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艰难梭菌腹泻症状及发病原因 艰难梭菌腹泻如何预防

艰难梭菌腹泻症状及发病原因 艰难梭菌腹泻如何预防

2020-03-29 02:00阅读(61)

艰难梭菌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diarrhoea,CD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肠道疾?N?皆耗诟腥拘愿剐旱闹饕?∫颉9?コ莆?熬?菏У鳌保?枘阉缶???咦印⒉?舅亍⒂醒堪?难

1
艰难梭菌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diarrhoea,CD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肠道疾病。为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过去称为“菌群失调”,艰难梭菌为产孢子、产毒素、有芽胞的厌氧革兰阳性杆菌。

2

流行病学

CDD主要经粪-口途径在医院和保健机构传播。住院成人发生率高达20%~30%,远远高于非住院患者(发生率为3%)。自20世纪90年代发病率逐渐增加,2000年后加拿大奎北克地区及英国等出现过暴发,患者多为老年人。死亡病例中艰难梭菌感染(CDI)诊断占30%。重症中出现新的高产毒株NAP1-027型,占分离株比例的30%。2010年以来,027型有所减少,代之以017型和078型,并在门诊患者或近期抗生素未使用者出现CDI。北美地区CDD中社区感染占50%,患者是以前低风险的人群。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艰难梭菌形体粗长,有卵圆形或长方形的次极端芽孢。艰难梭菌含有2种毒素基因和3个调节基因,两种毒素基因:毒素A(tcdA)、毒素B(tcdB)。三个调节基因:①上调毒素A和B的转录(tcdR基因);②转录负性调节物(tcdC)。编码1种特定的毒素转录负性调节基因。在细菌生命周期中的早期指数生长阶段,tdC蛋白似乎可抑制毒素转录。③tcdE基因:其产物功能不确定,但可能包括通过溶解细菌膜促进毒素释放。

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在易感人群可由下列机制引起:①结肠菌丛的失调:正常结肠菌丛的改变,常被使用抗生素而引起,且认为是引起艰难梭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正常肠道菌丛稳定的保护作用常与对抗细菌移居有关。②艰难梭菌的暴露与移居:环境,特别是医院环境是艰难梭菌的主要来源。住院后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有15%~21%发生艰难梭菌移居。感染患者、环境、病房用品和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的手等潜在医院艰难梭菌的来源,无症状艰难梭菌携带是造成艰难梭菌感染的原因之一。③毒素产物和毒素介导肠损伤和炎症:艰难梭菌腹泻由毒素介导引起,艰难梭菌毒素A和B两者结构相似,且在氨基酸水平上有49%同源性。两种毒素的氨基酸末端部位带有复制蛋白系列,介导毒素与宿主细胞膜结合,激活细胞信号分子,包括核因子κB(NF-κB)和促细胞分裂激活蛋白(MAP)激酶,使单核细胞引起炎症前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毒素A和B还介导葡萄糖基化使这些蛋白失活,引起细胞骨架的瓦解,破坏蛋白合成,导致细胞死亡。

5

症状

临床症状不一。腹泻症状常于细菌移居后开始,潜伏期少于1周。典型的艰难梭菌腹泻为持续水样便>36小时,大便每日3次连续2天,或48小时内不成形便>8次。腹泻超过72小时或合并高热和血便。患者可出现腹痛,通常发生在下腹部,钝痛、胀痛,有时可剧烈。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中毒性巨结肠,高达20%的患者可出现肠梗阻和腹胀。严重者或暴发CDI,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炎性反应,如白细胞增多、低血压、急性肾衰竭和呼吸衰竭等。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大便毒素检测

大便毒素检测阳性,方法有多种,如下所述。

(1)细胞培养:细胞毒素试验为金标准,可检测大便中病原菌的细胞毒作用和针对抗毒素的中和作用,但耗时长,不作为常规推荐。

(2)ELISA方法:检测腹泻大便中的毒素A或毒素B。特异性超过90%。但假阳性较高。阴性预测值也超过90%,因此如果临床高度怀疑CDI,建议重复该试验2~3次。

(3)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方法):检测特异的毒素基因片段。

(4)厌氧细菌培养(CCFA):用1种选择鉴别培养基能较快地筛选出细菌,敏感性强,但不能分辨菌株是否产毒素。

2、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

白蛋白水平下降,白细胞、血尿素氮、肌酐、血清转铁蛋白水平升高。

3、内镜和活检

可见结肠特征性改变,即散在黄色或白色椭圆形斑块,边界清楚,与黏膜粘连牢固,冲洗不易脱落。斑块中央出现点状灰白色或棕褐色伪膜,继而融合并隆起,数毫米至1厘米大小,周围常绕以红晕。病灶间黏膜常无明显炎症,重者可融合成片甚至成管型。

8

诊断要点

1、临床诊断

有上述症状;能除外其他腹泻病因;既往6~8周内曾使用抗生素。血常规白细胞(WBC)增高,有血液生化改变。少数重症患者无腹泻但呈现腹胀、肠梗阻和脓毒症。腹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肠粘膜增厚、中毒巨结肠等异常。内镜可发现结肠炎或假膜形成。

2、重症CDI的诊断标准

包括出现腹胀或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穿孔、结肠切除和休克等。重症CDI的特点是:①T>383℃;②周围血白细胞(WBC)>20×109/L;③高龄或入住ICU。内镜或病理诊断为假膜结肠炎。大便次数增多和低白蛋白血症已不作为重症CDI的主要标志。

9

鉴别诊断

10

治疗

1、临床疑似病例

(1)及时停用全部非必要抗菌药物(成功率达20%~25%)。如果仍然需要治疗原发感染,应该选择很少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物,如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万古霉素、四环素等。避免使用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

(2)补液和电解质等支持治疗。

(3)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否则加重腹泻或导致中毒性巨结肠。

(4)以上策略无效时,再开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疗程10~14天。一线药物为甲硝唑口服,500mg,每8小时1次。次选万古霉素口服,125mg,每6小时1次。预计1天退热,4~5天症状改善。如效果不佳应临床再评价。

2、病原学治疗

包括甲硝唑和万古霉素。

(1)甲硝唑:作为首选,口服和静脉用药都有效。甲硝唑在稀便中的浓度与抑制艰难梭菌生长的浓度相近,重症患者使用万古霉素。

(2)万古霉素:仅口服有效。当剂量125mg,每6小时1次使用时,大便中的浓度大大超过抑制艰难梭菌生长的浓度。万古霉素剂量过大,如500mg,每6小时1次使用时,可出现全身吸收,当肾功能受损时血中可测到药物水平升高。万古霉素剂量、疗程可采用逐步递减的方法。

3、重症治疗

推荐万古霉素125mg,每6小时1次口服,联合甲硝唑500mg,每8小时1次,静脉用药;或万古霉素500mg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每6小时1次,保留灌肠1小时。重症者应细致监护,及时进行外科处理。出现爆发性结肠炎者,约1%~5%需切除结肠。其他包括使用利福平、免疫球蛋白等。

4、复发

超过30%CDI患者在治愈首次停药后1~3周临床症状复发。可能来源于自身肠道致病菌株孢子的复活繁殖,或从外环境中再获得原有菌株或再感染新菌株而发生。复发者可再次给予抗菌治疗。由于大便中细菌排毒持续较长,对于已痊愈的患者,没有必要28天内重复大便检查毒素。

11

日常护理

1、心理护理

本病有时可伴发剧烈的疼痛,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心理。此时家属尽量去安慰、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自己也要保持平稳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避免服用一些损伤胃肠的的药物。

3、饮食护理

一般老年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熟食,以软食为主。并且要养成规律的进食、生活习惯,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过热、过冷、粗糙坚硬的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4、生活管理

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等。

5、复诊须知

患者要遵医嘱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资料以及病历。

12

防治措施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是CDI风险较大的抗菌药物,应限制使用。需要时可用氨基苷类和青霉素类替代。确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时,尽量口服给药。限制外科预防用药,尽可能单剂使用。

2、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含酒精洗手液对清除艰难梭菌无效,最好使用肥皂和水清洗。护理腹泻患者时应戴手套和围裙,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污染区。

3、管理

隔离或集中管理腹泻患者。有艰难梭菌定植但未发病者仍可排菌污染环境,应管理有CDI风险的全部患者。

4、其他

质子泵抑制剂(PPI)是老年人消化不适常用的药物,但可增加CDI风险2倍以上。少数试验证明,益生元对有CDI风险开始用抗菌药物的患者,预防CDI有益,但常规使用还无充足的证据。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