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婴幼儿腹泻症状及发病原因 婴幼儿腹泻如何预防

婴幼儿腹泻症状及发病原因 婴幼儿腹泻如何预防

2020-03-29 04:20阅读(61)

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

1
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便、腹痛、呕吐。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病程分类

(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

2、病情分类

(1)轻型:无脱水,无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失衡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电解质平衡紊乱或酸碱失衡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酸碱失衡症状。

3、病因分类

(1)感染性腹泻: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所致。

(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及其他腹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原体感染

(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2)肠道外感染:有时也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2、体质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但所需营养相对较多,胃肠负担较重。

(2)婴幼儿时期神经调节、内分泌、循环系统、肝功能、肾功能均发育不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幼儿机体及肠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婴幼儿胃酸偏少,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SIgA)均较低。肠黏膜屏障的免疫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既容易罹患肠道感染,又容易发生食物过敏相关的腹泻。

3、饮食因素

(1)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

(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也可引起腹泻。

4、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腹泻。

5

症状

1、大便次数增多

急性腹泻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

2、粪便性状改变

粪便多稀薄,严重的可呈水样便,含有少量黏液,少数患儿也可有少量血便。

3、其他

(1)腹痛,患儿可有腹痛症状,表现为哭闹、烦躁等。

(2)里急后重感,即肛门坠胀、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的感觉。

(3)溢乳或呕吐,患儿可出现溢乳或呕吐症状,严重者可吐咖啡色液体。

6

并发症

1、脱水

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轻、中、重)脱水。出现眼窝、囟门凹陷,尿少,泪少,皮肤黏膜干燥、弹性下降,甚至血容量不足引起末梢循环的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表现。

2、酸中毒

腹泻严重时大便中丢失大量碱性物质可致酸中毒。主要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精神衰弱等。

3、营养不良

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胃肠道消化(消化食品)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无用的残渣由粪便排出。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可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精神不振、无力,严重者可出现发育迟缓。

7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镜检可见少量黏液、脂肪滴或红、白细胞。

2、粪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的病原体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次培养。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可明确腹泻是否由小肠吸收功能不良引起。

4、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多,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50%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5、血生化检查

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这对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8

诊断要点

9

鉴别诊断

婴幼儿腹泻需要和细菌性痢疾、坏死性肠炎、婴儿过敏性直肠炎等疾病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

常有流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便次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2、坏死性肠炎

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呈暗红色糊状,逐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3、婴儿过敏性直肠炎

发病平均年龄在2个月,多为纯母乳或合并混合喂养婴儿。表现为大便表面带有血丝,轻度腹泻(粪便含黏液/水样)或大便仍为软便。症状常无诱因突然出现,无全身其他器官系统受累。大便常规检查见红细胞增多,潜血阳性,偶见白细胞。

10

治疗

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不同时期的腹泻治疗重点各有侧重,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

11

日常护理

12

防治措施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适时断奶。人工喂养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代乳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设备的定期消毒。

3、夏秋季婴幼儿腹泻高发期,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4、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对于即使没有消化道症状的婴幼儿,在因败血症、肺炎等肠道外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时,应遵医嘱加用微生态制剂,防止由于难治性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衣被,避免受凉。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