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乳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乳腺炎如何预防

乳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乳腺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12:40阅读(59)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乳腺炎和非细菌性乳腺炎两种。细菌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腺炎,常在短期内形成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

1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乳腺炎和非细菌性乳腺炎两种。细菌性乳腺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腺炎,常在短期内形成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从乳头破口或皲裂处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引起感染。初产妇多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非细菌性乳腺炎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两种类型,多为无菌性炎症。这里主要介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乳腺炎。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为细菌入侵和乳汁淤积。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细菌一般经乳头的破损处侵入体内,沿淋巴管通达乳腺组织内。乳汁排泄通畅时,不会发生感染,一旦乳汁淤积,就易发生感染,因为淤积的乳汁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

1、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

2、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尽而存积于乳腺内;

3、乳管不通,影响排乳。

非妊哺期乳腺炎与乳房外伤、乳头擦伤、抓伤、疖肿、内衣不洁等引起局部抗病能力下降,血供循环不畅,细菌繁殖而罹病,也可因身体其他部位炎症病灶由血行或淋巴蔓延到乳腺而引起急性乳腺炎。

5

症状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起病时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等,体温可达40℃。局部症状可根据病期和病灶部位的深浅而有不同。病灶深,局部表现多以疼痛和压痛为主,病灶浅,则可以出现典型的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患侧乳房体积增大,有局限性肿块,压痛,如能及时有效治疗,肿块可逐渐消退。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水肿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局部肿块僵硬,压痛明显,可出现搏动性疼痛。如果继续发展,硬块会在短期内逐渐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脓肿可自行溃破,或经乳头排出。患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非哺乳期乳腺炎全身症状较轻,以局部症状为主,患侧乳房疼痛,表面皮肤发红,局部僵硬,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脓肿,感染部位如发生在乳晕旁多有乳头凹陷。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

8

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要注意与浆细胞乳腺炎、炎性乳腺癌、乳腺脂肪坏死等进行鉴别。

1、浆细胞性乳腺炎

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粉刺型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等。疾病发展后期引起乳腺导管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也可出现红、肿、热、痛症状。但好发于非哺乳期,常发生在乳晕区,病程较长。疾病本质非细菌感染所致,全身症状较轻,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如有脓肿时单纯切开引流效果差,须将扩张导管一并切除。

2、乳汁潴留囊肿

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常无局部的红、肿与搏动性疼痛,也无发热等全身表现。囊肿形态规则,壁光滑,囊液清晰,后壁回声增强明显,可资鉴别。

3、炎性乳癌

可发生在哺乳期或妊娠期,其病灶表面皮肤亦可有潮红、发热、水肿、疼痛,白细胞总数增加、腋淋巴结肿大等,与急性乳腺炎症状极为相似,二者的主要鉴别点在于:

(1)炎症表现: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腺癌均可见到乳房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但急性乳腺炎时皮肤红肿可较局限,亦可较广泛,颜色为鲜红;而炎性乳腺癌时皮肤改变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房,其颜色为暗红或紫红色。急性乳腺炎时皮肤腺癌呈一般的凹陷性水肿;而炎性乳腺癌的皮肤水肿则呈“橘皮样”。

(2)腋下淋巴结肿大: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腺癌均可见到腋下淋巴结肿大,但急性乳腺炎的腋下淋巴结相对比较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推之活动性好;而炎性乳腺癌的腋下淋巴结肿大而质硬,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用手推之不活动。

(3)从全身症状来看:急性乳腺炎常有寒战、高热等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而炎性乳腺癌通常无明显全身炎症反应,如伴有发热,则为低热或中等热度。

(4)从病程来看:急性乳腺炎病程短,可在短期内化脓,抗炎治疗有效,预后好;而炎性乳腺癌则病情凶险,一般不成脓,不发生皮肤溃破,却可延及同侧乳房以外的颈部及手臂,甚至可侵及对侧乳房,抗炎治疗无效,预后差。

10

治疗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一旦发生,应暂停哺乳,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炎症早期,脓肿尚未形成,可局部热敷及应用抗生素,已有脓肿形成,则应及时切开引流。

1、全身治疗

多采取静脉滴注方法应用抗生素,由于感染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应选用对该类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2、局部治疗

可局部采取热敷,以促炎症消散,并以吸奶器吸出乳汁。

3、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时应掌握以下原则,务必通畅引流:①应该在脓肿的最低位切口;②切口应该足够大,以免引流不畅;③一般应行放射状切口,避免乳管损伤而引起乳瘘;④脓腔往往为多房性,应分开脓腔间的间隔,使多个小脓腔变为一个大脓腔,以利引流;⑤如脓腔呈口袋形,应在脓腔最低位再做切口,称为对口引流;⑥对于深部脓肿和乳房后间隙脓肿应先用针头穿刺证实后再行引流,可以在乳房下皱褶处作弧形切口,在乳腺后间隙与胸肌筋膜间分离,直达脓腔。脓肿切开引流后应停止哺乳,并做回奶处理,否则伤口内不断有乳汁排出,影响愈合。

11

日常护理

1、休息与营养

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多饮水,进食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饮食。

2、生活护理

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安全、舒适、整洁、安静。

3、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注意精神调理。

4、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中药,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对症护理

高热者行物理降温或给予解热镇痛药等降温;疼痛严重者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镇痛药物。

6、监测病情

观察乳房局部红、肿、热、痛情况,若有加重应注意有无脓肿形成,必要时行诊断性穿刺。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12

防治措施

1、防止乳头破损

在妊娠后期,应每日用温水擦洗乳头,用手指按摩乳头,使乳头表皮坚韧不易破损。了解婴儿喂养知识,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2、矫正乳头内陷

方法是每日清晨或睡前用手指在乳晕处向下压乳房组织,另一手将乳头向外牵拉,待乳头稍突后,改用手指捏住乳头根部轻轻向外提拉,长期坚持可使内陷乳头隆起。也可采用吸乳器吸引,每日1~2次,使乳头外突。

3、防止乳汁淤积

每次哺乳尽量让婴儿吸净,如有淤积,及时用吸乳器或按摩帮助乳汁排出。

4、防止细菌侵入

养成良好的产褥期卫生习惯,勤换内衣,定期沐浴。哺乳前后应清洗乳头,注意婴儿口腔卫生。乳头破损者,应暂停哺乳,定时排空乳汁,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待伤口愈合后才能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