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心脏神经症症状及发病原因 心脏神经症如何预防

心脏神经症症状及发病原因 心脏神经症如何预防

2020-03-28 05:01阅读(61)

心脏神经症(cardiacneurosis)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脏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官能症,其临床特点为心血管症状与神经功能紊乱合并出现,患者主观感觉复杂多

1
心脏神经症(cardiacneurosis)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脏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官能症,其临床特点为心血管症状与神经功能紊乱合并出现,患者主观感觉复杂多样的心血管症状,包括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等,但临床无任何与其具有因果关系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对心脏有影响的其他躯体疾病的证据。患者通常合并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且心血管症状的出现和变化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

流行病学

本症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其发病人群有增加趋势。本症的临床危害主要表现在巨大精神痛苦与心理负担,严重者可影响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长期的心理生理障碍有可能最终导致器质性疾病,包括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根据心血管系统症状同时伴有的情绪障碍,可将心脏神经官能症(CN)分为五型:

1、焦虑神经症型CN

即有心动过速、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循环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躯体症状,又伴有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障碍。用抗焦虑药物治疗效果好。

2、抑郁神经症型CN

即有心悸、心前区疼痛、头晕等循环器官症状,并伴有情绪低落,对事物兴趣丧失、厌世、悲伤、自卑感及思维和行为的受抑状况。用抗抑郁药治疗有效。

3、癔病型CN

即有循环系统症状并伴有一过性痉挛、失音、感觉丧失、过度换气等癔症发作。用暗示治疗有效。

4、强迫神经症型CN

有强迫观念和行为,尤其是自觉对于心脏症状的强迫观念和恐惧,多疑、脱敏疗法较为合适。

5、疑病神经症型CN

对心悸、心动过速等循环器官症状有过多的担忧和疑虑。表现出到处求医,主诉多而不固定。可试用抗焦虑和暗示疗法。

本病临床类型较多,且常与其他神经症相伴,说明它是一种与个体心理素质、精神刺激和社会因素相关的心身疾病。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脏神经症为躯体障碍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发病与心理因素及一定人格基础相关。患者对生活事件产生不良评价与判断,引起应激反应,导致中枢神经和内分泌变化。长期的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发生紊乱。

5

症状

1、发病

精神与心理因素与本症的发病密切相关。个人对重大生活事件或境遇做出的心理过度的应激反应,并表现为以心血管为主的躯体症状。这种反应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个体本身的心理素质有关,易于发生焦虑倾向或产生强烈的心血管反应者易发。生活事件所导致的焦虑、情绪激动或精神创伤等常为心血管症状的触发因素,其中“心理暗示”的作用尤为突出,如看到亲友中有严重心理疾病或见闻心脏病患者猝死,或体检中对医师所说的“生理性杂音”、“窦性心律不齐”等发生误解,或被错误地诊断为“心脏病”后造成精神负担加重、紧张和焦虑而诱发本症。此外,对自身的过度关注,可将某些生理性心血管功能改变,如过度劳累、体虚所引发的乏力和心跳,更年期内分泌失调所引发的不适误认为病理状态而致发病。

2、心血管症状

主观感受繁多易变,时轻时重,少数病程可达数年至十余年之久。症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地与精神因素有关,如在受惊、情绪激动或久病等情况时出现,入睡前、欲醒和刚醒时,以及情绪波动等状态下最易发作,过度劳累或情绪改变可使之加重。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或过度换气。

(1)心悸最常见,是患者感觉到心跳、心前区搏动和心前区不适的症状,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症状更明显。多数患者有心率增快与短暂的血压升高,偶有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轻度活动可使心率不相称地明显增快等,患者的活动常因此而受到限制。

(2)心前区疼痛的部位常不固定,以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多见,也可在胸骨下或右前胸。痛的性质不尽相同,大多为一过性刺痛,每次1秒至数秒钟,或持续隐痛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体力活动当时常无心前区疼痛发作,但活动后或精神疲劳后,甚至休息时均可出现。心前区的肋骨、软组织及其表面皮肤可有压痛点。

(3)气短主要是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呼吸频率常不增快。屋内人多拥挤或通风较差的地方容易引起发作。有时发生在夜间,发作时喜坐起来或起床开窗而在窗口深吸气。平时经常有叹息样呼吸,即深吸气后作一个长而带叹息样的呼气,自觉如此才能解除憋气感。较长时间深吸气可导致血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出现过度换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伴四肢发麻、手足搐搦、头晕等表现。部分患者对肾上腺素类药物敏感,如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时,患者心率增快反应较一般人明显,少数且伴有难以控制的情感冲动。这些患者同时有高动力循环的表现,如左心室射血速度增快,心排血量增加,动脉搏动增强,偶见收缩压升高,提示存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使用受体阻断药可明显改善症状。

3、神经系统症状

以焦虑为主,也可有抑郁、恐惧、强迫等,大都与强烈的疑病恐惧有关,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严重者表情紧张,头晕、手掌汗多,此外尚有乏力、两手颤抖等。

4、体征

心血管系统体格检查大多正常,少数可见轻微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和偶发期前收缩。听诊可闻及心音增强或轻度心前区收缩期杂音。

6

并发症

关于本病的并发症非常少见,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因对本病缺乏正确的了解,因本病的种种症状,而产生焦虑抑郁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本病的治疗极为不利。

7

实验室检查

8

诊断要点

根据上段所述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加上明确的神经官能症表现,经详细的全身和心血管系统方面检查证实并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时,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9

鉴别诊断

1、器质性心脏病

(1)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以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和顽固性心动过速为主,严重者出现心房或心室扑动和颤动。部分以期前收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微器质性心脏病,如早期冠心病和心肌炎,可因缺乏实验室证据而与心脏神经症混淆,须经过长期随访确诊。

(2)心绞痛

典型心绞痛多在体力活动的当时发作,部位大多固定,以胸骨后最常见,可放射至左肩和左臂。发作时胸部紧束感或压榨感明显,一般仅持续2~3分钟,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可中断发作。非典型心绞痛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予以确诊。

(3)心瓣膜病

除了较为典型的心脏杂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体位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可予以确诊。

2、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伴有甲状腺肿大,且甲状腺上有杂音及震颤,血清T3、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甲状腺吸碘率增高。血清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降低等。

(2)嗜铬细胞瘤心悸发作时除心率增快外大多伴有血压显著升高,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增高,组胺激发试验或酚妥拉明试验阳性等。

10

治疗

(一)治疗

本症的治疗原则与神经症相同,以心理治疗为主,必要时应邀请心理治疗专科医师参与诊治。

1、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及其家庭和工作环境,掌握疾病发作的心理因素。通过全面细致的心血管系统检查,必要时应包括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以解除患者的“恐病”顾虑和由此而来的心理负担。同时说明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发病的心理因素。

2、一般患者不必卧床休息,但可根据病情轻重在治疗初期适当地减轻或调整工作,合理安排生活,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嗜烟茶等,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如户外散步等)。

3、减轻症状可用下列方法:①改善焦虑或抑郁的药物,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2片,每晨一片;②小剂量镇静剂,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③β受体阻断药物,如美托洛尔2次/日,每次12.5~25mg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47.5mg,每日一次。美托洛尔具有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如失眠或失眠加重等,可选用阿替洛尔等非脂溶性制剂,每天50~100mg,分1~2次/日。

按照上述原则和方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后,不宜立即停止治疗,否则容易引起复发,并加重患者的顾虑,甚至丧失信心。一般应维持治疗至少2~3个月以上以后逐渐停药。

(二)预后

心脏神经官能症大多不是心脏器质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一般都能恢复,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11

日常护理

1、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焦虑、情绪波动等均可诱发神经官能症,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情况,在取得信任的基础上,明确告诉患者,使其确信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解除思想顾虑,并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分析和解释本病发病的原因及预后,以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3、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和锻炼。如松弛疗法、气功、太极拳等,可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体质。

4、科学作息,睡前不要饮浓茶,不宜看过于刺激的电视、书籍。

5、合理安排工作,尽量做到劳逸结合。不宜从事持续时间过长、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

6、严重失眠者可遵医嘱使用助眠药物。

12

防治措施

消除诱因,如忧虑、紧张、烦恼;纠正失眠;保证一般意义上正常人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嘈杂不良因素的影响。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