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何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学校中层干部?

为何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学校中层干部?

2020-09-13 04:02阅读(104)

为何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学校中层干部?: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愿意做中层干部的现象不是当前才有的现象,长期以来教师都不愿意从事领导管理工作。第一,教师属

1

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师不愿意做中层干部的现象不是当前才有的现象,长期以来教师都不愿意从事领导管理工作。

第一,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凭本事吃饭是教师骨子里的意识。领导干部是行政工作,行政工作要求沟通协调能力强,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都必须有优势。因此,教师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从事领导干部工作。

第二,长期以往,学校领导干部在教师群体中的口碑不好。领导干部职位对普通教师缺乏吸引力。

第三,学校中层干部待遇低,工作累,事务繁杂,这也是教师不愿意从事领导干部的因素之一。

第四,如今,学校安全压力大,校闹突出,严重损害教师利益。教师对于领导干部风险有畏惧心理,不愿承担责任。

第五,学校中层干部发展空间小。一所学校一个两个校级干部,主任副主任一大把,领导干部竞争大,勾心斗角不容忽视。做事情的并不见得会被认可。都会伤害教师做领导干部的积极性。

第六,教师队伍结构的变化也是教师不愿意从事领导干部的一个因素。教师队伍缺口大,工作压力大,男教师越来越少,学校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选择中层干部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的观点供参考,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2

这是因为,学校中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实惠,那么风光。

一,中层呈上启下。上要对校长负责,下要面对职工,和他们一起完成校长分配的任务。

这事儿说来容易做来难。校长下达任务的依据是本期工作计划和中层应尽的职责。中层操作起来则有些劳心费神了。

抓得松了,完不成任务,要受校长的责罚。抓得紧了,又少了人情味。甚至与同志之间产生磨擦,相互翻白眼儿,弄得里外不是人。

二,中层大多是学校各个部门的骨干,一线的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凡事自己带头儿,工作才会有起色。多出力流汗是常有的事。

三,到了期终总结工作,出了成绩是学校领导会当,工作有方,指挥得当。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出了差错,工作落在了后面,就是中层领导要么缺乏责任心,要么缺会执行力度。要么缺乏工作才能。面子上就有点儿不好看了。

四,中层领导虽然多了拿几个钱,但要比普通职工多开许多会,多流许多汗,多担许多责。多招许多麻烦。好像有点儿得不偿失的样子。

大部分老师觉得,中层工作更苦,更累。且有更多的责任和麻烦。不当,反倒清静些儿。

3

为何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学校中层干部?

(我是点点感叹,一名小学教师,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我最有感触。我1997年参加工作,工作三年,于2000年被提拔学校政教副主任,是当时最年轻的中层干部,让我同龄人非常羡慕。那时当中层干部,地位很高,可以说非常风光,因为学校教师的各项工作由你安排,各种福利待遇也向领导靠齐,再加上原来学校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作,所以说中层干部这职位是非常让人眼红的。然而现在中层干部却不再受欢迎了,好多都提出辞职。

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量的学校工作---身体累。

教育局每年下发大量的文件,,这些文件由校长转给了中层干部处理。如文明单位、先进学校、现代化学校、心理健康学校等,每一个文件都要制定计划、方案、总结,还有的活动照片收集整理等,工作量非常大。除了完成教育局下发的文件任务,中层干部还要处理很多学校事务,安排课表、校务值班、检查教案、检查作业等等。这些繁琐的工作经常让这些中层干部加班加点完成。这些繁琐的工作,让许多中层干部苦不堪言。

中层干部一样也得上主课,也跟其他老师一样参与教学成绩排名。由于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分散了较多精力去处理学校事务,在抓自己班成绩的时间分配上就会更少,那样就使中层干部任教的班级成绩比其他老师的差。

其次:承上启下的工作---心累

中层干部是连接校长与老师之间的转接点,说是领导,却没有领导的权利。说是教师,却除了教学外,还有许多学校工作。我们常说:“做得多,错得多”,有时出现错误,老师的埋怨,领导的不理解,让中层干部两头受气。一些荣誉来了,领导就会让中层干部把指标分下去,你给哪个都是错,肯定会得罪一批人。如果老师向领导反应,领导只会批评中层干部没有做好工作。如果是一些责任,对不起,你就是“背锅侠”,你总不好意思说是领导的错呀,毕竟你是做事的,错了,也是你的错。这种两头受气的活,也让中层干部快速逃离这个岗位。

再次:不配对的报酬---心酸

我们知道,教育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在这个行业中的教师的报酬是跟职称与教龄有关,与你是不是校长、中层干部无关,跟工作任务的轻重、职位的高低是不挂钩的。中层干部基本上没有什么金钱上的补助,这也是导致没有人当中层干部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中层干部在绩效工资中有点体现,可中层干部与班主任的工作量计算却是一样的,但最后一合计,常常比班主任低(教学质量比不上)。所以学校经常说“当主任的,赶不上当班主任”。中层干部就是只加职不加薪的代表。

最后:职业与岗位的不配对---心凉。

中层干部说白了,就是能做事的教师。相对于教师来说,你的工作大部分是为学校工作的,自己的教学岗位与职务岗位是分开的,一些教育教学荣誉还是要自己去争取,最多获得一些政治荣誉。然而在职称晋级时,你的教学业绩、教学荣誉却占大头,所以很是吃亏。除非你两头强,不然,你很难上到更高职称,毕竟职称评聘还是看硬件。

今年刚好是我当中层干部的20年,说实话,看多了,听多了,想多了,中层干部也就那样了。我已提出两次的辞职都没有批下来,看来,只能在这个岗位上,奋斗到退休了。

4

我就是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也多次请辞,无奈没有获准,于是硬着头皮任职到退休。

现在很多教师不愿干中层,我有切身的体会。

一,中层工作太劳累

学校的中层处在夹层中,对上要执行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工作,对下要管理部门教师,对自己要兼任教学工作。上面的工作千头万绪,主管领导布置给部门,不管中层有多大困难,必须按时完成。学校需要各种材料,加班加点;临时报表上报加班加点;精神文明建设档案,文明城市创建档案,百城提质档案,文明校园建设档案,学校常规档案,部门档案……周一领导布置工作几句话,一周忙碌坐不下。

中层是教学人员,备课,上课,教科研工作,教学考核,继续教育,哪一样都要和专职教师排队。中层的工作重点太多,精力难以集中,教学考核结果常常处于劣势。

很多原来都是教学能手、学校教学骨干,几年中层干下来,业务荒废许多,这些人于心不甘。

有人将中层和班主任工作比较,班主任的确累,忙,苦,但是班主任经历是职称晋升的必需条件,这几年各级政府连续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补助,苦累中有期望。

二,中层付出和获取不成正比

随着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学校不允许发补贴。中层加班没有加班费,晚上和节假日值班没有补助费。在外行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确实是现实。现在各种经费开支都必须符合要求,学校财务就没有工作补助这一项,哪位校长也不会无视财务纪律的要求。

现在学校职称指标、优秀教师评定都要求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必须兼任班主任,中层在这个方面不占优势。由于管理工作占据了一定精力,做课题,讲公开课,参加各种比赛的投入比不上专心教学的教师,获取荣誉的势力自然就弱。在我们学校,职称指标的分配,完全是按照评定制度打分,靠业绩说话,从事中层时间越长的人越处于劣势。身旁就有多位辞去中层职务,他们说,这几年给学校干,以后该给个人干了。专心教学,个人工作室经营得风生水起,几年下来职称再进一步,各处作讲座很有成就感。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目前很多中层不想继续做下去,感觉累并憋屈着。

当然,做中层确实锻炼人,配合,组织,调控,几年下来,个人综合能力突飞猛进,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5

许多老师不愿意当学校中层干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没有背景

  我们学校有两个老师,做了十多年的教导主任,都没有被提为副校长。最后两人都放弃了做中层干部。

  谁不想升官?如果做了干部不能提升,那就没什么搞头了。



  二、薪资太低

  我们学校的中层干部一年津贴是1600元,现在我们的工资是每月7000左右,对于这1600元,大家似乎提不起兴趣。



  三、压力太大

  中层干部虽然上课少,但是一进入校园,他们的事情就特别多。比如做政教主任,早上要去检查卫生,去处理突发事件,做操时要检查纪律,放学检查路队,吃饭时要在食堂维持秩序,偶尔还会在校园门口为老师点名,隔三差五的开一些教干会。如果出问题,第一个被批评的就是他。做教导主任,要经常要安排安排考场、改卷、调课、业务检查等。事情太多,压力太大。



  四、饱受冷眼

  我们学校的中层干部,每周上八节课,而正常的老师要上十二节。因为课少,学生的成绩往往考得不好。很多家长都看不起这种教得不好的老师,学生有时候也会有这种心理。经常考倒数第一,学生自然就不喜欢这样的老师。

  所以中层干部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其实背后要承受有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冷眼与鄙夷。

不知我说得对不对,欢迎评论!


6

上边一根针,下边千条线,丝丝缕缕都需要中层去理清,现在学校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教学以外的工作多如牛毛,卫生、安全、纪律、档案、扶贫,教研,等等都需要中层干部在课余时间里去领着干,而中层又没有任何补贴,全凭一腔热血,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干中层。

7

为何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中层干部?

在我们的学校,我没有觉得哪位老师不愿当中层干部,一些当了中层干部的也没有见她要从职位中出来,让其他同事来当。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缺乏真实的事例为依据。

首先,据我了解,在我们学校当中层就不错。学校能当中层的老师,都是有本事的老师。他们课节少,绩效也会比普通的老师高。而且有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听到的消息和关注的问题也比我们要多一些。所以,当了中层后的干部,一般都会喜欢继续当下去。也会比一般的教师发展得更快更好。

其次,也有你说的不愿当中层的老师。这些老师一般是不求上进,喜欢只当闲散的普通老师。一放学,就可以提鸟笼遛弯儿了。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老师为了养家糊口,都在铆足劲地教学,挤到中层这个队伍里去。

再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在校当中层也比一般的老师社会地位高,更容易得到身边的人和社会的认可。因此,我觉得你说的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中层,应该不是普遍现象,可能只是你们学校的一种现象。

最后,我想还有一种可能。如今的老师有了更多的副业,她们更愿意自己把多余的时间放在经营自己的副业上。这也许会是未来老师职业发展的趋势。

以上是我的点滴分享,欢迎朋友阅读并关注。谢谢!

8

在高校千真万确不愿当中层院长,院长一般都是博导教授,自身教学工作压力大,还要承担学科建设及总结汇报任务,一年要多写多少材料,而考核时工作量主要以自身的教学量为主,假如教学工作量没有,即使校长认可,你也在其它教授面前失去权威,还当什么院长?所以,很多高校中层院长聘任时连报名的都没有。这就是现状,怎么解决?

9

虽然学校也有行政级别。但是,今年来,确实有着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当学校中层。具体的中小学我不是很清楚,我以大学来说吧。当然,大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纯行政岗的嗯还是愿意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发展途径。我就以专技人员来说吧,因为,中小学中层大部分是由专任教师担任,有一定的相似性。大学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当中层。

第一,中层责任大,利益小

这要是放在10年前,可能没有人会这么说。各种原因就不说了。现在的学校中层承担着学校的主要执行工作。学校的政策大部分是由中层干部制定的,学校的管理工作都靠中层干部,所以责任是很大的。一不留神就可能出问题。但是,现在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现在规范各种行为,除了一点岗位补贴,其他的就很少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不愿意的主要原因。

第二,待遇不变,事情多

这个和第一个有相似点。但是又不一样。以我们学校为例,如果你定在专技岗,那就按照你的专技岗拿工资。比如,我是正高职称,目前是学校部门负责人(学校中层)。实际上,我那的工资是正高,而且没有岗位津贴。也就是说,我不敢部门负责人的事,我拿同样多的钱。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拿部门负责人的工资,可是正高工资高于部门负责人。

第三,将来发展不一样

做行政最大的问题是,你的发展不由你自己说了算。比如我们学校,如果做到学校中层正职,那就几乎到头了。上副校级几乎没可能。但是如果走专技岗就不一样了,上了副高还有正高,上了正高还有正高4级、三级、二级,一级。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一级是不可能了,因为,一级相当于院士了。

所以说,很多人如果上了副高,一般就不愿意到学习学校中层干了

10

我所在周边的中小学就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已经在学校中层干部位置上的,有不少在提出辞职申请。还没有在中层干部位置的,无论是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很少有人有欲望去当上学校的中层干部。

从平时大家的言行里不难发现其中原因:

因为目前学校的中层干部,只有责任,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上看主要领导脸色,下因没有话语权而难开展工作。

现在的学校,中层干部除了教学本职工作之外,需要完成大量的其他工作。

比如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中层干部,平时除了自己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整理很多类型的资料备检工作。例如,随时上报一些安全相关数据和资料;收集各级安全文件整理成册;常规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工作方案、工作记录、工作图片;禁毒教育方面的一大类资料,防溺水安全教育一大类的资料;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一大类资料;校园欺凌一大类;心理健康教育一大类等等,等等。

具体工作很繁琐,除了应付检查准备大量纸面资料之外,常常要面对学生滋生出来的种种突发情况,面对家长和群众的责难等等。

工作多,工作累。如果接受检查结果不理想,又得接受上层主要领导的冷眼。往下,因为你不是主要领导,你没有话语权,所以你想安排一些老师来协作完成一些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样,没有权益,一般又得不到肯定,还要常常应对来自主要领导、普通老师、学生和家长的种种问题,令多少曾经有上进心的教师心凉。故而就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当中层干部啦。

或许,目前正在全国推行的县管校聘制,说不定会让这种现状有所改变。这种优胜劣汰的制度,有可能激励一些年轻教师,力争上游,走进中层干部行列,成为学校的后备领导生力军。

我们拭目以待吧!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