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室内传导阻滞症状及发病原因 室内传导阻滞如何预防

室内传导阻滞症状及发病原因 室内传导阻滞如何预防

2020-03-29 01:20阅读(62)

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block)又称室内阻滞,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传导系统的传导阻滞。室内传导系统由左、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组成。单支

1
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block)又称室内阻滞,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传导系统的传导阻滞。室内传导系统由左、右束支,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组成。单支传导阻滞中右束支阻滞最为常见,其次为左前分支阻滞。有时传导阻滞可波及双支或三支,多为严重心脏病变所致。

2

流行病学

束支传导阻滞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年龄>3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约1%,而年龄>80岁的人群患病率则高达17%。此外,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常伴有其他心脏疾病,病死率相对较高(2%~14%)。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迟延的患者可发生晕厥,而这些患者进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各异。在非选择的患者中,进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年发生率为1%~4%,相关研究发现晕厥是唯一的预测因子。另外,有晕厥症状的患者进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年发生率为5%~11%,但无晕厥症状的患者年发生率仅为0.6%~0.8%。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当阻滞发生在一侧束支或左束支的一个分支,称为单侧束支或单侧分支阻滞。阻滞发生在右束支合并左束支的单个分支,或发生在左束支的两个分支称为双分支阻滞。阻滞发生在右束支合并左束支的两个分支称为三分支阻滞。阻滞发生在左束支主干合并右束支称为双侧束支阻滞。根据束支阻滞程度,分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或者与房室阻滞一样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根据束支阻滞时间长短,分为间歇性及水久性。

1、右束支阻滞

较为常见,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与先天性心血管病,也可见于大面积肺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此外,正常人也可发生右束支阻滞,不一定有广泛心肌损害,如果不伴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则无重要意义。

2、左束支阻滞

常提示心肌有弥漫性病变,常发生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与梅毒性心脏病。左前分支阻滞较右前分支阻滞更常见。

3、双分支传导阻滞

是指心电图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或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或单纯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4、三分支传导阻滞

是指三个分支的传导同时受损或在不同时间出现阻滞,但它也用来描述双分支传导阻滞合并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

5、交替性束支传导阻滞

是指同一份心电图或连续几份心电图交替出现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右束支阻滞多见于右心负荷过重的心脏病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亦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左束支阻滞多见于左心室受累的心脏病患者,如充血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心肌病,亦可见于急性感染、奎尼丁与普鲁卡因胺中毒、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与梅毒性心脏病等。此外,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和血钾过高也可引起室内阻滞。双侧束支阻滞或三支阻滞的重要原因是病因不明的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预后较差。

5

症状

单支和双支阻滞通常无临床症状,偶可闻及第一、第二心音分裂。三分支阻滞的临床表现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同。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室内传导阻滞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可有第二心音分裂,吸气时更为显著。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可有第二心音的反常分裂(吸气时分裂减轻,呼气时加重)或收缩期前奔马律。

9

鉴别诊断

主要是单支、双分支及三分支阻滞的鉴别,依据心电图可以明确。

10

治疗

(一)治疗

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本身无需特殊治疗,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左前分支阻滞若无合并其他传导阻滞或器质性心脏病也无须治疗。左后分支阻滞往往表示有较广泛而严重的心肌损害,常与不同程度的右束支阻滞和左前分支阻滞合并存在,容易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需临床追踪观察。

(二)预后

室内阻滞的预后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预后良好。

11

日常护理

1、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吸氧:改善因心律失常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引起机体缺氧。

3、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呼吸、意识、皮肤黏膜等状况。

4、用药护理: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给药速度应缓慢,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5、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