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2020-08-01 07:02阅读(87)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公元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合,同时害怕刘备怪罪不救援关羽,于是叛变,投降曹魏。他在投奔曹魏后

1

公元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合,同时害怕刘备怪罪不救援关羽,于是叛变,投降曹魏。他在投奔曹魏后,受到魏文帝曹丕重用,与夏侯尚、徐晃攻打上庸三郡。孟达还给曾经的朋友刘封写信劝降,遭到拒绝,于是收买申耽、申仪两兄弟。刘封因此战败,狼狈逃回成都。

刘封回到成都,见到“义父”刘备后,不但没有得到安慰,反而受到一系列指责,指责他欺凌副将孟达,并且不救援关羽。军师诸葛亮更狠,劝说刘备借机除掉刘封,以除后患。刘备对军师诸葛亮的话言听计从,于是不顾多年“父子之情”,赐刘封自尽。刘封非常悲哀,甘愿认刘备为“义父”,为义父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遇到的待遇却是自尽。刘封自尽后,刘备还假装哭得非常伤心。

《三国志·刘封传》中相关记载如下:

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

那么,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骁勇善战的刘封呢?他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诸葛亮给出的表面原因,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在刘备死后,威胁到刘禅统治,很难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

从表面上原因看,诸葛亮一心为蜀汉着想,为刘禅着想,为刘禅除掉潜在威胁刘封。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荆州长沙郡一户刘姓人家的外甥。汝南之战刘备被曹操击败之后,来到荆州投奔刘表。当时刘备已经年近半百,却没有儿子,不得不考虑收养义子,作为继承人。他看中了刘封,于是收其为义子。

因此,刘备和曹操收养的曹真、秦朗、何晏三个义子情况不一样,他是按照继承人的标准收养的,也对刘封寄予厚望。

但是过了不到几年,甘夫人给刘备生了一个亲生儿子刘禅,这时刘封的处境就很尴尬了。他从拥有继承权的“世子”身份,突然降为普通义子,谁也接受不了。

刘备不忍除掉刘封,但是诸葛亮、关羽等人却为此担忧,害怕刘备百年之后,刘封威胁到刘禅的宝座。关羽曾说过刘封的坏话,认为刘封没有资格继承刘备基业,诸葛亮也是这样考虑的,在刘封丢失上庸三郡之后,趁机劝说刘备除掉刘封。

这只是诸葛亮除掉刘封的表面原因,深层次原因也是诸葛亮的真实目的,他没说出来。那么诸葛亮力劝刘备除掉刘封的深层次原因(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深层次原因,很可能是诸葛亮自己为了独揽大权,而除掉刘封的。

蜀汉建立的第一批元老,可能影响诸葛亮掌握大权的大概有关羽、张飞、庞统、法正、刘封五人。关羽于219年襄樊之战失利,败走麦城,战死沙场,庞统早在214年攻打雒城的时候,被飞箭射中,不幸战死,法正很快病死,张飞是一个武夫,不足为虑。

其他几人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对诸葛亮造不成太大影响。如马超刚刚投奔刘备,还没得到刘备完全信任,地位尊崇,却无实权,许靖也是一样的道理。赵云主要负责刘备的安保工作,不足为虑,黄忠年迈,活不了多久。

因此,能够威胁诸葛亮掌权的只有刘封。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干儿子,算蜀汉的半个主人。他还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文武双全,比刘备的亲生儿子刘禅强多了。

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大忠臣,没有为了一己私利除掉刘封的想法。不否认诸葛亮是一个大忠臣,但是同时他还是一个大权臣。权臣指的是权力占有欲极高,并大权在握,权力几乎超过皇帝的大臣。权臣也有好坏之分,如曹操、董卓、司马懿就是坏权臣,而诸葛亮是好的权臣。

诸葛亮大权在握,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为了复兴汉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此,不惜除掉另一个托孤大臣李严,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刘封活到后期,多半会制衡诸葛亮,分割诸葛亮的权力。以此推断,诸葛亮能废掉绊脚石李严,也就能除掉刘封。

结语

诸葛亮劝说刘备赐死刘封,表面上原因是为了刘禅着想,除掉对刘禅有威胁的刘封,深层次原因是才是他的真实目的,为了除掉潜在对手刘封,以便以后掌握蜀汉大权,多次北伐,复兴汉室江山。

2

可以说,织席贩履的刘备之所以能成就帝业,这与他的军师诸葛亮有脱不开的关系。如果不是诸葛亮在背后为他运筹帷幄,哪来的取荆州、益州与汉中?或者说刘备有了诸葛亮,这才有了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资本。刘备的长处是以仁义笼络人心,而诸葛亮也是善于谋划,所以当这两人走在一起时,便可在三国这乱世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哪怕是像刘备与诸葛亮这样的组合也会引来非议,就是诸葛亮劝说刘备赐死儿子刘封一事,千百年来,用这件事黑诸葛亮和刘备的人是真不少。

关于刘封的死,其实在《三国志·刘封传》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的确是诸葛亮劝说刘备将其赐死的,但是,事情我们不能够只看片面,我们要深究根源,如果要我说,刘封的确该死,因为他的公然抗命,直接导致关羽兵败,蜀汉失去了荆州,也失去了与曹魏、孙吴争夺天下的资本。

据《三国志》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什么叫达辞?也就是推辞、拒绝关羽的军令。我们不管刘封所说的是否是实情,军令就是军令,不可抗拒。要知道此时经过关羽水淹七军的曹仁,仅剩几千残兵败将守着樊城苦捱,此时关羽只要得到生力军,襄樊指日可下,到时候也不至于抽调荆州守军,也就没后来的孙吴乱入,关羽也不至于败走麦城。

说到底,刘封的行为是典型的为自身利益不顾大局的代表。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或许你要是刘备或者诸葛亮,想吃了刘封的心都有了。

不救关羽这是刘封的第一大罪,但还不致死,只能说略有点政治敏感。刘封这个时候应该夹紧尾巴做人。可是这个刘封停不下来立马搞事,逼走孟达。这就说明了刘封是个飞扬跋扈,不会吸取教训的匹夫。或许他没有政治野心也忠诚于刘备,但对于刘备来说却是个定时炸弹。

第一次搞没了荆州军团,第二次搞烂了上庸三郡,那第三次呢?说到底,蜀汉又有多少家底可以给刘封这么挥霍的?

既然如此,刘封就应该被清除,也许刘备为了自己的仁义之名,不除掉刘封,将这个问题留给刘禅,自然的有诸葛亮的扶持,刘禅收拾刘封没有太大问题,但要知道刘禅除掉刘封是杀兄、是不义之举!会遭骂名的!

反过来,如果是刘备清除了刘禅,基本没什么影响。毕竟刘封违抗军令,城失地,这本就是死罪。这也是为何诸葛亮会劝刘备赐死刘封的原因!毕竟,只有刘备将刘封解决了,政治成本是最低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件事情上,刘封的儿子并没有受到株连,甚至一直吃皇粮到蜀汉灭亡。

3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其颇有武艺,力气过人,性格刚猛。他曾随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一起入蜀攻打益州,颇有战功。但是后来诸葛亮却劝刘备赐死刘封。

那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赐死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主要是刘封有错在先,并且这个错还是不可原谅的错失,刘备也很想杀了刘封,但又有些不忍,毕竟是他养子,多少有些情义。然而诸葛亮却主张处死刘封,诸葛亮之所以如此做法,还是有原因的。

先来看下刘封何错之有。

刘备取的汉中全境后,又让刘封和孟达合兵一处占领上庸。他们取的上庸后,没过多久,时局突变,关羽虽然水淹曹军,擒于禁、斩庞德名震华夏,但不久荆州却被东吴攻袭,他自己又处于围襄樊之际。

于是关羽就要求据上庸的刘封和孟达出兵相助,但刘封、孟达却以上庸刚占据不久,不能离开为由而拒绝了关羽的请求。

因为刘封、孟达漠视关羽的处境而不救,结果导致关羽最终兵败被擒杀。

关羽的死虽然刘封、孟达不负主要责任,但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羽和刘备情深义重,对刘备忠心耿耿,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在刘备心中是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于关羽的死,刘备自然深怪刘封和孟达。

刘封和孟达不同,他是刘备的养子,曾经也深受刘备的器重。但他却不顾关羽安危,刘备能不痛心嘛!

之后孟达担心刘备处置他不救关羽之事,同时他又和刘封不合,结果就投降了曹魏。(刘封虽不救关羽,却并未反叛,孟达不仅不救关羽,而且反叛。)

刘封毕竟是刘备的养子,对刘备还是有些情义和忠心的。孟达后来和徐晃一起攻打刘封,孟达劝他投降曹魏,但刘封却拒绝投降。

刘封因部下叛变而被徐晃、孟达打败。但这时刘封还是没有投降,他觉得刘备不会杀他,于是就回到了成都。

回到成都的刘封虽然受到刘备的责怪,但刘备似乎并不打算杀他,不过这时诸葛亮却劝刘备处死刘封。

原因很简单,刘封不救关羽,理当受罚。同时诸葛亮认为刘封性格刚烈勇猛,他的刚猛和魏延不同,诸葛亮可以压的主魏延。

而刘封却不同,他性格刚烈勇猛的同时,又是刘备的养子,自然不易约束。诸葛亮担心将来刘备一旦离世,将难以驾驭制约刘封,那时他这个丞相就很难做了,也会对蜀汉带来不利,所以他劝刘备赐死刘封。

4

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之后,被刘备不屈的精神和理想所打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而后,在火烧博望坡和新野,以及赤壁之战,抢夺荆南等战役中皆有不俗的表现,后卫蜀汉的丞相,后主刘禅的相父。刘封,是刘备驻守新野期间所收养的义子,有武艺,性格刚猛,在蜀汉军中较有声望。但在公元220年的时候,被刘备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

刘封最后的自尽,在一定程度上和诸葛亮有一定的关系。那么,诸葛亮为何要劝刘备赐死刘封,其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正统。刘备的身份是汉室宗亲,是和东汉王朝,以及汉献帝都有一定关系的诸侯。而且,也正是刘备拥有这一层身份,使得刘备在最初的时候,尽管还是白身,但仍得到了四世三公袁绍等人的尊重。

同时,也正是这一层身份,让刘备有别于其他诸侯,能够得到更多的拥护汉室,忠于汉室的人才的投靠。诸葛亮在最初选择刘备的时候,除了被刘备不屈的精神,以及远大的理想所折服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刘备拥有汉室宗亲这一身份。

刘封,虽然勇猛,有军事谋略。但是,若是刘备一直无后的话,那刘封的位置还是比较稳的。但可惜的是,刘禅等人的出生,让刘封这位“世子”变成了“废太子”,位置很尴尬。况且,刘封虽然是义子,但其也有继承的权力。

而公元219年左右的刘备,年纪已经较大,诸葛亮害怕刘备百年之后,刘封和刘禅等人会祸起萧墙。再说了,诸葛亮比起刘封,更为看重刘禅这位正统的汉室后裔。因此,诸葛亮有借刘封不救关羽,以及侵凌孟达一事而劝说刘备赐死刘封。

其二,诸葛亮是一个权欲心很重的人。诸葛亮忠于汉室,也忠于刘备不假,但是,在忠的前提下,是诸葛亮能够得到重用,得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诸葛亮在后来成为蜀汉的丞相,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除了他真的想要精益求精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诸葛亮对权力的看重,不想把手中的权力分散。

而刘封,是一个性格刚猛,而且久经沙场的武将,其才能还是很优秀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若是刘封继承了皇帝位,那其必然会和诸葛亮起冲突,而诸葛亮也有可能会受到刘封的侵害。

相对的,刘禅的年纪尚小,诸葛亮完全能够有时间来提拔亲信,增强自己在蜀汉的威信。所以,防患于未然,诸葛亮就趁此机会借刘备之手除掉刘封,以达到自己集掌权力的目的。

5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30多岁时就被干爹刘备赐死。刘封被刘备处死,表面上是因为荆州战役时关羽被东吴军围困他和孟达拒不发兵搭救,致使荆州沦陷,关羽败死。然而,仔细翻看《三国志》,就会发现此事另有玄机。

刘封

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

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致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刘备赐死儿子刘封?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到底是啥?

公元207年,刘备中年得子,妻子甘夫人恰好生有一子,刘备此时已46岁。婴儿未及满月,曹兵北来,刘备在长坂坡数战不利,退往夏口,家眷又丢了。幸好赵云舍命救护,刘备的这点骨血得到保全。赤壁之战后,刘备据有荆州大半,数年经营,颇具规模,于是在211年带兵入蜀,刘封随行,刘封此时已有20岁余。

刘封原姓寇,刘备投靠刘表之时收其为义子。刘备和刘璋决裂后,刘封随诸葛亮平定益州,所到之处攻无不克,被封为中郎将。刘备占领汉中后,派刘封,孟达夺取上庸。刘封迫降了上庸后,关羽在樊城之战时曾求助刘封,但刘封以上庸占领不久,民心未附,拒绝了关羽。

刘备生下儿子叫“刘禅”,与刘封合在一起就是“封禅”意思,足见刘备志向之远大。刘封是在刘禅出生以前收为义子。

诸葛亮要刘备赐死刘封,扶持阿斗的原因很简单:正统。

因为阿斗是刘备的骨肉血亲,是正统的汉室后裔。而刘封并不是刘备的亲生儿子,只是刘备收养来的,他出身低下,在注重出身和血统的三国时期,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掌控大权。

诸葛亮之所以扶持刘备,看重的就是他正统汉室后裔的身份,凭借这个身份,刘备可以在其他诸侯那里得到高规格的礼遇,也可以招揽很多能人志士效力于自己。而阿斗的大名叫做刘禅,是刘备的亲生儿子,血统自然更正,能够获得诸葛亮以及其他人的忠心。

反观这个刘备的养子刘封,他20岁的时候就能跟随赵云和张飞攻打益州,后来还和孟达一起拿下了上庸,可谓是颇有才能。但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时候,刘封和孟达没有去救援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这个举动让刘备对刘封寒了心。

后来孟达叛逃,刘封又犯了错误,诸葛亮抓住了刘封的把柄,就向刘备进谏,说如果将来您不在了,刘禅肯定压制不住刘封,刘封可能会取代您的地位,为了防止后患,最好尽早的杀掉刘封,让刘禅继承大位。

刘备听到这番话,心里偏向的自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于是就下令赐死了刘封,稳固自己儿子刘禅的地位。诸葛亮在刘备离世之后,也是一直敬重刘禅的身份和血统,没有将刘禅取而代之,尽心尽力为蜀汉效劳。

总结:刘封有战功,是义子,背景又大,最后取刘禅而代之完全有可能。所以刘备生前借故杀之是最好的打算。

6

如果我是诸葛亮,我肯定会反过来问你:“请问,留下刘封,刘备该如何安排他?

其实,这样的事情刘备也经历过。当初,白门楼上,曹操问刘备:“该如何处置吕布?”刘备提了丁原、董卓,曹操便杀死了吕布,你能说刘备是故意的吗?其实,是曹操自己不愿意沦为吕布的第三个“义父”罢了。

同理,刘备咨询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认为当杀,刘备便杀死了刘封。如果刘备真有解决的方法,也不会杀了刘封。不幸的是,如刘备一样 ,诸葛亮也因此事背锅,甚至被有些键盘侠诋毁成“为了争权而不择手段排除异己”。

那为何刘封非死不可呢?

一、失去上庸之地,隆中对战略基本破产

汉中之战后,刘备命刘封和孟达东进,攻取上庸、房陵等地。此地东临襄樊、北通汉水,与南阳郡犬牙加错。由此可见,上庸之地的战略地位仅次于荆州南郡。(附图:紫色标注的是南阳郡区域)。

刘备派刘封前去镇守此地,难道是将他流放到偏远山区吗?非也,这原本是刘备下的一步好棋啊。

刘备将二弟关羽安排在江陵,义子刘封驻扎在上庸,其心思在地图上可谓是一目了然。关羽和刘封对曹魏重镇襄樊已成包围之势,一旦时机成熟,刘备一声令下,两人同时对襄樊发起进攻,占领襄樊后,之后便是攻取整个南阳郡,北伐许都和洛阳还会遥远吗?

然而,刘封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对关二叔发来的求援信息不予理睬。他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蜀汉失去南郡,没有了关羽对襄阳的牵制,仅凭他能守得住上庸之地吗?

后来,孟达叛变后,上庸之地果然落入曹魏之手。

从那时起,攻打襄樊和南阳郡的道路全部被封死,隆中对战略基本宣告破产。

二、目无尊长、排除异己

假设刘封蠢笨不堪,无法理解刘备安排其驻守上庸之地的战略意义。然而,关羽在蜀军中是何地位,刘封难道不清楚吗?关羽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刘封翅膀还没硬朗,便能坐看关羽孤立无援、血溅沙场,可见此人是多么无情无义。这种行事作风与刘备平日里倡导的仁义完全是背道而驰,因此,这也是刘备无法容忍刘封的原因之一。

孟达之所以叛变投魏,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关羽丢了荆州,担心曹魏将对自己不利,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与刘封不能和睦相处。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孟达是外人,刘封是嫡系,当荆州南郡失去后,刘封应该与孟达齐心协力共御外贼才是。然而,刘封对孟达横挑鼻子竖挑眼,岂不相当于将孟达推向曹魏吗?刘封如此行事,可见其心胸狭窄,凭借其特殊身份,打压异己人士。刘备如果要留下他,敢保证他以后不会再犯了吗?除非,刘备与他撇清关系,那么,刘封失去了利益之后,是否会背叛刘备呢?

三、刘备无法安置刘封

刘封逃回成都,向刘备请罪。如果刘备宽恕他,总得给他安排个差事吧?当时,张飞坐镇巴西郡,防范东线孙权;而魏延坐镇汉中,抵御北路曹魏。他们都没有任何过失,刘备不可能也不放心将这些剩下的巴蜀要地交予刘封来打理

那刘封还能呆在哪里,成都附近?刘备年事已高,刘禅年幼且生性软弱,一旦刘备撒手人寰,刘封会甘心屈居在刘禅底下吗?假如他起了歹念,这个连关二叔都不放在眼里的人,谁还能阻拦他去夺位呢?

就算诸葛亮和赵云有能力平定这场叛乱,为刘备保住江山,但是益州也会因此而长时间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万一曹魏趁机举兵来犯,人心惶惶的益州还能守得住吗?

因此,刘封在失去上庸之地后,再回到成都谋求发展,对刘备来说,反而成为一颗隐形炸弹,为了能让刘禅顺利即位,他必须铲除刘封。

结语:

刘封之死,怨不得别人。刘备曾经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上庸之地其战略地位仅次于荆州南郡。然而,他不懂得珍惜,冷眼看着关羽喋血沙场而不顾,在失去荆州的庇护后,又与孟达内讧,将其推向曹魏,以至于痛失上庸之地

刘封的无情无义,间接导致了隆中对的破产。在失去一切后,回到成都,刘备没有地方可以安置刘封,如果任其呆在成都,将对刘禅的即位产生威胁。

因此,刘备选择处死刘封,并非诸葛亮一面之辞,也是为了延续蜀汉江山,而做出无奈的选择。你怎么看?

7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一来是为自己的儿子刘禅即位铺路,而来就是诸葛亮可以独揽大权。

刘封被赐死的背景,公元220年,当时刘封与其副将孟达不和,于是孟达叛变归附了曹营,并且写信嗦篡刘封叛变,后来孟达还买通了刘封的手下的两部将,于是刘封战败后逃回成都。

在回到成都后,诸葛亮就对刘封发难,指责刘封欺凌副将孟达,并且不救援关羽,以至于关羽被杀,于是刘封就被刘备下令赐死了。

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心急的赐死刘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封还是刘备名义上的儿子,而且相比于刘禅,刘封那可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明君候选人,这个诸葛亮大大的警惕,在诸葛亮看来,刘禅才是正统,且刘备心里上其实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为了不威胁到刘禅的统治,所以刘封应该消失的。

其次,这样作更加便于诸葛亮独揽大权。

因为刘禅的昏庸,所以诸葛亮才能掌控朝堂这么多年,而且当时五虎将中,地位最高,最有谋略的关羽已死,张飞武夫一个,赵云刘备的贴身保镖,黄忠年老,马超新降地位不稳。

所以说,只要刘封死后,蜀汉的朝堂几乎就是诸葛亮的一言堂了,毕竟当时的刘备也步入了老年,相比于正值壮年的诸葛亮来说,只要熬到刘备不行了,那么诸葛亮就完全可以不受制约的执行自己的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