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化脓性心包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化脓性心包炎如何预防

化脓性心包炎症状及发病原因 化脓性心包炎如何预防

2020-03-29 00:40阅读(61)

化脓性心包炎(purulentpericarditis)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心包引起的炎症,细菌可由邻近或远处脏器播散而致,常见于肺炎、脓胸、膈下脓肿等患者。||| 流行病学

1
化脓性心包炎(purulentpericarditis)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心包引起的炎症,细菌可由邻近或远处脏器播散而致,常见于肺炎、脓胸、膈下脓肿等患者。

2

流行病学

化脓性心包炎的致病菌有地域性区别。在发展中国家,如新几内亚、马来西亚等国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则以流感嗜血杆菌为多见。在我国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曾收治24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中,近50%病例的心包脓液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Adebo报道的一组化脓性心包炎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引起者占69%,脓性肌炎占18%,骨髓炎占13%。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统计了从1889~1975年在200例化脓性心包炎尸检病例中发现肺部感染直接扩散者、血源播散者占52%、22%,心肌脓肿、心内膜炎引起者占15%,胸外伤引起者占9%,而膈下感染引起者仅占2%。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心包化脓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杄菌、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土拉巴斯德菌、克雷伯杆菌等较为少见。非细菌引起者还有放线菌、麦芽菌、阿米巴等。

(二)发病机制

常见的感染传播途径:①邻近器官的感染扩散,如肺炎、脓胸、纵隔脓肿、心内膜炎等传播至心包;②经血源播散,常见的原发感染灶有骨髓炎、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中耳炎、脓性肌炎等;③膈下脓肿或肝脓肿穿透膈肌蔓延至心包。以肺部感染直接扩散者为最多见。

5

症状

1、症状

病人常感胸痛。化脓性心包炎由于全身毒血症及心脏压塞而呈现一系列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热、畏寒、胸痛、心悸、气短、食欲缺乏,有时可出现腹痛、呕吐。若有原发感染灶,则可出现该部位的感染症状。

2、体征

部分病人发病早期心前区可听到心包摩擦音。随着心包腔脓液积聚,心包腔内压力迅速增加,临床上出现恶性心脏压塞的一系列征象,如颈静脉怒张、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心浊音界扩大、心音弱远、脉压差小及肝肿大等,奇脉常见于婴儿,成人较少见。

6

并发症

本病易出现心包压塞、心包缩窄和假性心室壁瘤等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有明显的白细胞增多伴核左移。

2、心包液检查

呈脓性,多核白细胞增高,糖定量水平降低、蛋白含量增高。心包液细胞学检查和需氧、厌氧培养约半数以上可发现致病菌生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3、乳酸脱氢酶(LDL)检测

明显增高。

4、血培养或伤口分泌物培养

有细菌生长,能为脓毒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8

诊断要点

凡有败血症或存在相关的基础疾病的患者出现不能予以适当解释的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及心动过速等,应考虑到并发化脓性心包炎的可能。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和心脏超声检查等加以综合分析后做出。心包积液的检查能确诊。

9

鉴别诊断

1、病毒性心包炎

病原体多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细小病毒B19型、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IV等;病原学诊断为PCR或原位杂交;易患因素未知;临床特点与急性心包炎相同,常有低热;心包积液量不定,一般较少,外观呈浆液性或含血浆液性,积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活跃,巨噬细胞稀少,ADA(-);心脏压塞较少。

2、结核性心包炎

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诊断为Ziehl-Neelsen,auraminO染色,结核杆菌培养,PCR;易患因素为贫穷,应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临床特点为低热;心包积液量不定,一般较多,外观为含血浆液性,积液检查可见中等量粒细胞和巨噬细胞,ADA(+)(>40U/ml);心脏压塞常见。

3、(自身)免疫性心包炎

(自身)免疫性心包炎是没有病毒或细菌的情况下的自身免疫过程;病原学诊断为心包和心外膜的免疫球蛋白结合试验,嗜心肌病抗体阴性;易患因素与自身免疫失衡有关;临床特点为低热;心包积液量不定,外观呈浆液性,积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活跃,巨噬细胞稀少,ADA(-);心脏压塞较少。

4、其他

应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急腹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鉴别。

10

治疗

(一)治疗

1、术前准备

由于脓毒败血症及心脏压塞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病人常陷于全身衰竭状态,术前应予积极的支持疗法。静脉输入大剂量病原菌敏感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予以高蛋白饮食,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以改善全身情况。对于明显有心脏压塞者应行心包穿刺减压,为手术做准备。常用的心包穿刺途径有胸骨旁和胸骨剑突下2种径路。

2、外科手术

化脓性心包炎诊断明确后,应立即手术治疗,有效地排出心包腔积脓,减轻毒血症状。手术方式有心包造口引流术及心包部分切除术。

(1)心包造口引流术:诊断明确后立即施行,常用的手术径路有胸骨剑突下径路和胸骨旁肋床径路2种。手术适应证包括病人有持续发冷发热等全身中毒状;心包腔内脓液增长迅速或黏稠,穿刺不能有效地引流积脓;或出现心脏压塞征象者,均应迅速施行心包造口引流术。

(2)心包部分切除术:适应证包括脓液迅速增加致心脏压塞,穿刺治疗难于奏效者;脓液黏稠或大量脓块及纤维素附着心脏表面,或在心包腔内形成多个脓腔,心包切开引流无效者;抗生素及穿刺治疗后仍出现持续高热等中毒症状。

3、术后处理

(1)术后应继续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继续予以支持疗法,改善全身情况。

(2)施行心包造口引流术后应保持引流通畅,定期冲洗脓腔。必要时,严密消毒后手指伸入心包腔内分离粘连及分隔的小脓腔。应用链激酶溶液冲洗脓腔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

(3)经左前胸径路施行心包部分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宜稍长,待左肺复张,胸腔无积液、无感染征象再拔管。

(4)心包造口引流术后可发生心包缩窄,短者可在2周内发生,长者数年后发生,通常在术后8周内发生,因此心包造口引流术后应长期随访,一旦发生心包缩窄须再次手术行心包部分切除术。

(二)预后

化脓性心包炎是一种可以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尤其是儿童。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化脓性心包炎死亡率高达66%~82%,未经治疗者死亡率高达100%。联合应用心包穿刺和抗生素可使死亡率降至36%,外科引流和抗生素合并应用则可使死亡率进一步降至20%左右。但部分心包造口引流病例晚期发生心包缩窄,需再次行心包切除术。

11

日常护理

1、合理饮食,适当补充营养。

2、注意休息,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12

防治措施

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发病,治疗肺炎球菌性肺炎和脓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