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抱团养老”在外国已经非常盛行,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抱团养老”在外国已经非常盛行,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2020-09-07 19:33阅读()

“抱团养老”在外国已经非常盛行,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您觉得“抱团养老”在中国行不通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欢迎身为父母、子女的你们各抒己见。:抱团养老不符合

1

抱团养老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人的经济能力不支持抱团养老;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支持抱团养老;抱团养老的付出和受益不同,也使抱团养老的个别现行者最终失败。抱团养老中团队的老年黄昏恋成为抱团养老失败的最后导火索。所以在30年内,中国不可能普及抱团养老的做法,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养老院养老为辅,居家社区照顾养老等形式进行养老,不排除个别抱团养老可以运行几年,但是随着这些人的年龄不断增大,有的人逐渐退出,暴露出的矛盾日益增多,所以抱团养老这种形式虽然在媒体上喧嚣一时,但是已经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有人吹捧这种养老形式,但是实际趋势去抱团养老的人会极少极少。

先说一下中国人的经济能力不支持抱团养老。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处于温饱生活,养老金不是很多,让他们去抱团养老,生活水平低了就失去了抱团养老的意义,生活水平高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负担不起,富有的人群根本就不需要抱团养老,自己有自己的别墅,自己有自己的各种生活保姆,这样的人是不需要抱团养老的,让一些经济能力并不适合抱团养老的人。到一起去抱团养老,不可能大家的消费水平都一样,饮食习惯都一样,各种活动的支出费用也不一样,所以大家一开始还可以互相将就,久而久之。必然会因经济支出的不同而发生矛盾,抱团养老的结果纷纷离开。有些西方人,他们本来自己的积蓄和自己的退休金比较高,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就不用考虑节约,也不能因此产生较多矛盾。另外,他们没有像中国这样优越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有了问题,他们也得将就,不能退出抱团养老的机制。况且西方的抱团养老也只是一部分,绝不是全部。

我们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其优越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实践中也是可行并受到欢迎的。没有特殊情况的家庭,一般都是子女对老人给于养老的照顾,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中国又不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把孩子管到18周岁就不管了,现在的情况是管了儿子管孙子。岁数大的身体好的,把孙子都供出高中了,这样的付出必然会带来养老的回报,现在不仅仅是一代人养老的,是很多家庭已经接近两代人养老人的阶段,所以没有必要去抱团养老。去抱团养老的人会受到周围人的耻笑,去抱团养老老人的子女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即便有一部分老人有条件,比较适合抱团养老,但当实际去参加抱团养老以后感觉不适合这种养老形式,所以即使没有子女进行养老的老人,也用居家养老火去养老院养老来安排自己的老年生活。 其实在几亿中国老年人的当中,出现几百几千抱团儿养老的典型老人,不管成功和失败,他们的比例是极小极小的,没有任何指导示范意义,况且大部分现在已经彻底失败。所以我们老人不要以任何希望寄托于抱团养老,那是水中月只能看抓不着。

抱团养老由于每个老人付出的不同和得到的不同,逐渐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也是抱团养老失败的重要原因。比如说有的人身体好,可以多干一些活;有的人厨艺好就多去做一些饭菜;有的人会种菜养家禽就去养一些种菜养家禽,可是有的人到了抱团养老的集体当中,今天有这个病,明天有那个病,都是大家照顾她。她不能为大家服务,久而久之,这种只索取不能付出的人,自己觉得在抱团儿养老中也不合适,就自动退出了抱团养老,每个老人在抱团养老的初期。设想是各尽所能互相帮助,但在实际运作当中,达不到这种各尽所能的情况,因为有的人身体原因和其他原因做不了什么,只能享受其他抱团养老老人的服务。这种不均衡服务,导致抱团养老在几年之内散伙。

有的抱团养老团队当中存在着几个单身老人再婚,这也是抱团养老的隐患之一。老年人再婚是应当支持的事情。 但是在抱团养老的团体当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随之而来的是互相追求,多人竞争,追求中产生黄昏恋的矛盾。这种矛盾促进了老年人抱团养老的散伙速度,婚姻不成功的看着非常别扭,自动退出抱团养老,成功的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幸福,没有必要继续在抱团养老的团队当中,退出抱团养老,去过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失败者因为在这个团体当中受到了侮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所以也不愿意在这个集体当中继续生活下去,所以抱团养老分崩离析。抱团养老有一个好的开头,结果是虎头蛇尾。

2

“抱团养老”不会是一个主流的方式,在中国也不会行不通,现在也有一些人众筹养老、抱团养老,有的也进行的不错。

“抱团养老”在国外非常盛行,这个归纳可能有点偏差,一般了解,情况并不是这样。发达国家的养老事业还是比较高水平的,特别是养老院的运作相当成熟,我们跟它还是有比较多的差距的。

“抱团养老”基本是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参加的人,既不想居家养老,也不想到养老院去,于是几个朋友众筹一下进行养老。

比较熟的同事,或者比较熟的朋友,才有抱团养老的可能。但是距离即是美感,人走得太近、靠得太近,总会有一些矛盾产生。谁会不会多吃多占,谁会不会挑肥拣瘦,总之人性中的东西,也使得抱团养老很难延续长久。

虽然成功的案例不多,但是还是有些人很早就开始规划了抱团养老。昨天刚看到一则消息,21年前有几个上海老人希望在一起养老,于是众筹了5万块钱买房子,没想到这次众筹相当成功,21年后,众筹的房子市值已经超过了500万。

不过这个消息背后是,1999年众筹买了房子,这几个老人度过了抱团养老的那些年,不过这座房子2017年就闲置了,老人们有的回归家庭,有的到了养老院,总之抱团养老结束了。这座房子也被老人们最后捐出去了,作为老人活动空间。

抱团养老的难题,首先,本来都是老人了,想要彼此照顾也是越来越难的;其次,每个老人的养老方式,其实也是让他所在的家庭受到审视;第三,确实也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支撑;第四句,也可能会出现众口难调的现象。

中国式的养老,是基于人口基数的庞大,最好的方式还是把居家养老和养老院模式完善起来,抱团养老这种自发模式,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

3

抱团养老模式在国外的历史其实也不久,引入到国内至今时间就更短了,行不行的通暂时还不能简单去盖棺定论。

何谓抱团养老,通俗点讲,就是几个老人聚在在一起搭伙过日子。抱团养老这一概念起源于六七十年的丹麦,此后在人们有意推广下,欧美国家也就开始慢慢变得流行了。抱团养老的优点是几个志同道合、离开儿女的老人一起生活,生活上能到同伴的照顾和帮扶,精神上也能得到互相慰藉;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老人们在一起相处久了,生活中互相之间也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甚至无法调和。此外,老人们毕竟都是有家庭的,要是与家人太久没见面,还是产生精神失落感,这不是老人之间的精神慰藉就能得到弥补。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从国外引入的抱团养老模式在国内并不能克服其缺点,并且这先天性带来的缺点还被放大了。原因主要在于国内文化、经济基础等各方面与国外有着不小差异。

文化上的差异。国外宗教文化,比如在基督文化影响下老人们,他们更容易接受抱团养老这一新鲜事物。而且,国外的家庭观念相对没那么看重,个体自由是他们从小就被灌输的生活理念。如此,就算抱团养老六七十年代才起步的模式,还是很快就被欧美等国的老人们所接受了。我国就不一样了,受传统文化影响,家庭观念都比较重,家庭在我国传统文化可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年轻人离家久了回家里都感觉特别温暖,又何况老人们呢?虽然是一起在抱团养老,可一起生活的人毕竟少了血脉相连的亲切感,多少还是能感觉彼此之间隔了一层东西。

再说下经济基础差异吧。其实抱团养老这一模式只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流行,像东欧、南美等国的老人们同我国一样,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网上有人写过美国几个老人抱团养老的生活事。几个老人见房子太小住不下,于是他们就找个了空旷点的地方,再建几栋围在一起的独栋房子安家。这种财力,国内国外又有几个老人负担的起,就算美国这种有钱的老人恐怕也不会遍地都是吧。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已渗透到了我国老人们的骨子里,别说再建栋房子,日常生活开销大了他们就已舍不得那个钱了。事实上,国内抱团养老的老人们最终会散伙,他们就是觉得一起开销太大了,发现自己一个人过可花不了那么多钱下也就退出了。

抱团养老,可取之处是有的,也算是对我国已有养老模式的一个补充。不过,这种养老方式想被我国现在的老人们所接受也不是件容易事。对一种新事物从抗拒到接受并认可,这需要要一个时间过程,我国的家庭观念又比较强,所需要的时间也就会更久。

(完~)

4

外国人讲独立,崇尚自我,其家庭观念比中国淡很多,在西方,普遍的情况是,子女满了18岁,父母的养育和义务就结束了。子女继续深造主要靠贷款,其后的就业,婚姻,养育后代等等,都要靠自己,父母不再负担,也很少干预。相应的,父母年老了,子女对父母也没有赡养义务,养老主要靠养老保险和社会福利。

所以,西方人到了老年,生活自理成问题,住进养老院就是普遍的现象。在还能自理的阶段,跟老朋友们一起住在老年公寓,彼此有个照应,这种情况也很多。

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的传统讲究亲情,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远不止18岁,供子女上大学,工作,买房子,结婚,带孙子,,,一直到干不动为止。做为回报,子女为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就成了普遍共识。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近几十年才建立起来,远谈不上完善,绝大多数父母还是愿意接受子女的照顾,而子女也不太放心把父母完全交给养老院。

再就是一个面子问题,老人不能在家养老,别人会说子女不孝之类的闲话。很多子女感觉把老人送出去有压力。而很多老人也觉得不能在家养老,脸上无光。

5

首先纠错;所谓西方国家“抱团养老”并不普遍存在,他们现在活着都“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只是“道听途说”的新闻。

我去过美国多次并且去了拉斯维加斯最好的养老福利院参观,不得不说,美国老人养老院基本福利设施是非常不错的,当然也要看什么州和行政区域地方和你口袋有多少钱!

抱团养老只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一个提法,实际上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主要就是什么样老人可以抱团取暖……什么样的老人是属于干干净净,没有任何身体疾病,健健康康于永远?

抱团取暖和抱团养老完全是二个概念,抱团取暖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好冷!充分体现出老人们在有能力情况下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这样的理想主义中的互相帮助是极其有限的。

抱团养老的要求就更加多了……,健康的身体,灵活的脑袋,充沛的精神,轻盈的脚步,老人们什么都不具备!怎么个方式方法抱团?如何可以抱紧,抱长,抱到“生离死别”的最后?

所以,养老还是靠政府,还是靠自己的儿女来关心,靠朋友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但是终究是很少的。

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算真的看清楚:一切都是浮云……健康的身体才是真正一个人最大财富啊!你可以做到“无疾而终”,那么,你才是真正的牛人!

最后回答标题主要:抱团养老在外国都不通,在中国就更加不可能通……,因为我们中国老人是属于: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这样的特性,抱团养老会抱出许许多多口舌和是非!所以绝对不看好中国老人“抱团养老”!

6

抱团养老,就是行不通。大家都知道,人上了年纪,各种疾病都找上门来,很多老人都是先从腿脚上老。大家集到一起了,可谁又能照顾谁?特别到了生活很难自理的阶段就更困难了。所以说除个别情况外,大多数老人还的靠儿女照顾。

7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习俗,家庭观念仍实足,延续下去。抱团养老乃是偿试阶段,有着不同习惯和性格,能相容在一起很不易。所以和国外相比各有千秋,只待后续如人所愿,能否成正果,试目以待!

8

行不通的原因有三:

1、用老话讲,抱团养老是一种"合作社经济",用新话讲,抱团养老是一种"共享经济"。个人认为合作社和共享经济本质一模一样。

2、抱团养老,一方面可能需要土地(土地属于农村)和劳动力,另一方面需要金钱和消费者群体(二者属于城市)。

3、目前来看,"农业合作社法"这个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为它把中国农村和城市一分为二,二者之间的土地、户籍、资金、劳动力、消费者市场割裂开来、划地为牢。

所以,抱团养老在中国行不通。

当然,城乡割裂、划地为牢也是有道理的,是为了防止城市资本下乡兼并土地,形成贫富分化。那么,中央政府就必须立法强调集体所有制土地"所有权"不变,以土地合作社来确保农民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城乡养老合作社来形成土地的消费的"收益权"。。。也就是说,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全部归农村,城乡养老合作社具有土地的收益权,这个收益权就是养老消费。

9

这种所谓的养老方式,在中国想不行不通,在国外也更不多见。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是绝大多数不可能接受这种说法的,人家讲究个性独立,相互尊重,喜相互不干涉,用钱基本上是AA制,家庭成员中都这样。可以认真的想想,如此计算的清白的相互生活方式,怎么个抱团取暖?我们这里也是很麻烦了,如果身体条件可以,收入大家差不多,一些临时所谓的抱团养老,说穿了就是一种短期旅游的凑合,时间稍长一点点看看,绝大多数都会自动鸟兽散。根本上问题没有保障,特别是回避了人性中的基本毛病,这种所谓的抱团养老,目前这是不可能多数人可以接受的。

10

“抱团养老”是个“泊来品”,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格格不入。

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尤其崇尚“孝道”: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养儿防老”、“叶落归根”等之说,这就形成“依靠儿女养老”的“家文化”;子女哪,把自己的父母送至养老机构,自身感觉是种“不孝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