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诸葛亮三兄弟分别要在魏国、蜀国、吴国任职?

为什么诸葛亮三兄弟分别要在魏国、蜀国、吴国任职?

2020-11-08 16:31阅读(61)

为什么诸葛亮三兄弟分别要在魏国、蜀国、吴国任职?:诸葛三兄弟分别指诸葛瑾、诸葛亮和他们的堂弟诸葛诞,他们合称为为南阳“三葛”诸葛亮就不用介绍了,因为太

1

诸葛三兄弟分别指诸葛瑾、诸葛亮和他们的堂弟诸葛诞,他们合称为为南阳“三葛”

诸葛亮就不用介绍了,因为太有名了,这里只说一下诸葛瑾和诸葛诞。

按照史书的记载,诸葛瑾是在孙策病故后,经孙权的姐夫引荐入士,可能这个时候他和诸葛亮已经不在一起了,他入仕也相对更主动一些,否则兄弟俩就被孙权一锅端了,才不会给刘备留下三顾茅庐的机会。

孙权对于诸葛瑾是有知遇之恩的,同时也是极度信任的,不仅委以重任,就算吴国和蜀国兵戎相见,朝堂上开始谣传诸葛瑾要叛吴投蜀,孙权仍是用人不疑。在中国古代,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非常崇高的行为,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诸葛亮如此,诸葛瑾亦如此。这也就是他俩虽为兄弟,却各位其主的原因所在。

诸葛瑾的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通好, 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 ,退无私面。显然,诸葛瑾把公事和私事分得很清,也很注意影响,这种智慧保证了他在吴国能够位极人臣,不至于被人抓住把柄。

至于在魏国效力的诸葛诞,和两位堂哥一样都是士为知己者死。史书记载他是反对司马氏的急先锋,为了守卫曹家的天下,甚至起兵反抗司马家,只可惜兵败被杀,这边足以看出他对于曹魏的忠诚。

另外他和诸葛瑾、诸葛亮的关系似乎也比较疏远,史书上没有看到他和这两位堂哥有什么互动,所以魏国上上下下从来也没怀疑过他有通敌的嫌疑。甚至还他让他带兵伐吴,与他的堂侄诸葛恪(诸葛瑾之子)作战,这也就说明站在诸葛诞的角度看,可两位堂哥各位其主,其实并没有什么。

2

答 | 江隐龙

“诸葛三兄弟”这一合称与“司马八达”、“马氏五常”相比,相对来说是比较疏远的。诸葛瑾与诸葛亮的亲兄弟,但诸葛诞只是诸葛瑾与诸葛亮的族弟,族弟一词非常宽泛,《尔雅·释亲》中认为“共高祖不共曾祖的平辈“为族兄弟”,所以诸葛诞早在三代之前就已经与两诸葛分开,供职于魏国并不奇怪。

而至于诸葛瑾与诸葛亮分别供职于蜀与吴,也是偶然。诸葛兄弟本是琅琊人,除了两人之外还有一个弟弟诸葛均和两个姐妹。兄弟姊妹五人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之后一直由叔父诸葛玄照顾。后来诸葛亮、诸葛均和两个姐姐跟随诸葛玄辗转投靠了刘表,而诸葛瑾留在琅琊,最终因战乱而避乱江东。

兄弟两人的命运由此开始不一样。诸葛瑾年少成名,颇得人望,在江东被孙权的姐夫弘咨引荐,甚为孙权所器重,很快“混入”了江东的士大夫圈,并渐渐成为孙权的重臣。那么,诸葛瑾既为孙权所器重,为什么不推荐诸葛亮给孙权?

其实孙权是请过诸葛亮出山的,这其中很可能有过诸葛瑾的推荐,是诸葛亮自己不愿意出仕,理由是诸葛亮认为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这倒不是孙权没有用人之能,而是江东当时的谋臣人才库已经相对饱和,诸葛亮也未必会得到足够的器重;而他又是诸葛瑾的弟弟,想要在江东赶超诸葛瑾恐怕也是一件难事,那不如再等一等,看看有没有更适合他的主公出现。

终于,刘备出现,于是诸葛兄弟分属刘孙成为自然。正如诸葛瑾所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亮之不来,犹瑾之不往。”乱世之中,一大家庭分属于不同势力,实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3

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有一句话叫做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在中国,王朝不过维持统治几百年寿命,而世家有的可以达到千年之久。

最著名的就是裴家。

每一次天下大乱,王朝更迭的时候,这些世家都会派出精英子嗣辅佐种子选手,保证自己的权利。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由此而来。

4

一、小白的看法

三个人的机遇不同,政见不同,各为其主,各司其事。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兄弟也不外乎这样,何况还有一个是堂兄弟呢?

二、老司机开车

现代投资理论讲分散投资,通俗的说法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此来规避非系统风险。

中国古人讲究的宗族制,即家国天下的模式,一个人发展好了并没有什么,要带动整个家族的兴旺,所以从周朝开始,一直到唐朝,门阀士族的影响力都非常大,甚至左右朝廷政局,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尤甚。

在国家政治局势不明确的情况下,家里又有多个贤能的孩子,都可以独当一面,这个时候怎么处理?分别服务不同的政权,各自开创自己的事业,不管任何一方获胜,家族的未来发展都是有保障的。

三、其他类似的故事

1、裴家:全国裴姓是一家,裴姓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在国家分裂的时候,裴家子弟往往分别效忠于不同的政权,但不管哪个大地主赢了,裴家总能够兴盛。

2、民国时期也很多这样的故事,很多大家族的子弟分别服务两个政权,如绍兴周家。

5

很简单是因为战乱,他们原住徐州,诸葛玄带诸葛亮诸葛瑾到丹阳任职,可惜,又逢袁术与刘繇争夺扬州治权,不得已又受刘表邀请避祸荆州落脚。诸葛诞应该没有随他们离开徐州,因而随曹操而仕,诸葛瑾又南渡投孙氏。

6

诸葛亮是徐州琅邪郡阳都人,也就是今天山东省沂南人,诸葛亮三兄弟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人,诸葛瑾是老大,在东吴任职,诸葛亮是老二,在蜀汉任职,诸葛均是老三,也跟随诸葛亮在蜀汉任职,诸葛三兄弟是分散在蜀汉与东吴两家,并没有在魏、蜀、吴三国都有任职。

之所以会有人这么说,是因为有人把诸葛诞当成了诸葛亮的兄弟,诸葛诞也是徐州琅邪郡阳都人,与诸葛亮同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诸葛丰,诸葛丰是西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离三国有200多年了,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诸葛诞与诸葛亮200年前是一家人。

诸葛三兄弟其实是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但是,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至少也传了十代人吧,诸葛家族也是琅邪郡的名门望族,就算200年前是一家人,但是200年后,就算身为一个家族,是不是彼此认识都很难说了,按照辈份来说,诸葛诞与诸葛亮同属一辈,但诸葛诞比诸葛亮年龄小得多,因此诸葛诞算是诸葛亮的族弟,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很淡了,都十代人了。

诸葛瑾在东吴任职,诸葛亮与诸葛均在蜀汉任职,而诸葛诞则在曹魏任职,这四人算是诸葛家族中比较出色的人才,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国家任职,总有人说是诸葛家族把不同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中的结果,其实并不是这样,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命运的不同。

诸葛瑾

诸葛亮家族虽然在徐州琅邪郡是名门望族,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家道开始衰弱,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人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是诸葛珪,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相当于郡守的副官,但诸葛亮三兄弟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们的母亲章氏在184年病逝,父亲诸葛珪在189年病逝,诸葛亮在8岁时,就已经父母双亡了。

诸葛亮父母双亡后,他的叔叔诸葛玄就承担起照顾诸葛三兄弟的重任,诸葛玄原本是刘表手下的属吏,刘表也是山东人,与诸葛玄也算老乡,诸葛玄从荆州出发到琅邪郡先处理了兄长诸葛珪的后事,然后就开始照顾诸葛三兄弟。

诸葛瑾是老大,父亲去世的时候,当时已经16岁,诸葛玄在办完兄长诸葛珪的后事后,便留在琅邪郡照顾诸葛亮三兄弟,这个时候正好遇到曹操攻打徐州,当时曹操为了报父亲被杀之仇,攻打徐州,而且每打下一座城池就开始屠城,这让徐州百姓非常惊恐,大量百姓逃走避难,于是诸葛玄带着诸葛亮三兄弟也准备南逃避难,在途中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和诸葛亮的两位姐姐与诸葛瑾分散了。

诸葛亮

当时又没有电话,又没有联系方式,又是战乱,一分散就根本联系不上了,当时诸葛瑾来到了江东避难,而诸葛玄则带着一家人来到了庐江避难,后来诸葛玄受到袁术推荐让其当豫章太守,与此同时,朝廷也任命了朱皓为豫章太守,汉末时期就是这样,一个官职几个人抢的情况时常发生,当然是朝廷任命的官职更正宗,所以诸葛玄的豫章太守就这样没了。

有时候命运就是如此,如果诸葛玄真的当上了豫章太守,那么后来的诸葛亮很可能就不会跟从刘备,而是跟随孙权了,因为豫章郡在江东,是孙权的地盘,但历史偏偏阴差阳错,诸葛玄没当成豫章太守后,就面临下一步如何发展的事,于是诸葛玄想到投靠刘表,因为诸葛玄是刘表的旧吏,投靠故主明正言顺。

于是,公元195年,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及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一起来到了襄阳投靠刘表,刘表当时是荆州牧,他的治所设在襄阳,所以诸葛亮、诸葛均和两个姐姐就来到了襄阳,两年后,诸葛玄也去世了,于是17岁的诸葛亮便成为一家之长,带着弟弟,姐姐一起在襄阳生活,直到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诸葛亮族谱

诸葛亮和诸葛均后来之所以投靠刘备而没有投靠刘表,这是因为诸葛亮认为刘表并非明主,诸葛亮虽然是山东人,虽然是没落的官宦之家,但是依然在荆州编织了一张强大的人际关系网,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襄阳豪族蒯褀,蒯褀与蒯越和蒯良是同族兄弟,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山民是庞统的堂兄,诸葛亮自己也娶了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而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关系,他俩的夫人是亲姐妹。

所以,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再加上诸葛亮也愿意跟随刘备,隆中对战略规划完全就是为刘备量身定做的,这说明诸葛亮早就在为刘备制定战略了,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也是诸葛亮在蜀汉任职的原因,但前提是诸葛亮来到了荆州,如果诸葛亮不在荆州地盘上,他也许就不会为蜀汉效忠,这就是命运。

诸葛均作为诸葛亮的亲弟弟,自然也跟随诸葛亮一起为蜀汉效忠了,但诸葛均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因为他的才能不如诸葛亮,在蜀汉地位也不高,仅仅是个长水校尉,蜀汉灭亡时,与蜀汉大臣一起被迁往洛阳的路上病逝。

三国鼎立图

而诸葛瑾的人生历程与诸葛亮完全不同,自从当年与诸葛亮走散后,他来到江东避难,诸葛瑾认识了孙权的姊婿曲阿人弘咨,被弘咨推荐给孙权,然后被孙权重用,孙权是江东之主,诸葛瑾在江东避难,唯一能投靠的只有孙权,再加上诸葛瑾是有些能力的,孙权当时又在大力招揽人才,所以诸葛瑾逐渐开始成为孙权的手下重要官吏,孙权称帝的时候,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来到江东任职的原因也是命运,徐州当时因为受到曹操屠城的威胁,所以很多人南逃,南边是不荆州就是扬州,要不投靠刘表,要不投靠孙权,当时诸葛瑾与诸葛玄本来是到庐江的,庐江也属于江东,但后来诸葛玄离开了,诸葛瑾就开始江东发展,这就是命运。

诸葛亮与刘备

至于诸葛诞,为什么在曹魏任职,原因也很简单,同样是命运的安排,曹操攻打徐州时,并不是所有诸葛家族的人都逃走了,也有没逃的,留在当地,因为曹操后来被吕布和陈宫偷袭了兖州,就无法攻打徐州了,陶谦去世后,刘备主政徐州,之后,曹操在兖州击败吕布、陈宫,吕布就逃到徐州投靠刘备,然后吕布偷袭了刘备的徐州,刘备又联合曹操杀死了吕布,徐州又重新归属曹操,这个时候的曹操也不像早年那样屠城了,开始重视百姓,治理徐州,之后,刘备在官渡之战短暂占领徐州,还是被曹操击败了,徐州之后就一直归曹操所有。

而诸葛诞就是一直留在家乡的,等到曹操稳定了徐州之后,因此其家族和才能,诸葛诞才能继续出来做官,一步一步成为曹魏的征东大将军,最后因为起兵叛乱而被灭族,诸葛诞之所以为曹魏效忠,不是因为他很早就看到局势会分成三国,而是因为命运的安排,他留在家乡,而他的家乡徐州琅邪郡是曹魏的地盘,他只能选择在曹魏任职

7

诸葛家族的亲兄弟诸葛瑾、诸葛亮与他俩的堂弟诸葛诞分别在吴国、蜀国和魏国任职。

有人说,诸葛家族很懂得分散投资的道理,三兄弟分别在三个国家任职,无论哪一国统一天下,诸葛家都是赢家。

但是,诸葛家族三兄弟分事三国,完全是巧合,并不是他们故意这么做的。


先看诸葛瑾:二十六岁时因逃难和家人走散,孤身一人来到江东,毫无人脉背景却受到孙权的重用,官至太傅和大将军。可见诸葛瑾出仕吴国,完全是命运的安排。

再看诸葛亮:他追随刘备时,刘备依附于刘表,无尺寸之地。就算诸葛亮认定刘备有人君之才,可是变数太大,诸葛亮这是风险投资。

最后看诸葛诞:他出仕时,已经是魏明帝时期,走的是世族相互举荐提携的路线。诸葛一族居于魏国,魏国又最为强盛。诸葛诞当然是去魏国任职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8

在《太平御览》这本书记载,诸葛瑾和他的弟弟诸葛亮,还有他们的堂弟诸葛诞,都很出名,分别在魏蜀吴三国,当时人都认为蜀国得龙,也就是诸葛亮,魏国得了虎,也就是诸葛瑾,魏国得了狗,也就是诸葛诞。

这个显然是大家对这三人的一个评价,但是这里面的狗并非贬义,而是功狗的意义,也就是有功劳的意思,就像刘邦对当时那些功臣的评价。而诸葛诞在魏国,是跟夏侯玄齐名的,而钟会碰到姜维的时候,钟会说姜维,即使连诸葛诞与夏侯玄都比不上。

那么为什么这三兄弟分别三个国家任职呢?有些人说这是因为他们是故意这样做的,就是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不管哪个国家最后胜出了,那么他们诸葛家都能显赫。

但其实吧,这个是无法保证的,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事实上魏蜀吴都被灭了,最后胜出的是晋国。第二,即使某一个人所在的国家胜出了,那么诸葛家也可能会失败的,因为有可能被同一个国家的另外其他家所灭。

所以,我觉得诸葛家三兄弟之所以会在三个国家任职,主要是东汉时期与三国时期的形势所决定的,那个时候兵荒马乱,那么三兄弟就会散落在各地,而并非一起生活,也很难为同一个国家效力。

另外,他们各自的理念不同,各有各的明主,诸葛瑾为什么会到东吴去呢?诸葛瑾与诸葛亮不同,诸葛瑾是兄长,年纪比较大,而诸葛亮年纪比较小,所以就跟随着叔父诸葛玄投奔了荆州的刘表。

而诸葛瑾并没有到荆州去,而是到了江东。那个时候孙策刚好病死,孙权接替,招纳天下的贤才,而诸葛瑾被孙权的姐夫,曲阿城的弘咨推荐给了孙权,孙权与诸葛瑾见了一面,孙权认为诸葛瑾有才能,而诸葛瑾认为孙权少年英才,礼贤下士。

而诸葛亮呢,躬耕于隆中,与刘表又有亲戚关系,毕竟他的岳父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按道理说,诸葛亮应该为刘表效力,但是诸葛亮看出刘表并非是明主,所以就一直在等,直到等到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而诸葛诞呢,没有到荆州去,也没有到江东,而就是在魏国境内,那么他自然也不会为蜀与吴这两个国家效力,另外他觉得曹操的魏国最强大,也不会跑到吴国或者蜀国去了。总的来说,就是虽是兄弟,人各有志,各有各的前程。

9

因为他们是世家,他们想让自己的家族保留,就要确定投靠对人,而当时天下袁绍已经被灭了,最有可能的三人是曹操,刘备,孙权为了保证家族存留,就要压对人,而诸葛亮兄弟正好有三人,所以就在三方上都压了赌注,结果没有想到最后的赢家不是魏蜀吴任意一方,最后的赢家是司马家族。

10

分别下注,对冲风险。

其实不止诸葛三兄弟,颍川荀氏避乱冀州,分别仕于袁绍、曹操。东汉末年,中原动乱,世家大族分仕各家,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