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新生儿腹泻症状及发病原因 新生儿腹泻如何预防

新生儿腹泻症状及发病原因 新生儿腹泻如何预防

2020-03-28 18:01阅读(62)

新生儿腹泻(neonataldiarrhea)是指新生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S捎谛律????澜馄噬?硖氐恪⒚庖吖δ芊⒂?闯墒旒盎肪骋蛩兀?菀追⑸?剐骸P律??剐喊?ǜ腥拘院

1
新生儿腹泻(neonataldiarrhea)是指新生儿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免疫功能发育未成熟及环境因素,容易发生腹泻。新生儿腹泻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病原以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较为常见。新生儿腹泻容易发生脱水,须及时防治。临床主要表现为每天腹泻数次或十多次,大便性状可呈稀水样便、黏液便、血样便等。

2

流行病学

新生儿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越高,虽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南方多季亦可发生,且往往引起流行。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新生儿腹泻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病原以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较为常见。由于新生儿生后数周内自身产生IgA能力低下,对肠黏膜保护作用差,缺乏抵抗病原体的能力;新生儿消化功能尚不完善,但新陈代谢快,需要食物多,胃肠道负担重,调节适应能力差,易出现腹泻。另外,病原体可通过侵犯肠壁引起炎症致液体大量溢出,也可释入一些毒素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多,还可直接破坏肠黏膜微绒毛引起钠吸入运转障碍,造成大量水、钠在肠腔内积聚,从而使新生儿排便次数和性质发生变化,引起腹泻。

1、非感染性

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病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过敏:主要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2)消化酶缺陷:以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陷较为常见,包括先天性和继发性,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发生腹泻。

(3)炎症性肠病:肠道炎症反应、慢性腹泻、C反应蛋白非常高,抗生素治疗无效。

(4)药物因素:长时间使用某些药物可导致肠道吸收不良、功能紊乱,发生腹泻。

2、感染性

主要包括以下各种病原。

(1)细菌:以大肠杆菌较为常见,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都曾发生过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尤以EPEC更常见,传染性强,有时引起整个病区新生儿腹泻的流行。传染源多来自孕母分娩前后的腹泻,或宫颈存在大肠埃希杆菌,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得到感染,也可能在分娩后从母亲得到感染,于生后1~6天发病。其他传播方式是与腹泻新生儿直接或间接接触,或从工作人员的手或带菌者间接感染。

鼠伤寒沙门菌也是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鼠伤寒菌分布广泛,感染源常来自孕妇或工作人员的带菌者或患者,鼠伤寒发病率高的地方要特别注意新生儿腹泻的流行。新生儿感染沙门菌后带菌率比儿童或成人要高,新生儿腹泻控制后要多次做大便培养,至少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出院。

其他细菌,如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产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杆菌等也可引起新生儿腹泻。

(2)病毒:轮状病毒是引起新生儿腹泻最常见病原之一,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健康成人可作为带毒者,已感染的新生儿是重要感染原,可通过护理人员传播,也可经呼吸道、胎盘传播。轮状病毒在环境中较稳定,不易自然灭活,正常大便中也可找到该病毒,大便中找到轮状病毒不一定就是腹泻的病原,如接触患儿大便轮状病毒的核苷酸或基因构形相同,才能认为是感染的病因。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腺病毒等也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3)真菌: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继发真菌感染,发生腹泻以白色念珠菌较多见。

(4)其他:支原体、衣原体、梅毒、寄生虫(滴虫、梨形鞭毛虫、隐形孢子虫〕等也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腹泻。

5

症状

1、消化道症状

每天腹泻数次或十多次,大便性状与病原有关,可呈稀水样便、黏液便、血样便,常有纳差、腹胀、呕吐。

2、全身症状

常有发热、精神萎靡、哭吵不安,严重者出现嗜睡、面色苍白、口周发绀。

3、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新生儿腹泻常在短时间内发生脱水、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并发症,严重者面色发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尿少,发生休克。

6

并发症

1、有些患儿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如肺炎、中耳炎、尿路感染、鹅口疮、败血症等。

2、严重并发症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病。

7

实验室检查

1、大便培养

细菌性腹泻早期大便培养阳性率较高,疑有败血症或其他部位感染者应及时作相应的检查、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病毒性腹泻可作大便涂片。电镜检查找病毒颗粒,在病程3~4天时阳性率最高;或进行双份血清病毒抗体测定,快速病毒抗原检测等岀现较晩,2~3周时达高峰。真菌性腹泻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大便真菌培养可获阳性结果。

2、血气及血生化测定

新生儿水、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因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故应及时测定血气、血电解质,表现低钠、低钾血症,血氯可升高,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3、肠道吸收功能的试验

大便常规检查可有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脂肪球等。

4、其他

如疑肠道外感染性腹泻,需做血、尿、脑脊液培养。

8

诊断要点

1、病史及流行情况

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流行病学情况,有助于诊断。

2、临床表现

详细观察大便性状,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发展。新生儿脱水程度较难估计,尤其是早产儿皮下脂肪少,用皮肤弹性估计脱水并不准确,应根据连续的体重记录、尿量测量。

3、病原学检查

及时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如怀疑轮状病毒感染,要同时查病毒抗原;如怀疑真菌感染,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和菌丝。

4、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

新生儿腹泻易发生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做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做到及时治疗。

9

鉴别诊断

1、鼠伤寒沙门菌腹泻

较多见,早产儿发病较足月儿多,常为暴发感染,起病时偶有发热,粪便性状多变,有明显腥臭味,易出现脱水、酸中毒,并发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感染中毒症状重。

2、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

仍为目前新生儿感染性腹泻中最常见者。发热者较少,粪便多为黄色蛋花汤样或有较多黏液,有时有血丝、腥臭味,很快出现脱水、酸中毒,临床以OⅢ型引起者较重,且易迁延。

3、真菌性肠炎

多继发于久治不愈的其他细菌感染性腹泻或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后,大便呈黄色或绿色稀水便,有时呈豆腐渣样,有较多泡沫和黏液,大便镜检可见真菌孢子及菌丝。

4、轮状病毒肠炎

有明显季节性,起病急,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发热较明显,大便呈稀水样或米汤样,水分多,黏液少,腥臭味不明显。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轻,经适当处理体温3~4d后下降,5~7d腹泻多自愈。

5、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

多继发于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后的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症状表现与原发病有关。大便多由黄绿色便渐转变暗绿色的水样便(海水样便),有腥臭味,严重者有时可排出灰白色片状或条状伪膜。全身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现象常较严重。

10

治疗

1、控制感染

根据病原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病毒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不必使用抗生素。真菌性肠炎应停用抗生素,使用抗真菌药。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对新生儿腹泻要随时观察是否有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要及时予以纠正。

(1)补液量:新生儿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需要量均不同,要个体化,对轻、中度脱水补液量不宜过多。对重度脱水,有循环衰竭者,先给0.9%NaCl扩容,10~20ml/kg,静脉滴注。

(2)补液性质:等渗脱水补1/2张,低渗脱水补2/3张,高渗脱水补1/3张。

(3)补液速度:输液总量的一半,以8~10ml/(kg·h)速度静脉滴注,约需8小时,另一半以5~6ml/(kg·h)速度静脉海注。早产儿补液速度应<7ml/(kg·h)。

(4)纠正中酸毒:用碳酸氢钠,根据血气分析BE值计算,5%碳酸氢钠(ml)=-BE×体重(kg)×0.5,先用计算量的一半,用5%葡萄糖等量稀释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的目标是使pH不低于7.25。

(5)纠正电解质紊乱:新生儿腹泻易发生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补钾不宜操之过急,如血钾<3.5mmol/L,可绐氯化钾1.5~3mmol/(kg·d),用10%氯化钾1~2ml/(kg·d),稀释成0.15%~0.2%,持续静脉滴注。

3、其他治疗

可用思密达,每次0.5g,每天2~3次。腹泻时间较长者需用微生态调节剂。

11

日常护理

1、一般护理

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及时补充液体

轻度脱水无呕吐者可口服补液,重症或呕吐剧烈者须静脉补充液体。正确记录24h出入量。

3、饮食护理

腹泻急性期暂行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轻型腹泻只需减少奶量,呕吐腹泻严重者暂时禁奶。禁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8~12h,然后开始喂奶。最好能喂母乳,如无母乳可从稀牛奶开始喂,逐渐増加浓度和奶量。如有乳糖酶缺乏对乳类食品不耐受时,则停喂糖及乳类,改用豆制代乳品等。以后再逐渐恢复到乳类喂养。

4、注意观察

大便的量、次数和性质,患儿的全身情况、面色、呼吸、体温、神志、精神状态、食欲等。

5、臀部护理

勤换尿布,小孩每次大便后应用温热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再在肛周及臀部涂护臀膏或油。随时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交叉感染。食具、衣物等须先消毒后清洗,奶具还应消毒后才能应用。

7、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母亲在喂养前应洗手,乳头应清洗。正确添加奶量,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

8、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家属合理用药,掌握本病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作用、副作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2)适当休息,合理锻炼,劳逸结合,避免在流行病高发季节及时段户外活动。

(3)合理营养摄入,规律饮食,搭配均衡,利于消化吸收。

12

防治措施

1、新生儿腹泻的预防主要是消毒隔离和治疗患者,切断感染源。一旦发现新生儿腹泻应立即隔离,并积极治疗患者。如已发生多例感染,立即将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新生儿集中在一个房间,每天做大便培养,严密观察腹泻的发生。对大便培养阴性者再另外集中隔离。

2、腹泻流行的新生儿病房都应检疫,不收新患儿,将已康复的新生儿集中在一起,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出院,未发生腹泻的新生儿也另外集中在一间,经过潜伏期(1~6天)后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方可出院。任何患儿出院后,原床位上的用品如被、被单、枕头及病床都应消毒。新生儿病房在流行期间应毎天消毒,地板湿拖,家具湿擦,不让灰尘飞扬,定时做空气、地板、墙壁和家具拭子培养。

3、工作人员特别注意洗手,每接触一患儿后应立即洗手,方可接触另一患儿,定时做手拭子、鼻拭子和大便培养,阳性者暂脱离新生儿病房。喂奶需戴消毒手套然后装奶头。对有粪便污染的尿布和床单需集中在一起,消毒后才可送出病房。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