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隐睾症状及发病原因 隐睾如何预防

隐睾症状及发病原因 隐睾如何预防

2020-03-28 04:20阅读(61)

隐睾(cryptorchidism)也称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正常男孩生后60~90天,LH和FSH有一潮涌样分泌,刺激

1
隐睾(cryptorchidism)也称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发育过程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正常男孩生后60~90天,LH和FSH有一潮涌样分泌,刺激了增生的间质细胞,产生睾酮峰波,约在生后3个月达到高峰,患儿出生后隐睾自行下降时间大多在生后3~6个月内,6个月后隐睾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儿童隐睾的诊断必须在生后6个月进行。

2

流行病学

隐睾发病率在早产儿中占9.2%~30%,在成熟儿中占3.4%~5.8%,成年人为0.3%。其中约2/3为单侧,1/3为双侧,右侧隐睾占70%,左侧隐睾占30%。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由于对睾丸下降的机制尚未阐明,因此,对隐睾的病因也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分泌失调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隐睾患者睾酮水平低于正常,究其原因,可能是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失衡的结果。有人指出,隐睾患者垂体内的促性腺激素并不减少,只是不能正常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有的提出,甲胎蛋白可以阻断垂体-睾丸轴。还有研究发现,隐睾患者血液循环中出现抗促性腺激素细胞抗体,与母体配对检查,一致率相当高,而对照组阴性,因此支持垂体自身免疫抗体的可能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运转失衡,导致血浆睾酮浓度降低。睾丸下降过程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睾酮-双氢睾酮与精索和阴囊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促使睾丸下降。

2、睾丸本身发育缺陷

不能对促性腺激素产生应有的反应,使睾丸不能正常下降。

3、中肾旁管抑制物质(MIS)不足或缺乏

在胚胎性别决定之前,每个胎儿同时具有中肾旁管和中肾管。当胚胎确定为男性后,原始性腺发育为睾丸。睾丸内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而睾丸支持细胞分泌MIS,抑制中肾旁管发育。如果MIS不足或缺乏,则中肾旁管残留或完全没有退化。残余的中肾旁管,在睾丸经腹移行期,可能是重要的障碍。

4、解剖障碍

睾丸只能在鞘状突完全降入阴囊底部时而下降。隐睾并发鞘状突未闭和鞘状突终止于趾骨结节或阴囊上方者相当多见;其次是机械性梗阻,如异常的引带残余,或筋膜覆盖阴囊入口,这些都可阻止睾丸下降;精索血管发育迟缓或终止发育,致使精索血管过短而造成睾丸下降不全;胚胎期发生腹膜炎,造成睾丸与腹膜组织粘连,阻止睾丸下降。

5

症状

没有并发症的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扁平,单侧者左、右侧阴囊不对称,双侧隐睾阴囊空虚、瘪陷。若并发腹股沟斜疝时,活动后患侧出现包块,伴胀痛不适,严重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发热。若隐睾发生扭转,如隐睾位于腹股沟管或外环处,则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性肿块,患侧阴囊内无正常睾丸,胃肠道症状较轻。如隐睾位于腹内,扭转后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靠近内环处,右侧腹内型隐睾扭转与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颇为相似,主要区别是腹内隐睾扭转压痛点偏低,靠近内环处。此外,患侧阴囊内无睾丸时应高度怀疑腹内睾丸扭转。

6

并发症

1、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腹腔内的温度较阴囊内高1.5~2.5℃,妨碍精子生成。一般而言,双侧隐睾者生育能力明显下降,但如隐睾位置较低,经适当治疗后,可望留有部分生育能力。单侧隐睾的生育能力除隐睾位置之外,还受对侧降入阴囊内睾丸与附睾的发育与成熟程度的影响,如附睾与睾丸附着变异,即使对侧睾丸生殖细胞发育正常,也无法将成熟的精子向外输送。

2、隐睾伴有鞘状突未闭

发生率很高,如果肠管疝入,发生嵌顿者并不少见,而且容易引起肠坏死,也可压迫精索血管,使隐睾进一步萎缩,严重者导致睾丸梗死。

3、睾丸损伤

由于睾丸处在腹股沟管内或耻骨结节附近,比较表浅、固定,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损伤。

4、隐睾扭转

未降睾丸发生扭转的概率较阴囊内睾丸高21~53倍。隐睾扭转一般表现为腹股沟部疼痛性肿块,颇似腹股沟疝嵌顿,但无明显肠胃道症状。右侧腹内隐睾扭转,其症状与体征颇似急性阑尾炎,在小儿急腹症中,应予鉴别,如阴囊内有正常睾丸,可除外隐睾扭转。

5、隐睾恶变

隐睾恶变成睾丸肿瘤,比正常睾丸高18~40倍。高位隐睾,特别是腹内隐睾,更容易恶变。隐睾恶变的发病年龄多在30岁之后,6岁以前行睾丸固定术,而后发生恶变者,比7岁以后手术低得多。

6、精神与心理影响

阴囊空虚及睾丸位置、大小的异常,可使隐睾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对不育的忧虑引起精神上的痛苦。

7

实验室检查

1、血浆睾酮和尿17-酮类固醇测定

血浆睾酮和尿17-酮类固醇测定正常或降低。

2、性激素试验

双侧不能扪及的隐睾患者,术前应行性激素试验。试验前先测定血清睾酮、黄体生成激素(LH)和卵泡激素FSH值,然后肌内注射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1500U,隔天1次,共3次后复查睾酮、LH和FSH值。若睾酮值升高或对HCG无反应,但LH和FSH不增高,则说明至少存在一个睾丸,应进行手术探查。若试验前LH和FSH已增高,注射HCG后睾酮值不升高,则可诊断为双侧睾丸缺如,毋需手术探查。

8

诊断要点

隐睾患儿一般无自觉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明显地发育不良,单侧者表现左、右侧不对称,双侧者阴囊扁平。诊断主要是检查体征,大约80%的隐睾可在腹股沟区被扪及,压之有胀痛感,可与腹股沟淋巴结区别。隐睾的体积一般较对侧阴囊内睾丸小,随着年龄增大,差别也逐渐明显。约20%的隐睾在触诊时难以触及,对于不能触及的隐睾,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

9

鉴别诊断

1、回缩性睾丸

小儿因提睾肌反射比较活跃,受到某些刺激,如寒冷或惊吓后,提睾肌收缩,可将本来位于阴囊内的睾丸提至阴囊近端,甚至进入腹股沟管内,临床表现颇似隐睾。但如仔细检查或经热敷后,可将睾丸推回阴囊内,松手后睾丸可在阴囊内停留一段时间,此称为回缩性睾丸,多见于学龄期前后儿童,常被误诊为隐睾。

2、无睾症

性激素试验对鉴别隐睾与无睾症有意义。

3、异位睾丸

仔细探查股部、耻骨部、会阴部,以除外异位睾丸,异位睾丸是指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受某种因素干扰,偏离正常途径未进入阴囊,而异位于耻骨部、会阴部,异位睾丸离开了睾丸自然下降通路,多能适应睾丸的功能活动。

10

治疗

(一)治疗

隐睾一经确诊,就应尽早进行治疗。目前认为,应从新生儿开始对隐睾进行监护,因此,应与产科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新生儿睾丸相对大于其他各年龄期,而且尚无提睾肌反射。如果发现新生儿阴囊内无睾丸,即应想到隐睾,并嘱咐家长去有关专科进行随访。生后6个月,如睾丸仍未下降,则自行下降的机会已经极少,不可再盲目等待。

隐睾治疗的目的是保全患者的生育能力,避免精神心理不良影响,减少性功能不正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治疗的方法分内分泌治疗与手术治疗。

1、内分泌治疗

基于隐睾患者多有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轴的异常,外用激素可修复上述异常,使隐睾下降至阴囊并维持生殖功能。生后10个月仍为隐睾者,就应开始进行激素治疗。用于治疗隐睾的激素,早年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自20世纪30年代应用以来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有一些不良反应,如阴茎增大、睾丸胀痛,如果剂量掌握不当,或较长时期使用,可导致骨骺早期愈合等。20世纪70年代有了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hCG已非首选药,但因为LHRH价格昂贵,hCG现在临床上仍被广泛采用。

(1)hCG治疗:应用hCG的剂量,5岁前隔日1次,每次1000~1500IU,肌内注射,连续9次为一疗程;5岁后隔日1次,每次1500IU,共9次。

(2)LHRH治疗:LHRH可采用鼻黏膜喷雾给药,如德国产的Cryptorcur,每侧鼻孔喷入200μg,每天3次,每天总量1.2mg,连续28天,鼻黏膜喷雾给药无任何痛苦,即使感冒流涕仍可继续治疗。另一种制剂是LHRH类似物,如Buserelin,生物效能是天然LHRH的16倍,半衰期为75分钟,可经静脉或喷鼻给药。如果在LHRH治疗后隐睾仍未下降,再加hCG1500IU,连续治疗3天,可使部分隐睾继续下降。术前应用LHRH冶疗隐睾,对未能下降的隐睾进行睾丸固定术时睾丸活组织检查的资料表明,其组织学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与未接受激素治疗者对照有明显改善。睾丸固定术前未用激素者,在术后追加激素治疗,睾丸内生殖细胞均值亦高于安慰组和直接手术组。但如7岁以后行睾丸固定术者,即使加用激素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3)激素治疗的疗效:激素治疗引发隐睾下降,因目前对隐睾尚无统一的分类,激素治疗隐睾的疗效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治疗对象中是否真正完全排除回缩睾丸等因素,对激素治疗隐睾的效果很难加以评估,各报道者之间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资料指出,hCG治疗后隐睾下降率为30%~40%,LHRH的有效率为13%~70%。此外,hCG或LHRH治疗隐睾有效的患者,一段时间后有复发的可能。激素治疗的效果与隐睾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位置越低,疗效越好,与单侧或双侧隐睾并无明显关系。腹内隐睾的激素治疗几乎无效。

(4)激素治疗失败的原因:激素治疗失败的原因多见于解剖障碍,主要有鞘状突或鞘膜发育异常,其次是机械性梗阻,如异常的引带残余或筋膜覆盖阴囊入口。

2、手术治疗

经激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隐睾手术治疗的目的有:固定睾丸于阴囊内,减少睾丸的进一步生精损害;修补隐睾伴有的疝囊;防止睾丸扭转;可能减少恶变的发生;解除患者的精神痛苦。

现在认为手术的最佳时间在1岁之后,2岁之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睾丸固定术、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自体睾丸移植术、腹腔镜睾丸固定术及睾丸切除术等。

(1)腹外型隐睾应用标准的睾丸固定术即可,少数精索血管过短者须行分期睾丸固定术或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

(2)腹内型隐睾少数可通过标准或分期睾丸固定术治疗,位置较高者可选择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或腹腔镜睾丸固定术,也可选择自体睾丸移植术。如睾丸已明显萎缩或可疑恶变者,可行睾丸切除术。手术时应注意尽量保留精索血管与输精管之间的膜状组织,如果对输精管周围组织做过多剥离,则可能并发输精管蠕动障碍而失去输送精子的能力。

(3)高位隐睾

①由于精索内动、静脉常常较短,影响睾丸游离并下移,因此,必要时切断睾丸精索血管,保留侧支循环使睾丸下降至阴囊内,这种手术方式称为精索血管高位结扎切断,长袢输精管睾丸固定术,即Fowler-Stephens术式。Fowler等通过术中睾丸动脉造影,发现高位隐睾的侧支血供来自输精管血管袢、腹壁下血管侧支以及从睾丸引带进入鞘状突后壁的分支。据此,提出保留睾丸输精管与精索血管间系膜样结构,也不切断睾丸引带的前提下,尽可能高位切断精索血管,使高位隐睾能一次手术降入阴囊。在高位切断精索血管前,用无损伤血管钳夹住精索血管约10分钟。然后在睾丸白膜上作一小切口,如切口内有新鲜血液不断流出,表示睾丸侧支循环丰富,继之切断精索血管。如出血试验睾丸切口不出血或在5分钟内停止者,则不可采用此种术式。如按常规游离精索后才发现精索长度不够再采用精索血管高位结扎切断术,其结果必将是睾丸缺血萎缩。

②现今有人对高位隐睾直接先行精索血管切断结扎,睾丸和输精管保持原位状态,待侧支循环建立后二期再行睾丸固定术。也可先行腹腔镜检查,估计不能一期睾丸固定者,于腹腔镜钳夹精索血管,再择期进行睾丸固定术,效果比较满意。

③自体睾丸移植术对一些高位隐睾,在条件允许时可采取血管显微外科手术,将切断的精索动、静脉远端与切断的腹壁下动、静脉近端吻合,要求睾丸缺血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4)有些术前不能触及的隐睾,在腹股沟管内未能找到睾丸,如发现有精索盲端,则提示已无睾丸,不必再作广泛探查。如果只发现盲端输精管或附睾,应考虑输精管、附睾可能与睾丸完全分离,必须继续在腹膜后探查,直至睾丸原始发育的部位。睾丸原始发育虽为腹膜后器官,但不少高位隐睾都位于腹膜腔内,精索周围常有腹膜包裹,形成系膜,在探查时应加以注意。

(二)预后

隐睾本身症状并不明显,但其并发症缺十分严重,如不及时治疗,预后多不良。

11

日常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思想顾虑,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准备:①饮食,戒烟、酒及刺激性饮食,多饮水,多吃蔬菜及粗纤维素食物;②防止受凉和呼吸道感染;③术前备皮、常规禁食10h,禁饮4h;④术前晚灌肠。

2、术后护理

(1)术后体位:术后取平卧位3~5d,不宜过早取半卧位,以免增加腹压,卧床时勿屈曲髋关节,以免睾丸牵引松弛致睾丸退缩。

(2)病情观察:观察阴囊有无水肿,敷料渗透及时通知医师换药。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换药,防止切口感染,伤口疼痛剧烈时,可深呼吸、呵气等减轻疼痛,不能耐受时给予镇痛处理。

(4)管路护理:妥善固定伤口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变化,避免管道扭曲折压,防止脱落;应用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保持通畅,记录尿量及颜色、性状变化。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注意有无术后出血,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心理护理:安慰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3、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休息,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避免睾丸挤压碰撞。

(2)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纤维素丰富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便秘。

(3)心理指导:保持乐观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4)康复指导: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勿搔抓切口,避免穿过紧的裤子。

(5)复诊须知:定期B超检查,不适门诊随诊。

12

防治措施

婚前体检,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以及加强围生期保健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孕妇应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乙醇、药物、辐射、农药、噪声、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围生期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此外,隐睾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无特殊预防措施。因此,必须重视隐睾症的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双侧隐睾影响生育能力和心理健康,且腹腔内睾丸恶变的危险较大,睾丸固定时的患儿年龄越大,发生恶变的危险也越大,故发现小儿是隐睾症,必须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专科治疗,而且必须在孩子2岁内进行手术处理,最迟不能超过10岁,否则就可能影响精子的功能。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