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眶颅联合伤症状及发病原因 眶颅联合伤如何预防

眶颅联合伤症状及发病原因 眶颅联合伤如何预防

2020-03-29 01:00阅读(61)

眶颅联合伤(complexcranio-orbitalinjury)是指眼眶和颅脑同时受累的复合损伤,包括眼睑和眶软组织损伤、眶顶和颅底骨折以及颅内组织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临

1
眶颅联合伤(complexcranio-orbitalinjury)是指眼眶和颅脑同时受累的复合损伤,包括眼睑和眶软组织损伤、眶顶和颅底骨折以及颅内组织损伤,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症状主要有眼睑、结膜或眼球穿通伤口、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脑脊液鼻漏。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眶颅锐器穿通伤

锐利器械穿过眶顶、眶上裂或视神经孔刺入颅内造成颅脑损伤,常见致伤物为尖刀、剪尖、尖头工具,杆状物如编织针、筷子、树枝、削尖的铅笔等。

2、眶颅异物伤

高速飞行、动能极大的物体可穿过眼眶、眶顶进入颅脑,多见于猎枪子弹和战争火器枪弹伤。锐性致伤物亦可折断和滞留于眶顶颅底骨折处。电锯木块飞溅刺入是较为常见的眶颅植物性异物伤。

3、眶颅面骨骨折

强大的钝性外力作用于头面部和眶区,可造成颅脑、眼眶和颌面多发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体育运动、棍棒打击和坠落摔伤,损伤可为开放性、亦可为闭合性。异物由眶顶插进颅内造成眶顶隆起骨折、脑膜和额叶损伤;异物经眶缘滑向眶尖部,可造成视神经和眶上裂损伤,出现眶上裂综合征或眶尖综合征。

5

症状

1、眼眶损伤表现

眼睑、结膜或眼球穿通伤口,眼睑和结膜淤血肿胀,眼眶出血和血肿,眼眶气肿,眼球突出和运动障碍。

2、视神经和眶尖部损伤表现

单纯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或丧失、瞳孔传入路障碍。合并有眶上裂结构损伤,则表现为称为眶尖综合征。

3、颅脑损伤表现

眶颅联合损伤,轻者可无颅脑损伤表现,重者可出现脑疝而危及生命。

(1)眶顶和前颅窝损伤:损伤涉及额骨眶板和筛骨水平板,硬脑膜撕裂,出血和脑脊液可经鼻孔流出,形成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出血进入眶内,向前弥散到眶口范围的眼睑和结膜下,形成黑紫色瘀斑,引起熊猫眼征。筛骨水平部大范围骨折,可致嗅觉丧失。气体进入形成颅内积气。大脑额叶损伤可无典型表现。

(2)颅中窝损伤:蝶骨骨折伴有脑膜破裂时,可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和颅内积气。颞骨岩部骨折,脑膜破裂则有脑脊液或血液经外耳道流出。下丘脑损伤可出现昏迷、高热和低温,循环和呼吸功能紊乱,瞳孔缩小或散大,泌汗障碍,上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等自主神经紊乱征。颈内动脉损伤微小损伤逐渐造成颈动脉海绵窦瘘,严重损伤则致命。

(3)颅内出血和水肿导致高颅压: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严重者可有脑疝形成。

6

并发症

1、脑脓肿和眼眶脓肿

伤口直接感染,或外耳道和鼻窦损伤间接感染,以及异物存在,均可形成脑脓肿或眼眶脓肿。

2、瘘管形成

眶颅损伤有异物或死骨片存留,尤其是植物性异物,可引起反复发生的感染和炎症反应,继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1、外伤史

眶颅联合损伤多有明确而严重的外伤史。

2、临床表现

眼眶和颅脑损伤表现。

3、CT扫描

发现眼眶和颅骨骨折,颅内积气、出血或血肿,眶顶或颅内异物等病变。

9

鉴别诊断

10

治疗

1、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情况。及时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必要时转科治疗。

2、防治感染

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24小时内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手术治疗

开放性眶颅联合损伤,应和神经外科医师一起在全麻下清创。急诊或早期手术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制止出血,修补硬脑膜障碍,手术应同时开放视神经管。植物性异物必须尽早取出,金属异物应权衡利弊、酌情取出。晚期手术多为眶顶重建、异物取出或脓肿引流。

4、对症处理

早期均应给予止血剂;高颅压给予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脑脊液鼻漏者可抬高头位,观察数日,部分患者可自行闭合,禁止鼻腔填塞以防颅内感染,长期存在的脑脊液鼻漏应从颅内修补。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或腹泻等,发生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告知医生。

2、心理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会有强烈的不适感,并且还会担心自己以后的视力情况,所以可能会伴有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所以此时家属要尽力的安慰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患者自己可以通过和医务人员的交流来了解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

此类患者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丝瓜、冬瓜等,同时也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等,注意避免使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4、生活管理

患者要注意休息,并且避免用眼,在疾病恢复期间可以适量的活动,但需要劳逸结胡避免劳累。

5、复诊须知

患者尽量遵医嘱复诊或定期复诊,复诊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