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康熙九子夺嫡出大乱,为何乾隆的六个儿子个个都无心夺嫡?

康熙九子夺嫡出大乱,为何乾隆的六个儿子个个都无心夺嫡?

2020-11-02 23:02阅读(62)

康熙九子夺嫡出大乱,为何乾隆的六个儿子个个都无心夺嫡?:这个还得是雍正的功劳!当年雍正从九子夺嫡中胜出,深感这争储至疯狂,于是设立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一

1

这个还得是雍正的功劳!

当年雍正从九子夺嫡中胜出,深感这争储至疯狂,于是设立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一来,诸位皇子都没有了攻击目标,谈不少上争斗了。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乾隆得诸位皇子和康熙那时候没得比,他们熬不过老爸啊!早亡的阿哥们:

二阿哥永琏,为乾隆皇帝与此生挚爱富察皇后所生,永琏自降生起便集万千宠爱与一身,乾隆皇帝更是对永琏爱护有加,永琏7岁就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永琏9岁时染病身亡。乾隆皇帝特意下旨,永琏的葬礼一律按照太子的规矩办,可以说永琏的死是乾隆皇帝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口。

七阿哥永琮,为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所生的第二子,永琮的眉眼相貌和乾隆极为相似,孝圣宪皇后更是称赞永琮的相貌和乾隆小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乾隆有意立永琮为储君,但是魔咒一般的死亡降临在了永琮身上,年仅两岁的永琮染上天花,不治身亡。

五阿哥永琪,永琪天资聪颖,性情温纯,能文能武,孝顺懂事,乾隆对永琪十分偏爱,一向严厉的乾隆对永琪从未吝啬过赞赏,一度是乾隆心目中储君的最佳人选,只可惜永琪体弱多病,无福消受这份天大的荣光,年仅26岁便匆匆离开了人世。 小燕子命苦啊!
大阿哥永璜,永璜的平庸使他注定不会进入乾隆皇帝的钛合金法眼,况且永璜不仅平庸,情商也实在令人堪忧。

富察皇后的葬礼上,永璜不但没有表现出悲痛的深情,反而一副懒懒散散,吊儿郎当的样子,乾隆皇帝一气之下狠狠的斥责了永璜一顿,或许是奶的太狠了,永璜不久便因病去世。

三阿哥永璋,永璋是一位最不起眼的阿哥,活着的时候没有存在感,死后乾隆皇帝也没怎么伤心,永璋和上述几位皇子一样,都没有活过30岁,完全没有争储的机会。

乾隆皇帝89岁才过世,这些阿哥们在乾隆皇帝正值壮年时便去世了,如果连乾隆都活不过,这几位阿哥们何谈争权呢?
被过继的阿哥们:

天资一般的四阿哥永珹和六阿哥永瑢,分别被乾隆皇帝过继给了履亲王、质郡王,一旦被过继出去,就意味着他们将永远没有权利再竞争储位,所以他们二人乾隆皇帝亲手pass掉了。

乾隆皇帝讨厌的阿哥们: 八阿哥永璇,永璇为人癫狂,行为乖谬,胸无大志且不学无术,乾隆皇帝一早便把永璇打发出宫外分府当官,一般来说被分府的阿哥便不再有争夺储位的条件了。

十一阿哥永瑆,永瑆没有为君的胸怀,他天性阴沉,持家苛虐,不善于和别人结交,但是永瑆的野心很小,永瑆是一位艺术家,喜欢书画歌舞,对政治一窍不通。

十七阿哥永璘,永璘是乾隆的小儿子,继承了乾隆皇帝风流成性的性格,永璘因为个人行为不检点,曾屡次受到乾隆皇帝的责骂,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乾隆皇帝不喜欢永璘,所以根本没有人支持永璘争储,即便永璘有争储的心,他也没有那么实力和资本。十二阿哥永璂,他的生母是爱好剪头发的继后,俗话说“河边起火殃及池鱼”,继后被乾隆废掉之后,永璂便成为了乾隆皇帝眼中的“透明人”。

最后就只剩下不好也不坏的十五阿哥永琰了,他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

所以说,并不是没有阿哥和永琰争权,而是他的哥哥弟弟们死的死,傻的傻,完完全全不具备威胁性,

况且乾隆皇帝向来乾刚独断,只到过世之前还掌握着大清最高权力,乾隆面前谁敢政权夺嫡?

2

乾隆帝对宗室控制异常严格,甚至是严酷,乾隆帝最喜欢的孙子因为接受了官员送的一把扇子,被直接剥夺了亲王爵位。

乾隆帝才继位的时候对宗室还挺宽容,基本上废弃了他父亲严格管理宗室的那一套;结果乾隆四年弘晳逆案爆发了,这简直是当面打了对宗室宽容的乾隆帝的脸。

弘晳是康熙帝第二子胤礽的嫡子,胤礽也就是康熙帝的废太子。

雍正帝即位后虽然第一时间封弘晳为多罗郡王,但事实上对弘晳以及胤礽仍然处于监禁状态,胤礽和弘晳都居住在郑各庄的郡王府里。要知道清朝时京师三环外面就是郊区,而郑各庄在今天昌平区北七家镇,在清朝那真是荒凉之地,和监狱都没什么区别。

反而是乾隆帝继位后放宽了对弘晳的管制,还在城内给弘晳营造了理亲王府。

结果乾隆四年,弘晳的管家告发弘晳谋反,其实现在看,弘晳真没有谋反,只是天天和一群江湖骗子混在一块,让他们算命,算乾隆帝什么时候死,自己还能不能当皇上。

现在这不叫事,当时弘晳这么干就把乾隆帝气的够呛,觉得弘晳“蹬鼻子上脸”,从此,一改对宗室的宽容,改为严厉管束宗室。

亲弟弟弘昼因为觐见太后时跪的离乾隆帝太近,都被乾隆帝处罚闭门思过。

而一度被传说会成为乾隆帝继承人的皇长孙因为和一个外朝五品官员交换了礼物(扇子),被乾隆帝直接剥夺了爵位,变成了闲散宗室,很快就吓死了。

大家想想看,不过是受了五品官员一把扇子,不但王爵丢了,自己还被吓死。

在乾隆帝这种高压管制之下,乾隆帝的儿子们都老实的和鹌鹑一样,真的是不敢乱说乱动;嘉庆帝之所以能成为乾隆帝选定的继承人,真的是因为嘉庆帝天性就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所以才能经受住乾隆帝几十年如一日的考察。

乾隆帝这种骂死过自己儿子,吓死过自己孙子,儿子被骂死好几年还要公开奚落这个儿子是废物的狠人,他的儿子们谁敢“夺嫡”,那是嫌自己命长。

3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历朝历代,都有皇子皇孙为了帝位不顾父子兄弟情分,自相残杀的。比如说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明成祖朱棣的“清君侧”。

相对于明清之前的血腥政权争夺史,在明清时通过专制皇权的加强,有了缓解,但是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依然摆脱不了最高权力的争夺。

那我们就来仔细说说这“九子夺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康熙朝的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激烈?

清朝时期的康熙帝是一个高产皇帝,生下的儿子很多,最后有能力竞争皇位的大概有九人,因此人们将康熙儿子争储称为九子夺嫡。

这九个儿子为了谁能继承皇位明争暗斗,手足相残。大阿哥胤禔自恃是康熙帝的长子,觉得自己应该是太子。但康熙帝立了皇后所生的二阿哥胤礽为太子,这让胤禔心生不满。于是设计陷害太子,以他结党营私、纵容属下为由,让康熙帝废除了胤礽太子之位。但是胤禔急功近利,竟然想让康熙帝杀了胤礽,这让康熙帝十分愤怒,斥责他:“不谙君臣之义,不念父子之情,天理国法,皆所不容。”并因此厌弃了胤禔。

胤禔眼见自己夺嫡无望,便将由自己母亲抚养长大的八阿哥胤禩推举了出来,希望若是八阿哥胤禩继位,自己也能够飞黄腾达。

八阿哥胤禩的确为了帝位也是费劲了心机。但是因为八阿哥生母身份低微,是辛者库的奴婢,再加上八阿哥与大阿哥胤禔勾结,为了夺嫡私下里做了不少坏事,这让康熙皇帝对他十分不喜,还将其关押起来。后来大阿哥被终生囚禁,八阿哥虽然被释放,但他独木难支,就又转投了十四阿哥胤禵的阵营。而与他们对立的正是四阿哥胤禛的势力。

此时,八、九、十、十四阿哥为一党,十三、十六、十七和四阿哥为一党,两派相争,势如水火。

康熙帝在畅春园病逝后,四阿哥胤禛在大臣隆科多的证明下,成为康熙帝属意的继承人,来继任帝位,是为雍正帝。

雍正帝对八爷一党进行了清算,八阿哥和九阿哥被囚禁至死,连名字都被改成了“阿其那”和“塞思黑”,意为猪和狗。十阿哥被削爵囚禁,但后来被放了出来,算是运气不错的了。十四阿哥被派去看守皇陵,也算是结局不错的了。

这就是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了。

乾隆帝的的儿子也不少,为什么就没有发生类似九子夺嫡的事情呢?

康熙活了将近七十岁,儿子就这么多了,他的孙子乾隆活了89岁,子嗣也不在少数,据记载,乾隆记录在册的儿子一共有十七个。

按照道理来说,这必然是也会上演一场夺储大戏,但是乾隆的皇位传承的特别顺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乾隆的儿子大多短命,不知道什么原因,乾隆的好些儿子,活的岁数并不大,好几个没长大就死了的,即使不是早逝的,也被乾隆活活熬死了,比如《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在真实历史上20多岁就挂了。

古代人20多岁就已经是成年人,乾隆的很多儿子也是年轻的时候就剩下的,这些儿子假如活到乾隆要死的时候,也七十多岁了,很难了。

到乾隆决定立储的时候,八阿哥天生有残疾,基本与皇位无缘,最终符合条件的也就剩下三个阿哥,分别是十一阿哥、十五阿哥、十七阿哥。

三人之中,十一阿哥只爱写诗作文,不喜欢朝堂政事,人生理想就是星辰大海、诗与远方。什么帝位,人家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十七阿哥没什么大本事,但是却将他皇阿玛的风流好色学了个十成十,每日里寻花问柳,流连于内院之中,满脑子都是风花雪月,对那个九五至尊的位子提不起一点兴趣,更别提去夺嫡了。

所以十五阿哥爱新觉罗·永琰顺利胜出,成为了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相对于他的祖宗前辈来说,可谓是十分顺利了。

康熙与乾隆的差别在于,康熙的儿子几乎各个雄才大略,所以才有激烈的争夺,我们几乎可以看出,即使不是雍正继承皇位,而是八阿哥继承,其效果应该也不会太差,毕竟当时号称“八贤王”不是盖的。

雍正就更不用说了,在位期间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制度,为清朝的康乾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而乾隆处处模仿康熙,但是在培养儿子这方面,实在是差距甚远!我们知道的乾隆的儿子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五阿哥永琪,然而更多的是因为琼瑶的《还珠格格》剧而知道的。

在乾隆的儿子中,也就嘉庆中规中矩,最后熬死乾隆,成功即位了。

PS:如果从制度层面来分析的话,雍正开创的秘密立储制度,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皇储间的争夺。

4

不请自来。

首先说,康熙与乾隆都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皇帝。但是康熙朝出现了九子夺嫡,而乾隆朝的皇子并没有明显的夺嫡行为,一大原因在于制度的完善。

康熙皇帝在位之时,正值满汉文化融合的关键时期。康熙在促进满汉文化融合的同时,他还要摆明态度告诉朝内外的汉人,自己不但吸收汉族文化,而且自己要比汉人还要精通汉文化。尤其是在培养皇子方面,他不但立了皇二子胤礽为太子,同时也竭尽心力的培养自己的皇子们。那么,在没有制度保证的情况之下,太子被废之后,诸皇子都希望能得到皇位,他们也有能力面对康熙晚年混乱的朝局。在明处的皇长子、皇八子,在暗处的皇三子,皇四子。他们有能力,有野心,而康熙皇帝显然没有想到事态会发展到如此程度,因此在康熙五十年之后,他也默许了诸皇子夺嫡,而对外宣称自己已有人选。(时至今日,我们无法判定康熙默定的继承人是谁。)

最终,皇四子夺得大位。为了避免当年九子夺嫡一事重演,雍正创制了秘密立储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诸皇子的行为。使得他们都有成为皇帝的希望,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去构陷兄弟,结交大臣甚至篡位自立。

到了乾隆朝,有了秘密立储制度,乾隆的皇子们,做事不敢太张扬。这也使得乾隆朝晚期,并没有出现大部分皇子夺嫡的情况。

再者来说,乾隆朝之所以能够得以顺利的实现权力的交接,大部分原因是乾隆活的时间太长,他的很多儿子都先于他去世了。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十个儿子都先他而去,这在客观上也减少了夺嫡的困难程度。再加上皇四子和皇六子又被乾隆过继了出去,这基本上也没有几个皇子可以供他选择了。

首先看皇八子永璇,这是个艺术家。喜欢写字画画,对于政治不感兴趣,再加上有足疾,因此被排除。

皇十一子永瑆,比永璇还喜欢写字。他在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书法四大家之一。如此一人,乾隆自然也看不上。而且,永瑆还有一个性格上的缺陷,就是抠门。家里边一匹马死了,他都下令今天不开饭了,吃马肉。这在当时朝中,几乎沦为笑话。

皇十二子永璂,这名字看过《还珠格格》的朋友们应该熟悉。他的母亲是那拉氏皇后,由于他的母亲最终断发出家,所以他也没有了做皇帝的资格。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的小儿子。也是最不成器的儿子。从小不喜欢读书,寻花问柳倒是一把好手。乾隆也知道这孩子是个扶不起来的天子,因此也不管他。乾隆五十四年,曾经大封王爵,八子、十一子、十五子都封王,而永璘只封了贝勒。永璘自此也知道,与皇位无缘,因此他也对别人说,我当不上皇帝,日后皇帝把和珅的宅子赐给我,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永琰做皇帝之后,还真的把和珅的一半宅院赐给了永璘。

最后只剩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他是乾隆的众多儿子里面最没有性格的一位,正是因为没有性格,因此能做到认真读书,唯命是从,循规蹈矩。乾隆对他谈不上满意,但是也挑不出来太大的毛病。正因为此,永琰最终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乾隆为了确保权力能够平稳的过度,提前退位。

实际上,对比康熙和乾隆两朝,从皇子问题上就能看到王朝末路的影子了。康熙朝天下初定,他的孩子们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能够治国平天下。而到了乾隆朝,他的儿子们,更多的是寄情山水,寻花问柳,俨然一副王朝末世的样子。

5

首先就是制度上的完善和杜绝了一切可能的篡位夺权与“非法登基“。到雍正时期,封建政治制度已经达到了他的巅峰状态。已经不会存在任何实际问题了。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诸子争位。导致康熙两度废掉太子。造成康熙晚年最大政治分裂,而雍正继位。现在依旧众说纷纭。有鉴于此。雍正才“创造“出秘密立储的方式。从形式上避免诸子争位的局面。

乾隆和康熙一样都在位六十年。而乾隆一朝没有发生诸子争位的主要原因在于秘密立储。再就是乾隆十分长寿。耗死了自己儿子。而且乾隆始终掌控权力。而作为皇子,不可能不对继位没有想法。乾隆的十几个儿子也在明争暗斗的想要争夺皇位,但问题是乾隆身体很好。乾隆自己耗死了自己所立的三个太子。后来几个皇子大概也死心了。没人有夺嫡的心思了。

和康熙时代不同,乾隆在位的时候,十几个儿子只做事,不掌控实际权力。无法结成利益集团。拉拢朝臣。既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无法争位。乾隆八十九岁驾崩,一共有十七个儿子,但最终长大成人的皇子竟然只有六个。原因就是乾隆太长寿,其他儿子都死在乾隆前面。只有六个成人的皇子,即皇六子永瑢,八阿哥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颙琰、皇十七子永璘,皇六子永瑢早年就已经被过继给了慎靖郡王允禧,就算不过继。永瑢去世之时,乾隆身体也不错。

皇八子永璇有脚疾,六根 不全者自然不能被立储,而永瑆能力,才具都不错,但自己无心登基,皇十七子永璘为人荒唐,天天无所事事,乾隆也不敢把帝位交予这位皇子。而乾隆选择面已经是很窄了。也就是说,乾隆儿子饭桶多,废物多,不像康熙诸子个个精明强干。也自然野心勃勃。也就产生九子夺嫡。

所以在乾隆诸子中,只有嘉亲王永言成为唯一的候选人。嘉庆就算捡了一个大便宜,没人争,轻轻松松就坐上来皇位。特别是自己提前退位,给永言以成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乾隆长寿是没有产生诸子夺嫡的主要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6

要说清这个问题,首先不是去分析乾隆还有几个儿子活着,这些儿子有什么样的能力,先要搞清楚的是,康熙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状态,九子夺嫡看起来主角是皇子,其实是朝中的各个势力集团之间的相互争夺,每个集团拉一个或者几个皇子出来当“头”,然后去争自己这个集团的利益,皇子们只不过是朝中各个利益集团选中的代言人罢了。所以乾隆后期没有九子夺嫡,不是乾隆的儿子不行,而是乾隆的大臣不行!

乾隆晚年虽然活着儿子不多,但真要夺嫡也不需要太多,有两三个也就行了,乾隆晚年,除了后来的嘉庆皇帝以外,还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真要搞事情,这点人数是完全够的,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明成祖的太子明仁宗和汉王,两个人就搞起来的事情,乾隆晚年可是有四个皇子了,想夺嫡从人数上讲是够了的了。

康熙时代和乾隆时代最大的不同是,康熙时代清朝还没有完成从军事贵族政府向平民文官政府的转型,清朝建国的基本盘是八旗勋贵,也就是军事贵族集团,这个集团跟清朝皇帝矛盾最大,因为皇帝就是要家天下,是不会跟人分享天下的,所以清朝入关建立以后,顺治亲政、康熙亲政,都是打压这个集团,康熙搞掉鳌拜,这个集团其实已经大势已去,但勋贵们虽然权势大大不行了,但还有一些软实力在,特别是在朝中还有很庞大的关系网,康熙时代从中央到地方还有一大批军事贵族掌握着权力,按照历朝历代的发展趋势,他们在开国后三代,必须被皇帝们清除出权力体系的,他们当然是不愿意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找到一个皇子扶植他当上皇帝,延续勋贵集团的影响力,是他们惟一可以做的了。

所以这就好理解为什么到了康熙晚年,太子和八爷都不受康熙待见,太子小时候康熙其实是很喜欢的,但是太子立得早,勋贵集团早就知道了他是下任皇帝,所以在太子身上下的注最多,太子身边勋贵集团的子孙太多,这是康熙对太子不满的原因,八爷最得朝臣拥戴,说白了也是勋贵集团看太子不行了,扶植的另一个代理人而已,所以康熙要废掉太子,因为太子不是他的继承人,而是勋贵集团的代理人,同理,八爷更是勋贵集团弄出来的八贤王,更不能继承皇位了,否则康熙从搞掉鳌拜开始的打击勋贵集团的一生努力就白费了。

在历史上,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就不得了了,你有了一群人,也有机会去做一些事,你的才干才有机会发挥出来,唐太宗的成功,除他自己的才华之外,更重要的是山东世族看中了他,围在他周围,跟着他东征西讨,建功立业,所以九子夺嫡光有九子还不行,朝中还得有足以能够和皇权相抗衡的勋贵集团才行。而乾隆时代,勋贵集团已经基本上在政治上被做掉了,因为他们找的两个代理人,太子也好,八爷也好,都被康熙做掉了。经过雍正的大力打击,勋贵集团基本上鸟兽散。

乾隆晚期,完全是一幅平民文官政府的气象,当然这个平民指的不是汉人平民,而是满人哈,康熙时代是很难想像和珅这样的人“政治素人”能够成为权臣的,和珅能上位,实际上已经表明勋贵集团彻底倒台了,康熙时代的主持朝政的满人,像明珠、索额图、佟国维等,无一不是世代勋贵之家,像和珅这样的人,是很难出头的。但皇帝就是喜欢和大人这样的人,因为他没有家世根基,没有所谓的权势基本盘,他能够权倾朝野,唯一的权力来源是皇帝的支持,所以他们必须是,也只是皇帝的心腹,不能有自己的自留地和小算盘(像和珅这么聪明的人,他难倒不知道跟嘉庆做好朋友吗?但他更知道,自己今天跟嘉庆做朋友,明天乾隆就会跟他翻脸,所以这朋友做不得),和大人的选择,最多也就是有自己搞搞贪污的选择,他可没有选择跟着那个皇子发大财的权力,这跟勋贵集团想跟皇帝分享权力,要想分红占股份,扶植代理人的搞法完全不同的。

所以乾隆时代,所有人都跟着皇帝走,没有人敢跟着皇子走,皇子身边根本形成不了小集团或小圈子,皇子们都是孤家寡人,夺什么嫡!没有一帮人天天围着这些皇子,皇子们整天只能读读书,吃好喝好,根本没有机会像康熙末年那样去搞事情,形成不了自己的势力,夺嫡也就只能自己私下想想,没机会也没能力去真的搞事情,我们自然也就看不到夺嫡的故事了。

所以不是乾隆的儿子无心夺嫡,而是他们有心无力!

7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康熙的儿子那叫个顶个的优秀,就那九个大头娃娃,搁满清那个时期那都能把皇帝这差事当个差不离。可惜啊,康熙这一家伙全自己个生下来了,这事弄的,临到了晚年选继任者的时候,发现这帮大头娃娃开始起内讧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虽然没死人,但也杀了个人仰马翻的。

后来雍正接手的时候,把这些个弟弟们恨的牙痒痒,下手就有点子黑了,这就造成了宗室里边的人就不待见雍正,后来雍正一死,可劲的黑这雍正。

就连后来上台的乾隆都极力相仿他的爷爷康熙,把雍正很多好端端的政策一脚丫子都踹到了犄角旮旯里待着去了。

所以啊,乾隆也在玩命的活,争取和自己个爷爷一较高下,这一家伙就活成了扒拉老头子,生生的把自己个儿子都给耗的差不离。

所以啊,您想要从乾隆的手里扒拉那皇位,您第一步先得比乾隆活的长一点才成,就这一点达不到,您啥也不用想了,洗洗睡吧,该干嘛干嘛去吧,这事也不用你来掺和了。

就因为这一点,有些人认为满清的完蛋,就是因为乾隆这老头子活的太久了一点,过头了!把他寿命给雍正匀一点,心许满清还能好点。

当然您要是这么说,他也不能说不对,乾隆活的太久,把自己个的儿子生生的耗死了,但他不是全部。

要知道康熙的儿子,那是个顶个的优秀,而乾隆的儿子就没听过有几个优秀的,为嘛会这样呢?

很简单,乾隆的教育出了问题,这货压根就是贪图享乐的二世主,至于教育儿子的事,基本上就是散养,能长成啥样就啥样,压根就没在这事上操心过。

回头瞅瞅康熙的儿子,一旦成年,那肩膀上啥事都得担着点,所以这就造成了后边这帮儿子的能力那没得说。

您回头瞅瞅乾隆的儿子,就算是嘉庆当了皇帝,他这当太上皇的可一点撒手的意思都没有,还在亲力亲为,您就说把嘉庆这皇帝能有多大出息?

好吧,事就是这么个事,咱把乾隆这些个大头儿子们拉出来溜溜,大家伙也就知道原因了。

遛一遛

首先出场的是,活了一辈子愣是没有熬过乾隆的儿子们。

老二永琏。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要问了:“你这人说话咋这么不着调啊!人都是从老大开始说,你一家伙就整到老二去了,老大那去了,要知道老大他也没有熬过乾隆不是!”

这您就不懂了吧,乾隆一辈子三次秘密立储,头一个立的就是老二,咱不跟老二说,跟谁说去!

那么老二为嘛能被立为继承者呢?这和满清那立嫡长子的制度有关。因为老二那是乾隆的最爱富察氏皇后所生,也就是那孝纯贤皇后所生。

那没跑啊,所以这永琏就成了太子,当然这事外人不知道,都写到了那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就等着乾隆咔一死,把东西拿出来这永琏就可以正式的继位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这永琏九岁那年整了个感冒,话说这病就是个小病,一般人调理调理也就过去了,结果就这一下子就爬下了,没抗住死了。

这家伙把个乾隆疼的呦,回头就把那纸片子取出来,大家伙才知道这太子是人家永琏。

老七永琮

后来那孝纯贤皇后争气又生了老七永琮。这不用俺说了吧,这太子是永琮。所以乾隆又悄摸兮的写了个纸片子藏到了正大光明匾的后边收起来了。

可这老七永琮也是个没有福气的主,一岁八个月就走了,就是个出痘,没扛过去。

乾隆又把那纸片子取了出来,大家伙都知道了原来这太子是永琮。

咱接着说老大永璜

这人的妈妈是潜邸侍妾,她这身份不高,死了以后才被乾隆追了个皇贵妃。

所以他这人和太子这位置压根就没有啥联系。但他这辈子和这太子的位置却纠缠的可以。

那孝纯贤皇后死了俩儿子,身体基本也垮了。而乾隆整了个东巡,她也跟着去了,结果就这么一趟下来,这就伤风了,按说这是小病,一般人没注意,这一家伙就成了大病,这孝纯贤皇后就完蛋了。

话说这人走了以后,咋也的走走仪式不是,这永璜就在这仪式上表现的不够伤感。得,这一家伙把个乾隆气的不行,破口大骂。

取消了他的立储资格。其实就他这身份,立储不立储的压根就和他没有多少关系。

但这事他气不过啊,得,两年后生生的给憋死了,死的时候二十三岁,被乾隆追了亲王。

咱接着说着老三永璋

话说这永璋在乾隆的眼珠子里也是个没有存在感的人,而且他也是因为在孝纯贤皇后的仪式上表现的不够悲伤,被乾隆掐着脖子的骂,一脚丫子也从立储的名单中给踢了出去。

他死的时候是二十六岁,被乾隆追了个郡王。您自己个瞅瞅这追的帽子,要不说他在乾隆的眼珠子里是个透明人呢?

老五永琪

这人聪明,老二和老七死了以后,乾隆打算立他为太子,就这犹犹豫豫的功夫,想把这事写下弄到正大光明匾的后边的时候,也走了,二十六岁。

您瞅瞅这事弄的。

还有老十二永璂

这是那位剪头发皇后的儿子,因为他母亲这事,在乾隆的眼跟前也是个透明人。但就算不是透明人他也没有熬过乾隆,死的时候是二十四岁。

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六

这几个娃都还没机会长大,就没了。这上边的都是没有熬过乾隆的。

咱在说说,乾隆感觉自己个能生养,又过继出去的。

老四永珹和老六永瑢,这俩人基本就和乾隆没啥瓜葛了,不提也罢。

老八永璇

这位是乾隆所有儿子中最长寿的一个,活了八十七岁都活到了道光朝了。可这人天天的喝酒,整个就是一个酒鬼,而且脚丫子还有毛病,这让乾隆很生气,所以这人压根就没有进入到乾隆的眼珠子里,所以离那皇位差着十万八千里。

老十一永瑆

就这位,您和他玩个艺术这不错,一代书法大师啊,但您要是和他谈别的,压根就不干兴趣。也活到了道光朝,七十有二啊!

您瞅瞅,不喜欢或压根和皇位不沾边的这都活的好。

老十七永璘

这货不学好,他老子乾隆其他的手艺都没学到手,把乾隆的风流学了个一塌糊涂,瞅见个美人,这就控制不住自己个。

就这位洗洗睡吧,皇位和他就没啥关系,他自己个也不喜欢。

这就剩下老十五永琰,也就是嘉庆帝了,这也不用争抢啥的了。

总的来说,乾隆活的太久把自己个儿子个熬死了,再有不懂的培养自己个的娃当皇帝,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个局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8

乾隆帝共有17个儿子,到他退位的时候,仍在人世的仅剩4人。

康熙帝玄烨膝下35个皇子,除去夭折的,剩下的皇子数量也不在少数,而当年也正是这些皇子,为了储君之位发生冲突争斗,导致了著名的“九王夺嫡”。

而乾隆帝弘历,膝下的子嗣虽说没有康熙帝那么多,但也不少,共有17人,不过乾隆在位六十多年,并未出现过皇子争位,类似九王夺嫡的事件。毕竟有前车之鉴,乾隆时代,弘历对于立储问题非常谨慎,诸皇子也并不敢轻举妄动

第一,不再公开立储

太子乃是国本,而古代一直都有册立太子的习惯,虽然按照礼法,有优先继承权的就是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再来是嫡长孙,以此类推,然而即便如此,历代的帝王还是会在自己在世的时候提前确定储君人选,将其册封为太子,成为名正言顺的未来继承人

而清朝时,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

康熙时期,玄烨屡次废易储君,引起了诸皇子对储君之位的觊觎,最终发生了九王夺嫡,也因此,在九王夺嫡中胜出的雍正帝胤禛,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不再公开册立储君,而是将人选黄纸固封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待皇帝龙驭宾天再打开

乾隆时期也继承了这个制度,并不公开立储,如此一来,也就避免了被册封为太子的皇子成为众矢之的。

第二,嫡长子继承制的名存实亡

从先秦时期开始,嫡长子继承制就成为了主要的继承制度,按照礼法,嫡庶尊卑分明,嫡子、长子就是拥有优先的继承权,即便庶子优秀而嫡长子无能,也无法在礼法上突破这样的规制,如此一来,很容易引起那些有能力的庶子的不满,一旦嫡子受到了皇帝的冷落,那么庶子们就会蜂拥而上

清朝时期,嫡长子继承制在皇位继承时基本消亡,尤其是康熙帝之后,无论嫡庶都有继承的资格,皇位未必就从嫡子之中产生,这也就让庶出的皇子们看到了希望。

当然,乾隆帝弘历对于嫡出还是有执念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先后两次生育皇子,乾隆帝都有意册立为储君,只可惜富察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与皇七子永琮都很早就夭折了

第三,严格限制皇子的言行

康熙时发生九王夺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这些皇子手中握有权柄,与前朝后宫之间牵扯很多,而乾隆时期,这种状况就不存在了。

对于皇子们的日常行为,乾隆帝约束得非常严格,皇子们未成婚的时候,在宫中专心学业,严禁与前朝之臣有所来往,就算皇子们成婚封爵,也很难担任比较重要的职缺,手中握有的权限也极少,根本就无法与当年参与九王夺嫡的那些皇子们相比

第四,乾隆帝子嗣没那么多

乾隆帝弘历活了89年,由于他待机时间实在太长,他的皇子甚至皇孙们根本就熬不过他,弘历原本的17个皇子,到他退位的时候,还在世的只剩下淑嘉皇贵妃所生的永瑆、永璇,还有孝仪纯皇后所生的颙琰、永璘,而这四人里,永璘年纪太小,而永瑆年纪已太大

乾隆时期,清朝皇权的集中已经达到了顶峰,而乾隆帝大多数的皇子,都是在其春秋正盛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以当时乾隆皇帝的手段,这些皇子想要搞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直到乾隆帝主动退位,清朝的大权依旧被他牢牢握在手里,嘉庆帝虽然登基,但大事小情都还是要听弘历这个太上皇的,以至于满朝皆知宁寿宫,不知养心殿。

第五,乾隆的皇子们质量太差

当年康熙帝诸子之中,能力突出的比比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能力太强的儿子各个都不服彼此,最终也才引发了手足相残,然而相比之下,乾隆帝诸子的资质就差了很多。

除了没能长大成人的皇子之外,乾隆帝皇子里真正出色的,也只有五皇子永琪而已,甚至当初乾隆帝也的确动过立其为储君的念头,只可惜永琪也英年早逝。而永琪之后,其他的皇子大多都歪瓜裂枣,要么资质太差,要么命不长,要么性格上有缺陷,以至于最后乾隆帝挑来挑去,只能矮子里头选高个儿,选了颙琰

如此,就算乾隆帝稍稍放开手,凭他膝下那些皇子的能力,也掀不起大风浪。

9

在古代比较有争议的一件事,估计是九子夺嫡之战,据说清朝康熙帝,老当力壮,育几十个儿子,另有九子成年后为了抢夺皇位而大动干戈,闹得满城风雨。那么为什么到了乾隆帝的六个皇子,却一个个都没心思去夺嫡呢?

康熙是清朝第四代帝皇,6岁登基,十几岁参政,然后一生健健康康长寿开朗,一直做了60年皇帝才退位。而他的9个皇子早已等得不耐烦,据说到了康熙晚年时期,各位皇子就为继承皇位的大事闹得不可开交,因此就出现了历史著名的“九子夺嫡”。

而这些故事都经常出现在电视剧或小说当中,而历史上真实的九子夺嫡是非常残酷的,据说康熙当时还在位,他的9个皇子就为了继承江山而骨肉残杀,各自使出毒辣手段对付自己的哥哥弟弟,在所不惜的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虽然最终决出了一个新皇帝,但其余的皇子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也是列祖列宗不想看到的。

相比康熙的9子互相残杀,到了乾隆帝的皇子却是另一幅和谐画面。乾隆的皇子虽然多,但不像康熙的9子那样出现夺嫡之战。康熙当年深怕儿子们将来会为了夺嫡而针锋相对,于是就早早的立下了太子,规定将来的皇位由太子继承,其他皇子再怎么争也没用。虽然此举,看起来能防止9子夺嫡,但是这太子立的时间有点长,这就让当太子的大阿哥非常顾虑与煎熬,另外其他皇子虽然不敢在表面上夺嫡,但暗地里还是想方设法把太子拖垮,好让自己替代太子。

此外还有许多小团体小势力会给予太子一定的压力,所以当康熙的太子压力确实很大,他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行为举止令皇阿玛喜欢,另一方面还要防备小人的设计陷害,先不说被刺杀,如果被人栽赃嫁祸毁了名声,自己的太子之位也会不保,所以康熙的儿子们最终还是引发了混乱的九子夺嫡。

相比之下乾隆帝就聪明多了,他可能吸取前车之鉴,知道明立太子不管用,于是就改成暗立太子,至于选哪一位阿哥当太子,只有乾隆心里一个人知道,因此就减少了6子的互相争斗。另外,乾隆帝的皇子没有康熙的多,据说康熙一生共与妃子们生育有35个皇子,而乾隆帝有17个,当中不包括公主。那么按成年阿哥来岁人话,康熙当初准备退位时,有20个阿哥已符合继承皇位的条件,而乾隆成年又符合条件的阿哥仅有10个,足足比康熙的儿子少了一倍,争抢程度自然就减低了不少。

不过主要还是乾隆帝活得太久的原因,因为他在位的时间比较长,迫使想夺嫡的皇子无计可施,总不能明知自己的老子还没死,就闹着抢皇位,万一弄不好激怒皇阿玛,一下子被贬为庶人也说不定。因此乾隆在位期间,6个皇子都显得很乖巧,几乎没人敢提夺嫡之事。

由于乾隆活得太久,导致他的一些儿子比他死得还早,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然就给其他皇子减低夺嫡竞争力。据说乾隆帝活到八十五岁的时候,就把大部分儿子给熬死了,而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4个皇子,并且顺利进入太子候选名单。其中活下来的八阿哥,但是由于身体残疾并无心争抢皇位,十一阿哥为人低调从容,看淡名利,也无心竞争,十七阿哥日夜沉迷酒色,乾隆对他不欣赏,最终皇位就自然落到了嘉庆头上。

10

乾隆的六个儿子不是无心夺嫡,而是根本没有夺嫡的机会。乾隆长达60年的在位时间以及89岁的超高龄都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嘉庆帝的继位只能说是乾隆“矮子里面挑高个”的无奈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一、长寿乾隆“熬死”大半皇子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长达整整60年,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的61年,在位时间位居历史第二。但不同于康熙帝8岁登基,乾隆皇帝登基时已经25岁,到他退位时已经是85岁高龄。乾隆早年也曾秘密立过皇储,但所立皇储幼年便早早离世,令得乾隆一度伤心迟迟不愿再立储。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年过花甲的乾隆才再度考虑立储,只不过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在世的儿子仅剩七个,有大半已经早夭或被他生生“熬死”(乾隆总共育有十七子)。



二、雍正帝“发明”秘密立储制度

鉴于康熙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事件,亲身经历并深受其影响的雍正帝为了避免类似夺嫡事件再度发生,便“发明”了秘密立储制度,将立储秘诏存放于“正大光明”匾后。有了这个立储制度,既能稳定朝廷局势,又避免了皇子间夺嫡的悲剧发生。而乾隆作为秘密立储制度的第一位“受益人”,完美的将这个制度继承了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乾隆诸皇子对于夺嫡的可能



三、乾隆立储名为“七选一”,实为“一选一”

抛开乾隆早年所立储君夭折过早的皇次子及皇七子,等到乾隆三十八年再度立储之时,当时乾隆还在世的皇子还剩下七位,也就是说,乾隆立储选择为“七选一”。但仔细分析的话,乾隆皇帝很悲剧也很无奈,因为其真实的选择实为“一选一”!



乾隆三十八年时还活着的皇子分别为皇四子、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二子、皇十五子以及皇十七子。下面逐一分析,逐一排除。

皇四子和皇六子在很早的时候便分别过继给了履亲王(康熙第十二子)和慎郡王(康熙第二十一子)为孙。显然,这两位皇子早早的便失去了立储的机会,除非乾隆其他所有皇子均不在世了,否则他俩就没有被立储的可能。另外,这两位皇子也都没有活到乾隆退位,所以被排除了。

再看皇十二子。这位皇子大家可能会有一点熟悉,他就是《还珠格格》中皇后所生的十二阿哥。按理来说,他是乾隆继后所生,属于嫡子,在地位上显然是高于其他皇子的。但也因为他的母亲,却让他彻底失去了继承大统的可能。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断发出家,与乾隆反目,虽未废后,却也让乾隆对其心灰意冷,间接的也让皇十二子也受到“牵连”。况且,皇十二子也并没有活到乾隆退位。



以上三位皇子活到了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储,却没有活到乾隆退位,因此这三位皇子即便有心夺嫡也不具备夺嫡条件。剩下的四位皇子均活到了乾隆退位,但也仅有皇十五子(嘉庆帝)有资格继承皇位。

皇八子,这位皇子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子,活到了87岁。虽然跟其父乾隆皇帝一样长寿,但因为皇八子性格脾气以及为人处世等为乾隆所不喜,加上他患有残疾(脚疾),生理上的缺陷注定他与皇位无缘。



皇十一,这位皇子可谓名符其实的“艺术家”,其才华在诸多皇子中是公认的。他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非凡,即便是乾隆皇帝也对其赞誉有加。但皇十一子其严重的“汉化”倾向是乾隆皇帝最为反对排斥的。皇十一子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也让其暴露了在满人引以为傲的骑射方面的弱点。因此,乾隆皇帝对他并不喜欢,多次痛斥。



皇十七子,乾隆最年幼的皇子。乾隆秘密立储时他才年仅8岁,可以说还未“成型”。这个是他最大的弱项,也是乾隆不考虑立他为储君的一个重要因素。况且他乃是嘉庆帝同母弟,当时14岁的嘉庆虽然各方面都很中庸,但也没有明显的弱点。不论是基于立长不立幼,亦或是保守求稳方面的考量,乾隆立皇十五子而不立皇十七子都是必然的选择。



综上所述,在乾隆立储时唯有皇十五子是唯一合格的继承人。虽然乾隆可能对他并没有那么满意,但没有办法,他已经是所有皇子中最好的那一个了。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