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苏联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

苏联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

2020-11-11 00:01阅读(60)

苏联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吞并波罗的海三国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苏联这头北极熊,从来都不是吃素的,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对领土的渴望,合适的就是“

1

苏联这头北极熊,从来都不是吃素的,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对领土的渴望,合适的就是“嗜土成命”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苏联作风那就是“蛮霸”,具体到二战前又可以引申为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大国沙文主义”。

二战前为了建立北方缓冲区,苏联将大国沙文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苏芬战争是,抢夺罗马尼亚土地也是,瓜分波兰也是,还有就是这并吞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无疑是最悲催的。

他不像芬兰,自身实力加上天气武器,能让他们避免被吞并。

他不像罗马尼亚,背后有窥伺其石油的德国撑腰,能让他避免被吞并。

他的命运就和波兰一样,成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牺牲品,直到苏联解体为止。

让我们将时光拉回上个世纪的1939年8月。

当时的苏联在这个月的23日,纳粹德国签订了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德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背后受敌,而苏联的主要目的,不过是达成和德国的谅解,将英法的“祸水东引:计划扼杀在摇篮中。

而这二个大国条约的牺牲品就包括,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两个国家在条约签订后,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还是在两个国家的不知情的情况下,随后时隔一个月的9月28日。苏联和德国又签订了《苏德友好边界条约》明确规定了立陶宛也是苏联的势力范围。

就此,苏德两国在私下里,决定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归属。

没有了德国的牵制,在希特勒承若不干涉情况下,苏联立即开始自己吞并三国的举动。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单纯的爱沙尼亚政府还幻想着能在大国夹缝中靠中立保持独立,可是却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就此落入苏联魔爪。

那就是波兰潜艇造访爱沙尼亚事件。

原来在对波兰宣战之后的9月14,波兰潜艇“雄鹰号”意外造访爱沙尼亚就此成为苏联借题发挥的借口。雄鹰号是从荷兰进口的最新型潜艇,当时服役才几个月不到,当时的雄鹰号,因为设备故障,原计划是要前往瑞典维修,因为舰长突发重病,怕引发舰艇内传染病,才被迫去往爱沙尼亚。他们于1939年9月14日抵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目的不过是去治病。哪知道还在途中时候,波兰就已经和德国宣战,德国政府于是以外交渠道告知爱沙尼亚扣留敌对国波兰的潜艇。

爱沙尼亚势力孱弱,只能照办,就这样“雄鹰”被爱沙尼亚政府扣留,时间是1939年9.15日。

谁知时隔二天后,事情发生反转,1939年9月17日,见到德国大举进攻波兰,而且一路势如破竹,苏联坐不住了,生怕晚了吃不上肉,于是在17日也对波兰选择,并参与夹击波兰行动。

远在爱沙尼亚的波兰潜艇官兵,知道苏联对波兰宣战,于是在当天发动了武力夺回舰艇的行动,当晚波兰水兵就占领潜艇,并赶回国内。

9月18日天亮后才知道消息的爱沙尼亚政府,发布波兰潜艇跑路消息。就因为这次疏忽之下的跑路行为,爱沙尼亚的噩梦开始。

苏联要侵略别国从来都是不需要借口的,比如对芬兰就是直接要求换地,不换地就打你,对爱沙尼亚其实本不必这么麻烦,但是有借口总比没借口要好听啊。

因此在9月19日,他们照回爱沙尼亚大使馆,义正言辞的说:

因为你们的疏忽,波兰潜艇居然逃跑了。而他们活动的波罗的海水域,是苏联舰艇活动区域,会对苏联船只构成威胁,也因此,苏联就不承认爱沙尼亚对于本国水域的自主权,并将派兵接管爱沙尼亚水域。

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随后,苏联海军还有飞机开始在爱沙尼亚水域集结,并不断对爱沙尼亚进行军事恐吓。

一时间,战争乌云充斥整个波罗的海,眼见被兵临城下,爱沙尼亚当局只得服软,9月24日,爱沙尼亚外交部长谢利捷尔率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请求苏联的谅解。

哪知苏联早有准备,谅解可以啊,加入我们呗。

当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还友好又带有威胁的说:

“如果你们不愿和我们签订互助条约,那我们将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这也许更严峻、复杂,但是为了保障苏联的安全,请你们不要迫使我们对爱沙尼亚使用武力。”

这句话一说出口,爱沙尼亚政府知道了,自己绝对在劫难逃,在苏联强大压力之下,爱沙尼亚政府与9月27日宣布接受不平等条约,并在莫斯科和苏联签订《苏爱瓦助条约》,爱沙尼亚就此成为苏联名义保护国,实际被占领。

随苏联红军进驻,爱沙尼亚落入北极熊口中,完成对爱沙尼亚控制后,欲壑难填的苏联马上将目光转移到拉脱维亚还有立陶宛。

又是同样的威胁,又是同样的套路,拉脱维亚坚持几天后也屈服,并与10月5日和苏联签订了《苏拉互助条约》,五天后立陶宛也屈服,并签订了《苏立助条约》。

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波罗的海三国全部屈服,事后斯大林不无得意的对媒体说:

“我们找到了一种形式,可使我们将它们纳入苏联轨道,我们不要将他们苏维埃化,而要等他们自己这样做。”

这种形式就是颠覆政权

这三个国家在签订互助条约之后,就已经难逃被吞并的命运,果不其然1940年7月中旬,原本的三国政府被颠覆,新上台的苏维埃政权接管政府,然后他们宣布自动加入苏联。随后在1940年9月的苏维埃第七次会议上,苏联通过表决宣布接受三国并入苏联的提案,就此,波罗的海三国消失,成为历史。

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小国就是如此悲惨,特别是在大国沙文主义盛行的那个时代,于苏联接壤的国家,无时无刻都在担心这自己的安全,波罗的海三国如此,芬兰如此,罗马尼亚也如此。芬兰罗马尼亚还能独立,这要感谢德国。

2

苏联利用政治讹诈和军事威胁,强行吞并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苏联为了解决民族矛盾,对这三国的人民进行了种族流放和屠杀,因此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非常仇视俄罗斯。



1.波罗的海三国历史上都是独立的国家,由于三国靠近沙皇俄国,因此很快被沙皇俄国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沙俄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允许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就这样1920年波罗的海三国全部独立。德国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的苏联为了防备德国入侵,准备重新吞并波罗的海三国。



2.苏联在1939年至1940年期间,用强大的军事威胁手段,逼迫三国政府与苏联签定了互助条约。如果三国不接受苏联的互助条约,苏联将马上派兵占领三国。由于这三个国家军事实力太弱,无法与苏联对抗,因此只能接受苏联的政治讹诈。就在条约签订后半个月,1940年5月下旬,苏联以违反条约和谎称苏联士兵失踪为借口,迅速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可是苏联遭到了这三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因此,斯大林决定解决民族矛盾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把人消灭,人死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苏联把这三个国家前政府的官员全部抓获,并且列了一张数千人的“人民公敌”名单,只要在名单上的人全部被枪决



3.苏联从1941年开始强迫把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几万人民进行流放,希望用这样的手段杀死更多的人。可是德国迅速的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因此三国因祸得福。1941年7月波罗地海三国全境脱离了苏联的统治,三国人民非常感谢德国驱逐了苏联人。由于波罗地海三国与苏联有国恨家仇和历史恩怨。所以三国很多人民拿起枪加入德军对苏联作战。



4.可是1944年苏联红军卷土重来,重新占领了这三个国家。由于波罗的海三国人民,害怕苏联对他们进行报复,因此这三个国家有20多万人逃跑,不过最后有80%的人被苏联军队打死或抓获。苏联强迫三国人民加入苏联红军去攻打德国,结果造成三国很多人民战死


5.苏联成立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害怕波罗的海三国继续闹独立,又把这三个国家的几万人民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些人几乎全部死在了西伯利亚。然后苏联又把大量的俄罗斯族人口迁移到波罗地海三国,改变了这三个国家的民族结构,苏联解体后三国纷纷独立。2002年波罗地海三国加入了北约,从此得到了北约的保护。这就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的悲惨往事

3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称为“波罗的海三国”,这三个国家不仅临海,而且拥有不冻港,更重要的是它们刚好位于波罗的海。当年沙皇俄国对入海口疯狂的追求,国小民寡的波罗的海三国,便注定了其跌宕起伏的命运。

早在彼得大帝时代,沙皇俄国开始阔步从陆地国家向海洋国家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向四面八方夺取出海口。在东方,俄国人同清王朝争夺外东北,结果海参崴成了俄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在西南,俄国同奥斯曼土耳其争雄,克里米亚成为黑海舰队的前哨;而在西北,俄国的主要对手正是如日中天的瑞典王国。

长达二十年的大北方战争以沙皇彼得的全胜告终,作为失败的代价,瑞典丧失了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自此俄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此后两百年间,波罗的海沿岸一直是沙俄最富足和最宜居的部分,不过这一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夜宣布中止,因为无休止的战争已经让俄国拖不下去了。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之后,俄国为了尽快结束同德国的战争而单方面宣布退出。

为此俄国签订了条件极为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德国,此外还要赔偿德国军费60亿马克。尽管俄国损失惨重,但赢得了喘息之机,反观德国虽然获得了这么大一片土地,但根本来不及消化便不得不全部放弃。1918年德国投降,原俄国割让区纷纷独立,其中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成为独立国家。

图-爱沙尼亚芬兰湾岸边

不过从历史的纵向来看,一战结束后的所谓“和平年代”更像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休战,随着纳粹的咄咄逼人,欧洲上空的阴云更加密布。此时苏联已经预感到战争的威胁,于是竭力同英法达成共同对抗德国的防御协定,不过受绥靖主义思想的束缚,英法一心幻想“祸水东引”,因而迟迟不肯与苏联达成实质性的“攻守同盟”。预感时日无多的苏联只得转头与德国磋商,果然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仅9天后,德军开始大举入侵波兰。

为了获得拱卫苏联的缓冲地带,苏联不仅伙同德国瓜分了波兰,而且双方密约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入苏联势力范围。失去了列强干预的掣肘,苏联大军日益向边境靠近,波罗的海三国压力巨大,一方面它们开始抱团取暖,另一方面则频频向英法列强请求干涉。可惜在德国的迅猛攻势之下,英法自顾尚且不暇,又何来余力支援波罗的海三国呢?

图-拉脱维亚里加

1940年,波罗的海三国接连宣布“自愿”加入苏联,成为苏联三个加盟国,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苏联时代。

爱沙尼亚,面积约4.53万平方公里,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靠北的。人口约132.9万(2019年12月),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少的,地小人更稀。

拉脱维亚,面积 6.46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公里,内水面积2543平方公里,人口约191.9万。

图-立陶宛维尔纽斯

立陶宛,面积约6.53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279万,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多的。

4

苏联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生吞”了波罗的海三国?

1938年9月德国在纳粹的带领下重新活跃起来,并以兼并邻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德台区为表现形式,露出了对领土的侵略性,惹的欧洲各个大国坐立不安。

西边的英国、法国想着一定要将德国的侵略方向导向东边的苏联,东边的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开始了积极的战略防御计划,即建立广阔的战略缓冲地。

1939年苏联答应和德国一起瓜分波兰,以及跟邻国芬兰打的你死我活,均是为了建立战略缓冲地。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正好位于苏联和波兰之间,波兰都成了缓冲地,离苏联更近的波罗的海三国,在苏联看来,没有理由让它们保持独立。

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成为苏联不可控俄因子。所以当苏联和德国在商量如何瓜分波兰之时,苏联提出了一个合作的先决条件,即德国认同苏联未来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波罗的海三国本身距离德国路途较远,德国无法实际的控制和影响,所以对于德国来说,并不是不可舍弃的棋子。为了缓解自己在闪击波兰后的压力,德国欣然接受了苏联的条件。

但由于德国的答应,只是说自己支持苏联在波罗的海三国行动,并不具备直接决定波罗的海三国命运的权限。所以苏联想“生吞”这些国家,还得必须自己找机会和契机。

而这方法从历史结果来看,它的名字叫“波兰潜艇事件”。德国在1939年9月闪击波兰之后,爱沙尼亚为代表的波罗的海三国均对外宣称自己是中立国,希望自己可以在未来的战争中免收损失。

出于国与国之间的“伦理关系”,苏联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将三个国家吃下的理由。直到1939年9月14日,一艘叫“苍鹰”的波兰潜艇,因为他们的舰长被疑似传染病,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港靠岸治疗。

而尴尬的是这位舰长并未被检查出传染病,仅仅只是简单的伤风感冒。但是正是这个被误会的病情,直接要了爱沙尼亚为代表的波罗的海三国的命。

“苍鹰”号停留期间,由于德国方面的要求,爱沙尼亚当局对潜艇执行了扣留。9月17日苏联决定向波兰出兵,消息很快传入“苍鹰”号潜艇官兵耳中。

他们熟知东西夹击下自己的国家没有任何赢面,但作为波兰的军人,要有保卫祖国的决心。于是在当天晚上选择将爱沙尼亚的看守士兵放倒,开着潜艇回国效命。

而“苍鹰”这边刚动,苏联就兴奋的跳起来了,他们找到了入侵的理由。于是照会爱沙尼亚纳:因为你们的疏忽,波兰潜艇居然逃跑了。而他们活动的波罗的海水域,是苏联舰艇活动区域,会对苏联船只构成威胁,也因此,苏联就不承认爱沙尼亚对于本国水域的自主权,并将派兵接管爱沙尼亚水域。

不久大量的苏联军舰就出现在了原爱沙尼亚海域,苏联的钢甲洪流也临近边境。对于这个情况,在当地的意大利外交官留下了如下记载“……以潜艇逃逸为借口,苏联军舰离开爱沙尼亚水域,并严密封锁了海岸,可能是在未来占领做准备”。

不久这位意大利外交官的话应验了,1939年9月28日爱沙尼亚在武装压力下宣布允许苏联驻军,1940年爱沙尼亚以及它的2个邻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相继成为苏联加盟国,至此苏联完成了“生吞”波罗的海三国。

5

苏联利用一艘波兰潜艇从爱沙尼亚逃走事件为契机,用军事威胁手段来达成吞并目的。


历史上很多事件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而波兰潜艇事件竟然也是因为一个军医的误诊引发的。


1939年9月14日晚上,一艘波兰潜艇“雄鹰”号抵达了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这艘潜艇本来不是到爱沙尼亚,而是前往瑞典进行维修的。由于艇长科洛茨科夫斯基在航行途中得了重病,艇上的军医怀疑他得的是伤寒,为了避免这种传染病在艇内蔓延,潜艇不得不改变航向来到塔林,把艇长送到当地医院救治。到了医院后,医生诊断出艇长没有得伤寒,实际上什么病都没有,只是疲劳过度,仍需住院治疗。

雄鹰号

波兰潜艇停靠爱沙尼亚的消息很快就被德国方面知晓,由于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德波两国已是敌对国家,所以德国驻爱沙尼亚大使立即要求爱沙尼亚扣留这艘波兰潜艇。9月15日,爱沙尼亚扣留了“雄鹰号”。

9月17日,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雄鹰号”波兰官兵的耳朵里——苏联出兵波兰,面对这个新的国际形势,副艇长格鲁钦斯少校当机立断,决定在晚上发动武力,趁夜夺回自己的潜艇。18日凌晨3点钟,波兰水兵进入了潜艇,带着阻止他们的爱沙尼亚士兵,迅速逃离了塔林。

事情发生后,爱沙尼亚政府第一时间通知了各国使馆以及当地媒体,其它国家事不关己,没有多少反应,但苏联却拿这件事作借口,开始向爱沙尼亚施加压力。

不管这件事是爱沙尼亚政府同情波兰人,故意放走他们,还是爱沙尼亚政府监管不力,让波兰人夺艇逃走,但至少在表面上,确实是波兰人抢回了潜艇,还一并带走了看守潜艇的爱沙尼亚士兵,苏联人为什么咄咄逼人地非要拿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呢?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条约中,两国约定把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这些小国都是中立国,为了避免战祸也一直保持中立。就在苏联考虑如何实现兼并它们目的时,“雄鹰号”事件恰好成了一个契机。

9月19日,苏联声称波兰的“雄鹰号”潜艇活动在波罗的海水域,对苏联的船只造成了威胁,苏联将不得不动用军事力量去保卫爱沙尼亚的沿海水域,以确保苏联船只的安全。

为了迫使爱沙尼亚政府同自己签订互助条约,苏联向爱沙尼亚施加了强大的军事威慑。关于这一切,意大利驻爱沙尼亚使节在9月23日发回国内的电报中作了详细的描述:

  • 以潜艇逃逸为借口,苏联军舰不肯离开爱沙尼亚水域,并严密封锁了海岸,可能是在为随后的占领做准备。苏联军舰的示威和部队在边境集结,旨在迫使爱沙尼亚放弃徒劳无用的抵抗,乖乖束手就擒。

9月24日,为了解决这场危机,爱沙尼亚政府派外交部长谢利捷尔前往莫斯科,试图与苏联谈判以求和解。苏联政府趁机要求与爱沙尼亚方面签订条约,并发出威胁说,如果爱沙尼亚不与苏联签订条约,苏联将采取其它途经来解决这一问题。

苏联将采取什么途径呢?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毫不掩饰地对谢利捷尔说:“也许是更严峻、更复杂的途经来保障苏联的安全,请你们不要迫使我们对爱沙尼亚使用武力。”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一个弱小国家除了接受对方的要求,还能有什么选择呢?9月27日,爱沙尼亚政府与苏联签订了《苏联与爱沙尼亚互助条约》,爱沙尼亚正式同意苏联军队进驻本国领土,修建空军和海军基地。

苏军进入爱沙尼亚

搞定了爱沙尼亚,苏联又把手伸向了波罗的海三国中另外两个国家: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鉴于爱沙尼亚的例子已经摆在那里,这两个小国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不等苏联摆出武力威胁的架势就接受了它的条件。10月5日,拉脱维亚政府首先与苏联签订了《苏联与拉脱维亚互助条约》,随后在10月10日,立陶宛也与苏联签订了《苏联与立陶宛互助条约》。

与波罗得海三国签订互助条约后,苏联没有急于兼并它们,而是施加影响暗示它们自己主动加入。在这种情势下,三个小国最终接受了被大国兼并的命运。1940年7月14日,波罗的海三国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并于第二天请求加入苏联。8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召开了第7次会议,然后在6日宣布:接受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三国加入苏联。

1940年9月28日,苏军进入了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苏军开进拉脱维亚首都里加

当初“雄鹰号”上的那名波兰军医诊断艇长可能得了伤寒病时,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误诊竟然导致三个波罗的海国家被苏联吞并。

6

前苏联对于邻国土地,跟它的前身旧沙俄帝国一样贪婪,像波罗的海三国这样的弹丸小国,被苏联人吞并一点也不奇怪。

其实在旧沙俄时代,波罗的海三国就被其长期控制,十月革命推翻旧沙俄,波罗的海三国趁机独立,当时新兴的苏联政府也曾承认过三国的独立,只不过时隔未久,苏联人出于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还是又强行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而当时的德,英,法等强国鉴于当时的形势,出于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也听之任之,至于苏联人在吞并波罗的海三国都做过什么,己经无关紧要了。

古今中外,历史上强国吞并弱国所用的套路大至差不多,无非就是先制造借囗,以武力恫吓,培养傀儡政权,签订保护协议,军队进驻,然后完成控制或者吞并,君若不信,可以翻开中外历史,大至无出其右。前苏联虽然在地理版图上将三国圈入,但波罗的海三国人民追求独立的心却是圈不住的,苏联解体后,三国相继宣布独立,出于对自己国家安全的考虑,波罗的海三国迫不及待地加入了前苏联的死对头一一北约组织,以寻求保护。

波罗的海三国虽然暂时得以安全,但作为弹丸小国,谁知道以后等待它们的是什么,只能祈祷这个世界远离战争,让波罗的海三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7

1939年波兰陷落,波罗的海三小国面临抉择,在这两个不是善茬之间,要么投靠德国,要么加入苏联,无奈之下选择了加入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