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孩子开学,为什么老师都喜欢让孩子们包书皮?

孩子开学,为什么老师都喜欢让孩子们包书皮?

2020-11-18 17:07阅读(59)

孩子开学,为什么老师都喜欢让孩子们包书皮?作业本都不例外,不理解。现在的书本都是覆膜的,为啥还要统一包书皮,连作业本都不例外,真的很不理解。:以前我也

1

以前我也不强求学生包书皮,但是后来发现不行,有些孩子还不到学期结束,书的前面目录和后面的生字表都掉页了。没办法,只能强制包书皮,不过要求包那种透明的书皮,学什么课在书包里面方便找到。我觉得包这种透明的书皮有这些好处:

一、书皮有保护课本的功能。一般需要包书皮的学生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小学生,他们大部分同学还没有珍惜课本的概念,一到下课,慌着出去玩,随便把书往书包里一塞,不管书折不折角,会不会烂,所以包书皮有保护书的作用。

二、书皮有储存东西的功能。比如记得作业条,有些学生随手一放就容易丢失,可以放在书皮里,就相对安全。我们学校每年就会背一张国学经典,A4大小,刚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学生都是拿着背,过不了几天,纸就烂了,再过几天就不能入眼了,后来我就想个办法,让学生放在透明书皮里,每次看直接拿着语文书,既不烂了,也不折角。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包书皮让孩子知道珍惜书籍,爱惜课本。潜意识里诱发他们知识的学习的重要性。

2

问这个问题的一定是一位新一年级的家长吧:)我是一个新三年级的孩子妈,愿意分享一下我对包书皮这件事的看法。

这个问题,我可能和您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包书皮和包作业本都是挺好、并且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第一,包书皮不是没事找事,如果您愿意拔高一下,这件事是宣告“新学期来了,要开始努力学习”的很多事情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对孩子而言有特别的意义。

我自己高二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发书,我坐在靠墙,每次都是同桌把发的书传给我,我觉得我拿到的课本每次都是皱皱巴巴的,很难看。(还觉得每回同桌都选了好的那本留给自己了)当时,我就在心里想,没关系,书皱巴巴的,但是我自己努力,这学期我就拿着这些皱巴巴的书,考一个好成绩出来。那个学期我在外校的年级排名提升了20多名,让老师们刮目相看。所以,开学初的有个高大上的目标(努力学习)非常重要。

小学的孩子,发新书意味着新学期来啦。包书是让孩子爱惜书本,珍惜时间,抓紧学习的一个心理暗示。

高年级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包书了,低年级的孩子如果还不会自己独立完成包书,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到包书的活动中来,比如,在包好的书上贴上姓名贴,在书脊上写上名字等。让孩子有一个参与感,这种仪式感也是诸多收心活动的一种

第二,小学的时候,孩子的书用起来损耗很大,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还会让孩子们包上两层书皮。

每年开学,我们班老师都会让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包书,包作业本,把这个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

第一年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小朋友的书到学期过半的时候,书皮就已经破了。语文、数学这些课本,需要让孩子在书上反复的划重点、做记号、还要做书上的习题。总之是用得很苦。我们自己家小朋友的书是快到期末的时候,又重新换了一个书皮,重包了一次。

第二年,我发现有位家长包书用两层书皮,先用一层牛皮纸包,然后又用塑料书皮套了一层。这个家长告诉我,这样包书,是很多学校的老师要求的,一学期下来,孩子的书还是完好的。

第三,您应该相信老师,专业人办专业事。我们语文老师最开始也不要求包作业本,结果第一本作业本用到一半,就要求也要包作业本

原来是孩子们太小了,小组长们收作业的时候,作业本经常掉在地上,很多时候作业本都会弄得又是泥巴又是水渍,灰扑扑的。所以干脆让孩子们把作业本包上。

另外,不同学科的作业本用不同的颜色包一下,也便于孩子们识别,减少交错和发错作业本的情形出现。

在教书这件事情上,老师是专业的。我们应该支持老师的具体做法和举措。

如果您觉得真的不太合适,可以向您今天这样,先提出来和其他家长讨论,然后再和老师沟通,相信您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亲子成长手记”。我们的团队都是名校的一线教师。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来自我们育儿的亲身体验。欢迎您关注我们,和我们交流,一起成长!

3

谢邀悦答。

新学期开学,老师都喜欢让孩子们包书皮,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通过包书皮这样一个仪式,让孩子们收心,做好迎接新的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

2、不包书皮的话,有的孩子没等到期末,书就破相了,不是卷角就是掉皮,甚至缺角、掉页。包书皮有助于培养孩子爱惜课本和严肃学习态度。

3、包书皮也是一种手工活动,特别是传统的用包装纸压痕、剪裁、折叠等一系列程序,有助于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4、包书皮也是一个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机。家长如果能和孩子一起动手包书皮,还可以借此机会与孩子互动交流,共同探讨规划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提出一些对孩子的希望等等。

@馨语心语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虽然包书皮只是一个小小的操作,但是对有心的家长来说,却可以巧妙地融进教育的内涵,可谓一举多得的良好契机。

友情提示】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书皮都有销售,特别是花里胡哨的塑料材质的书皮有透明的、也有磨砂的。但是不建议给孩子用这类书皮,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这类化学原材料是否对孩子的健康不利,所以还是慎重选择为好。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原创提供)

4

统一管理最有效!

老师不是为了给你们添麻烦、不是为了让家长折腾,而是为了更有效的统一管理。

要知道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大部分“毛躁”的孩子,他们的作业本上面可能全是窟窿、书才没发几天已经全是褶皱,这些都是坏毛病,而不少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学习、无视孩子的坏习惯)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所以老师才会要求孩子统一包书皮,低年级的孩子可能还会要求统一包作业皮。

老师这样做的几个目的:

1.通过这样的手段强化孩子爱书、爱作业本,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2.通过这样的手段帮助孩子纠正一些坏习惯;

3.老师看到办公桌上摆放的很整齐在作业本,心情也会好很多;

4.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孩子的作业本包书皮的过程,都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这是最重要的亲子互动的时间和机会,在这段时间家长也可以强化给孩子听:要爱惜新书,或者强调新学期要认真学习之类的大道理,或者一些为人处世的小逻辑,这种“人畜无害”的亲子沟通过程,会成为很多孩子美好的回忆(相信很多爸妈在给孩子包书皮的过程中一定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包书皮的场景)。多么美好的回忆,不是吗?

这些老师安排的事情,又没占据多少时间,也没消耗家长多少精力,更没花多少钱,家长又何必为这点小事耿耿于怀呢?

5

我是老师,以前我要求学生包书可以用挂历纸、牛皮纸,直接买塑料书壳包也可以,总之只要能保护书,孩子用起来方便就行。今年换了,校长要求必须白纸书壳套塑料壳,还要检查,白花花的书,白花花的作业本,可怜了一年级的孩子,找到需要的那一本不容易……

6

哎呀,回答这个问题又要暴露年龄了。笔者小的时候,每个学期给新书包书皮,是一件非常有趣又充满期待的事情。

小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书本用一个学期准就破破烂烂的了,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到了大学,期末考试考完,书都还是全新的。。

难道是因为小的时候比较好动,容易把书弄坏?卷书角,大概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有的习惯吧,小的时候精力超级旺盛,在外面蹦蹦跳跳一天都不会觉得累。大概就是精力太过旺盛了,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身体上不能动,手上的小动作自然就多了,卷书角就是一个。另外,就算不故意卷,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书角也总是会卷卷的,想来想去,难道是因为小的时候,人长的小,小胳膊小腿的,在看书写字的时候,人爬在上面容易把书角卷起来?

除了卷书角,转书(一只手指头顶在书的中间转动书),拿着书当武器进行决斗,这些都会对书有一定的损害。还有就是像语文书,数学书这种,平时的家庭作业就是从后面的练习题中出,语文要抄生字,数学要抄练习题,需要长时间停留在某一页,而小学的课本大部分都是彩色印刷、厚纸张的,要使课本停在某一页,就得沿着胶装处折叠,折叠的时间就了,书皮就容易掉下来。再加上书本装在书宝里摩擦,来回地蹭,是很容易破损的,所以呀,包书皮还是必要的,有时是孩子比较小,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时候。

7

低年级的同学,如果不包书皮保护,大约使用一个月左右,书就会破皮卷起来,两个月封面就会掉,使用不到期末。小孩子和成人不一样,喜欢写写画画折折叠叠,书本就备受折磨,所以老师统一要求包书皮是有道理的。

8

这个很容易理解了呀,包书皮益处多多。

1.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我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我觉得从一个人做事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态度、性格、品质。老师要求学生包书皮,无非就是让学生养成爱惜书本的好习惯。

一学期下来,一般情况下,凡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其书本都崭新如初。

2.锻炼孩子动手能力。

市面上卖的书皮有成品和半成品,还有的是自己废物利用,用广告纸、挂历来包书皮,在包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3.仪式感的重要性。

当新书发下来,学生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包书皮,同时也意识到新学期的到来,要调整好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学期开学,各文具店门口,学生买书皮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自都挑选自己喜欢的。甚至在班里相互欣赏、评论。

5.增强亲子关系。

低年级学生需要家长协助,在陪孩子包书皮的过程中,无形中促进了与孩子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增强亲子关系。

包书皮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乐趣,对于家长来说是一种情怀。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部分塑料书皮含有致癌物和有毒物质,请家长慎重选择。我个人认为传统的牛皮纸、挂历等纸质的材料就挺好。

9


孩子开学后,老师会让学生把所有的新书和作业本都包上皮儿。主要作用就是保护书本。

因为孩子们发的书和本儿,要用整整一个学期。而书本的封面,都是纸质的,容易磨损,也容易弄脏。

如果出现磨损撕裂残缺脏污。会影响孩子们的使用。也会给老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

但是现在文具商店里售卖的书皮儿大多数都是塑料制品。甚至有些塑料的质量并不合格。

孩子们在这些书皮的接触中,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我从来不给孩子买市面上的塑料书皮儿。

我会到文具店买大张的加厚牛皮纸,回家后用牛皮纸给孩子包书皮儿,

这样既符合老师的要求,也做到了安全环保。

10

一次开学“仪式感” 一次家庭民俗活动

一次手艺传承活动

1. 我家孩子包书皮的日记:昨天是我的返校日,我看到了久违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很高兴。我还领到了崭新的课本,我好想给他们穿上新衣服,以免弄脏。回到家,我就小心翼翼地包起了书皮,由于我的新式书皮是要粘的,所以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给我的课本穿上新衣。今天我拿出了我的课本进行了预习,我希望能有个好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和孩子一起分享升级和新学期新希望的一次“仪式感”。发了新书,孩子升级了,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或者过了新年,又大了一岁,看着孩子的新书,难度越来越大,知识面越来越广。原来和孩子在一起,就是老用旧眼光来看待孩子,现在一切都是新的。觉得原来孩子的毛病,原来孩子不会的题都属于以前的书本;现在用了新书,原来的不好都一扫而光了,迎来的是一个全新的书本,全新的孩子,全新的学习。孩子也在幸福中和家长完成一次手工,完成一种心灵的沟通和默契,完成一次学习活动的开端。

包一次书皮,一次书的保护教育。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多次提醒孩子保护书的教育。这种机会,会让孩子从书的使用起点开始,用具体方法具体行动来保护。


2. 一种手艺传承心理,惯性。没有人去考证从什么时候开始包书皮,但绝对是从我们的祖先开始的。爷爷教会了爸爸,爸爸教会了儿子,儿子肯定又要去他自己的儿子。每一次都是心灵的惯性,都是一种手艺的传承,都是一种手艺的接力,都是一种民俗活动。


3. 低年级的孩子们语文和数学课比较多,用书的频率高,书容易破损。低年级因为科目较少,特别是语文和数学课课时多,作业多,使用次数多。不管是我还是孩子,都是把书页使用得卷了起来,右下角的书角都折着。以至于最后,我都把孩子的书角给剪成弧形,这样看起来比较舒服。

4. 孩子们喜欢玩而不注意洗手,污损书页。不管是孩子在院区里玩,在校园里玩,还是在教室里玩,他们都喜欢玩了就赶紧在家长的招呼下或上课铃声的催促下,赶紧拿出书来学习。这种小脏手,早早就把课本给弄脏了。特别是封面,脏得更快。有了书皮,到了学期中间,把书皮揭掉,封面又像新的一样,又给孩子一种全新的感觉。


5. 我当老师的知道,把书弄得脏乎乎的,烂兮兮的,实在是觉得对不住自己这个老师。我觉得孩子们手里的书,好像也是自己的娃娃,孩子们把书弄脏弄破就好像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的一片苦心。我有时候无端认为,哪个孩子把书保护得最好,期末考试就能够考得最好。如同文曲星最看重把书保护的最好的学生。

6. 孩子们用铅笔写字,写错了用橡皮擦,容易破损书页。越擦越薄,越擦越软,越擦越烂。书大,孩子们胳膊短,手小,每次孩子们都去袖子擦着书页去翻书,容易蹭破。大一些的学生能够一次估出翻页的大体位置,低年级学生需要多次翻书。

7. 我在河南大学上学的时候,借田锐生老师的台港文学资料来读。每次我都裱了书皮,看书的时候都要洗手,保证让书洁净。到我还书的时候,把书皮揭掉,按时还书,给田老师留下一个珍惜书的好印象,便于以后再借不难。


8. 孙犁的“书衣”。

《书衣文录》是孙犁的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书话史上的名著。顾名思义,就是将在书皮上题录的文字整理刊录而成的一部特殊散文集。它是孙犁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日记断片。孙犁并无日记,书衣文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揭示作家性格本真,研究“新”“老”孙犁在精神上的蜕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期以来,孙犁作为小说名家、散文大师的身份越发得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认可,其研究也越日见繁荣。《书衣文录》自1979年问世至今已整40年,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版本,各版本收录情况又不断变化,故有必要对其版本谱系进行梳理。

“文革”不久,孙犁的大量藏书被封存并抄走,直至1972年,被抄走的藏书才陆续放还。面对几经波折的书籍,孙犁“曾于很长时间,利用所得废纸,包装发还旧书,消磨时日,排遣积郁”,并在书衣上标明作者、书目,卷数以及产生的感触,也就形成了“书衣文”。它是孙犁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撰写的一种特殊的文字。这些文字首次问世是在1979年至1980年,主要是在一些报刊如《天津师范学院学报》《长城》《芙蓉》等上发表。

孙犁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新的书衣文,又陆续收入他所出版的散文集中。1984年4月11日、4月18日、4月21日,《天津日报》分为上、中、下先后刊载了书衣文计23则(其中《书衣文录》(上)9则,《书衣文录》(中)7则,书衣文录(下)7则)。1986年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老荒集》里,孙犁把23条书衣文收入;1986年3月29日,孙犁又在《天津日报》刊载《书衣文录拾补(上)》12则,4月2日再次刊载《书衣文录拾补(下)》16则,并附《书衣文录再跋》。1987年4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陋巷集》,孙犁又把《书衣文录拾补(上)》与《书衣文录拾补(下)》计28则收入;1987年7月27日、28日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书衣文录19则,198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无为集》时,孙犁把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19则并增加了《太平御览》、《唐玄宗王羲之书金刚经》两则一起共21则收入;1990年4月14日《羊城晚报》刊载《书衣文录摭遗》10则。同年10月5日于《羊城晚报》上又刊载了《书衣文录》14则。1992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如云集》时,孙犁又将《书衣文录摭遗》和《书衣文录》共24则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