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中国没有或很少外国卡车?

为什么中国没有或很少外国卡车?

2020-08-24 04:08阅读(75)

为什么中国没有或很少外国卡车?:这个问题是市场和国情决定的,要从多方面分析。1.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进口货车,虽然它们看起来美观、先进又安全,但是价格贵呀,:

1

这个问题是市场和国情决定的,要从多方面分析。

1.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进口货车,虽然它们看起来美观、先进又安全,但是价格贵呀,很多跑货车的老板都是以经济实用为主,一辆进口车的钱可以买两辆国产车,投资太大。

2.很多欧美和日韩等国家对车辆安全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超载和超速更是会严惩,所以国外货车超载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先不说国外对违规车辆的判罚量刑很重,就车辆本身而言如果出现超载等违规操作就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爆胎、供油不足等,也就是会主动罢工,这样的话不能为车老板带来最大性价比,在我们国家是无法生存的。


3.我国一般喜欢生产制造平头车,因为国家对货车尺寸有严格规定,最常见的半挂货车尺寸都是13米,加上车头不会超过17米(当然也有一些特殊车辆更短或者更长,这里所说的是最常见的),而国外货车车头都是大长头,总体长度一定的情况下会缩短挂车的长度,这样也就减少了载重量,不划算。

4.以前是穷,买不起太贵的进口货车,现在有钱了,但是没有必要再买进口货车。因为我国的货车技术已经很成熟,不能说与进口货车相差无几。也可以说基本上处于统一级车上。尤其是在发动机和车体承载能力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满大街严重超载的货车就知道了。

5.货车不像是家用轿车可以开个十几年,一般车老板在货车使用三五年之后就会选择淘汰更新,一方面是三五年之后货车故障率较高,维修成本相对较大;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超载作业会让车辆本身受损,出事故的概率极高,虽然想多赚钱,也是要考虑安全的。再加上国产货车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不如卖掉之后再加一些钱购置新车。

6.进口货车往往维修保养成本要高很多,一些配件需要进口,不光费用高时间周期也会拉长,要知道一辆货车每天的开销是很大的,再加上修车耽误的时间,这对于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货车老板来说无疑增加了很大的运输成本。

最后说一下超载,我国一个大货车司机的工资虽然很高,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差太多,也就是说欧美国家对于运输费用这一块比我们国家高的太多了,如果我们也把运费相应的提高,再加上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严格监管,我相信超载现象会越来越少,像国外那样舒服又安全的货车也会越来越多,你说不是吗?

2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亲身经历。

二十多年前,大概91、92年的时候,单位安排我去燕山石化提一批货,我就带着新来的一个小伙子和一个老师傅开着单位自己的五十铃货车上路了,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坐在车上我还说日本鬼子的车空调不错,挺凉快。老师傅路上就嘀咕,说能拉那么多吗?那时我对车一点不懂,就问车载重多少啊?说五吨。我说我这次就是拉五吨货,没多拉。

当天傍晚赶到燕山石化,第二天办手续提货,一切正常,但是装货的时候心里也嘀咕一下,为什么?货是桶装的,铁桶,就是类似汽油桶那种,心里算了一下,二十几个铁桶也没多重,就上路了。

出北京上高速,那时高速公路车也不多,我们开得也不快,开着开着,砰的一声,爆胎了。车上带着备胎,三个人一通忙,换好车胎继续,走没多久,又爆胎了。这下没法了,又卸下破胎。那个老师傅就带着小伙子推着破胎在路上拦车,那时候正好隔壁单位的一辆皮卡路过,就帮忙把轮胎拉着去修,我留下看车。一会儿,交警巡逻车来了,一问情况也没办法(车少个轮胎没法拖)。天快黑了,那两人回来了(搭的长途汽车,看到我们车下来,等没人把轮胎推过马路,严重违规,切勿模仿。当时是京津塘高速,人不多)。话不多说,装胎走人。出了高速到天津外环线,砰砰又是两声,又爆两条胎,这时候天也黑了,我说这样回不去的,还有一百多公里路,我就让他两个看着车,求过路车带着往市里走,也不认识路,到有公共汽车的地方就坐公交到了天津站,找到公用电话那时候单位总机还有人值班,把情况向领导汇报完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后来单位连夜安排一辆解放车带着装卸工过来挪货。

看了我的经历,就知道进口货车(日本车)什么德性了,就超了几百公斤的外包装,就让你记一辈子。一句话,性价比太低了。

3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说到卡车,全球知名的卡车制造商的确不少,例如戴姆勒,它称得上是全球卡车制造商的老大。除了戴姆勒以外,还有佩卡、沃尔沃、大众等都是世界顶级的卡车制造商,它们旗下都拥有很多知名的卡车品牌。

那这么多厉害的卡车品牌,为什么在中国却很少见到呢?


其实是有的,像广东这些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以低配为主的进口卡车,但进口卡车的后续维修、保养费用要比国产卡车贵不说,等待更换配件的时间可能也比较长。对于开卡车就是挣钱的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在这点上就让进口车在我国不太受欢迎。

毕竟我们也有重汽、东风、欧曼、解放、陕汽等品牌,质量也不差,价格还便宜,购买渠道更丰富,所以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相比起国产卡车,进口卡车的可靠性、保养周期、油耗等的确有它的优势,但这一切的优势都是建立在卡车安全行驶的基础之上。以我国现在的交通行驶环境、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道路状况等客观因素来看,很难保证卡车路上不出事故,所以一旦出事,投入成本更高的进口卡车就会损失的更多。


在我国几乎每个行业都已经存在一种饱和状态,而在货运行业也早已出现人员、车辆过剩的情况。所以就算你的卡车再好,出勤率才是王道,有生意、有货拉才能挣钱,否则就只能让这昂贵的卡车趴窝在那里。

在我们国家还存在一个报废政策,而且很多关于报废的规定都属于一刀切。例如排放标准,今后国六标准全国执行,国三车可能就要被强制报废。而在很多欧美国家,车是私人财产,就算现在执行了更高的排放标准,这些国家也不会将你的卡车强制报废。


只要你的卡车排放没有低于购买时的标准,政府就会采用额外征税的方式,让你为自己的卡车排放不达标而买单。而且我国对于卡车还有报废年限的要求,车型不同标准也不同,有4年、5年,也有8年 、10年,而很多进口卡车它的最佳使用时间却正好是3-8年这个期间,所以黄金年龄就不得不报废昂贵的进口卡车,搁谁也不乐意。


而国产卡车一般跑个三五年就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很多货车老板也会选择此时将其主动淘汰,面对成本更低的国产卡车,进口卡车自然很少有人会选择。

国外卡车制造商所设计的卡车类型都是有非常专业的类别区分,产品细分较为完善,什么样的卡车就是干什么样的活。


而我们国家的货运市场主要还是以散户为主,这类群体自然是以追求卡车的“多用途”为主,巴不得自己的卡车既能去港口拉货柜,又能去集市装水果。所以很明显,功能过于专一的进口卡车就不太适合我们的国情。

另外卡车使用的都是柴油,而我国的柴油油品不用过多解释大家都应该很清楚有多差。而且开卡车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家开卡车又不超载的吗?


进口卡车的制造商都是按照严格的车辆安全标准生产自己的卡车,这些卡车在面对超载时的表现可能还不如国产卡车。因为我们自己造卡车虽然也会考虑车辆安全标准,但毕竟中国人自己最懂中国人,就如程序员会给计算机系统留下后门一样,国产卡车更适合也更方便用来进行各种车身加固。

关注壹车热评,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汽车知识及推荐!

4

因为贵啊。

像沃尔沃,斯堪维亚,戴姆勒·奔驰,MAN以及依维柯和达夫这样的欧洲品牌实际上是很贵的,顶级的沃尔沃和奔驰价格都在300万左右,低配版本也在100万上下。最便宜的依维柯也在78万左右,这样的价格对散户来说实在是太贵了,毕竟一辆顶配的东风天龙或者重汽豪沃也才四十万多一点。一个车头贵了几十万,大多数人当然选择国产了。

还有一点,进口卡车维修点较为分散,国产卡车想保养维修则很简单。

进口卡车优点很明显,舒适,稳定且油耗低,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也会稍微大一点,这样的车最适合国内的快递物流市场,所以有很多这样的快递物流公司购买了大量的进口卡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领域也是进口卡车的主要市场,比如说大件车和危化产品运输。

5

30年前,我们的国家卡车生成落后,那是路上除了老解放(CA10 1956年开始生产的),新解放(CA141 1988年开始生产的)。其间,也经常看到各国进口的卡车如:日野,斯太尔,太脱拉.......后来生产三菱血统的解放平头柴(CA150 1995年开始生产的),20后,进口品牌卡车就很少见了,或者占比越来越低到现在,除了特殊行业的专业车型,进口车越来越少……这也说明我们的卡车技术越来越先进了,市场需求国货可以满足。对昂贵的进口车需求量很小了,试问:哪个国家的卡车可以像国产车这样,几倍核定载重量的超载年复一年地低故障率运行下去

6

因为外国卡车没中国卡车厉害,中国5吨的车可以拉20——30吨,20吨的车可以拉50吨,如果用外国车在中国来搞经营只有亏死的,再说我们现在的国产大卡质量也非常好了,车价又便宜又能拉何乐不为呢!

7

看到这个问题,只能感觉提问的人年纪估计不大。改革开放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电视里面就有很多的外国卡车的广告,主要是日本的丰田,三菱,五十铃,马自达,日野这些品牌。以前看多了国产的解放东风跃进,看到这些进口平头卡车的造型还是感觉耳目一新的。后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现在国内中低端卡车基本已经都被国产的取代了,这不是件很好的事吗?

8

原来中国很多外国卡车的。在九十年代,或者再往前,中国的重卡百分百都是外国进口甚至二手进来的。

那时候街上的重卡,要么是日野、要么是沃尔沃,还有三菱,甚至还有趁着苏联解体大量进口到中国的前苏联KAMAZ。那时候二汽都只能生产5-10吨的中卡。

后来是随着二汽的崛起,二汽率先研发并投放市场了霸龙等重卡系列。还有也就是中国重汽的崛起,陕西基地也开发了斯太尔系列,重庆重汽也开发了红岩系列。中国的重卡一下子反超西方了。

随着整车汽车的崛起,和重卡配套的柴油机、轮胎、车桥等也跟着崛起。潍柴动力、玉柴机器、东风康明斯、东方朝柴、常柴等动力企业,玲珑、三角等轮胎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今天,中国的马路已经鲜见外国卡车,甚至连外国商用车都难以见到。大货大巴99%都是中国品牌。

9

只能说现在很少有外国卡车。早期进口的外国卡车还是不少的,尤其是油田、矿山和特种车辆,欧美卡车比比皆是。这里只说说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的国内比较多的日系平头卡车。

日野:目前隶属丰田集团。这是比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商用车品牌,八十年代在中国主要有工程自卸车和公路运输卡车。顺便提一下,当时国内涉外旅游多数也都采用日野客车。



三菱扶桑:九十年代初进口到国内的三菱卡车多数都是T850拦板卡车,采用排量为11升的六缸柴油发动机,载重量8吨。在改装车领域见得比较多的是邮政专用车。


五十铃:九十年代初期,在国内公路上见到的五十铃CXZ系列卡车比较多一些,这个时期随着外贸量的增加,采用五十铃拖头(牵引车)拉集装箱的比较多。除此之外,五十铃N系列轻型货车当时也在中国家喻户晓,江西汽车制造厂率先引进五十铃技术生产JMC品牌轻型货车,同时还有广州羊城、湛江三星也以不同方式生产相同车型。此后,五十铃还与重庆汽车合资生产五十铃轻型货车和皮卡。可以说,五十铃是最早与中国车企合作生产商用车的日系品牌。


日产柴:UD是日产柴的标志。当时不少香港来的日产柴集装箱卡车的驾驶侧车门左下方都贴着红色的UD标,看起来很酷的样子。九十年代初,东风汽车引进日产柴CM卡车技术,生产出第一款平头卡车,就此拉开了东风与日产合作的序幕。


丰田:上世纪八十年代,丰田在中国投放的卡车主要是轻型货车丰田大利(俗称丰田双排座)和2400皮卡(俗称丰田的士头)。九十年代的丰田2400皮卡出入宾馆酒店也丝毫不觉得掉价。后来很多自主品牌,包括长城和田野(现在的中兴)也都是从仿制丰田2400皮卡起家的。


现在国内的卡车市场基本已被自主品牌所垄断,主要还是因为自主卡车品牌有了很大的发展,性价比高。当然还有个原因,进口卡车在超载性能上远远比不上国产卡车,换句话说就是不适合中国国情。哈哈!

(图片来自网络)

10

外国运一个风力发电机叶子要用专用的大件运输车,在中国随便一个平板就可以搞定。外国车气囊减震基本是标配,这种减震根本就不能拉多少货,在我国这种大环境下,一台进口车想要回本基本不可能,更不要说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