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 色素痣症状及发病原因 色素痣如何预防

色素痣症状及发病原因 色素痣如何预防

2020-03-28 04:20阅读(61)

色素痣(naevuspigmentosus)又名黑色素细胞痣、痣细胞痣,是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之一,很常见,扁平或隆起,含有黑色素及痣细胞,大?⑹?考靶翁?欢āA俅仓⒆幢硐

1
色素痣(naevuspigmentosus)又名黑色素细胞痣、痣细胞痣,是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之一,很常见,扁平或隆起,含有黑色素及痣细胞,大小、数目及形态不定。临床症状表现为色素痣颜色均匀,呈淡黄、褐色、黑色圆形隆起,表面光滑等。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类型和分类

1、部位分类

按痣细胞的所在部位,在组织学上,痣被分为皮内、交界痣及混合痣。

(1)皮内痣:痣细胞都在真皮内,痣细胞巢外围有胶原纤维束,没有炎性反应,但真皮上部有若干黑色素,有的皮内痣有角化过度和乳头瘤性增生,皮内痣和脂肪瘤样痣混合存在时可见散在的大脂肪细胞。真皮下部可含梭形痣细胞。

(2)交界痣:痣细胞成群,构成边界明显的痣细胞巢,在表皮下方和表皮连接,称为“滴落”现象。但切片中也常见真皮上部有游离的痣细胞巢,而实际是交界痣的一部分,而真皮下部没有独立的痣细胞巢,表皮深部及表皮下方痣细胞一般呈骰形,常有黑色素,基底层也有黑色素,真皮上部常有噬黑素细胞。少数患者的交界痣可以恶变而成恶性黑素瘤。

“恶变前交界痣”被人认为恶性黑素瘤的早期,已不是良性的痣细胞了,所谓的痣细胞弥漫分布于表皮深部,细胞内有空泡,胞核的形态不规则,表皮和真皮的分界不整齐。真皮内没有痣细胞,但真皮浅部有炎性浸润及噬黑素细胞。

(3)混合痣:交界痣和皮内痣同时存在时为混合痣,在表皮下方悬挂着痣细胞巢,真皮上部的痣细胞通常是舟状,含有黑色素,但构成表皮内和表皮下痣细胞巢的痣细胞有时呈梭形。成条痣细胞深达真皮下部,真皮下部的痣细胞可呈梭形,少数患者的混合痣可以恶化而成恶性黑素瘤。

各种痣可见于任何部位,但有人认为掌跖的痣几乎都是交界痣,显示隆起以及带毛的痣往往是混合痣或皮内痣。

2、时间分类

一般在临床上根据痣的发生时间分为后天性普通痣(黑素细胞痣)和先天性痣。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色素细胞在由神经脊到表皮的移动过程中,因为偶然异常,可造成黑色素细胞的局部集中,就成为色素痣等病损。

5

症状

色素痣可为斑疹、丘疹、乳头瘤状、疣状、结节及有蒂损害等表现。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其大小由几毫米至几厘米,甚至面积很大。其颜色通常为黄褐或黑色,但也可呈蓝色、紫色或无色素沉着。

1、交界痣

为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深浅不同的褐色斑。一般平滑、无毛,也可略微高起。能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掌跖及生殖器之色素痣常属这一类,无性别差异。

2、混合痣

外观类似于交界痣,但可能更高起。

3、皮内痣

为成年人最常见的一类色素痣。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头颈部,不发生在掌跖或生殖器部位。损害由几毫米到几厘米,边缘规则,是深浅不同的褐色。表面可有毛发,较正常为粗。皮内痣表现在毛痣者多见于成人的头皮、面颈部,直径通常小于1cm,损害呈半球形隆起,但也有呈乳头瘤样或有蒂损害。皮内痣通常不增大。面部痣不像其他部位,无消退的趋势。

6

并发症

7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8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有痣细胞存在,诊断不难。

1、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期。

2、皮损表现为斑疹、丘疹或结节,大小多在数毫米以内,皮疹颜色不一,但均匀一致。

3、组织病理色素细胞痣按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在组织学上分为3种类型:①交界痣: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界处,排列成巢状,痣细胞主要为透明痣细胞,也有上皮细胞样痣细胞,偶见梭形痣细胞。交界痣临床多见于足底、手掌、生殖器部位。②混合痣:在真表皮交界处可见数量不等的痣细胞,同时可见痣细胞呈巢状排列于真皮层内。③皮内痣:痣细胞完全位于真皮内。

9

鉴别诊断

1、黑子

儿童期交界痣与其相鉴别,交界痣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隆起,黑子一般持续不变。

2、脂溢性角化病

混合痣和皮内痣与其相鉴别,后者为扁平而边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瘤状,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

3、疣状痣

多为单侧性疣状隆起损害,表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主要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嵴伸长,乳头瘤样增生,并可见颗粒层增厚及柱状角化不全,基底层黑素增多,但无痣细胞增生。

4、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形瘢痕,组织学上瘤细胞异型。

5、雀斑

雀斑损害发于面部,为多数褐色小斑点,日晒后色加深。组织病理像可见基底细胞层中黑素增多,无痣细胞。

6、巨痣

Greeley认为位于躯干、肢体者,其面积超过900cm2者为巨痣。巨痣的标准应因年龄、部位等而异。如颜面等特定部位的色素痣,面积虽不足以上标准,但手术切除后创面不能直接缝合者,也可视为巨痣。而婴幼儿亦无法用此标准恒量。巨痣于出生时即已存在,常见多部位侵犯,表面往往高低不平,粗糙肥厚,并常见生有毛发。巨痣的病理性质属于混合痣或皮内痣,因此也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7、蓝痣

多表现为瓦青、深蓝,也或为棕褐色的丘疹样或小节结样的孤立病变。分一般型和细胞型两类。一般型面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表面光滑质韧;而细胞型表面粗糙且面积常较大,多见于女性。病理检查一般型蓝痣,在真皮的中、下层可见长扁的黑素细胞,而细胞型则还有较大的圆形或梭形细胞岛,具有形状不同的胞核,病变可深及皮下脂肪层。细胞型蓝痣可以发生恶变,但极少见。

8、太田痣

1938年,日本太田首先报道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灰蓝色斑,亦称为眼上腭部褐青色痣。此痣多发于一侧颜面,呈斑块状,约2/3患者同侧巩膜蓝染,约1/2患者出生时即已存在,其余患者出现在10岁后。病理见黑素细胞散在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有些深部组织如眼眶骨膜也可有黑素细胞浸润。

9、疣状痣

呈淡褐、棕褐或污黑色。丘疹样、乳头样或疣状病变。表层角化过度,常局限于身体一侧,多于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时期内出现。组织学检查,表皮有显著的过度角化现象,棘细胞层不规则且肥厚而有乳头状变化,基底细胞层的黑素往往增多,无痣细胞或炎性细胞浸润。

10、老年性黑斑

发生于中年和老年人的身体外露部位,如面颊、颈、手背和前臂等部,多发散在棕褐色,呈面积大小不等的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平滑或稍高出皮面的斑块。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的黑素细胞增多,不发生恶变。

10

治疗

(一)治疗

色素痣一般不必治疗,如果色素痣妨碍美观,尤其发生于掌跖等易受外伤部位的痣及有恶变可能的痣要切除并作组织学检查,尤其对于直径大于1.5cm,边界不规则颜色不均匀的皮损,而冷冻疗法及冰醋酸等腐蚀药往往不能完全消除痣细胞,不可滥用,以免刺激痣细胞,甚至有促使恶化的危险。其他如电灼及激光都可应用,但一般需要形成浅瘢痕,无瘢痕形成者往往复发。

(二)预后

色素痣往往在出生后发展,但也可在一生的任何时期出现。色素痣可以陆续发生或逐渐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不再改变。

色素痣很常见,几乎每人都有,在若干万的色素痣中只有少数恶化,据统计,约1/4~1/3恶性黑素瘤是由交界痣发展而成,尤其易受摩擦刺激部位如足底、甲下等处色素痣最易恶变,应该注意。色素痣突然迅速增大或变黑,结痂或出血,发炎或溃破,或痣旁出现一些较小的痣时,须注意恶变的可能性。一旦恶化,则病程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11

日常护理

1、用药护理

按医嘱用药、勿自行增减药量,切勿自行用药,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2、饮食护理

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吃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忌烟限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促进肠胃蠕动。

3、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室内多通风换气,保持温度适宜;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4、病情监测

交界痣可能恶变,应密切注意其先兆损害表现,如痣突然增大、边缘不规则、色素不均匀、出血、溃烂、瘙痒等,应及早就医切除,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恶变可能。

5、复诊须知

按医嘱定期复诊、不适随诊。

6、注意事项

手掌、足底或阴部的色素痣一般皆为交界痣,应避免经常刺激、摩擦或损伤,以免引发恶变。去除危险痣最好不要用冷冻和激光的方法,因为这易刺激痣细胞,反而诱发其癌变,手术切除法最保险。

12

防治措施

1、避免不适当的反复刺激,减少摩擦及外来因素损害痣体。

2、经常容易受到刺激的部位如肩部、颈部、腰部、手掌、足底部的色素痣,可以考虑及时消除。

3、要不失时机地大胆清除各种不断发展着的痣,对于突然增大、变色、出血、结痂、溃烂、疼痛的痣,一经发现就应予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