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Whipple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Whipple病如何预防

Whipple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Whipple病如何预防

2020-03-29 01:20阅读(61)

Whipple病(whippledisease)又称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症,特点为小肠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含有糖蛋白的巨噬细胞浸润,导致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消化吸收不良综

1
Whipple病(whippledisease)又称肠源性脂肪代谢障碍症,特点为小肠黏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含有糖蛋白的巨噬细胞浸润,导致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

2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Whipple病主要好发于中年人、白种人、男性。一组664例主要来自美国的患者,其中男性占86.4%,女性为13.6%;98%是白种人;其中35%是农夫,66%从事接触盐和动物的职业。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9.1岁和51岁(7~80岁)。1997年vonHerbay报告110例患者,分析显示女性患者比例增加(1965~1985年4%,1986~1995年22%),诊断时平均年龄也呈上升趋势(1965~1975年48.7岁,1976~1985年50.7岁,1986~1995年57岁)。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现已明确本病由Whipple菌感染所致。Whipple菌为杆状,其宽为2.0μm,长为1.5~2.5μm,在其细胞壁外有三层革兰染色阴性的浆膜样结构,具有特征性。病原菌经口侵入,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在长期抗生素治疗后,患者可获痊愈,此杆菌亦逐渐消失。在Whipple患者中存在持续或暂时性的免疫缺陷,提示免疫反应在本病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5

症状

本病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腹泻、消瘦,20%~30%患者可有肠黏膜隐性出血,5%可出现腹水。另外,65%~90%的患者有间歇性发作的游走性关节炎或关节痛症状,且多为多关节受累,在关节炎出现前,有的患者已有腹泻,逐渐出现脂肪泻,有典型小肠吸收不良症状。个别病例可无腹泻,仅有腹痛与低热。其他表现包括全身淋巴结肿大、脾大等,少数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定位体征和神经精神症状。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如常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

2、骨髓活检

无恶性血液病征象,有的呈非干酪样肉芽肿骨髓炎。

3、木糖试验

可显示吸收功能减损。

4、PCR检测

在病理检查阴性和消化道症状缺如的情况下,应用PCR技术检出病原菌的RNA片段可帮助确立本病的诊断。PCR技术检测脑脊液(CSF)、粪便以及其他活组织中Whipple菌,其阳性率高,与其他方法相比更具特异性和敏感性,是CNS病变者确诊的“金标准”。但要注意的是有些健康人PCR检测也可阳性,因此PCR不能作为普查的手段,而应限于临床怀疑有Whipple病者。

8

诊断要点

长期有关节痛伴有腹泻,或同时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应考虑本病可能。木糖试验有吸收功能减损,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有PAS阳性物质,电镜证实有Whipple杆菌可作出诊断。

9

鉴别诊断

1、吸收不良合并骨关节疾病

本病多不合并消化道出血,骨关节常遗留形态学改变。

2、过敏性紫癜

表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肠镜显示肠黏膜猩红热样出血点,可出现皮疹。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二者黏膜活检均可见PAS阳性巨噬细胞浸润,AIDS患者细胞内的鸟分枝杆菌是一种耐酸菌,而whipple菌则不是,也可用电镜加以鉴别。

4、其他

消化道症状需与引起慢性腹泻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等疾病相鉴别;伴有骨关节疾病需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鉴别;神经系统症状需与Alzheimer病、肌阵挛、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相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除对症治疗外,主要是抗生素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G120万U及链霉素1.0g,肌内注射,1次/日,共10~14天,后改为四环素0.5g,4次/日,口服维持数月。治疗过短易复发,治疗开始后患者症状改善,体重增加,但症状完全消失需数月至数年,组织学恢复则更慢。其他抗生素如氯霉素、氨卡霉素、多西环素以及SMZ均可选用。

(二)预后

疗程足够,可治愈并康复。

11

日常护理

1、按小肠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本病病程较长,应加强心理护理,与患者共同寻找护理问题,制订可行的护理计划。

3、鼓励患者坚持长期治疗,以免疗程过短,容易复发。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