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及发病原因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如何预防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及发病原因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如何预防

2020-03-28 19:41阅读(63)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是特殊类型的眼眶血管畸形,多数学者仍习惯沿用现有称呼。其特殊性在于:①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外观和影像学上

1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是特殊类型的眼眶血管畸形,多数学者仍习惯沿用现有称呼。其特殊性在于:①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外观和影像学上极像良性肿瘤;②病理检查显示病变为类似海绵状结构;③病变血管成分上(包括微小滋养动脉和静脉)类似动静脉畸形,但血流动力学上却类似低流速的静脉畸形;④包膜完整,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大多可完整取出病变,而其他眼眶静脉畸形多不适合采用单纯手术治疗。

2

流行病学

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女性,占52%~70%。就诊年龄自15~72岁,30~49岁者占2/3。多发生于一侧眼眶,眶内1个肿瘤,也可一眶多发,偶见发生于两侧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典型的眶内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可作为各种良性肿瘤的代表,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于眶内的肿瘤。Henderson报告的1376例眼眶肿瘤中60例,仅占4.6%,Shields654例中有20例,占3.06%。国人发病率似较欧美为高。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属于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病因尚不明确。

5

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性眼球突出,肿瘤多位于肌锥内,表现为轴性眼球突出。患者多无感觉,偶有眶区轻度疼痛。肿瘤位于眶尖压迫视神经,较早引起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及眼底改变。肿瘤压迫眼球后极也可致眼球屈光改变,导致视力下降。肿瘤较大时可致眼球运动障碍。

6

并发症

眼球突出以及眼球运动障碍多见。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体征及B超、CT、MRI等相关辅助检查可以诊断此病。

9

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具有一般良性肿瘤共有的临床特征。需要鉴别的几种常见肿瘤包括神经鞘瘤、脑膜瘤、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血管外皮瘤等。

1、神经鞘瘤

多位于肌锥外,有时有压痛。B超图回声少,透声性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瘤内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见动脉频谱。CT扫描CT值较低,注射强化剂后增强程度一般不超过20HU;发生于眶尖部者MRI常发现哑铃状颅眶沟通肿瘤。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超过眶壁边界。

2、脑膜瘤

多有视力减退,视盘水肿、继发萎缩和视神经睫状血管。B超探查肿瘤内回声少而衰减显著,不可压缩;CT示视神经管状、梭形增粗或圆锥形肿物;MRI可发现肿瘤起自视神经鞘,可管内或颅内蔓延。

3、泪腺多形性腺瘤

发生于泪腺窝,B超探查内回声中等,肿瘤压迫眼球使之明显变形;CT发现泪腺区骨吸收。海绵状血管瘤几乎不发生于泪腺窝内。

4、孤立的神经纤维瘤

临床表现也类同于海绵状血管瘤,但B型超声图内回声少,不可压缩;CT显示边缘不光滑。

5、眶内血管外皮瘤少见

超声探查回声较海绵状血管瘤少,且不能压缩。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有丰富的红蓝血流。

10

治疗

(一)治疗

因肿瘤无恶性变,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可观察。如肿瘤威胁视力或有严重的眼球突出,可手术切除。根据CT定位,采用前路开眶、外侧开眶或内外结合径路开眶,多数情况下瘤体可连同包膜完整切除。眶尖病变采用内镜辅助或导航系统引导,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

(二)预后

海绵状血管瘤摘除较易,预后较好,但意外视力完全丧失者也可见。Harris认为此肿瘤切除后视力黑矇率达7%。对位于眶尖粘连较多者,为了保存视力,可采用大部分切除,切除虽不完全,但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再进展。在眶尖部与重要结构粘连紧密者,为了保存有用视力,大部切除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有肿瘤继续增长者。

11

日常护理

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在饮食方面注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饮酒、不熬夜等。遵医嘱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2

防治措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