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老人去世,做儿子的在村里遇到任何人都要磕头,是为什么?

老人去世,做儿子的在村里遇到任何人都要磕头,是为什么?

2020-10-23 08:32阅读(135)

老人去世,做儿子的在村里遇到任何人都要磕头,是为什么?:本地俗话:孝子头,值狗毬。从来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是,家中有长辈过逝后,孝子孝孙见人跪头成了

1

本地俗话:孝子头,值狗毬。
从来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是,家中有长辈过逝后,孝子孝孙见人跪头成了正常的事。
本地以前没有火化的时候,家中有长辈过逝,用大木棺材土葬,双龙杠十六人抬,如遇上坡下坎的时候,前拉后推需要三四十人才能抬上山,上山后还要挖坑、垒坟,都需要人手,这些都是乡里乡亲来帮忙,所以,见人就跪以示感谢成了传统,特别是有些山路不好走的时候,前面孝子孝孙的跪成一排,直到顺利通过才起来,看着还壮观。
不过,现在火化后方便多了,棺材小了许多,如果帮忙人少的话,棺材还可以折散到山上组装,孝子跪头的场面已经简化多了。

2

我们这里如果老人去世了,要去老人的娘家跪门,如果家里面有两个儿子的就是二儿子去跪,大儿子在家支撑家里面的一摊子。这个跪门是有讲究的到了老人娘家之外门边上磕个头不进门的,意思就是告诉人家老人没了。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是我爸爸里里外外一个人主持大局,我老爸是老三,两个大伯不管事,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我奶奶要下葬了,我爸一整夜没有合眼所有的事情就他一个人忙里忙外,送我我奶奶,我爸一个人躲在屋里大哭了一场,有兄弟不管事一个人操持着所有的事情是多难,我跟弟弟都看在眼里。

我们这里老人去世孝子磕头也是有讲究的,人家在辞灵的时候就去跪灵堂最后一拜的时候,儿子也要跪着跟人家行礼,孙子也应该跪着行礼,这就是感谢人家能够来送老人最后一程,一个地方一个规矩,风俗大家就相互默认了相互这么做的,时间久了就是一种传承,肯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3

以前我也纳闷儿,也问过。

对于各种风俗,小时候我是基本上都不懂的。因为我堂哥中的二哥是村里红白事的两个主事人之一,凡事听他安排就是了。

听二哥说,孝子之所以见人就磕头,一是报信。告诉大伙儿,家中有不幸发生。二呢,代表自己不孝,没能照顾好长辈,至其离世。戴罪之身,不敢和父老乡亲平起平坐。磕头谢罪。三呢,才是重要的,白事要请求乡邻们帮忙,操办善后事宜,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必有所求,就先礼下于人吧。无论平日里亲疏恩怨,一个头磕下去,大家就以死者为大,不计较太多了。我们这边,孝子们只管守在灵棚,其他事情都是乡邻们操持完成的。主持此事的,有两个人,一个负责钱的收付支出,叫里柜。另一个负责事程安排,人员调配,叫外柜。里柜有个副手,是村里毛笔字写的最好的或是第二第三好的,似乎他们是会计出纳非一人。另外还有一两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抽烟喝水,代表众乡邻提一点参考意见,或是对各村亲戚们的情况说一下特殊之处,貌似顾问。再下面是各小工头,负责烧水的,负责做饭的,负责上菜的,负责接待宾客的,还有专门负责陪酒的。各家族的主事人一般都是后面两项。酒量不行或不擅长表达的,一般都主动提出要求跑腿打杂。反正接待宾客那边多两个人少两个人也无所谓。会说这边请请这边的,都能胜任这份工作。整个过程,结构复杂还乱中有序,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整个事情结束之后,孝子们要围村磕头。各路口都要拜,见到路上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对着下拜磕头。这时候,磕头就是感谢四邻了。

4

在我们这儿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无论你辈分再高,等你父母去世的时候,也要给辈分低的人磕头。

因为在很多农村,只要老人去世了,做儿子的无论遇到任何人(小孩子排除在外),都是要磕头的。

为什么要磕头,我分析的原因如下:

一是感谢邻居、乡村过来帮忙。

在农村,老人去世阵势很大,甚至超过结婚、小孩满月酒等场面。因为这样的事统称白事,去世老人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过来祭奠和吊唁。再加上出殡时需要人挖墓坑、接待亲人、整理孝布、安排客人吃饭、买东西等等,需要很多人来帮忙。

而且我们这里的规矩,儿子是孝子,要在灵前守孝,一般没有重大事情,是不可以离开灵堂的。所有需要购置物品、招待客人、老人出殡等杂活,都需要大量的村民来帮忙。

别人过来帮忙了,儿子必须要表达谢意,用跪的方式虽然过于形式,也是最真诚的意思表达。这时候,是不分辈分的,低辈(也称免辈)的,也是需要下跪感谢的。

二是告诉别人自己的父母去世了。

如果哪位成年人,由问事的(我们这儿也称大总)带着,即使不带孝布,逢人便跪,别人立刻就会知道他的老人去世了,自然也会安慰一番。而后,也会询问老人何时出殡,何时去帮忙等。

三是对父母最后的赎渎吧。

见人下跪,好像代表自己对待老人照顾没那么周到,让老人过世。也是对老人做最后的、表达养育之恩的另外一种方式。

虽然有人认为老人去世,儿子逢人就下跪,是一种封建主义思想,不应该提倡。我要说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一步步消失,保留一点传统文化,也是保留一点文化遗产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让这种形式继续保留下去吧。

曾经在以前,老人过世那几天,儿女无论是吃饭还是干别的,是不准坐着的;白布鞋是不准脱的;是不准抬头、说笑、大声喧哗的……以示对过世老人的尊重。只是到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5

老人去世,儿子遇到什么人都得磕头。说的就是给老人解罪过,也不管老人生前你对他(她)孝敬与不孝敬,死后都要这样做,让人们有一个好评。这也叫前传后教,至于能给老人解罪与否谁人能说?

6

回答问题:在农村老人死了,要出去找本族群老人主持丧事。见面要跪下磕孝头,请人帮助穿装裹衣入殡及其办丧事。家庭的人员晚辈穿白衣服(孝丿衣,穿孝衣不宜外出或进出外:族姓的家里。见到长辈磕头谢罪。首孝期间严肃正经,辈分按高向低排列。来人吊丧一同下磕头还礼。否则会让人耻笑和长辈人的怒斥。-

7

这种事在我老家农村是最普通的事了,老人去世,做儿子不是见着人就磕头,这事是有讲究的,首先,老人去世后,在家中要设灵堂,在老人未入土之前,村中的本村村民和逝者及逝者的子女的好友,亲属会前来吊唁,做儿子的要灵前守孝,前来吊唁的人,因为死者为大,所以不管来者年龄大小,辈分大小,一律在逝者灵前行礼,我们家乡行的是磕头礼,就是在灵前给逝者磕三个头,而后孝子也必须给吊唁者还礼,也是磕三个头,农村就是这礼节这也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传承。不知道别的地方是怎样的风俗!

8

这是对以成人身份的尊重,以这方式也告诉对方自己的父或母的死信,也有长孙代表父母的,这是乡村的一种礼节。

9

本地风俗是:老人去世家中儿孙请人帮忙磕孝子头,白天都在灵前或大门口站着,来亲属或村邻吊唁时,值客大声招呼:来吊纸的!儿孙们大声回答:待着呢!说完磕头迊接,没有在村里遇到任何人都磕头的说法。

10

这个我亲身经历过。

父亲去世,就在家里堂屋办了葬礼,棺材要在家里停够三天,那是内心最痛苦的几天。

这几天,白天前来一直会有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女的就有做女儿和儿媳的给她磕头,不管年纪还有辈分一样磕。男的,就有儿子给人家磕头。人家不让磕,或者走开了,这边还会追着给人家磕头。

我穿上孝褂,戴上头孝,腰上系上孝带。老一辈人说,我是闺女,是重孝。我娘说,等她百年了,我就要穿孝裤子,是一身孝。我抱着娘哭着说,我娘长生不老,我不要做孤儿…

办完葬礼,大老资招呼来参加葬礼的人们,去饭店吃大席。我没去,从葬礼回来我就在家守着我娘,她走一步我就跟一步…因为最难过的还是我娘。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