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阴道腺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阴道腺病如何预防

阴道腺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阴道腺病如何预防

2020-03-29 05:20阅读(64)

阴道腺病(vaginaladenosis)是指阴道壁的表面或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出现副中肾管系统的腺体组织或腺囊肿,临床上以白带增多、性交痛、血性分泌物、阴道灼热感或无

1
阴道腺病(vaginaladenosis)是指阴道壁的表面或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出现副中肾管系统的腺体组织或腺囊肿,临床上以白带增多、性交痛、血性分泌物、阴道灼热感或无任何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一般见于青春期发育后的女性。

2

流行病学

阴道腺病较少见,但在60年代,国外阴道腺病与阴道透明细胞癌的发病率迅增,患者几乎均为青春期及30岁前的妇女。当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患者母亲都曾因妊娠早期出血而服用过己烯雌酚(DES)治疗先兆流产。凡服用过该药者,约1/3女儿在青春期发生阴道腺病,而未用药者仅1%发病。妊娠8周前服药者发病率高达70%,15周后服药者降至6%,18周后则无一发病。说明本病与患者母亲孕早期接触DES有关。接触时间越早、越长,剂量越大,发病的危险性越高。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Sandberg根据大体和镜下的表现将阴道腺病分成4种类型

1、隐匿型

阴道黏膜表面无异常表现,仅活检时发现黏膜内有静止的腺体组织。

2、囊肿型

黏膜内有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肿结构,囊内含黏液,囊壁内被覆类似宫颈腺上皮。

3、腺瘤型

腺上皮增生显著,突向阴道,有时呈息肉状。

4、斑点型

阴道部分鳞状上皮由腺上皮替代,腺腔与阴道相通,病变处呈红色斑点或糜烂状。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阴道腺病是妇科少见病,自20世纪50年代非固醇类合成激素包括己烯雌酚等的广泛应用,一些在母体内受到此类药物影响者,阴道腺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而我国报道的病例多无母亲雌激素应用史。发病原因可能与获得性阴道腺病、性激素刺激、阴道上皮化生、基底层细胞分化等相关。

5

症状

1、症状

(1)一般无症状,多见于青春期女性。

(2)如病变范围广泛,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阴道灼热感,性交疼痛或接触性出血。

2、妇科检查可见

(1)腺病在阴道黏膜内,外表无异常。

(2)见一个或多个囊性结构,大小不等,囊内有黏液。

(3)在阴道穹窿或阴道前壁上1/3可见散在小结节,一般直径约0.5~5mm,呈粉红色斑点颗粒,夹红点的花斑状或糜烂状。

(4)增生过多突出呈息肉状或阴道上段、穹窿部或宫颈阴道部有横嵴、皱嵴或鸡冠样突起等形成黏膜嵴,扪之呈硬粒感。

(5)阴道壁可见天鹅绒样红斑区或局限性表浅糜烂,扪诊时无不平感,但可能手指有触血。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凡追溯到患者母亲在早孕期有服DES史时,应高度警惕阴道腺病可能,但日前我国采用己烯雌酚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法早已摒弃,故此诱发因素不复存在。但如长期白带增多、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或性交痛,在排除阴道炎症的情况下,应考虑阴道腺病的可能。再辅助检查进行确诊。

9

鉴别诊断

1、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变多位于阴道后穹隆或阴道上段,局部有结节样隆起表面多呈紫蓝色,但一般结节较阴道腺病时为大,且有压痛。患者一般有较剧烈的痛经且盆腔同时有内膜异位病灶。在病变部位取活组织病检时除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外,亦有内膜间质细胞存在,而阴道腺病则绝无内膜间质细胞出现。

2、Gartner囊肿

为胚胎期中肾管残留物,位于阴道侧壁。囊肿壁薄,内含无色透明液体,大小不一,可自0.5cm至5cm不等,镜检囊内壁被覆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壁内可见平滑肌。

3、包涵囊肿

一般系阴道手术损伤阴道壁后,在创口愈合过程中,阴道黏膜被卷入黏膜下而形成的小囊肿。囊肿多位于阴道下段后壁或侧壁,病检囊肿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上皮。

4、阴道鳞癌

发病较晚,多见于40~60岁妇女。癌肿早期表现为性交出血,局部黏膜糜烂、息肉状生长或质硬而厚,有触血。应及早在病变部位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10

治疗

(一)治疗

无症状患者组织学无不典型增生可不作治疗。小病灶可做局部切除,也可应用电灼、冷冻、激光等治疗。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同物理治疗,可以局部涂3%冰醋酸3次/天,或10%~20%硝酸银溶液。也可局部涂重铬酸钾溶液,使黏膜坏死,但是,当病变范围较广时,有可能引起阴道粘连或狭窄应慎用。还可局部涂0.01%己二烯雌酚软膏,或用甾体类激素栓剂20mg,每周2次,连续3个月,有DES暴露史的患者尤其有效。对病变广泛合并不典型增生可行部分阴道切除。

(二)预后

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阴道腺病有发展为阴道透明细胞癌及鳞癌的可能,癌变率低于0.4%。

11

日常护理

1、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酒。

2、日常护理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肥皂等碱性洗剂清洗。

(2)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紧身衣。

3、休息与运动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药物护理

遵医嘱合理用药,若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则应该及时报告医师。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