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肉芽肿性乳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肉芽肿性乳腺炎如何预防

肉芽肿性乳腺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肉芽肿性乳腺炎如何预防

2020-03-28 20:00阅读(59)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mastitis,GM),又称乳腺肉芽肿、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小叶的慢性炎症性疾?1静?972

1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mastitis,GM),又称乳腺肉芽肿、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等,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小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1972年Kessler首先报道,1986年由马国华首先报道。本病发病年龄在17~52岁,而以30~40岁为多见。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虽属于良性疾病,但是由于缺乏对本病统一的认识,容易误诊,给预后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反应

本病细菌、真菌培养或染色均为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提示本病的发生与病原体无关。Kessler依据组织学变化类似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提出此病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2、炎性反应

局部感染、创伤以及各种理化刺激破坏导管及腺腔上皮,腺腔的分泌物、乳汁及角化上皮外逸于小叶间质,引起炎性反应,诱发肉芽肿形成。任兴昌等报道,本病PAS染色显示腺泡及导管内可见阳性的均质状物质,推测这些物质可能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导致肉芽肿的形成。

3、避孕药诱发

目前对于避孕药是否能引起本病尚存争议。Murthy认为,药物导致乳腺组织分泌旺盛,分泌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进入周围间质,引起慢性肉芽肿反应。但张祥盛总结文献报道,发现仅有少数病例有口服避孕药史,且口服者并非完全引起乳腺肉芽肿反应,因此推测口服避孕药不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5

症状

患者多为已婚、经产的女性,大部分有哺乳经历。常发于单侧乳腺,除乳晕区外的其他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外上象限为多见,肿块大者可累及整个乳房。乳房单发肿块为主要表现,不痛或微痛,肿块质硬,长径多在1.5~10cm,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可与皮肤或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可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少数可伴有发热。肿块增大迅速,若不及时治疗,短期内可出现乳房脓肿,溃破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病理学活检有助于诊断。

8

诊断要点

经产妇女,乳晕外有单发结节,大小不等,可于短期内长大至10cm,质韧、活动、边界清;钼靶片肿块较癌为淡或不显影。针吸细胞学为炎性细胞,有助于诊断。确诊需靠病理组织检查。

9

鉴别诊断

1、乳管扩张症

本病病变在小叶内,无大量浆细胞浸润,不见扩张导管;而乳管扩张症好发于经产妇的绝经期前后,肿块位于乳晕周围,乳头溢液多见,病变主要累及乳头、乳晕的大导管,不以小叶为中心,早期仅见导管扩张,晚期导管周围可出现脂肪坏死,周围炎性肉芽肿,以浆细胞浸润为主。

2、乳腺慢性炎症

本病与一般性乳腺慢性炎症的区别为,病变不发生于乳晕下,临床上类似乳腺癌,以小叶为中心。

3、乳腺结核

与乳腺结核的区别为,无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找不到结核杆菌,病灶内常见微脓肿。

4、脂肪坏死

脂肪坏死常有外伤史,显微镜下有破坏的脂肪细胞、泡沫细胞和脂质结晶。

5、乳腺癌

大多数发生在45~55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早期为无痛、单发小肿块、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皮肤呈现橘皮样变;钼靶片肿块致密,周边有毛刺;针吸活检可找到癌细胞。

6、叶状囊肉瘤

发生在40~50岁妇女,生长快,常达拳大,边界清,与皮肤无粘连,由纤维、上皮两种成分共同组成。

10

治疗

本病治疗当以手术为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使肿块缩小,但抗生素治疗无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1、手术

本病一旦明确诊断,根据肿块的大小可行肿块切除术或乳腺区段切除术。任兴昌等手术治疗45例,手术方式为单纯肿块或加周围部分乳腺组织切除,术后均用抗生素,未使用激素,随访均未复发。宋志武等认为,单纯切除病变易复发,扩大切除效果较好。共治疗3例,其中2例行单纯肿物切除术,拆线后切口化脓不愈,经病变扩大切除,痊愈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第3例直接行扩大切除后一期愈合。因此认为直接行扩大切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病如能在术前确诊,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Donn认为,如病变典型,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培养无致病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使肿块缩小,缩短治疗过程,缩小手术范围。但SalihaIshaq等认为,单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容易使病情反复,而用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则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3、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变初期,肿块质硬无痛,皮色不红,证属肝郁痰凝,治宜解郁化痰、消肿散结。中期肉腐成脓,肿块变软,乳房肿痛,宜切开排脓,提脓祛腐,同时内服清热解毒、托里透脓之剂。晚期溃后疮口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或成乳漏,治宜益气和营、祛腐生肌,待肿块缩小,炎症局限,或疮面干净后,再采取手术治疗。莫小勤等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例,治疗前患者已行脓肿切开引流,疮面分泌物较多。遂行扩创引流,搔刮脓腔,并以八二丹提脓祛腐,内服抗生素及中药透脓散加减,脓尽后改用生肌散,外用厚棉垫及弹力绷带加压,内服四妙汤(《外科精要》)加味。痊愈后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

11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不良的心理活动可能会加重病情,故患者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

2、用药护理

按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药量,切勿自行用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3、饮食护理

饮食要丰富营养均衡,避免吃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戒烟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4、生活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避免乳房创伤、局部感染和各种理化刺激;保持乳头清洁,清除分泌物,并避免异物阻塞输乳孔;慎用含雌激素类的保健品、美容化妆品、丰乳产品等;穿着舒适柔软的衣物,少穿束胸或紧身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5、复诊须知

按医嘱定期复诊、有乳房包块及时就诊,不适随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