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自命不凡的乾隆帝知不知道和坤是个大贪官?

自命不凡的乾隆帝知不知道和坤是个大贪官?

2020-09-08 05:03阅读(64)

自命不凡的乾隆帝知不知道和坤是个大贪官?:首先,乾隆是一定知道和珅贪污的。那为什不管呢?我觉得有几点!第一,出于对和珅的喜爱,野史说和珅长得像乾隆死去

1

首先,乾隆是一定知道和珅贪污的。那为什不管呢?我觉得有几点!

第一,出于对和珅的喜爱,野史说和珅长得像乾隆死去的宠妃。这个暂且不说。但是和珅能讨乾隆喜欢是一定得。

第二,乾隆很清楚,这些钱和珅不贪也一定会有别人贪。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和珅。

第三,最重要的,乾隆明白这些钱最终都会流回国库,果然乾隆一死。他儿子就杀了和珅。钱都没收了!

2

和珅为官20余载,贪污的钱物折算下来超过了10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15年的财政总收入。和珅以自己这样的赫赫有名的“辉煌成绩”,成为了历史上贪官的代名词。

本人认为,乾隆明明知道和珅贪污腐败,反而越来越加以重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晚年的乾隆出于心理需求

和珅第一次在皇帝面前亮相时,乾隆已经65岁了。

晚年的乾隆皇帝,没有了刚即位时的雄心勃勃励精图治,没有了统治前中期的明察秋毫惩恶扬善,没有了早年的宽严相济机变灵活,没有了壮年时对清官的推崇备至和对贪官的深恶痛绝,没有了大半生的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取而代之的是,乾隆开始变得沉暮保守好谀恶谏,开始变得不辨是非难得糊涂,开始变得对廉吏宽松、对污吏纵容,开始希望有位秘书能够助他一臂之力。凑巧在这时,官职低微、无帮无派的和珅出现在乾隆面前。

其二,和珅凭借多方面的才能,赢得了乾隆的充分信任和放心重用

和珅是位精明敏捷的办事行家,乾隆有什么繁难重要的政务,一般都会交给能干的和珅去处理。

和珅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是位能言善辩的外交专家,当清帝国需要与蒙古、西藏等地方势力和朝鲜、英国等国家打交道时,和珅往往被皇帝任命为外交大使和理藩院尚书。和珅往往能够举止得体、态度和蔼、认识深刻、成熟老练地圆满完成外交任务。既令朝鲜人、英国人敬服,又令皇帝满意。

此外,和珅情商极高,且精通四书五经和琴棋书画,兴趣广泛涉猎过众多领域,所以他与皇帝交流相处时,往往能使皇帝获得如沐春风的舒适感和志同道合的知己感。

乾隆皇帝正是在和珅经营家族资产赚取巨额财富的事迹中,看到了和珅也能够管理好皇帝内务府和国家户部的可能,所以他才会令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和户部尚书。

总之,乾隆正是看中了和珅办事行家、多语专家、情商专家、博学者、理财专家的多重才能和专家身份,才会对他如此重用和厚爱。

其三,和珅帮助乾隆以贪污的方式,解决了皇帝的财政拮据问题。

清朝国家财政由户部管理,皇帝的私人财政由内务府管理。然而,国家财政户部里的钱用起来有国法规范,皇帝不能染指,而内务府中的财富虽然由皇帝自由支配,但总是入不敷出,乾隆花起私房钱来往往囊中羞涩或捉襟见肘。

晚年的乾隆,为政风格趋向宽厚平和,生活作风日渐享乐奢侈化,治国理政也不再如统治前中期那样追求明察秋毫,而是如康熙晚年那样追求难得糊涂。

同时,乾隆物质生活的享乐化和精神生活的奢侈化,滋生起乾隆频繁的向下索贡行为和文武百官讨好皇帝以求加官进爵的踊跃进贡行为,这更激发了贪官污吏们的贪污规模和贪污程度,激发了皇帝的享乐奢侈程度。

在聪明的和珅接任内务府总管后,他将经营家族产业并获得暴利的经验用到了运营内务府财产上,此举在将内务府财务扭亏为盈的同时,还为皇帝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暴利。

最为重要的是,和珅创造性地奏请皇帝推行议罪银制度,即向违法乱纪的官员收取赎罪银归入内务府。这样在违法官员交了议罪银后免除其罪行的同时,又增加了皇帝的私人财产。

议罪银制度的本质,是乾隆将文武百官贪污来的钱财,以议罪银的形式,贪污到皇帝手中。

善于理财的和珅能为乾隆运营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财,花钱大手大脚的乾隆离不开他。同时,在议罪银制度下,乾隆才是最大的贪污犯,所以作为从犯的和珅,在帮助乾隆以贪污的方式解决了皇帝的财政拮据问题。

3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握政权最久的帝王,他与他祖父康熙、父亲雍正共同缔造了清朝历史上长达134之久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期间疆域辽阔、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康乾盛世期间我国的人口从1亿增加至3亿,确立了人口大国的地位。

乾隆是个非常聪明,才华横溢、古之少有的帝王,自诩为十全老人。作为一代明君,对大臣特别是身边的大臣们的所作所为了若指掌。

当然乾隆也很清楚和珅是个贪官。至于为什么不杀和珅,原因如下。

1、是帝王在玩弄权术:就像历史上其它帝王一样,乾隆也喜欢玩弄权术,在朝堂上绝大部分大臣都是义正言辞、为官清廉的大臣,如果在朝堂上对所议之事经常形成一致意见,即使乾隆这般有威望的一代明君也不好有反对意见。如此长期下去,对帝王的权力受到影响。并不是所有清官都不结党,所以在朝堂上也需要有不同的声音。通过争议,由帝王来定夺,提升帝王的威慑力。

2、在野史中有和珅极似乾隆少年时调戏过的妃子之说,也有可信之处,当然也有同性恋之说,我认为可信度不高。

3、进入老年的乾隆皇帝,喜欢听些溜须拍马的话,哄他高兴。和珅对乾隆也是十分忠诚,为君解忧,和珅义不容辞、尽职尽责。和珅一身得到过五十次升迁极会,任十多个包括军机大臣、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在内的重要职务。可以说乾隆皇帝对和珅十分宠爱。

4、和珅在生活中并不铺张浪费,相对节俭,至少在乾隆面前是这样的。大概在乾隆眼中和珅并非大贪大恶之人。至于让和珅积累财富,由嘉庆皇帝用之说不敢苟同,我倒觉得乾隆皇帝没有如此阴险,乾隆对和珅的喜爱不至于让和珅找死。

历史上总有些片段是非常相似的,明嘉靖皇帝也是个精明的皇帝,奸臣严嵩把持朝政,贪赃枉法,富可敌国。多次被弹劾,证据确凿,嘉靖皇帝就是不杀他。在历史上严嵩和和珅都算是个很独特很奇葩的人物。




4

乾隆肯定是知道和珅贪的,就算不知道,也会有大臣把风吹到乾隆耳朵里去,乾隆朝又不是铁板一块,真的完全被和珅把持了。知道为什么不办他呢?是有原因的。

在封建王朝,最不能容忍的是谋反,夺朕的天下是不可恕的,其它的都有的商量,至于商量到什么程度,就看和皇上的关系了。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有脆弱的时候,需要人倾诉;有志得意满的时候,需要人分享。看看明朝皇帝和太监,乳母那些人的关系就知道了。


乾隆也是有感情的,和珅和乾隆,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路走来,早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感情,乾隆喜欢和珅,如果不是爱的话。最典型的,乾隆母亲去世,乾隆这个大孝子痛不欲生,罢朝三日,长跪母亲灵前。这个时候众多的大臣都是劝:皇上,您要保重龙体啊,要以社稷为重啊之类吧啦吧啦的。


只有和珅,一言不发,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乾隆不起他也不起,乾隆不哭他也流眼泪。伤心着乾隆的伤心。


你们说,这不是朋友,什么是朋友?这不是懂你,什么是懂你?这不是感情,什么才是感情?在做朋友和办和珅之间,换你,会怎么选择?


除了感情,在办事上,乾隆也倚仗和珅。电视剧把和珅写成那样,那个不是他的本来面目,和珅其实是个“奇才”,除了他贪污这个是品质问题。要批判以外,和珅几乎是完美的。

首先,和珅长的帅,号称“满清第一俊男”,不然也不会还在寒微之时,英廉就着急把亲孙女嫁给他。说起来和珅的相貌,野史中有个故事。说乾隆当皇子的时候,雍正的一个妃子因乾隆的过失而死,乾隆内心觉得对不起这个妃子,就用朱砂在这个女人的脖子上点了一下,说:是我害的你这样啊,如若你有灵,20年后能不能回来找我啊?


当乾隆看到和珅的时候,他有一种在那里见过的感觉,他觉得和珅像一个人,就是20年前那个妃子,于是让和珅上前来,一看,和珅脖子上居然有一红色胎记。


和珅除了帅,口才也是一流的,通满、汉、蒙、藏各种文字,而且很会说话的艺术,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分寸把握的极佳。和珅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堪称卓越,更主要的是和珅也拿乾隆当朋友,他是真的为乾隆事事都想到了。乾隆喜欢南巡,南巡需要钱,和珅就帮乾隆搞钱,除了开设“议罪银”直接搞钱以外,又扩大内务府权力,经商,搞玉石,人参专卖,充实乾隆的内库。


过去是皇帝家天下,和珅的想法很简单,为皇帝想,就是为天下想,大清就是乾隆,乾隆就是大清,和珅是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忠臣的。只要没有因为贪污动摇大清的根本,我估计乾隆也是这样想的。


乾隆想到的没想到的,和珅都帮他想到了;乾隆说了的还有藏心里没说的,和珅都帮他办了。必要的时候还能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乾隆是没有错的。都是我和珅的错。


这样的人,不要说乾隆,就说你吧,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所以乾隆是知道和珅贪污的,但是他舍不得和珅。乾隆当了太上皇,和珅恩宠依旧,不光如此,到了最后,乾隆说话,大家已经听不懂了,只有和珅听的懂。


我一直觉得嘉庆下决心搞掉和珅,和珅贪污当然是最直接的原因,但是更大原因他没有说----他怕不杀和珅,他的皇帝坐不稳,毕竟乾隆到晚年最信任和珅,谁知道乾隆有没有给和珅遗诏遗训啥的。


这种潜在的风险是嘉庆无法承担的,所以和珅就必须死了。死了也就完了,说好的反贪呢,草草就收场了。理由也很充分----怕官场震动,大清朝的官个个贪,杀的过来吗?

5

乾隆非常清楚和珅有贪墨的行为。

但对于那个级别的官员贪不见得就是错。

在北周宇文泰跟大臣苏绰的对话中,苏绰就曾表示治国需要利用贪官。虽然有人认为这个对话是假的,但是有这个理论存在,即说明合理。

这个理论具体是:想让大臣真心追随君王,必须给大臣好处。如果官多钱少,那就要适当的让官员以权谋私。权利是君王给的,贪官们自然会维护君王的统治。天下没有不贪污的官。以反贪为名除去异已,内可安枕,外可得民心,两全其美。而且,官员只要贪,把柄就在君王的手里。贪官们就害怕,越害怕越忠心。越忠心就越方便驱使。所以,和珅对于乾隆不光无害,而且是一个随时可以摘下的桃子。

真正的清官基本不存在

林则徐没问题吧?但是林则徐也经常收受贿赂,清朝的官员去上任前都会给相关举荐人员好处费,当地需要保护的势力也会给到任的官员见面礼,年节定期拜访。这个到清朝中后期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如果都严格治罪的话,不知几个人能活下来。

供需关系的客观存在

汉朝人很实在,并不讳言身居高位和富贵的等量关系,指望固定的俸禄富贵显然是不可能的。何太后在劝其兄何进放宦官们一条生路的时候就说过:“我们何家能有今天的富贵和宦官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法家也认为君王要有足够的封赏以兑现官员的忠心。为官的源动力就是为了富贵,在俸禄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权利一定会寻租。看待问题一定不能忽视客观存在。

6

康乾盛世,是清朝繁盛的鼎盛,也是开始走向衰落的开始。

乾隆皇帝大概是清朝所有皇帝中一生过的最潇洒最轻松享受的一个皇帝,因为经过雍正十三年的苛刻执政,国库充盈,各省官员也自清明收敛了不少,朝廷内以张廷玉为首的一般能干之臣继续辅佐着乾隆皇帝,所以他接手的比较轻松,执政也一改雍正之风以宽仁为主。

和珅是个大贪官,众人皆知,在乾隆面前参他举报他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想想以乾隆的聪明岂能不知。

和珅原只是阿桂手下一名小史,想他能一步一步爬到百官之首肯定是有他的才能和过人之处的,他会敛财,更会理财,他会做官更会做一个皇上喜欢的官,他会揣摩人,更会揣摩皇上的所以喜好和心思,所以乾隆喜欢他,离不开他。

凡天下那些正人君人,清官正官,为人处事无一不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治国办事是挺好,但与人相处,特别是与像乾隆那般风流倜傥自命不凡之人相处,太无趣肯定不会让他喜欢,所以和珅的巴结附和,恭维讨好,乾隆是绝对喜欢的。

和珅贪,乾隆岂能不知,但和珅对乾隆忠心且能办事,乾隆更知,一个如此能干忠心的臣子只是贪点钱财,这对乾隆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而且,以乾隆的自信,他是一直觉得和珅是能随时受他控制,不敢太放纵的,却不知最后反而是乾隆处处被和珅看穿,时时被和珅利用,大概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如此。

和珅的结局肯定会是个死,他自己非常清楚,除了乾隆几乎没人能保住他,但知道了也没办法,贪欲之心是没法控制的,更是无法回头的,所以他一生对乾隆比对自己的父母亲还忠心,还孝顺,他希望乾隆真的可以万岁万岁万万岁,那样的他的好日子便也可以一直继续下去。

乾隆和和珅,其实就是两个互相依赖的朋友,和知己。

所以,和珅是个什么样的人,乾隆非常清楚,一个爱财之人大概对权便没有什么野心,所以乾隆对和珅极为放心,乾隆在乎的也只是手中的权,和自家的江山!

7

我认为:精明一世的乾隆,对于和珅的贪腐情况多少是知道点的。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和珅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和珅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贪污受贿,跟晚年的乾隆有着直接的关系!

乾隆与和珅蜡像

一、高龄帝王的通病。

中国古代的那些高龄帝王,如汉武帝、唐玄宗等,到了晚年由于精力的不济,头脑的衰退等原因,其执政水平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

而乾隆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寿的帝王,在晚年时头脑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最离谱时,甚至到了刚吃完早饭又索要早饭的地步。乾隆的年老糊涂,让和珅的胡作非为变得有机可乘!

二、和珅为人机警,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思,并且能够投其所好。

乾隆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爱好诗词、文艺、并且精通满、汉、蒙、藏、维吾尔五种语言。而和珅也通晓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同样博闻强记,精通各项事务,且精通骑射,可以说文武双全,因此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乾隆也放心地将众多重要职务交给和珅。

三、晚年的乾隆,与和珅是一种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的关系。

晚年的乾隆,志得意满,崇尚奢侈,内务府入不敷出。但是乾隆又不能直接向老百姓摊派银两,因为这违反了“永不加赋”的祖制。于是乾隆明令群臣进贡奇珍异宝,这时候和珅出众的敛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老年乾隆

乾隆的七旬、八旬庆寿以及千叟宴,都是由和珅主持的,规模盛大,极尽奢靡之能事。和珅为乾隆挣足了面子,乾隆感到非常满意。于是,乾隆与和珅有了共同的利益:乾隆需要和珅做一些不太光彩的敛财事务,而和珅则打着乾隆的旗号趁机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应当说,和珅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封建君主专制对于官员贪腐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则完全是晚年乾隆直接纵容出来的!

那么乾隆知不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呢?我认为,乾隆英明一世,哪怕晚年头脑已经有所退化,对于和珅的贪腐情况,他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和珅贪腐烈度之强、以及给国家带来的严重危害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乾隆的想象。这是一代明君乾隆的悲剧,也是整个乾隆朝的悲剧!



和珅

8

你也太小看乾隆了,他早知道和坤是贪官,只所以不拿他问罪,是等了养肥再宰他。不过乾隆在处理和坤的问题上最聪明一个地方是,先不着急查他!

影视作品↑

我们在影视中经常看到纪晓岚当着和坤在乾隆面前说和坤是大贪官,而乾隆却不生气,其实在真实的世界里纪晓岚别说在乾隆面前说话了,与和坤见面交流的资格都没有。戏说毕竟是戏说,大家这点也没太较真。

至于已知和坤是大贪官,为何不审他呢?

主要还是和坤那小子会办事,也有实力去做事!虽然和坤这小子贪钱那是他为官后期所做,起初他还是个小官,他凭着自己精明强干的能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身兼数任重要职位,如领侍卫内大臣、户部尚书、兵部尚书这些中央要职。而乾隆就看上他这点与别人不同的能力才招来自己身边的宠信!

受到乾隆宠信后的和坤也迷不了利欲熏心而大肆收敛钱财,可是,他做了实事就是收钱办事,这也是乾隆暂时不撤查他的原因!

第二、乾隆明知道是贪官不查他是为自己的儿子做铺垫,和坤认为乾隆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国戚可万保太平。可不知道这只是乾隆设给他的一个圈套,在乾隆几次下江南时和坤也大肆敛财为乾隆所用而受器重,当然,这只是和坤自己的看法,这些乾隆都在眼里心里揣摩着如何为自己的儿子大惊喜呢!

  • 其实乾隆在世时不查和坤是摸清底细,摸清他到底这几十年来有多少财产和培养了多少心腹,摸清底细后再交给后继之君办,自己也好落个不杀忠臣的名声。因为他深知和坤虽然贪,但他做实事又不会进谗言,也怕和坤日后在自己死后势力扩大,所以才留了一个万全之策给儿子嘉庆收拾他!

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退位成为太上皇,乾隆十五子永琰继位,是为嘉庆皇帝,虽然嘉庆皇帝已继位,但大权却牢牢掌握乾隆手中。

四年后,太上皇病逝,随即从太上皇手上掌握大权的嘉庆帝下旨将和坤逮捕入狱并抄其家,去抄家者大吃一惊,和坤这几十年来所敛钱财不计其数,经过计算价值超过当时清政府财政十五年的收入。嘉庆也以此大罪罗列出和坤二十条大罪,将赐白绫自尽,然而和坤走到尽头才识得这只是乾隆将自己养成了大鱼,这条大鱼便是送给嘉庆的礼物!

总结:其实和坤是个有真才学问之人,他会清文、汉文、蒙古三种语言,他的能力也非常难得,只不过他靠自己的权力和皇亲国戚的身份敛财,犯了这种低级的错误为自己埋下了走向尽头的种子!

9

对于和珅的贪腐,乾隆皇帝大体是知道的,不过,他有自己盘算和用人之道,不想声张罢了。

或许,在乾隆皇帝看来,整个国家都是皇家的,和珅拼命搂的那些钱财,归根结底也是自己的,只是暂时寄存在和珅那里而已,想收回来,那是分分钟的事。

我们先分析乾隆皇帝这个人。

乾隆好大喜功,梦想能成就一番伟业,超越秦皇汉武。

不过,要干事,没有人才不行,和珅有才干,能力强,对自己忠心耿耿,很入乾隆的法眼。和珅原是内务府銮仪卫中一个地位很低的拜唐阿,最后官至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一等候,前后专权达二十四年之久。

乾隆帝本人的生活是极为奢侈的,他多次巡幸各地,游山玩水,靡费特甚,这些都需要巨额的金钱,虽有盐商的大额赞助,那也只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

本来朝中很多大臣就反对乾隆南巡,如果走正规流程从国库支取银子,那些言官谏吏是不答应的。

对乾隆而言,要想满足自己奢华的用度,就要搞银子,有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是需要和珅去办的,和珅又不是印钞机,不搞歪门邪道哪里来的钱?

满朝文武大臣,可能只有和珅和乾隆是心有灵犀的好知己,两人有种天然的默契。

两人各取所需,心照不宣。

吏治败坏也成为乾隆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跟乾隆对贪腐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

10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我们学历史的时候都知道乾隆皇帝一生其实没有什么建树,完全是他爹雍正给他留了一份好家当。

雍正皇帝整顿吏治、财政、实行改土归流等政策,再加上雍正本人比较节俭勤政,在其统治期间,国库富裕,一度扩充到6000多万两白银。雍正驾崩后,弘历继承皇位。乾隆皇帝一直以来都被历史学家认为是“败家子”,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乾隆晚年期间花光了几代皇帝积累的财富。乾隆帝去世后,国库中的钱财早已所剩无几,但他为嘉庆帝留下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乾隆生前的宠臣和珅。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在乾隆帝驾崩十多天后,嘉庆帝便将和珅拿下并且抄家。根据记载,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用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不得不说和珅也算是乾隆帝留给嘉庆最好的“礼物”,抄完和珅的家后,清朝国库瞬间就富足起来,可是即使有钱了,但清朝的衰落已经成为定局,再也无法避免。

乾隆皇帝一生所谓是比任何一个皇帝都要奢华。乾隆在位期间,六次南巡,七次东巡,五次西巡,至于近畿京郊,车驾时出,数不胜记。凡巡幸所经,虽有赈济灾民、治理水患等惠政,但供需之侈,费耗之巨,亦是人所共知的。如每次南巡,随行人员多达2500多人,在车驾往返5800余里的行程中,陆路用马五六千匹,大车百余辆,水路用船千余艘。而巡幸的准备工作,早自前一年便开始进行,并由亲王任总理行营事务大臣,负责勘察道路,修桥铺路,修葺名胜和兴建行宫等等。排场上极尽扬厉,饮食上也相当讲究。乾隆帝的纵情骄奢,必然影响到时政和时风。首先,大小臣工为迎驾纷纷效尤。仅以各地给皇帝搭盖的彩棚为例,最初是因乾隆帝回京经由山东、直隶时,天气已渐炎热,需搭棚避暑。后为取悦帝意,各地争相攀比,便一律搭棚接驾,以至竟成千里御道彩棚相望之一大景观。又如苏州的狮子林,本已荒芜多年,地方官自第一次南巡后开始修复,历经十年,至三次南巡时,终成一座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园。

  其次,巡幸直接加速了吏治的腐败。地方官无论贡纳还是巡幸办差,都要耗费巨额银两。这给地方官办差造成巨大压力,并成为其贪污的口实。

  乾隆朝贪风之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它是封建官僚政治日趋腐败的产物,而盛世之下,官绅士子追求豪华生活的社会风气,也为官员贪蠹提供了特殊的环境。

这就是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一生奢华无度。到死基本上花光了国库。那么内库呢?就是皇帝的私人腰包。我们知道清朝只要不是谋反罪大多大臣犯罪都是可以交银子减轻处罚的,这个就易罪银。也都进了乾隆自己的荷包了。乾隆是玩弄权术和帝王之术的高手自然知道和珅干了些什么。康乾盛世国家生产力在哪里摆着呢,有钱没钱乾隆还不一清二楚。和珅说白了就是乾隆内务府的敛财工具。所以乾隆才会肆无忌惮的花钱,如果没钱花了和珅估计早就死了。所以乾隆到死都不缺钱只好把这只大肥猪留给了自己儿子嘉庆皇帝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