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2020-07-23 10:02阅读(74)

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强弱从来就不是永恒的,而是一直在变化的,秦汉时期,项羽虽强,最后不也败给了弱小的刘邦;三国时期,袁绍虽强,不也在官渡之战:-蜀国

1

强弱从来就不是永恒的,而是一直在变化的,秦汉时期,项羽虽强,最后不也败给了弱小的刘邦;三国时期,袁绍虽强,不也在官渡之战中被看起来弱小的曹操打得全军覆没吗?

三国之中唯有蜀汉的建立是白手起家,一个白手起家的蜀汉,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曹操和孙权,如果你要问为啥蜀汉最弱?

那么答案显然就是刘备输在了起跑线上。

曹操起兵是以家族雄厚的财力及家乡谯沛地区豪族支持,曹操的祖父曹腾官至大长秋,也就是皇后寝宫的宦官负责人,一生历经四代皇帝,至汉桓帝时期地位达到顶峰,曹操的父亲曹嵩官至太尉,到曹操这一代时,不说曹家如日中天,起码在朝中颇有势力。

孙权更是官二代,有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打出来的一片江东六郡的江山来继承,19岁就成为江东集团的首领。

可刘备有什么?挂着皇室宗亲的名头,干着织席贩履的工作,苦苦的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就连刘备读书也是靠着宗族的支援,才能有机会识字,但是刘备的宗族除了有机会让刘备读书之外,再也没有任何能力支援创业。

刘备能够一步一步从底层,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饶、永不放弃,逐渐开始小有成就、招贤纳士、如日中天,刘备靠的只有自已的努力、汗水、青春和热血。

输在起跑线,人生还能赢吗?

当然能。刘备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理想是会实现的,虽然刘备没有背景、没有地位、没有宗亲支援,也没有家大业大,但刘备总算是实现了理想。

如果将魏、蜀、吴三国的前身作一个比较,你就会发现谁强谁弱?


公元200年前后,正是官渡之战的时期,当时曹操的势力已经算是整个天下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势力,袁绍有北方并议处、冀州、幽州、青州四个州的地盘,曹操有中原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州四个州的地盘,所不同的是袁绍的北方人口众多,而曹操的中原由于长年战乱,人口稀少,不过好歹曹操当时是天下第二大的势力。

当时东吴的前身,正处于孙策的领导和创业之下,已经打下了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庐江郡等江东六郡,至少地盘勉强算的上一个州,稍微少点,也就是在这一年,孙策遇刺身亡,江东六郡处于斩时的不稳定状态,当年轻的孙权接班之后,江东开始稳定下来并持续发展。

而公元200年前后的刘备呢?无寸土之地,无容身之所,还在袁绍之下寄人篱下,兵,不过数千,还是袁绍给的,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还是靠刘备个人魅力与关系才留住的,天下之在,哪有刘备的一寸土地,刘备是弱小中的弱小,当然就是最终的了


七年后,也就是公元207年,这一年的曹操早已统一整个北方,袁绍的四个州已经完全被曹操吞并,曹操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八州,三分天下有其二。

孙权也在江东六郡的基础上继续向外扩张,也就在这一年,孙权斩杀了刘表的江夏太守黄宜,夺了江夏郡一半地盘,再加原来的六郡,孙权也算占据了一个州。

而公元207年的刘备呢?这一年刘备已经投靠了荆州刘表六年了,为刘表驻守荆州北境,刘表出钱出人,刘备出力出血,与其说是投靠,不是说刘备是雇佣军,靠出卖武力维持生计,兵是刘表给的,钱粮是刘表拨付的,刘备有什么?同样的无寸土之地,无容身之所,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是弱小中的弱小,当然就是最终的了


赤壁之战后,刘备开始咸鱼翻身,在赤壁之战的第二年就夺取了荆南四郡,之后又向孙权借来了南郡,到公元210年前后,刘备就有了荆州五个郡,实力大大增强,可是和雄据天下八州的曹操及世居江东的孙权相比的话,仍是不足为道,当然是最弱小了。

可是刘备前进的步伐没有停,211年刘备入川,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同年,刘备与孙权湘水划界,将长沙郡和桂阳郡以还南郡的名义划给孙权,217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2年之后,击败曹操夺取汉中郡。

公元219年注定是刘备集团的顶峰,如果强弱以综合国力来比的话,刘备仍是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但是如果强弱以军事能力来比的话,219年的刘备可算是最强的。

先是在汉中之战中耗时2年击败了曹操,接着刘封、孟达夺取了魏国的上庸三郡,最后关羽北伐打得曹魏节节败退,不仅襄阳、樊城二城被围 ,而且魏国仅有假节钺权力的大将于禁被俘虏,连同七军三万多人一同被俘虏,猛将庞德被斩,关羽威震华夏,这是三国历史上唯一的威震华夏,就连不可一世的魏王曹操都想着迁都避开关羽的锋芒。

虽然之后从关羽失荆州之后,蜀汉开始了一系列的失败和衰弱,到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后,蜀汉的势力跌到了谷底,之后便在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开始了稳定数十年的统治,虽然诸葛亮时代的蜀汉仍是三国综合实力最弱小的国家,可是诸葛亮时代,不仅主动进攻曹魏,而且基本上是压着曹魏打。

如果蜀汉是三国最弱小的,为什么面对最强大的曹魏,反而持续胜利?

所以强弱并非永恒,实力并非强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现出一个由弱到强、达到顶峰,再持续衰弱的过程。也许刘备建立的蜀汉是三国时期综合实力最弱的国家,但绝不是三国时期最窝囊的国家,绝对是三国中最有血性的国家。

2

很多人认为在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的国力是弱于曹魏而强于孙吴的,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收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实际上在当时的三国之中,蜀汉的综合国力自始至终都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蜀国不仅在三国之中最晚形成,就连灭亡也是排在三国之首的,因此毫无疑问,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弱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蜀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土面积: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恐怕都会清楚蜀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蜀国在鼎盛时期曾经据有整个益州之地和半个荆州之地,但是随着关羽的被杀,蜀汉是占据的荆州领土全部为东吴所占据,夷陵之战后蜀国势力彻底退出荆州,收缩到了益州之内,这也就是曹魏集团讥讽蜀国仅为“一州之国”的原因。国土面积的狭小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国力。蜀国在三国之中面积最小,因此战略纵深也最小,这也是其最早被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蜀国占据的这一州之地实际上也是当初东汉王朝境内几乎最为落后的地区,益州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由于群山阻隔,通往蜀中的道路极为坎坷。这就导致了外面的人很难攻打进来,里面的人也不容易打出去。易中天就曾讲过,蜀国适合做偏安一隅的霸主,至于统一天下是很不容易的事。虽然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与外界沟通不畅,这实际上也限制了蜀国的发展,自古以来以蜀地为根据地进而统一中国的似乎除了刘邦之外没有第二个。

二、蜀国建国后长期战争拖垮经济:

蜀国自从建国之后,其战争的的形势就没有结束过,整个国家始终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夷陵之战使蜀国由盛转衰,元气大伤的蜀国之后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经过了短暂的休养生息。随后诸葛亮便开始连年北上用兵,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伐魏”之战,这一些列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六出祁山”,然而诸葛亮的北伐结果却是败多胜少,蜀汉也从未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美好愿景,而六出祁山的结果使蜀汉经济濒临崩溃,诸葛亮死后,其北伐事业的继承者姜维更是连年对外用兵,其规模和次数甚至超过诸葛亮,上演了一出“九伐中原”,由于时机不对和实力欠缺等原因,姜维依旧没有实现诸葛亮的愿望,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蜀汉的经济也在连年的战争中被拖垮,整个国家处于一种积贫积弱的状况。

三,制度落后人才匮乏及皇帝昏庸:

蜀汉建国后,其国内依旧奉行两汉时期的察举制,而曹魏则废弃了已经不适用当前国情的察举制,而是继承性的发明了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在建国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制定的制度,这项制度最终于至西晋时期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其对于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强于察举制,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曹魏选拔和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而蜀国奉行的察举制则越来越没有了市场,以大汉王朝继任者身份自居的蜀国君臣又无法摒弃这个代表汉朝的制度,因此只能抱残守缺,以至于蜀汉人才匮乏的局面愈演愈烈,最终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后主刘禅得昏庸无道也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蜀国在刘禅当政的四十多年间越来越衰弱,与魏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被魏国灭亡。

以上为什么蜀国会成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地理位置、常年战争这些外部因素和国无贤臣、小人作祟这些内部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蜀国在三国之中建立的过程是最为艰难的,同事国祚也是最为短暂的,实力也是最为弱小的,这些因素的背后,都是蜀国弱小的真实写照。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3

其实蜀汉最弱很正常,倒是刘备居然能咸鱼翻身,在当阳之败以后还打下一番天下才让人称奇。

魏蜀吴三大势力中,刘备可以说是最坎坷的一家,一直身处几个大势力的中间,没什么机会发展。他先是跟着公孙瓒和袁绍打,后来去徐州投奔了陶谦。虽然在陶谦死后名义上接管了徐州,但是实际上因为实力有限,真正能控制的还是只有小沛等地。

更倒霉的是接下来被吕布偷袭夺取了徐州,此后辗转投靠曹操、袁绍、刘表,一直没能成什么气候。此时曹操不去说他,连孙策、孙权兄弟俩也在江东打下了一番基业,刘备的实力无疑是最弱的。

等曹操统一了北方,大举南下攻打荆州时,刘备弃樊城南下,在当阳被曹军追上大败,手下损失殆尽,仅带数十人逃走,连女儿都成了曹军俘虏。亏得关羽和刘琦手下还有两万人马,所以刘备有了和孙权合作的本钱。

但是即使如此,不要说曹操实力远远超过了刘备,孙权派出的周瑜、程普所部就有三万人,算上他自己统帅的部队和留守江东其他地方的部队,实力也不是刘备可以比拟的。更何况刘备此时困守夏口一地,地盘比孙权也小的多,真的可以说是势孤力穷。

然而刘备此时虽然已经47岁,按照当时的平均寿命算,已经快步入晚年,但是他却不屈不挠,抓住一切机会拼杀。最终在赤壁之战和江陵之战后找到机会,先在公安有了栖身之地,然后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一点点拓展自己的势力,最终还攻占了益州。

即使在失去荆州以后,只有益州一地的蜀汉虽然弱小,但是相比赤壁之战前的窘境来说,刘备此时和曹操、孙权的实力对比也已经乐观了许多。

所以蜀汉弱小,只是因为刘备起点低,又一直没有机会好好发展,起步本身比其他两家晚,势力本身就弱小。刘备能建立蜀汉,已经属于非常难得,不可能奢望太多。

4

三国当中,蜀国的实力是最为弱小的,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是因为领土最小,二是人口最少,三是地域封闭


首先来看下领土的对比。

三国时代紧邻东汉时期,大体上三国的领土都可以和东汉十三州所对应上。

  • 蜀汉,在刘备及其谋士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拥有益州全境。

  • 曹魏,在曹操与曹丕两代人的努力下,得以统一北方,拥有豫,兖,徐,青,凉,,冀,并,司,幽共计九州全境以及荆州北部3郡。

  • 孙吴,在孙坚,孙策及孙权两代人的经营下,拥有扬州与交州全境及荆州南部6郡。

通过领土之间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蜀国的领土是三国之中最少的,仅仅依靠益州之地,刚刚能够自保。

再来看下人口的对比。

根据《晋书》《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大体可以算出三国后期人口数量如下:

  • 蜀汉灭亡时大约有28万户,约94万人口。(公元263年)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禅又遣太常张峻、益州别驾汝超受节度,遣太仆蒋显有命敕姜维。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 孙吴灭亡时大约有52万户,约230万人口。(公元280年)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人。
  • 曹魏灭亡时的人口数量通过《晋书》当中西晋建立后所统计的人口数量反推后约有165万户,约1300万人口(公元280年)

《晋书·志第四》: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

通过横向对比可以看出,蜀汉的人口只有东吴的一半不到,还没有曹魏的零头多,实力当然会更弱小。

最后来看下蜀汉所处的地域。

蜀汉所处的地域相比于曹魏与东吴来说,是最为封闭的。

  • 蜀汉境内多山,只有成都周围的盆地可以算得上是平原地带,北面与曹魏接壤的汉中一带自古以来就以道路难行著称,东面与孙吴接壤的巴郡等地,也多是丛林与峡谷,南面的南中等地亦是以森林广袤著称。在三国当时的生产力限制下,蜀汉对境内的开发成果并不显著。

  • 孙吴所统治的区域虽然也有不少的丘陵地带,但是得益于丰富的水系与海岸线,形成了诸多的冲击平原,同时地势也不如蜀汉那么险峻。在当时的生产力之下,孙吴对境内的开发,效果相对来说还是很有成效的。

  • 曹魏所统治的区域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核心地带,境内多是平原,对土地的开发也十分成熟。往北是广袤的草原,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大多都以北曹操等人所降服,往西则通过西域长史府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对西域地带的控制,往东虽然是大海,但也依靠着海岸线与冲积平原,土地能够很好的开发出来。

通过横向对比蜀汉与曹魏孙吴所在的地域,可以明显看出,蜀汉由于地域太过于封闭,发展空间有限,所以才有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为的就是夺取关中来过的更多的发展机会。

总结:在冷兵器时代,领土和人口的优势往往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蜀国作为三国之中人口最少,领土最少的一方,又受限于地域的封闭,自然强大不起来。加上诸葛亮与姜维为了获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多次北伐中原,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蜀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过多的军事行动也是压垮蜀国的主因之一。如此的蜀国,自然会成为当时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那个。

5

魏蜀吴三国中,魏国的实力最强,吴国实力其次,蜀国的实力最弱。蜀汉灭亡时,魏国共有103万户,人口443万,总兵力大约60万;吴国有52万户,人口230万,总兵力23万;蜀国仅有28万户,人口94万,兵力约10万。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当时全国人口都比较少,蜀国人口最少。我们也可以看出三国时期老百姓的负担有多重,几乎两家人就有一个人当兵,差不多9个人就要养一个兵。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是决定一个政权强盛和兴衰的最重要因素。蜀国的人口最少,也就可以意味着蜀国的实力最弱,蜀国的抗打击能力也最弱。从国土面积来说,蜀国的面积也最小。蜀国仅有66万平方千米,吴国国土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曹魏国土面积大约397万平方公里。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蜀国的实力也最弱。为什么蜀国会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



刘备发迹太晚。刘备、孙坚和曹操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他们起兵的时间也都差不了太多。相比较来说,刘备的起点最低。当曹操在北方叱咤风云的时候,刘备还在北方到处流浪,孙坚之子孙策已经在江东建立政权。刘备请出诸葛亮之后,才开始逐渐稳定下来。此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当时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孙权也基本上稳定了局势,江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占领荆州五郡的时候,天下除了益州基本上都被曹孙两家占据。刘备吞并益州实力达到鼎盛时期,他的领土面积也是最小的。刘备在抢夺地盘上已经失去了先机,好地盘都被别人抢走了。



其次,刘备所占领土面积小,导致蜀国发展潜力不大,蜀国强大的基础太小。天下13个州孙权占领3个,刘备只占领了1个,剩余皆归曹魏。如果放到现在可以依靠高科技,即使国土相对狭小也可以造就强国。当时是以农业立国,国土面积和人口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刘备和诸葛亮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仅仅凭借一州之地让蜀国凌驾于其余两国。诸葛亮已经足够优秀了,他利用一州之地打得曹魏防御多年。

蜀国可利用土地太少。益州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天府之国其实也就是成都平原一带。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到底有多大,也就是1.9万平方公里。这就是蜀国可以利用的最大块平原,也是蜀国最大的产粮区。此外蜀国的重要产粮区还有汉中谷地,面积也就是1万平方公里。魏国仅关中平原就有3.4万平方千米,更不用说华北平原了。吴国占有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大约20万平方千米,而且吴国靠近大海还有鱼盐之利。蜀国的平原面积小,意味着蜀国的农业发展受限制,意味着无法养育更多的人口,意味着强大的基础小。加上当时北方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南方经济没有得到开发,南北方经济差距更大。这也是蜀国十几次北伐都不能削弱魏国,魏国一举灭蜀的重要原因。



蜀国人口稀少、人才匮乏。我们前面说过蜀国人口只有94万,在三国中最少。人口稀少既是蜀国弱小的重要标志,也是蜀国弱小的重要原因。蜀国人口稀少意味着可以征召入伍的士兵少,蜀国军队力量就不会特别强大。人口稀少也意味着劳动力缺乏。缺少劳动力,农业经济则很难发展起来。人口稀少也意味着国家可以征收赋税也少,国家财力就会限制。蜀国人口稀少,人才更缺乏。蜀国当年流传“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可见蜀国人才凋零到了什么程度。没有人才,根本谈不上强大。



两次大败损耗了蜀国的元气。蜀国实力本来就弱。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两次惨败极大消耗了蜀国的元气。虽然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恢复了部分元气,但是损失的人口,丧失的土地,有利的战略条件却无法恢复。荆州和上庸等地的丧失,蜀国失去重要粮食产地,失去了大量人口,失去了人才来源地。蜀国被关进四川盆地,彻底失去了充当大国资格。

综合多方面原因,蜀国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国家,也称为最先灭亡的国家。

6

这个观点我不同意。

当时,三分天下,曹操的魏国最强,占据中原,灭了不少各路诸侯,扩大了地盘和势力。

东吴自赤壁大战之后,取守势,保江东八十一州,基本上没有大的举动,因为它始终害怕曹操报赤壁之仇。

只有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名,取汉中,夺西川,建立蜀国,这时他兵强马壮,帐下文官武将林立。特别是五虎上将让人敬畏。所以当时蜀国是老二,非老三也。

7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中,蜀国的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导致蜀国国力最弱。并且作为君主,刘备的身份是极为尴尬的,刘备只是一个没落皇族的成员,他既不像曹操和孙权那样,有显赫的身世,也不像他们出仕即巅峰,刘备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他自身厚积薄发,努力奋斗而来的,刘备建功立业的事迹就如同一本血迹斑斑的编年体史书。让人感动。

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从地图上看,蜀国的国土面积最少,所以蜀国综合国力最弱。


第一,刘备起点低,成名晚,属于老有所成,导致成就有限。

刘备作为没落皇族的一员,起步比曹操和孙权都晚,刘备还在为一官半职和安身立命之所发愁的时候,同时期的曹操和孙权已经是各自阵营的核心人物。已经开始指点江山了。

其次,老人有句话,叫出名要趁早,而刘备打响自己的名号的时候都是三十来岁了,已经过了男人的黄金期,而曹操和孙权因为家族的显赫,两人早已成名已久,因为他两名声在外,使的天下贤人异士和将帅之才都投他们而去了,荀彧,郭嘉,周瑜,鲁肃等这些有大才之人全让曹操和孙权瓜分完了,等到轮到刘备来挑人才的时候,那还有什么人才,刘备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徐庶,也让曹操用计谋给他拐走了,使的刘备就和一个孤寡老人一样,直到刘备遇到了诸葛亮,才渐渐开始崭露头角。

并且由于刘备的起步晚的原因,曹操和孙权已经各自固化好了自己的地盘,曹操占了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孙权占了占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此时的刘备只能争荆州,望益州。通过诸葛亮等人的辅佐,最终愿望得以实现,占据了荆州和益州,但是现在想在更进一步,基本不可能了,一是刘备年纪大了,力不从心,第二,曹操和孙权基业已经稳定,人心归一,刘备基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所以说,刘备起点低,成名晚,等到他有机会逐鹿中原的时候,曹操和孙权基业已经稳定了。

刘备因为有了诸葛亮的辅佐,才有了三分天下的机会(上图)。魏蜀吴三分天下,其中蜀国国土最小,这是刘备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下图)


第二,蜀国综合国力最弱,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导致后续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首先,蜀国前期只占一个荆州和益州,以盆地和山林为主,而曹魏占九州,且都是中原地区,土地肥沃,而东吴占扬州,广州,交州,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皆隶属东吴管辖。所以在国土面积上蜀国已经落后曹魏和东吴。

而后,蜀国的综合国力导致蜀国后续发生一系列“蝴蝶效应”,因为蜀国的国土面积少小,人口就少,能够打仗的壮丁也就少,在兵员的补充上,是让蜀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其次,人口少,就会影响蜀国的经济总量。打仗,建设要什么,必须是要钱,这也是蜀国多次北伐打到后面没有经济后续支撑的主要原因,因为人少,交的税就少,你经济总量就上不去,而反观曹魏,能够在赤壁之战大败后,迅速恢复过来,就是地大,人口多,交的税也多,经济总量就上去了,这也是能够曹魏能够同时面对蜀汉和东吴的夹击,一点也不吃力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蜀国综合国力太弱了,土地少,人口少,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这在后续与曹魏的比拼中,导致这些劣势被无限放大,成为了曹魏用兵的突破口。

蜀汉只占荆州和益州,地域面积不如曹魏和东吴(上图),三国人口分布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出,蜀国人口最少,曹魏最多,见(下图)


第三,刘备是外来的“和尚”,他的益州是巧取豪夺刘璋的,所以不受益州原住民待见。

首先,益州原先是刘璋的地盘,刘璋的父亲刘焉活着的时候,奉行的政策就是稳定和发展,到了刘璋主政的时候,也是一直在延续这个政策。使的益州在各个诸侯群雄逐鹿的时候,免于战乱之苦,所以说益州的百姓居民还是很感激他们这位主公的。毕竟在乱世之中能够安居乐业,免于战乱之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但是好景不长,曹操在平定荆州了,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世外桃源”,而这个时候,刘璋的世仇汉中张鲁也蠢蠢欲动,在腹背受敌的情形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借刘备之力,抵御曹操。不料此举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又有法正为内应,刘备率军一路驱兵到成都城下。成都军民都想抵抗刘备,但刘璋为百姓着想而开城出降,使的老百姓莫不流涕。

《后汉书》:备自江陵驰至涪城,璋率步骑数万与备会。张松劝备于会袭璋,备不忍。明年,出屯葭萌。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及己,乃以松谋白璋,收松斩之,敕诸关戍勿复通。备大怒,还兵击璋,所在战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有精兵三万人,谷支一年,吏民咸欲拒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归其财宝,后以病卒。

虽然刘备得到了益州,但却没有得到人心,最重要的一点,他把战火引入了益州这个没有战火的地方,后续连年的征战使的蜀国军民也是有苦难言。 益州本地官员刘巴,黄权等人因此原因不待见刘备,与刘备交恶。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到了蜀汉后期刘禅主政的时候,邓艾抄道偷袭成都,成都军民竟然无动于衷,放任邓艾取成都。

所以说,刘备一个外来的和尚,打破了益州的宁静,即使他夺取了益州,但是人心不和,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急,虽然刘备后续用高官,仁义,来收买益州人心。但是却治标不治本,这种人心不和的现象一直延续到蜀汉亡国。

刘备打破益州的宁静,强兵压进成都,迫使刘璋投降(上图),刘禅因为成都军民不愿意为之而战,无奈只好率众向邓艾投降(下图)


第四,刘备夷陵之战被陆逊大败,带来不可挽救的后果。

东吴夺取荆州,并杀害关羽,使的蜀汉之主刘备悲愤不已,兴兵问罪于东吴,结果兵败夷陵,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后果,这些不可挽救的后果有:

  • ——加速了刘备的病情恶化,使的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本身刘备人已经到了老年时期,体弱多病,这次夷陵新败,损兵折将,已经让刘备痛苦不堪,再加上击败刘备的陆逊是一个名不经传的毛头小子,使的刘备这个老江湖,晚节不保。刘备越想越气,毒火攻心,加重了病情,病逝于白帝城。

  • ——使的东吴和蜀国的关系到了冰点,曾经的盟友成为了敌人:夷陵新败,使的东吴和蜀国的关系到了冰点,原先都是貌合神离,还能维系下双方的关系,现在直接就是撕破脸皮,成为了仇敌。而在长江以北的曹魏,一直在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
  • ——蜀国青年将领在此战消亡殆尽,造成蜀国将领用人荒: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夷陵大败造成的真实事例,夷陵大败使的蜀国青年将领尽丧,冯习、张南、傅肜 、程畿等将领的先后战死,使的蜀军后期无人可用。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猇,许交反。驻营,自佷山佷,音恒。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於夷陵道。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

刘备夷陵之战大败,给蜀国带来了不可挽救的后果,不仅造成了自己忧郁而终,也使蜀汉和东吴的关系恶化,更造成了蜀国后期数十载的用人荒。

刘备强行发动夷陵之战,使的东吴和蜀国交恶(上图),夷陵新败,刘备吞下苦果,病逝于白帝城(中图),夷陵大败造成蜀国后继无人,老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下图)


第五,诸葛亮“事必躬亲”的个性,造成了蜀国“文无能臣,武无良将”的局面。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虽然稳定了蜀汉局面,对蜀汉的后刘备时代也起了一个好头,但托孤的副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刘禅本来就很暗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但是,现在,什么事情,都是诸葛亮包办,这样造成的结果是;

第一,使的诸葛亮很累,身心疲惫。消耗诸葛亮的寿命,第二,对蜀汉各个机关干部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事都让诸葛亮做了,没有了实践的机会。(说句难听的话,蜀汉的人才都是诸葛亮变相打压下去了。)第三,使的暗弱的刘禅继续暗弱下去。没有提升自己的机会。

本来夷陵大败,就让蜀国出现用人荒,诸葛亮现在的“事必躬亲”,使的君臣都无法得到提升自我的机会。造成了一个“自毁长城”的结果。

诸葛亮“事必躬亲”(上图),使的暗弱的刘禅缺乏实践机会。变得更加暗弱。(下图)


第六,诸葛亮病逝后,蜀国的内斗造成了,蜀国权力真空的局面。

首先诸葛亮病逝后,因为没有确立接班人的问题,使的武将魏延和文臣杨仪之间矛盾激化,二人之间互相“泼脏水”,互相诋毁,最终演变成了蜀汉军队之间的内讧,造成了魏延先死,杨仪后亡的严重后果。

其次,魏延和杨仪先后而亡不仅造成了蜀汉军政人才的大损失,而且还造成了蜀国核心权利真空的不利局面,蒋琬搞经济建设勉强可以,费祎是个文弱书生,书生气太重,对事情的把控力太弱。(魏延和杨仪的矛盾, 费祎没有处理好,有很大的责任。)而姜维因为年轻,并且是曹魏降将,不受蜀国大臣待见。这样一弄,蜀国内政一团糟糕,幸好这个时候,曹魏没有兴兵前来,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来说,诸葛亮的逝去,已经是蜀国的一大损失,后续的魏延和杨仪之间的内斗,造成了蜀国权利真空的不利局面。这也是蜀国将相失和的一个开端。

诸葛亮的逝去,(上图)和杨仪和魏延内斗后的先后身亡(下图)一度造成了蜀国核心权利的真空。


第七,蜀国后主刘禅暗弱无比,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首先刘禅和曹丕都是皇二代,但是曹丕不仅从形象上胜于刘禅,更在能力和用人上碾压刘禅。强大的司马懿在曹丕面前都不敢造次,就已经就说明了曹丕驭人之术的厉害。而刘禅则是干什么都拿不定主意,诸葛亮在的时候,诸葛亮可以帮他拿主意。而诸葛亮不在了,刘禅就无从下手了。自古以来,合格的皇帝都要有一个本事,就是政务必须自己拿定主意。旁边的臣子只能建议,最后拍板还得是君主。而刘禅从来都是听别人的,从来自己心里没有打算,这在成语乐不思蜀中,就能体现出来。所以刘禅连一个合格的君主都算不上。

其次,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又走了东汉政府的老路,东汉政府就是因为皇帝太过宠信宦官,致使宦官专政,乱政,导致亡国。刘禅的父亲刘备是深深知道这一点的,所以在刘备主政蜀汉的时候,从来不让宦官接触政务,但是刘备一死,刘禅就把改变刘备的用人机制。把宦官黄皓放到蜀国权利核心位置。导致了姜维出走剑阁,兵败亡国的局面。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景耀元年,宦人黄皓始专政。

所以说蜀国后主刘禅的不作为,不学无术,与宦官为伍,造成了蜀国政坛混乱。为兵败亡国埋下了隐患。

蜀国后主刘禅不学无术,与宦官黄皓为伍,造成政务混乱。


综上所述,三国中蜀国的国弱,是由于蜀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少,刘备建国后各种自毁前程的举措所决定的,而他的儿子刘禅则是混蛋透顶,不学无术,宠信宦官,致使蜀国国力更加衰败。

8

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

最近重温了一边新版《三国》,印象很深的一段剧情便是,诸葛亮痛心疾首的说,“如今我甚是怀念荆州啊!”

是的,天下九州,魏国得其六,吴国得其二,就剩下一个留给蜀国,的确是十分尴尬。

如果荆州还在蜀国手中,蜀国的土地就能翻一倍。而且荆州地大物博,拥有着数十万的人口。在那个人口数量决定一切的年代,人口再增加一倍,对邻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那么来看看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是如何一步步让蜀国从鼎盛巅峰,沦落到三国当中最弱的存在。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可谓是风光无限。远在荆州的关羽知道后,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立马叫上手下小弟对曹魏发起了战争。没过多久,就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刘备的威望和实力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陆逊白衣渡江,一举拿下荆州,随后和曹魏前后夹击关羽,再加上关羽阵营的糜芳、傅士仁叛变,尤其那时候关羽还没有被封神,没有战斗力加持,只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

这场荆州之战,蜀汉失去荆州的领土和人口,以及荆州地区的大部分军队,更是让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一个笑话。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这无疑是殖民的。没有人口乜有军队,还怎么和其他势力抗衡?

更何况这场战争,令关羽、关平、周仓、赵累、潘睿等人战死,糜芳、傅士仁投降东吴。又因为刘封、孟达没有救援关羽,导致后来的孟达带着上庸三郡投降曹魏,刘封还被套路干掉。这么多人才的凋零,对蜀汉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

当然了,还有更加致命的打击,那就是刘备后来的伐吴。大军还没开拔呢,范强、张达就拿着张飞的人头逃往东吴,更是给蜀汉雪上加霜。

后来的夷陵之战就更不用说了。黄忠、张南、冯习、沙摩柯、马良、傅彤等人战死,杜路、刘宁等人投降东吴,黄权率领水军投降曹魏,数万精锐大军损失殆尽,就连刘备没过多久,都被气死在白帝城。

如此一来,蜀国怎么可能不会最弱?

9

三国之中,蜀汉国力确实是最弱的。

蜀汉所有之益州,是三国之中三大州之一,在东汉时人口最多时高达697.4万,成都早在秦汉之时就已经是全国大都市,到了西汉时人口达到了7.6万户,近40万人,是当时全国六大都市之一(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而成都的商业也相当发达,蜀锦早已畅销全国。

如此看起来,似乎益州也不弱啊。汉末大乱,天下人口锐减,益州虽然在刘备入蜀之前战祸不多,刘璋统治益州二十余年,也没有做到整合益州豪强,到了刘备入益州,后来争夺汉中,人口损失有之,或许不严重,比之东汉时的人口峰值略有损失,但也不会太夸张,至少也能维持在500万的样子。

但问题是,蜀汉全盛时期拥只有三十多万户(荆州没丢的时候),人口约为 一百万左右,是为三国之中最少。这个数据是蜀汉官方编户齐民在籍人口,当然还存在大量的隐藏户口。地方豪强隐匿人口,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普遍的。

在农业经济时代,在籍人口的多寡,就意味着朝廷可以征收的赋税、抽调劳役、征收兵源的多寡。由此可见,蜀汉集团对益州的掌控力度并不是很强,本土豪强的经济实力依然强劲,而作为外来政权的蜀汉集团也无力从本土豪强手中争夺更多的人口户数。

益州土著对蜀汉政权的归属感不高,这就造成了蜀汉统治集团内部的不稳定。隔壁江东孙权虽然也强力压制东吴本土派势力,但始终孙氏出身东吴,虽然不是什么高级贵族,但与蜀汉集团相比较起来,刘备的身份就更为尴尬一些。

当然,刘备生前不是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努力,他竭力提升本土派的政治地位,试图将其扶植到能够对抗荆州派的位置上去,可惜刘备死后,这种局面不仅不能维持,随着李严被排挤出中枢后,益州派就再没有跻身朝堂的机会。

由此一来,就造成了益州派对蜀汉集团的离心离德,这也是为何后来绵竹之战败的那么快,而败了之后,成都立即投降的原因之一。对于本土派而言,在蜀汉他们没有多少实际利益拿到手,投曹魏(司马氏)不为是一条更好地出路,至多做到审时度势,坐观成败而已。

同时,蜀汉在丢了荆州之后,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益州相对的封闭性。益州天府之国,蜀地成一个盆地,向来易守难攻。这样的环境下的政权就很容易贪图苟安,当然,更重要的是,益州的政权很难打出去。向北出祁山进击陇右,因为益州地理环境的复杂,蜀道交通的困难,后勤粮草补给直接制约了蜀汉向北征伐的持久性,诸葛亮五次北伐皆战果不大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而向东出击,蜀汉没有强大的水军,难以沿江直下,直抵建业,而走陆路的话,江北江南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战略成果,毕竟没有一只强大的水军作为后勤保障,一时间的进攻不能迅速取得阶段性胜利,势必会因为后勤问题而被迫撤退。

如此一来,蜀汉没有打出去的能力,自然也就没有对外发展的机会,长期处于守势,甚至被迫“以攻待守”,国力增长缓慢不说,甚至可能还有所损耗,而反观中原的曹魏,只要中原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人口恢复就十分迅速,人口上来了,农业经济水平自然提高,相应的赋税劳役兵源也提高显著,这样就把蜀汉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至于江东的孙吴, 国力比蜀汉强的虽然也不是很多,但它好在有长江天堑,加之东吴确实水军三国最强,而在曹魏的战略中,头号敌人是蜀汉,而恰恰蜀汉的头号敌人也是曹魏,所以三国中后期的战争几乎都发生在曹魏和蜀汉之间,而东吴与曹魏之间争夺江淮的战争却显得并不是那么激烈和频繁,由此对国力的损耗远逊于蜀汉。

10

东汉末年天下一分为三,虽说三足鼎立,但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却并不相当,而其中以蜀汉的实力最为弱小。

最为直观地来看,蜀汉的领土面积在三个国家之中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穷,而又是三个国家之中最先被灭亡的。

国土最小:

曹魏占据北方十二州,八十七郡(司隶、徐、青、豫、冀、并、幽、兖、凉、雍、荆(部分)、扬(部分)),势力最为强大,总面积约291万平方公里。

孙吴占据江东三州(荆(部分)、扬(部分)以及交州),总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蜀汉则只有益州一地,总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

人口最少:

首先蜀汉灭亡时有过人口统计,大约是28万户,约94万人口。(公元263年)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

而同样曹魏也做过人口统计,时间在灭蜀之后。

景元四年,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后汉书》

如此算下来,曹魏的人口得有443万。

而后孙吴灭亡时也做过人口普查,大约有52万户,约230万人口。(公元280年)

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口代表富强,蜀汉怎么算都是最弱的!

虽然在《三国演义》当中,始终把刘备所同领导的蜀汉作为汉室的正统后裔,也一直作为正面形象来塑造,但却并不能改变蜀国作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个国家。

当时中华大地仍然以中原为核心地域,中原物产丰富,生产力发达,而蜀国的属地则以益州为核心,这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中原核心区域,虽然成为鱼米之乡,而且地形闭塞,没有在黄巾起义的浪潮中受到过大的冲击。

但是却正是因为地形的狭窄和闭塞,使得蜀汉在发展空间上受到制约,虽然坐拥鱼米之乡,但却没能够及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即使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也没能最终实现匡扶汉室的宏图大业,这便是由于蜀汉的地理位置的劣势。

而除此之外,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之中,虽然蜀汉也曾保有荆州的富饶之地,但却因为孙吴的攻伐最终没能保全这一重要的经济来源和地缘优势。
而在蜀军攻伐曹魏之时,吴国并未给予有效的援助,更多的时候是选择了坐山观虎斗,这些都间接导致了蜀国的失败。除此之外,蜀国建国期间的五虎将也在后期逐一离世,虽然还有诸葛亮这样的老臣撑场面,但也最终没能逆天改命。

虽然诸葛亮当年隆中对天下三分的构想和预见富有天才的色彩,但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最终遏止蜀国的前途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