饮暴食。受冷、劳累、肠道蛔虫感染及营养不良为诱发因素。

1、腹痛

是首发的主要症状。突然出现,多在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后逐渐转为全腹或右下腹持续性剧痛,阵发性加剧。一般在1~3天后加重,重者可,产生腹膜刺激症状,在血便消失后减轻。

2、腹泻、便血

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渐为黄水样,一般每天腹泻2~8次,也有10次以上,无明显里急后重感。少数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约12~72小时后可出现血便。便血是本病特征之一,发生率可达67%~80%。出血量少者粪便呈棕褐色,稍多者呈洗肉水样、赤豆汤样或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严重者出血量1天多达数百毫升。粪便无黏液和脓液,有特殊的腥臭味。

3、恶心、呕吐

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生。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亦可呕吐胆汁。

4、全身症状及中毒症状

发热一般在38~39℃,少数可达41~42℃,多于4~7天渐退,而持续2周以上者少见。重症病例起病后1~2天腹痛、呕吐加剧,大量血便,高热抽搐,部分病例出现休克;或表现为明显腹胀、麻痹性肠梗阻。

5、腹部体征

相对较少。体检可有腹部膨隆,可见肠型。脐周和上腹部,甚至全腹,可有明显压痛,还可扪及包块。腹膜炎时腹肌明显紧张,有反跳痛。早期肠鸣音可亢进,而后可减弱或消失。

6

并发症

严重病例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及相应表现。其他少见表现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黄疸、肝脏脂肪酸变性、间质性肺炎、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水肿、急性肾衰、肾上腺灶性坏死等。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常有核左移,少数可出现类白血病样反应。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常减少。

2、粪便检查

外观呈暗红或鲜红色,或隐血试验强阳性,镜下见大量红细胞,偶见脱落的肠黏膜。可有少量或中量白细胞。

3、粪便培养

Welchii杆菌的分离培养需做厌氧菌培养。但需时较长,一般要7~10天。有文献报道,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酶标组织化学法或色谱法可快速诊断Welchii杆菌感染,但未在临床常规应用。

4、尿常规

可有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部分病例尿液淀粉酶升高。

5、穿刺液检查

腹腔穿刺液淀粉酶可﹥5000U/L。

8

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有不洁饮食、暴饮暴食史,突发腹痛、腹泻、便血及呕吐,伴有中度发热,或突然腹痛后出现休克症状或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特别是呈腥臭味的洗肉水样便而无明显里急后重者。主要依靠临床综合分析确诊并进行临床分型。

9

鉴别诊断

1、中毒性菌痢

起病更急,开始即出现高热、惊厥、神志模糊、面色苍白,重者血压下降、休克,数小时后出现脓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常以腹痛、腹泻为主,1~3d内出现红豆汤样或果酱样血便,少量粘液,无里急后重。病程、粪便性质和病原学检查可资鉴别。

2、绞窄性肠梗阻

腹痛、呕吐、便血、休克等症状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相似。但绞窄性肠梗阻腹痛突出而剧烈,腹胀、呕吐更重,无排便排气,血便出现晚且量少。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早期出现肠梗阻是由于病变侵及肠壁浆肌层,引起节段性运动功能障碍,多为不全性肠梗阻;后期发作的肠梗阻则由于肠管的僵硬、狭窄、粘连、坏死等原因引起,多为完全性梗阻,而且此前常先有腹泻、便血。

3、急性克罗恩病

与本病鉴别较困难,但急性克罗恩病多转为慢性,经常复发,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却极少复发。

4、腹型过敏性紫癜

以腹痛、便血起病,与本病相似,但无腹泻和发热,中毒症状不重,待皮肤出现紫癜后诊断更明确。

5、其他

本病尚应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阿米巴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等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配合病因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早期联合使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解除中毒症状,积极防治中毒性休克及其他并发症。

1、一般治疗

患者完全卧床休息,疑诊时即禁食,确诊后继续禁食,禁食时间视病情而定,重症同时禁水。对于失水、失钠和失钾者,可根据病情酌定输液总量和成分。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对重症患者及严重贫血、营养不良者,可施以TPN。患者恢复进食后可继续辅以肠内营养。出现休克者,除补充晶体溶液外,应适当输血浆、新鲜全血或人体血清白蛋白等胶体液。血压不升者可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2、对症治疗

严重腹痛者可予哌替啶(度冷丁);腹胀和呕吐严重者可作胃肠减压,并注意补钾。便血量多者给云南白药、凝血酶口服,并用血凝酶肌注,及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加入液体中静滴。严重出血可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持续静滴。

3、药物治疗

(1)抗生素:一般选两种联合应用,轻症患者可选用甲硝唑或替硝唑口服,加用头孢菌素静滴。重症加用第三代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或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静滴。抗生素应用一般不少于1周。

(2)肾上腺皮质激素:该类药物有加重肠出血和促发肠穿孔危险。一般应用不超过3~5天;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均由静脉滴入。

(3)其他药物: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吸附肠道内毒素可用液状石蜡油或十六角蒙脱石口服或胃管内注入;补充胰蛋白酶可水解β毒素,减少其吸收,常用胰蛋白酶口服,重症者肌肉注射。

4、手术治疗

当出现肠穿孔、严重肠坏死、腹腔内有脓性或血性渗液、反复大量肠出血、出血性休克、肠梗阻、肠麻痹等其他急需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时。对肠管尚未坏死及穿孔者可用普鲁卡因肠系膜封闭;对肠坏死及穿孔可做肠段切除,穿孔修补及腹腔引流术。

(二)预后

本病死亡率直接与败血症、DIC、腹水、极低体重儿有关,可达20%~27%。手术后的短肠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不多见,长期随访术后患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态均较好,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亦不高。

11

日常护理

1、生活管理

卧床休息,禁饮食。在禁饮食期间若口干时,可给予温开水漱口,口唇干裂时,可涂甘油或液状石蜡润滑。腹泻频繁时,指导患者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以减轻局部刺激症状。呕吐后,应提供温开水,帮助患者漱口,以减轻刺激。

2、药物护理

若体温超过39℃,应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或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在体温下降,大量出汗时,应及时更换内衣,以防止受凉感冒。

3、病情监测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腹痛、大便次数、性质、颜色的变化。若发现腹痛经治疗后不好转,并伴有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等急腹症症状时,或腹泻突然停止,无排气,且伴有腹胀、肠型,或大便排出大量鲜血等情况下,均应立即报告医师,迅速准备手术治疗。注意观察意识、尿量、末梢循环、结合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休克症状,或观察休克纠正情况。

4、心理护理

安慰患者,家属可向医生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以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5、饮食护理

遵医嘱禁食,待病情恢复后日常生活中进食清洁卫生的食物,注意饮食营养丰富,膳食搭配合理,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不洁饮食,避免摄食变质肉食与隔夜宿食。

12

防治措施

该病病因不明,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该病的发生: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2、饮食丰富多样,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3、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

4、积极治疗机体原发疾病,如有蛔虫感染者及早驱虫治疗。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