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长坂坡激战,曹操纵兵五千击破刘备十万,诸葛亮负什么责任?

长坂坡激战,曹操纵兵五千击破刘备十万,诸葛亮负什么责任?

2020-07-20 06:59阅读(87)

长坂坡激战,曹操纵兵五千击破刘备十万,诸葛亮负什么责任?:都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抑曹扬刘,殊不知由于作者叙说对象的局限,军事知识的缺乏,圣贤标准的刻

1

都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抑曹扬刘,殊不知由于作者叙说对象的局限,军事知识的缺乏,圣贤标准的刻板,无意当中却在大大损害刘备英雄形象!刘备本是个武功超强、智谋一流、爱民仁政的江湖英雄,被一味删减、扭曲成“哭哭啼啼摔孩子,腻腻歪歪骂老婆,唯唯诺诺听军师”的弱男形象,每个细节看起来都似圣人,可连贯起来看,没啥本事,就像二傻子,甚至后人说他是黑厚学教主!



事实上,在三国英雄当中,刘备真是千古风流人物!兄弟情义,仁义爱民、察人用人等暂且不谈,单就军事才华,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拔尖人物!只是起步基础太差,成长环境太恶劣,难有多少惊世战事,所以未有得到后世的重视与正确评价!


刘备打小织席贩履,等赚到钱能养活妈妈,自己就去上学了,那年十五岁!千万不要说刘备不爱学习,你想想,一个从小创业做到小老板的年轻人,稍有点钱能回学堂听课,除了母亲要求外,如果自己不愿意,这学能读下去吗!刘备爱学习毋庸置疑!自幼酷爱习武,爱交豪侠,学习目的肯定是将来称雄江湖!由于学习兴趣与教学大纲要求南辕北辙,学校档案里至今仍保留学绩不佳记录!

年轻时刘备脾气暴躁!出道后,就因鞭打检查工作的上司,弄个全国通缉!幸亏是乱世,后救了被抢劫的大官,将功抵罪,重新恢复事业编制!黄巾军闹事,把刘备的县令给“剿”了,便去投靠同学公孙瓒。帮公孙瓒打袁绍,从无败绩!后带五千民兵,应邀援助徐州,一战成名,跨入军阀行列!因实力太弱,先后投吕布、曹操、袁绍,后来投奔荆州刘表。在新野为刘表看守北门八年,借机重建队伍!


期间,成功组织了最早使用空城计的郯城保卫战、发动屯民起义创建汝南根据地、带领农军干掉叶县正规军蔡阳、实现刘关张三军汝南大会师、博望重创夏侯惇等一系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役,充分显示刘备军事指挥艺术的成熟,以及战略前瞻的涵养。虽然难度与精度一点不逊于后期官渡赤壁,只因规模太小,影响力弱,未有得到史学家的青睐!正是刘备的精湛军事艺术,才是刘家军从最初的桃园三结义开始,在白色恐怖中艰难生存、发展起来!

建安十三年,曹操回兵南下,直指荆州!诸葛亮认为新野地域狭窄,城破墙矮,不具备防守曹军进攻的条件,建议(1)刘备提前撤守樊城,刘备坚持带上新野官民!此时襄阳投降派正在说服刘琮降曹,正式投降时,刘备还被蒙在鼓里,继续每天每夜巡防,肩负看守襄阳北大门职责。等刘备知道实情,曹操大兵已到!


诸葛亮建议(2)趁荆州初变,民心未移,袭占襄阳,请回刘琦,举全州之力抗曹!刘备不忍夺侄之城;诸葛亮求其次,建议(3)立即动身弃樊城占江陵,命令关羽带水军提前抢占江陵。那时通往江陵的道路还很通畅!路过襄阳城,刘备非要做刘琮最后一次思想工作,在城门下哭叫半天,刘琮不开门,却“叫”出无数襄阳官民出城随刘备转移!至此,襄阳通往江陵的大道上已经像现在节假日高速路一样严重塞车,挤满十余万新野、樊城、襄阳的官民车马,一家一辆大车是最少的!大军无法正常速度行军!

诸葛亮建议(4):“弃民众,急行军,避危险!”刘备眼里含泪:“今人归吾,不忍弃之!”诸葛亮一笑:没有跟错人,可是今后,苦也不少吃!曹操进襄阳,得知江陵有刘表积聚十余载军粮辎重,立马派新锐曹纯率五千虎豹骑,啥事不管,拿下江陵!


不是曹操爱财,二十万曹军要吃饭,荆州有现成的不取,非要从中原搬运,脑子进水不成!有人说,在这个地方,曹操犯了战略性错误,应当全力干掉刘备,日后哪还有什么三国鼎立,赤壁大战呢!这真是抬举刘备,刘备在襄阳至多两万人马,除去关羽的水军六七千人,步骑也就过万!你说手握曹军二十万,外加荆军水陆十万的曹操,不顾大军吃饭问题,去抓万把人小土匪,是不是小题大做!此刻唯一称得上对手的,只有东吴!曹操抓大军吃饭,就是为了伐吴!

曹纯日行三百里,来到当阳,发现前方道路严重堵塞!无边无际人群车马,绵绵十几里!曹军冲进人群,分不清军民,借机寻找刘军,抢掠钱财。诸葛亮见状,忙召集部队。部队分散护送十几万老百姓,上哪找人!幸好张飞率领二十余骑兵还在,诸葛亮建议(5)刘备赶快脱离险境。刘备要等卫队长赵云!赵云果然带回阿斗及甘夫人,张飞立桥吓阻曹兵!


此时,曹纯的小脑子也快速运转。对面的树林尘烟滚滚,敌情不明;眼前大将张飞,武功不在关羽之下,也会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身边仅有百来余骑,其他骑兵或许追小姑娘去了;眼下的地形也不利骑兵冲杀;我的任务是:江陵!终于绕回来了,不能蛮干,必须放过眼前这股残敌,追求最大胜利江陵!曹纯不知前面就是刘备,还是赶在关羽之前拿下江陵!刘备一行二十余骑,在诸葛亮建议(6)下,弃江陵而东行奔汉津渡口,飞骑传令关羽水师在此等候!


长坂坡之战,应该说诸葛亮连续发出六项建议,协助刘备走出绝境,迎来战略转移的新曙光,接下来就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之战赤壁大战!用句俗话讲,就是刘备祖坟上冒青烟了!诸葛亮功不可没,哪有责任可言!其实,长坂坡刘备的表现,也是暗藏玄机,甚至可以说是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好了锋利杀机,绝对是刘备的军事才华的经典体现!故有人说,刘备的军事指挥与战略规划不在郭嘉之下!

刘备一生打仗无数,却从来未守过一座孤城,一看苗头不好,转身就溜。看来未上过军校的刘备,天生就会打游击战,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是玩不开的!大败蔡阳、夏侯淳,叶县两次唾手可得,刘备说“得而必失,何必让将士流血!”。听起来多仁义,事实是他孤军深入占了叶县,就有可能再也出不去,那是曹操地盘!刘表根本不会派兵营救。


有人说,仁义这两个字,做做报告可以,带兵打战不行,曾国藩不是说过:“慈不带兵”吗!但是,在武功高人手里,随便扑克竹竿,都是杀人利器,何况“仁义”本来就是高新武器!不信吗?接下来就瞧瞧人家刘备是如何将“仁义”当做武器,在赤壁之战中发挥“原子弹”效应!看完以后就会明白,长坂坡遭遇战的失败,是故意的,那是刘备长期战略谋划中的必然!

周瑜带三万吴军到夏口,决定派刘备打前锋,在南岸迎接曹操南路大军!刘备知道周瑜心事,手中仅有六千步骑,也主动要求担当前锋。周瑜见刘备态度很好,再拨五千精锐给他指挥,也想看看刘备是啥军事水平,考虑以后是否合作!刘备善用地形,在赤壁南岸一段狭小地段,布下阵来,右侧的长江在此陡然北拐,那是周瑜水军歼敌最好地段,必然在此安置水军,正好给刘备的步兵护起了右翼!单这一点,就令船上周瑜刮目相看!


所选地形狭窄,曹军步骑虽有十万之众,却无法展开,数量优势皆失!打仗不是拔河,可以排成长队一起用力,一个一个上,玩的就是单兵能力,人多未必势重!刘备战术是,弓弩坚守正面,将仅有的千余骑兵放在左侧,步兵在其后。关键时刻骑兵发起冲击,步兵趁势掩杀,将曹军赶往江里。江边打扫战场,比较累人,就交给周瑜!周瑜很是领会刘备意图,立马准备五千步兵,放进快舟,也预防刘备顶不住,快速增援!

由于水土不服,曹军战斗力有所折扣,加之地理环境不熟悉,南路大军前锋就以刚投降的荆军为主。荆军不怵吴军,吴军鼻祖孙坚就是被荆军轻松干掉的。曹操荆州惠民政策不少,深得人心,荆军也想露两手,为今后博些前程!就在荆军嗷嗷叫扑向敌阵时,意外情况出现了,前面的士兵突然停滞不前。原因是他们看到阵前大旗写着“刘”字:打江东可以,打刘备不行,那时我们荆州出名的大仁人,刚刚还为了十几万老百姓,在长坂坡被曹操饱揍一顿!


前方犹豫,后方拥挤,整个前锋乱了,接着后面的曹军也乱了,就像高速路上追尾,整个阵势瘫痪!刘备见机,放弃弓弩阻击计划,直接指挥骑兵冲击,步兵掩杀。整个荆军前锋仗着水性好,全跑往江边,将后面不知所以的曹军暴露在刘备骑兵刀下。曹军的作战素养还是高的,边溃退便组织反击,终于顶住刘备军队冲击!

这时,周瑜五千水兵陆战队从江上杀上来,又将荆州前锋赶回岸上。荆军就似非洲草原上溃逃的角马,猛地冲向刚刚站稳脚跟的曹军。整个南路大军彻底散架!幸亏蔡瑁、张允水军及时出手搭救,才将大队人马接到北岸,从此江南没有曹操部队!曹吴两军进入隔江相持阶段!

周瑜之前只佩服孙策,如今又加上刘备!区区一万多人,竟将十万曹军击溃,不得不令人叫绝!还有,派给他的五千步兵,他放在最后阵列,真是仁义啊!这样的军事家,怎么会在长坂坡被曹纯打败呢!不仅周瑜不明白,后世很多人都不明白!凭刘备的战术战略,不需要诸葛亮帮忙情况下,完全可以在长坂坡打曹纯伏击,将其歼灭。关键是,人家刘备要下一盘大旗,在荆州一直在积聚“仁义”的力量,果然没有白费功夫,这个“仁义”终于在赤壁之战中发挥“核暴”效应,挽救了刘备,挽救了以后称作“蜀军”的那支队伍!

2

长板坡激战,曹操纵兵五千击破刘备十万,诸葛亮负什么责任?

这个提法不妥,为什么呢?因为刘备当时的兵力不足,他率兵走陆路,关公率兵走水路,两处共计不足5000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在荆州去世,他的部下蔡瑁张允拥立刘表的小儿子刘琮継任荆州牧,而将他的大儿子刘琦排斥在外。此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到达荆州,刘琮性格懦弱,听从手下人的建议,投降了曹操。

刘琮没有把这么大的事情告诉刘备,刘备当时驻守樊城,过了很长时间,刘备才察觉情况不对,就派人去探问刘琮,刘琮才派人去刘备处传达旨意,刘备大惊失色,当即愤怒斥责刘琮的不义作法,立即召集部下共商对策,有人劝刘备攻占荆州,作为根据地。

刘备说刘表原来就曾委托他,在他死后辅佐他的儿子守住荆州,这个时候只考虑自己,而干背信弃义的事情我不能干,刘备在万般无奈的时候,只能率领部队撤离,经过襄阳时叫刘琮会话,刘琮不敢露面。而刘琮的部下及荆州的士民都愿意跟随刘备撤退。

当刘备的人马到了当阳时,跟随他的人群达十几万人,而且这些人都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有人劝刘备轻装前行,去保守江陵,虽然现在人数多,但拿兵器的人不多,即刘备率的兵力太少,不足以扺御曹操。曹操大部队不久就追上来了,你怎样抵挡,刘备不听,说成就大事,必须以人为本,仍然带着大批群众缓慢而行。又失去撤离的机会。

当曹操为了追赶刘备,留下大部队慢行,自己率领五千精兵轻装前进,在当阳长板坡就追上了刘备的人马,这时候的刘备慌忙丢下部队跟诸葛亮逃过了长板桥,由张飞率领20骑守卫长板桥,赵云在曹军队中几进几出寻找夫人和幼主,张飞和赵云演绎了留名千古的长板坡的历史故事,赵云终于找到幼主跟刘备会师;张飞的智??阻止了曹操的大队人马,救助了刘备等人,终于同水路的关羽船队会合,渡过沔水,与刘琮的带领的一万多人的部队会合,一起到了夏口。

从这件事来看,不能怪诸葛亮没有起作用。而是由于刘备的仁慈两次没有听从建议,一次是大家听说荆州刘琮投降了曹操,就建议刘备攻战了荆洲,刘备没有听,失去立足之地;第二次就是刘备拖着十几万老百姓缓慢撤退,大家建议刘备应该带着部队撤离,刘备也没有听。在这种情况下绪葛亮也是无力回天了,幸亏张飞和赵云的作用,特别是张飞智勇救了大家,不然的话就没有巜三国演义》了。

3

一提起长坂坡,大家心中都会想起那位英姿飒爽的武将赵云。在当年的长坂坡之战,他单枪匹马,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了刘备的家眷。但是,透过赵云的英姿,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当年的长坂坡之战,也是刘备一生中有数的大败仗之一。

一、刘备的长坂坡之败。

建安十二年七月,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接受荀彧的建议,南下袭击荆州。当时,正值荆州的主人刘表病死,接任的刘琮在恐慌之下,投降了曹操。而这时,率领军队在北面准备阻击曹操的刘备还一无所知。在得知消息后,刘备被迫仓促南撤。他在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属地的百姓。

在和刘琮会面未果后,刘备继续南撤。这时不愿意被曹操统治的百姓也不断加入刘备的逃难大军。等到当阳长坂坡的时候,刘备的逃难大军已经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到了十几万人。

而曹操这个时候已经接受了刘琮的投降。他在接受荆州后,最关心的就是刘备的去向。当他了解了刘备的撤退路线后,马上就判明了刘备的意图。刘备是想占据长江边的重要据点江陵。江陵不但是军事重镇,在当时它还存储了大批的军事物资。如果刘备占据了这里,再加上他自身的军队,还有携带的十几万百姓,很快就能够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为了打破刘备的企图,曹操亲自下来,精选了五千人马,一日一夜狂奔三百里,终于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经过激战,刘备的军队溃散,自己的妻女都失散了。多亏赵云的奋战,才在乱军中救出了刘禅,保住了刘备的继承人。

二、诸葛亮的责任。

在这一场战败中,诸葛亮该对这次惨败负什么责任呢?我们先从《三国演义》里来说这个问题。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担任的是刘备军师的职务,作为刘备的军师,他应该对刘备的军事行动负主要责任。

但是,从整个事件来看,诸葛亮又不该负主要责任。这是因为,在刘备撤退的过程中,诸葛亮就对刘备屡次劝谏过。诸葛亮的意见是,大敌当前,携带大批的百姓,是无法迎敌的。应该放弃百姓,兵贵神速。在放弃樊城的时候,诸葛亮劝谏过。在离开襄阳前往江陵的时候,众将也劝谏过。可是刘备都没有听从。刘备是主将,他不听从,作为军师的诸葛亮只能建议,也无可奈何。

在长坂坡之战前,诸葛亮又受刘备之托,和刘封一起去江夏请求救兵。根本就不在现场。因此,说诸葛亮要对长坂坡之战的失败负责,他的责任是很小的。他的责任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斩钉截铁的劝说刘备听从他的建议。但是,在刘备固执反对的情况下,是很难劝说动的。

在现实中的诸葛亮的责任就更小了。在现实中,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后,他主要是掌管刘备的政务。包括行政、理民、治军等方面的事物,很少参与军事指挥方面的事物。在历史上,象火烧博望坡这样的战斗,都是刘备指挥打的,和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

三、该对长坂坡之战负主要责任的人是刘备。

在整个撤退的行动中,主要的指挥者是刘备,而诸葛亮只是一介文官,只是跟着撤退就是了。长坂坡之战的失败,责任完全是在刘备的身上。首先,他仓促南撤,携带大批百姓,由于事出仓促,在事先没有准备也就罢了。可是,在整个撤退的过程超过了二十天,在长坂坡时,刘备的队伍依然是一片混乱,这是不可原谅的。

第二,再加上刘备患得患失,他舍不得十几万百姓这样的人力资源,以至于错过了更重要的江陵这个战略目标。如果他分出一部分主力,奇袭占领江陵,再回过头来接这些百姓,情况会好得多。结果最终,江陵没有得到,百姓也都丢了。

第三,刘备心存侥幸。其实襄阳和江陵步道五百里,正常行军,七天就可以到达。他携带百姓,整整走了二十多天,才走了三百余里。当阳长坂其实离江陵只有一百多里,刘备行军一两天就可以到达。在这个时候,刘备还不能下决心,寄希望曹操会放慢行军速度。但是,善于用兵的曹操打破了刘备的幻想,以一日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上了刘备,打败了他。

第四,刘备缺乏迎战曹操的准备。刘备根本就没有想到曹操的奇袭。曹操的军马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体力消耗是惊人的。如果刘备事先有所准备,就不会失败,或者不是失败得那么惨。这一点,刘备作为军中的主要指挥者,要负主要责任。

结语:

长坂坡之战是刘备和曹操交手的最后一次惨败。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作为文官,没有多少责任。但是,作为军中的最高军事指挥者,刘备要负主要责任。

正是因为刘备不愿意放弃十几万百姓这样的巨大人力资源,使自己背上了力所不能及的包袱。他的军事力量,是不能既袭取江陵,又保护百姓的。在关键的时候,刘备又不能当机立断。最终使得自己没有得到江陵,也丢失了百姓,还使自己的军队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4

诸葛亮要负消息不灵通罪、未能说服主公罪、战略安排不合理罪等三大罪状。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荆州,曹军前锋到了宛城,荆州主政人刘琮在群臣的劝解下举城投降,而这些事刘备方面居然毫不知情,刘备也就不说了,怎么也是外来人员,但诸葛亮好歹在荆州居住了十几年,荆州地区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强、江湖名士、政府官员,诸葛亮基本上都是熟识的。



诸葛亮的岳母是刘表后妻的姐妹,也是刘表表手下重要官员蔡瑁的大姐,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是刘表帐下重要官员蒯良、蒯越的族兄,诸葛亮的二姐夫是庞德公的儿子、庞统的族兄,诸葛亮的岳父是荆州名士黄承彦,除了亲戚关系,诸葛亮还有石韬、孟建、崔州平、徐庶这些朋友,诸葛亮在荆州的人际关系网超出你的想像

而且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肯定是要出山的,在曹操南下的前一年诸葛亮就已经跟随刘备出山了,荆州官员的投降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决定的,肯定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就连曹操率领大军从邺城南下都走了几个月,这么重大的消息诸葛亮居然一无所知,实在是难以想像,所以消息不灵通是诸葛亮的第一大罪状



曹军到宛城后,刘备才在刘琮派去的使者中得知荆州已降,曹军已到宛城,刘备大吃一惊,赶紧率领军民渡过汉水,同时兵分两路,一路以关羽水军南下,一路以刘备本部率领十万军民南下。

一渡过汉水就来到襄阳,也就是荆州治所刘琮驻地,这时诸葛亮劝刘备攻打襄阳,占据城池,可是刘备居然说不忍心。如果刘备能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攻下襄阳,以襄阳为基地,阻击曹操,那么曹操想要全取荆州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刘备南下时,荆州大部民心所望在刘备这里,甚至有数十万军民都愿意跟着刘备,为什么?因为刘备有能力、有民心,反观刘琮却没有,主少国疑,缺乏民众基础,刘备攻打刘琮,必能拿下襄阳,可是刘备放弃了。

当刘备带着数十万军民南下江陵时,由于人数众多,走的当然也就慢了,诸葛亮又劝刘备放弃百姓,直接轻装前进,可是刘备又不肯,说什么要以人为本,结果在当阳被曹军五千虎豹骑追上,一阵胖揍,刘备大败,十万百姓没了,江陵城(今湖北荆州)也没了,只能逃往夏口(今湖北武汉)刘琦处。



诸葛亮两次劝解刘备,刘备都不听从,作为一个谋士和战略家,诸葛亮没能说服刘备,这就是诸葛亮的第二大罪状

当刘备在攀城听说曹军已到宛城的消息后,就乱成一团,开始逃命,其实刘备手上至少有一万人,尽早组织军队防御曹军,也不至于大败。

《三国志诸葛亮》中,诸葛亮出使东吴时,曾对孙权说过: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意思就是说:刘豫州的军队虽在长阪战败,但现在陆续归还的兵卒加上关羽的水军仍有上万人马,刘琦集合起的江夏兵也有近万人。

而且刘备军队中有一半是关羽的水军,看看襄樊的地图,樊城在汉水北岸,襄阳在汉水南岸,中间有一条汉水,刘备就算要逃,完全可以让关羽水军在汉水上断后,曹军要到襄阳必须渡过汉水,曹军不习水战,水军实力比起荆州水军非常差,关羽已经荆州练习了六七年水军,让关羽率领水军把控汉水的治水权,完全可以暂时把曹军挡在汉水北岸,然后刘备可以南逃,也可以拿下襄阳,至少不会像当阳长坂那样惨败



刘备从樊城开始的南逃,完全是散乱的逃命,什么都不顾的那种,连老婆孩子都可以放弃,逃命连个断后的也没有,起码诸葛亮应该在战略上向刘备提出这些问题,这也就成为诸葛亮的第三大罪状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可能是我们对诸葛亮要求太高太多了,诸葛亮毕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虽然他在后来很历害,可是在赤壁之战那一年,他才28岁,而且还刚刚出山辅佐刘备。

5

长坂坡之战,曹操五千骑兵轻易击溃了刘备十万百姓加士兵,这个战败责任谁来负?

有人说是诸葛亮,理由是他劝谏不力,没有及时阻止刘备的错误行为。


然而,诸葛亮一个刚来上班、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说出来的话能有多大分量呢?

况且,诸葛亮已经再三苦劝了啊,他冒着被炒鱿鱼的风险,连续提出了五条正确建议,可是刘备偏偏不听,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诸葛亮能有什么办法呢?

诸葛亮的建议

建议一,趁刘表病危之际,拿下荆州作为根据地。

刘备不同意,理由:刘表是我兄长,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忍心夺他的荆州呢?别人不骂我不仁不义吗?

诸葛亮这个计策确实不咋地,刘表怎么说也是你媳妇的舅舅,哪有这么坑舅舅的?回去之后,怎么向老婆,还有岳父交待啊?

PS: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刘表都是蔡讽的女婿,而蔡讽的儿子是蔡瑁也是刘表的属下,也就是说,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诸葛亮妻子的舅舅,真乱!


不久之后,刘表死了!刘琮继位,成为荆州新主,在投降派的怂恿之下,刘琮不战而降。

媳妇的舅舅死了,表弟投降了,诸葛亮终于没有心理负担了,于是他再次找到了刘备,提出了第二条建议:

趁着人心不定,抓紧占领襄阳,然后把刘琦请来,号召荆州百姓一齐抗曹。

刘备再次残忍地拒绝了,理由:侄子很善良,又没大错,作为叔叔的怎么忍心夺他的城池啊

诸葛亮有些无语,不过这条计策也不咋地,襄阳就这么好打的吗?就算打下来又能撑住几天啊?


紧接着,诸葛亮又提出了第三条建议:

迅速放弃樊城,攻占江陵,江陵是荆州的粮仓,有十余载军粮辎重,可以先让关羽带领一万水军提前抢占江陵,咱们再迅速跟进。

刘备点头同意了,此计大妙,肚中有粮心不慌,打仗军粮才是硬道理啊!

然而,刘备大军进发江陵之时,恰好经过襄阳,这时候,刘备临时决定现身说法,看看能不能说服刘琮“弃恶从善”,刘备站在城门之外100多米远—飞箭射程之外,拿着扩音器喊话了:

“刘琮贤侄,开门啦,咱们可否进行一场友好的交谈?”


刘琮站在城门之上,远远望见了全副武装的几万大军,知道他来意不善,于是大喊道:

“叔,你爱哪哪去吧!晚了都赶不上2路汽车了,都!”

贤侄,你再考虑一下吧!”

“叔,你这一走,愚侄没啥好送的,我送给你十万百姓可好?”

刹那间,呼啦啦十万百姓蜂拥而出,拖家带口,哭爹喊娘,有背着行李的,有推着车的,不一会儿就塞满了整个官道,襄阳到江陵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堪比十一黄金周。

完了,交通堵塞!刘琮居心叵测啊!


这时候,诸葛亮提出第四条建议:

放弃百姓,迅速逃跑!

刘备没有同意,心理想:“好不容易得到了这么多百姓,哪能就这么放他们走啊?百姓就是挡箭牌啊,关键时刻,把百姓排在最前面,挡敌人的弓箭岂不更好?”

不过,刘备嘴上是这么说的:“百姓爱我,安忍弃之!”

诸葛亮心想:“我去,真会装!”不过,他嘴上是这么说的:“真乃仁义之主也!”

后来,曹操五千追兵赶上了,摧枯拉朽般,把刘备十万人马冲的七零八落,刘备的老婆孩子都走丢了!


这时候,诸葛亮提出了第五条建议:

老大,曹军攻过来了,我军顶不住了,咱们赶紧撤吧?

刘备猛的抽了战马一鞭子,狠狠地说:“弟兄们,撤!”

6

长坂坡兵败,诸葛亮负什么责任?他没有任何责任。

刘备在长坂坡兵败,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当时刘备驻扎在樊城,防守荆州的北大门。没想到荆州新主刘琮私下里悄悄投降曹操。曹操到了宛城,逼近樊城,刘备才发现大事不好。但是为时已晚。

此时,刘备所在的樊城,北有曹操数十万大军。南有荆州十几万大军,都对让虎视眈眈。倘若双方联起手来,南北夹击,区区一座樊城,又怎能抵挡!

这种情况下,只有立即放弃樊城,向南撤退,脱离曹操与刘琮的包围圈才是上策。

这一点,诸葛亮和刘备看的很清楚,意见也高度一致。

但是在撤退的落脚点上,两人发生了分歧。

诸葛亮主张袭击襄阳,擒拿刘琮及其党羽,就可以迅速掌握荆州十几万大军,足以抵挡曹军的进攻。

现在看来,这个策略非常冒险。因为襄阳兵多将广、防守严密,想要攻打并不容易。万一顿兵坚城之下,曹军再从背后进攻,刘备就会全军覆没,想跑都跑不了。

正是由此顾虑,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而是选择江陵作为落脚点,一路向南逃跑。

刘备这样选择有没有错呢?没错,因为江陵有充足的军需物资,紧邻长江天险,比襄阳更加牢固。如果能够抢先占据江陵,也足以对抗曹兵。所以诸葛亮也没有反对占据江陵的计划。

但是为什么最后刘备在长坂坡一败涂地呢?问题就出刘备在襄阳城下的两个决定。

一是与关羽分兵。刘备命令关羽率领一万水军数百艘战船,前往江夏。这一万水军是刘备手下最精锐的人马,他们的离开有利有弊。好处是为后来的决战保留了有生力量。弊端是造成兵力的进一步分散和削弱。导致长坂坡大战,刘备兵力过少,只有数千步卒,一触即溃。

二是携众南下。刘备路过襄阳的时候,很多老百姓拖家带口跟随他一起撤退。这些人每天只能前进十几里,极大的拖慢了撤退的速度。

诸葛亮眼看形势危急,再次向刘备提出正确建议。建议刘备放弃百姓,带领骑兵迅速占领江陵。刘备一意孤行,拒绝了诸葛亮的正确建议。于是把自己和十万百姓送到了火坑。

可以看出,从樊城撤退,到长坂坡惨败。诸葛亮先后两次提出可能扭转局势的重要建议,都被刘备断然拒绝。诸葛亮只是个谋士,刘备不听他的意见,他有什么办法,他又需要负什么责任?!

7

诸葛亮不用负责任,再者,如果诸葛亮要为长坂坡之战负责任的话,那曹操率领五千虎豹骑,被张飞带着二十骑兵吓退了,这责任又该谁来负责?

早在刘备撤退出新野之前,诸葛亮就劝过他直接拿下襄阳,只是刘备不愿意而已。

长坂坡之败,谁应该负责?

其实谁都不需要负责,因为长坂坡本身就是一场败局,谁也改变不了。从上图可以看出,刘备弃新野,本来的打算是南下江陵,可诸葛亮却劝他拿下刘琮据守的襄阳,占据荆州和曹操硬抗。

可刘备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不愿背弃和刘表的约定,不愿去攻打刘表的儿子,这也是个十分正义的理由。但仔细一看就知道,诸葛亮的计谋理论强于实践。首先襄阳离新野就隔了一条汉水,刘备能过,曹操自然也过得了。

刘备可能前脚刚入襄阳,后脚曹操大军就到了,再者,如何保证刘备能在曹操大军到来之前就攻下襄阳呢?刘琮虽然不善军事,但蔡瑁、蒯越这些,难道连撑个一两个月都不行吗?

所以刘备才打算弃襄阳,直奔江陵据守,并一路收集逃民,到了当阳的时候,刘备所率领的逃难军已经达到十余万人了。而此时的曹操,早已接到了刘备南下的消息,为了先争夺江陵,曹操率领着五千虎豹骑,昼夜奔驰三百余里,猛一下出现在刘备屁股后面。

刘备被打了个出其不意,而且他带着的都是根本没有战斗力的难民,刘备自身能打战的不过数千人,可长期奔波劳累,怎么比起上曹操那“天下第一精锐”的虎豹骑呢?虎豹骑虽说不能以一敌百,但以一挡十是绰绰有余的,曹操虽然只有五千骑兵,但实际战斗力完全可以和五万精兵相比。

所以长坂坡一败,刘备方面没有人需要负责,诸葛亮不用,因为决策不是他做的;刘备不用,因为强攻襄阳也是九死一生,南下又没预料到曹操来得如此之快,就算没有十余万难民的拖累,刘备也难逃虎豹骑的追击。

这些狂人的最高记录是在北征乌桓时,昼夜五百里,而且还能在长坂坡击败刘备,可见即使是追了刘备三百里的虎豹骑,在那时的战力还是很强的。

至于赵云和张飞则更不需要了,前者救了后主,救了蜀汉的未来,后者二十骑挡着了五千虎豹骑,保护刘备安全退往夏口。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8

先纠正一点:曹、刘两家鏖战长坂坡时,刘备麾下只有二、三万人马 ,所谓的十万人是指那些随他一起南逃的荆州士民,也就是荆楚一带不愿归顺曹操的老百姓,真正能参加作战的将士并不多。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八月间,曹操听说荆州主刘表身染重病,担心刘表死后,荆州会落入孙权之手,抑或为刘备所据,于是在安排好朝中大事后,迫不及待地亲率大军南下了。

曹操屯兵宛城(今南阳),虎视眈眈,荆州一日数惊。八月,刘表病卒。亲曹的蔡瑁、张允遂拥立刘表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

刘表的长子刘琦是坚决的反曹派,主张以武力对抗大举南下的曹军。可惜的是,在蔡瑁、张允的挑唆下,刘表还在世时就已疏远了刘琦。

《三国志》记载“琮以侯印授琦,琦怒,投之地;将因奔丧作难”。因彼时曹操大军已经兵临宛城(今南阳),荆州危若累卵,形势危急,刘琦不得已遂南奔夏口。

刘琮性格软弱,刚一嗣位就面临曹军大举南侵,据说他开始还想“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可是到了九月,曹操大军已开至新野,刘琮惊恐交加,方寸大乱,又开始动摇起来。

掌握实权的章陵太守蒯越以及幕僚傅巽力劝刘琮审时度势,归降曹操,他们劝琮道:“若用刘备前去抵御曹操,倘若失利,后果不堪设想;假若刘备能抗住曹操,‘则备不为将军(指刘琮)下也’,他定会乘势夺取荆州 ” 。刘琮经反复权衡利弊, 乃秘密派人向曹操联系,表示愿意献荆州之地归降。

彼时刘备驻扎樊城,还不知道刘琮偷偷向曹操乞降的消息。“久之,乃觉”。刘备既惊又怒,就派人去质问刘琮,刘琮立即派部将宋忠到樊城传达他准备举州降曹的意见。刘备大怒,呵斥宋忠道:“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

骂走宋忠后,刘备随即找诸葛亮商议对策,诸葛亮鉴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且敌军近在咫尺,情势危急,建议刘备放弃樊城,迅速南撤江陵。江陵乃荆州大郡,又是军防要塞。江陵城池高耸、坚固,刘表又在那里囤积了大批粮草与军需物资,如果能占据该城,凭借长江天险一定可以抗拒曹操。

刘备采纳诸葛的建议,率军南撤。大军路过襄阳时,“(刘备)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

诸葛亮见刘琮如此胆怯昏弱,将荆襄之地拱手送给曹操,于是建议刘备“攻琮,荆州可有”。

诸葛亮的建议无疑是正确而可行的,是所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不可拘泥一时之手段”。刘备却不采纳诸葛之策,他说:“刘荆州(刘表)临亡,托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

刘备在强敌压境时,还殷殷不忘故人所托,诸葛亮虽有些遗憾,但仍表示理解。因此,后来刘备兵败长坂,主要责任在他自己而怨不得诸葛亮决策失误了。

刘备不忍攻杀刘琮,强取襄阳,仁义之声传播四方,闻名遐迩。在他率军南下途中,“荆楚群士,从之若云”,当然不仅读书人愿意追随他,还有数量更多的百姓也跟着部队一起南撤,最后人数多达十几万。

十几万男女老幼携带着坛坛罐罐、牛羊畜群,还有多达数千辆辎重跟在队伍后行进,绵延十余里,行动缓慢,一天只能走几十里路,而曹操兵不血刃占领襄阳后,知劲敌刘备南逃,惟恐江陵重镇被刘袭夺,乃亲率五千精锐的“虎豹骑”随后紧追不舍,昼夜疾驰,一天一夜能赶三百余里路。

眼见情况紧急,诸葛亮同刘备磋商后,决定派关羽率部分精兵乘船从水路先期赶往江陵,刘备率主力由陆路前去与他会合。不久,侦察到曹军渐渐追近,似乎已隐隐望见烟尘,大有风声鹤唳之感,又有人建议刘备:“宜速行,保江陵” ,现在虽有数万军队,可是“披甲者少”,新兵又缺乏训练,如果曹军大举追至,“将何以拒之”?意思是劝刘备放弃百姓,率军迅速赶到江陵,再据城与曹操对抗。

刘备不愿抛弃百姓,严肃的对那人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之”?刘备对荆州百姓不离不弃,始终与其共患难。

当刘备率众退到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县东北)时,曹操率五千骁骑突然追了上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遮杀过来,刘备军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被打得大败亏输。十余万荆州父老也被乱军冲的七零八落,不少兵卒与辎重都被曹军俘获,刘备见大势不好,也顾不得妻儿老小和众百姓了,急忙率诸葛亮、张飞和少数从人拍马狂奔,一道烟往江陵方向逃去......

刘备的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也被乱军冲散,多亏一身是胆、忠心耿耿的悍将赵云拼死救护才转危为安的。

刘备、诸葛亮带领部分残兵败将,仓惶南逃,由于通往江陵的道路已被曹军截断,他们不得不放弃退保江陵的打算,和张飞、赵云等率残部向汉水方向逃去,后与走水路的关羽会合。

彼时,驻守江夏的刘琦也率军前来接应,刘备惊魂稍定,便率残部随刘琦一起退往夏口去了。

荆州共有八郡,几乎涵盖了今天的湖北、湖南和广西北部地区,曹操招降了刘琮,击走了刘备,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南郡、江夏和江北的南阳以及章陵四郡,声势大振。后来,他逐渐将荆州八郡全部占领,收编了荆州降军七、八万人,尤其是得刘表水军“蒙冲斗舰”千余艘,实力大增,军威日盛,开始觊觎江东之地......曹操以五千精锐的“虎豹骑” 在长坂击溃刘备十万之众(主要是老百姓),主要责任不应该由诸葛亮负,原因是刘备大仁大义,不愿采纳诸葛亮计策,不想抛弃十余万行动迟缓的荆州百姓,更不忍袭杀刘琮夺取荆襄,乃至延误了最佳撤退时机,加上曹军骑兵行动迅捷,战力凶悍,刘备这才兵败长坂、损失惨重。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9

答案只有一个,刘备被人家给坑了。首先刘备被提问者给坑了,因为当时刘备所谓的十万人马,其实全都是老百姓,他手里最多只有三四千人马。其次刘备被他的侄儿刘琮给坑了,刘表跟刘备属于一辈人,当年刘表就希望刘备将来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备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他不忍心夺取刘表的江山,可刘琮胆小怕事,不通知一下刘备就投靠了曹操,致使刘备毫无准备,这才大败,跟诸葛亮没什么关系。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刘表去世以后,刘琮在襄阳上位,成为荆州牧。

这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分水岭,刘表的离世,让曹操再也没有任何顾忌,毅然南下。刚刚上位的刘琮没想到就遇到了一生中最可怕的对手,他虽然贵为荆州之主,但是权力十分有限,大权掌握在后妈蔡氏和蔡瑁的手里,而其他豪族们未必就愿意听从蔡瑁的调遣。所以分化十分严重,荆州不愿投降的人基本上都投靠刘备去了,跟着蔡瑁的都是投降的鼠辈。刘备本身是不忍心夺取刘表的基业的,这也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错过最好的机会,因为他的仁义,直接导致了刘琮将荆州卖给了曹操,曹操基本上没动刀枪就夺取了荆州。

第二,刘备刚入驻樊城,就遭到了曹操大军的突然袭击。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刘琮这个人多不地道了,刘备好歹也是自己的叔叔,自己在投降的时候,居然没有通知一声刘备。即使刘备会表示反对,难道就能阻止你投降吗?曹操跟刘备之间的仇恨那是很难化解的,刘琮不通知刘备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曹操突击刘备。显然也这也是事实,差点就把刘备全家都给杀了。长坂坡一战实在是太惨烈了,刘备的老婆甘夫人投井自杀,小儿子阿斗被摔成了智障。他根本来不及应对曹操的突击,就已经遭到惨败。这很可能就是蔡夫人的主意,早在刘备来荆州的时候,蔡家就不喜欢刘备,毕竟他的个人能力和威望都太高了,蔡家怕损害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三,为了保护十万百姓,刘备带着五千人马执意缓行。

这件事绝对不是虚构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各种史料,都在说刘备这个人假仁假义。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假仁假义的话,那么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仁义呢?当时关羽和刘琦的水军人马镇守在夏口,刘备带着樊城的十万老百姓,跋山涉水,其实就是为了帮助老百姓脱离曹操的掌控。因为曹操这个人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名声,那就是喜欢屠城。一辈子应该是经历了六次屠城的记录,实在是丧心病狂。刘备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别说曹操会善待荆州的老百姓,他想不想杀还不是转念之间的事情吗?所以不能拿这件事去做赌注,刘备只能带着十万老百姓慢慢往前走。

第四,诸葛亮初出茅庐,表示宝宝心里苦不想背锅。

在这件事上,诸葛亮其实是提出过异议的。早在听说刘琮投降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就曾经建议过刘备,直接夺取襄阳,可是刘备以不忍心夺取刘表基业为名,拒绝了这件事。其实他是担心自己守不住,他当然守不住襄阳,毕竟实力太有限了。第二次是在刘备丢弃樊城的时候,诸葛亮让刘备不要管百姓,带着人马先走,可是刘备一口拒绝,虽然成就了千古佳话,但也付出了惨痛代价。这两次绝佳的机会错过以后,刘备只能徐图再进。至于说什么曹操五千人马击败了刘备十万大军,这是荒谬之论。刘备那时候要是有十万大军的话,曹操寸步难行。我是江湖小晓生,一个只会给你讲解历史真相的人。

10

刘备惨败一在于消息不灵;二在于太仁慈,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告。

一、刘备不知道刘琮已经投降曹操,曹操大军已近在咫尺

《三国志》记载: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曹操南征荆州,赶上刘表病逝,其接班人刘琮投降曹操,刘备根本不知道此事,等曹操大军到了宛城才知道,刘备只能带人南逃。

裴松之在此引用《汉魏春秋》作注:

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刘琮投降曹操不敢告知刘备,等刘备察觉后遣人去问,刘琮才派人告知刘备。刘备当时是“大惊骇”,惊怒不已。

二、诸葛亮等人建议刘备“攻琮”,占据荆州,刘备没有同意

刘备召集部曲商议的时候,就有人给他出主意:

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这里的“或”没有指明是谁,但是无疑诸葛亮也是这个意思。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刘备拒绝了诸葛亮的建议,就这样他手下的大军只能变成一只支只知道逃亡的军队,士气低落。

三、刘备的“十万人”多数是百姓

《三国志》记载: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这里面便是著名的刘备“携民过江”故事,刘备虽有“众十馀万”,但是觉得多少都是普通百姓。

这也是刘备仁义的一面。

这十余万人,无疑大大拖累了刘备逃亡的速度,所以有人建议弃百姓先走。

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这里也可以证明刘备“被甲者少”,十万人中多是百姓。刘备拒绝了这个建议。

反观曹操那边,听闻刘备去江陵,“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追赶,又遣精锐干将追赶,“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于是追上了刘备一众。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