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眼睛近视

眼睛近视

2020-03-28 01:59阅读(63)

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眼睛近视(myopia

1
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眼睛近视(myopia)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在视网膜上则形成不清楚的像。临床主要症状有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视力疲劳等。

2

流行病学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视眼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人群都存在近视,我国近视眼人数竟已近4亿。亚洲国家近视发生率为70%~90%,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其中,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按近视程度分类

(1)轻度近视:-3.00D以内者。

(2)中度近视:-3.00~-6.00D者。

(3)高度近视:-6.00D以上者。

2、按照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是眼轴长度超过正常而角膜和晶状体屈率在正常范围者。

(2)屈光性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而超出正常范围,但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者。

(3)混合性近视:是既有轴性近视又有屈光性近视者。

3、按调节作用参与的多少分类

(1)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是由视远时睫状肌调节未放松所致的近视。

(2)真性近视:睫状肌麻痹状态下仍存在的近视。

(3)混合性近视:是既有假性近视又有真性近视者。

4、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脉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近视眼的确切病因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的方向,根据目前已有研究,可以确定的是这类疾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1、遗传因素

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应该更注意让孩子避免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因素。

2、发育因素

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各屈光成分协调生长,逐步变为正视。如眼轴逐渐加长,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

3、环境因素

青少年学生与近距离工作者中近视眼较多,这表明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近距离工作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姿势不良等都与近视的发生有关。

5

症状

1、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可正常

视力疲劳,是调节与集合不协调的结果。表现为眼痛、眼胀、头痛等。因集合功能减弱,易发生外隐斜视或外斜视。

2、高度近视眼

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轻度虹膜震颤;豹纹状眼底,近视弧形斑,黄斑部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或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有时可见出血;巩膜后葡萄肿及视网膜锯齿缘部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混浊和后脱离、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

6

并发症

近视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高度近视者,可直接破坏视功能。主要原因为血供障碍、营养不良及组织变性等。

1、暗适应时间延长

高度近视眼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使暗适应时间相应延长

2、玻璃体异常

由于眼轴延长,玻璃体腔增大,促使玻璃体进行性变性,相继发生液化、混浊及后脱离。故常见主诉有飞蚊症,或表现有因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所引起的闪光感。玻璃体液化,正常网架结构破坏,留下空虚的光学间隙。原有薄纱样的纤维支架组织已不完整,时有点状、条状、块状或膜状混浊及飘浮物。眼球运动时,这些游离物飘动更为明显,后部玻璃体可发生脱离。

3、晶状体异常和晶状体脱位

发展的近视变性病变可诱发晶状体后极皮层混浊,形成白内障。亦可呈核性混浊,色棕黄,进展较慢。晶体摘除手术时及手术后的合并症较无近视眼者为多。近视合并晶状体脱位是比较常见的,其原因是由于眼球壁的扩张伸展形成晶状体悬韧带的伸展,甚至于断裂。晶状体因本身弹性变得近似球形,使屈光力增大,变成高度近视。实践证明也是如此,发现晶状体脱位或偏位,大多是高度近视患者。如果晶状体脱入前房,则可引起高度近视,如果脱入玻璃体内则可使屈光力显著减弱。

4、青光眼

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比例为正常人的6~8倍。而在开角型青光眼中,近视眼占46.9%。高度近视眼中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近视眼并发的青光眼常无明显症状。盲点出现较早,生理盲点较正常眼为大。眼内压多为轻度升高,平均为5.02kPa(37.74mmHg),房水流畅系数(c值)及房水流量较低,压畅比(Po/C)较高,前房较深,角膜曲率较大,巩膜硬度系数(E值)偏低。视盘边界模糊,色泽对比不明显。视盘凹陷多不典型,但杯盘比高于正常人,血管屈膝及移位现象亦多不明显。皮质类固醇诱发试验的阳性率较高。高度近视眼的眼球壁变薄,只有用压平眼压计测量时方可测得其眼内压,如用希厄次眼压计测量其结果偏低,且视功能降低往往被高度近视眼的病变所掩盖,病理性青光眼的视乳头凹陷易与近视眼的视乳头凹陷相混淆,故应注意避免误诊。

5、黄斑变性

即近视眼性脉络膜视网膜病,起初表现为视力减弱和视物变形,最终可导致中央视力的完全丧失。

6、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和视网膜脱离

有研究表明,近视眼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10倍于其他人群。有时会伴有外伤史,但多数找不到诱发因素。变性的玻璃体与有退行性变或囊样变性的视网膜黏连,不断牵引视网膜而产生裂孔。同时液化的玻璃体可从裂孔或撕裂的视网膜中流出,致使视网膜脱离隆起。裂孔常见于视网膜变性多发的赤道部及周边部,尤为颞上象限。视网膜脱离之前常伴有闪光感,是由于玻璃体的网状结构牵拉视网膜所引起的视网膜刺激现象,继之视野发生缺损及中心视力下降。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1、当出现持续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怀疑近视,应及早于眼科就诊。

2、医生可能会进行详细问诊,病史采集内容包括:视远物模糊表现;年龄及发病时间;性别;眼部及全身病史、手术史;近视家族史;用眼习惯及用眼环境;既往近视进展史;既往近视控制治疗史,有无验光配镜或手术。

3、医生会对眼部进行视力检查等,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位检查;眼压检查;眼生物学检查;角膜曲率检查;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

9

鉴别诊断

10

治疗

近视矫正方法目前主要是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光学原理是通过镜片或者改变眼屈光面的折射力,达到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的目的。

1、佩戴框架眼镜

(1)优点:方便、经济、安全。

(2)缺点:运动不方便、外观上部分人不能接受。

(3)适应证:①不愿意或不适合采用其他矫正方式;②伴有散光采用其他矫正方式效果欠佳;③某些特殊的环境、工作岗位或阅读状态;④需要框架眼镜作为外观修饰需求;⑤需要框架眼镜作为安全防护使用;⑥在某些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短暂使用或者需要频繁调整参数。

(4)禁忌证:①有生理疾患无法稳定配戴框架眼镜;②因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问题,可能由于配戴框架眼镜造成伤害的。

2、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

(1)软性接触镜

①优点:镜片柔软,配戴舒适,美观、容易适应、配戴后运动更方便。除了矫正屈光不正外,一些特殊设计的软镜可用于美容和特殊用途,如彩色接触镜、人工瞳孔接触镜、绷带镜、药物缓镜等。

②缺点:配戴或护理不当常引起巨乳头性结膜炎、角膜炎症等并发症。

③适应证: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无自理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和监护人的密切监督下使用。

④禁忌证:眼部有任何活动期急性炎症、全身有影响配戴的病变、过分神经质、个人卫生不良、依从性差而不能定期复查、对护理液过敏或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差者,应禁用或慎用。

(2)硬性接触镜(RGP)

①优点:透气性好,成像质量高。

②缺点:初戴时异物感强,需要时间适应。

③适应证: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应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

④禁忌证:一般角膜接触镜的禁忌证(有急性角结膜炎、重度干眼及翼状胬肉等活动性眼病);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以及化学制品环境;配戴镜片从事剧烈、对抗性运动者;眼睛高度敏感,不愿经历适应阶段者;仅运动、娱乐等时间间歇性配戴者;飞行员、警察、消防员等特殊职业者;甲亢患者、糖尿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差、依从性差者。

(3)角膜塑形镜(OK镜)

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但是这种效果有限,一般适用于600度以下的人群,且效果是可逆的,一旦停戴,近视度数会恢复原有水平,不能真正治愈近视。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在一般接触镜适应证与非适应证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对于较高屈光度数等疑难病例的验配,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

3、手术治疗

近视矫正手术,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人工晶状植入术。需要严格按照各类手术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进行筛查和实施,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主要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1

日常护理

1、生活管理

(1)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惜用目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姿势端正,眼与读物的距离保持30cm,切忌在乘车、走路或卧床时阅读。用眼1小时应闭眼休息或远跳10分钟。

(2)学习与工作环境的光线要充足柔和,照明应无眩光或闪烁,黑板无反光,桌椅高度合适,勿在阳光直射或暗光下阅读。

(3)定期检查视力,少儿患者应半年复查1次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对验光确切的近视患者,佩合适的眼镜可保持良好的视力及正常的调节。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高度近视者,应避免跳水及剧烈运动,避免眼外伤,防止黄斑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2、眼镜护理

(1)眼镜保养:戴上和摘下眼镜时要用双手扶好镜架臂;摆放眼镜时不要镜面朝下,避免磨损最重要的镜片中心部分;清洁镜片要用专用拭镜布或柔软的纸巾;镜片上粘有灰尘或沙子时,应用水清洗后,再从内向外擦干。

(2)角膜接触镜的保健:连续戴用时间不宜过长。每日睡觉前应将角膜接触镜摘下清洁、消毒。正确取戴镜片,分清眼别,取下镜片置于专用的保存盒中,每天清洁1次。每次戴用前用专用消毒液清洗镜片。患有沙眼、结膜炎、慢性泪囊炎、角膜炎、青光眼、感冒、发热、过敏症等患者及女性月经期、少年儿童、老年人不宜佩戴,在风尘大、粉尘多的环境最好不戴。

12

防治措施

近年来,由于用眼压力增大、电子产品的普及等因素,我国近视率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日益严重。近视眼问题已成为困扰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视眼的预防需要考虑用眼习惯、户外活动、读写距离、采光照明、营养供给以及电子产品使用等多方面因素。

1、控制用眼距离,避免用眼距离<33cm,避免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45min。工作或阅读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阅读距离33cm;身体距桌8cm;手距笔尖3.33cm)”护眼原则,保持良好坐姿。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休息下眼睛。

2、增减户外活动,每天必须有2h以上,或每周10h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3、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4、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

5、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小学生10h/d、初中生9h/d、高中阶段学生8h/d。成年人7~8h/d(不宜少于6h/d)。

6、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躺着看书、玩手机,不在公交上看书、玩手机。

7、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min,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h,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min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min。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使用有红光滤过功能的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