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肠异尖线虫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肠异尖线虫病如何预防

肠异尖线虫病症状及发病原因 肠异尖线虫病如何预防

2020-03-28 20:40阅读(60)

肠异尖线虫病是由于食入寄生在海鱼体内的异尖线虫第三期幼虫引起的人体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人体感染

1
肠异尖线虫病是由于食入寄生在海鱼体内的异尖线虫第三期幼虫引起的人体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2

流行病学

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人体感染异尖线虫总病例已超过35000例,其中日本发病人数最多。我国四大海域有数十种鱼种感染异尖线虫,南海与渤海获检幼虫的检出率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旅游业、渔业的发展及人们饮食文化的改变,该病已成为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并在全球呈扩散趋势。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该病通过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感染性幼虫的海洋鱼类传播,高发于海边渔民及喜食生鱼片人群。人是该虫的偶然宿主或误生宿主。

异尖线虫成虫主要寄生于海洋哺乳类动物消化道内。排出的虫卵在海水中孵化并发育成自由活动的第一期幼虫,被浮游甲壳类动物吞食后在其体内形成第二期幼虫,鱼类和头足类动物将甲壳类动物吞食后发育为第三期幼虫,蜷曲寄生于鱼的肌肉内部,此时若被海洋哺乳动物吞食后则能发育为第四期幼虫,但若人类食用带有这些幼虫的鱼肉或头足类则被感染,故通常人体内幼虫不会发育到成虫。但近年有报道显示,在夏威夷发现一例十二指肠异尖线虫病并取出一条简单异尖线虫,这表明人有可能成为该虫的潜在终末宿主。

5

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食用生鱼后1~5天,感病人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剧痛、恶心呕吐。严重病人可能发生血性腹泻,并进而导致肠梗阻、肠穿孔及嗜酸性小肠结肠炎等肠道并发症发生。

异尖线虫病也可导致荨麻疹、风疹等过敏症状,同时严重病人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临床上不容忽视。此外,该病也可以在腹腔、泌尿系统、皮下组织等处形成肿物。同时,日本有报告显示异尖线虫病并发直肠癌的病例,提出结肠异尖线虫病由于感染引发的反复水肿、强烈的蜂窝织炎反应、或肠壁黏膜下层虫体周围的肉芽肿形成刺激,可能会引发结直肠癌。

6

并发症

严重病人可能发生血性腹泻,并进而导致肠梗阻、肠穿孔及嗜酸性小肠结肠炎等肠道并发症发生。

7

实验室检查

血液及血清学

血液学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此外,可通过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试验诊断本病,但其可靠性不强。

8

诊断要点

根据病人临床症状,仔细询问病史,尤其是有无旅游史及有无食用生鱼的习惯。结合实验室及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9

鉴别诊断

异尖线虫病病人发病急骤,因与外科急腹症相似而常导致误诊,尤其是鉴别急性阑尾炎。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有时可见浅黄色腹水,血液学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而嗜酸性粒细胞通常不会显著升高。

10

治疗

(一)治疗

异尖线虫病的治疗目前缺乏特效治疗药物,需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有效方法,确诊后,可使用肠道内窥镜或手术取出可发现全部虫体;而对于难以找到虫体或取虫困难时,可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保守治疗,同时可用抗感染药物预防继发感染,辅以抗过敏药物。

(二)预后

目前我国报道的异尖线虫感染病例较少,通常在取出虫体后,症状即可消失。但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内已死亡的虫体本身亦作为过敏原,病人若二次感染,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发生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的病人预后较差。

目前,由于一方面该病在我国报道例数较少,另一方面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导致误诊率大。同时,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因此,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11

日常护理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熟的海鱼,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休息,生活规律,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活动。

3、戒烟限酒。加强营养,可适当补充鱼、肉、蛋、奶及新鲜蔬菜。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

5、遵医嘱合理用药,注意疗效及不良反应。

6、做好病情监测,定期复查。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