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

2020-08-30 22:31阅读(81)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衰败,为什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清朝主要是从乾隆皇帝开始衰败的。乾隆皇帝在位时间很长。清朝的衰弱和最后的命运,从那时候

1

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清朝主要是从乾隆皇帝开始衰败的

乾隆皇帝在位时间很长。清朝的衰弱和最后的命运,从那时候就注定下了。为啥我这么说,我下面就要分析下原因。

一切还要从乾隆朝的两个政策说起。第一个是闭关锁国,第二个就是搞文字狱、让清朝当时变成了万马齐喑究可哀

闭关锁国导致与世隔绝、掩耳盗铃

说起清朝灭亡的原因,闭关锁国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到底是谁搞出这个政策的呢?不好意思,搞出这个政策的就是乾隆。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宣布我们天朝不和你们这些个蛮夷玩了,我们以后自己玩自己的了。这次锁国之后一直到鸦片战争被英国佬砸开大门为止,这把锁总共锁了100年左右。

按道理说我们以前门也是锁的,好像也无所谓呀,最后都是从北面来的什么匈奴、金国、蒙古这些哥们把我们给灭了呀,海上的洋人好像以前也不对我们构成啥威胁呀。可是,这次运气不太好,世界潮流变了,从苦逼种地变成了科学发展了

我们来看看同时代的老外在干嘛。17世界60年代开始,西方发生了一场影响人类命运的事情-工业革命爆发了。我们以前和人家也差不多,打起架来都是用长矛、干起活来都是用锄头。现在不行了,人家开始整机器了,我们还是在整长矛加锄头,这差距按照现在来说,就是汗血宝马和动车组的距离。这时开始我们和老外就好像不在一个地球上了,人家是火车、战船、现代化的军事装备,我们还是老一套。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这仗打的就好像:一个大人拿着铁棒来打手无寸铁的三岁小孩一样了。

上面是技术差距,其实还有制度差距。清朝当时反正还是老一套跪---起--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英国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这种制度到现在还在用,到底好不好、反正比清朝那个制度要好一点吧。这就是乾隆皇帝带给我们的后果,我想说,清朝最后的命运已经基本决定了。

乾隆搞文字狱,让大家都闭嘴

古代历史上我们国家的文字狱那是一绝,为什么要搞这个, 因为他们想长时间的为人民服务呗。古代的科举有两个重要目的:首先是把人才选拔出来,免得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人才漂泊在外,这可是古代朝廷的重大损失哦,其次是培养大家的爱国精神和守业信心。

大家都知道,我们长期学习和反复考核的就那么几本书,在下不才看过几本,内容大多数就是教人怎么三从四德、报效国家、安居乐业的,长期读下去对古代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乾隆皇帝可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你们在那里叽叽喳喳、啰哩吧嗦,严重影响了他的发展。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是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乾隆帝施文字狱130多次远远胜于他爹的30多次、他爷爷的20多次。文字狱不光导致大量的文献被毁,最后只剩下拍马屁的书,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导致当时所有的读书人都不敢讲真话了,就剩下拍马屁和撒谎的人了在那里长篇大论了。

一个万马齐喑的清朝,在当时会出现什么人,当然就会出现马屁精和骗子。因为说真话肯定不行,那就说假话、好听的话吧。后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说假话和漂亮话的人一抓一大把,广州城都被英国给打下来了,广州守将奕山明明已经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合约》还赔了600万赎城费,结果他上奏皇帝的时候,大吹特吹一番,意思就是他把英国人打跑了,结果这哥们还升了官。

以上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的这两个政策确实不咋地,一个导致了清朝落后于时代潮流,另外一个导致清朝当时落后了还不敢说。从此以后,清朝就蒙着头、听着美好的故事,一直睡到了1840年英国人来敲门的时候,大清才再次醒来,最后也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2

白莲教起义

乾隆尸骨未寒,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白莲教起义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是大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这场起义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一直持续到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历时九年,波及四川湖北陕西等地,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

白莲教,由来已久,大概元朝统治的时候,就有白莲教了。起于元朝时候,有人说他们是秘密宗教组织。就他们暴露给外界的行为看起来,应该算是一种邪教。从元到清,白莲教的影子绵延不绝。

白莲教之乱仿佛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先声,拖了九年,大清耗费了两亿两白银对其进行镇压。在乾隆末年,国库还有存银七千多万两,这次运动几乎将乾隆积累的国库耗空。因此,清政府不得不另谋出路,加征特别税,通过捐纳制度等获得了三千万两的收入。这相当于为进一步深化社会矛盾,添油加醋,火上浇油,也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

大清开始了祸不单行的动荡之旅

嘉庆皇帝还算是一个有想法的青年,他觉得父亲把江山折腾到荒唐不堪的地步了,他决心要做中兴之主,重振大清的雄风。

但他心中有一个无法说出的秘密,大清子民的冤头债主,其实是他的父皇,大清王朝的“十全老人”乾隆。然而,他自己拨乱反正,却决不允许别人说破父皇的“过失”。

1851年,真正让清政府受到重创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这场席卷了中国最富庶地区的运动将清政府的粮仓击毁,使得清政府国库彻底空虚,再无重振雄风的可能。清政府被迫四处调兵遣将,横征暴敛,花了十四年时间才将其镇压。整个社会环境矛盾进一步加深,至此,清政府已经无药可救了。

祸不单行,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大清的北方也不安稳,北方捻军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到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运动的破坏力虽然不如太平天国,却将混乱的局面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

嘉庆帝死后,他的儿子旻宁(旻音mín)即位,就是清宣宗道光皇帝。道光帝时,清王朝已经越来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到了公元1840年,即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打这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统治,前仆后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近代史时期。

盛极而衰,文字狱可能是罪魁祸首

康雍乾三朝盛世,实际上在乾隆统治的中期就已经终结。随着社会矛盾的尖锐,乾隆三十九年,山东临清爆发了由王伦组织的清水教反清起义,算是白莲教起义的先声,为白莲教起义打了个头阵。

沉醉于“古稀天子、十全老人”美誉的乾隆帝,在社会矛盾越积越多的情况下,居然毫不知情地将皇帝大权委权于和珅。

此后,随着和珅的专权,“盛世”急转直下。到乾隆晚年,中小规模的反抗和起义已经遍布全国。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的大爆发,标志着清朝进入了衰败时期。

回顾清朝的盛世,实际上从清初的文字狱,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文字狱是康雍乾盛世的一大污点。按理说,一个朝代想要发展,需要长盛不衰,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巨大作用,尤其是盛世更需要重视知识分子。然而,在康雍乾时期,所谓的文治,是以保证绝对的君权为前提的,绝对的君权导致绝对的独裁。在独裁统治的高压下,官员大夫有话不敢说,有事不敢做,朝廷上下萎靡不振,社会治理严重混乱,官场贪污腐败严重,民间人民生活艰难。

真正的盛世是人民安居乐业

大凡盛世,都有一些共同点,大概即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人丁滋生,社会安定。另外,盛世都注重发展民生发展经济。

不过,历史上也不乏有经济高度发展,而民生实在艰难的事例。极端一点如秦朝,表面上盛极一时,但民众生活水深火热,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盛世。再如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生产力亦相当发达,但大明王朝肆意搜刮百姓,官吏暴富,国库充盈,但是社会上却流民遍地,反抗蜂起。

因此,真正的盛世,必定要以民为本,让人民安居乐业,藏富于民,以换取民心的支持,只有人民生活水平好了,盛世才能长盛不衰。

3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说一日道光召见他的四皇子和六皇子前来问话,两位皇子深知这次谈话的重要性,于是赶忙找来自己的老师商讨对策,六皇子的老师给出建议是:有问必答,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目的是向道光彰显自己的才能。

四皇子的老师是老谋深算的杜受田,杜给的建议是:无需多言,伏地痛哭。杜受田知道若比才干,皇四子是比不过皇六子的。

二位皇子进宫后,皇四子伏地痛哭,道光很欣慰;颇具才干的皇六子就这样输了。

原来杜受田料定道光会说:自己年老多病,恐怕将不久于人世。他告诉皇四子这时只需说一句:愿哀求上天以自己的寿命来换父皇的安康,然后伏地痛哭就可以。

道光深感欣慰,皇四子就成了他心目中最适合的继承人。这就是“藏拙于孝”

这两位皇子分别是:皇四子即咸丰帝和皇六子恭亲王奕?。

1850年道光去世,咸丰继位。这一年也是大清彻底衰败的开始。道光选择皇四子为继承人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也是后来晚清皇室衰败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上咸丰是一个很无能,且很偏执放荡的君主,1860年就去世,年仅三十岁。咸丰死后,他和慈禧儿子同治继位仅六岁,这位可怜的小皇帝在十九岁就过世了。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最后选定了四岁的光绪来继承了皇位。光绪死后同样没有子嗣,于是三岁的溥仪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三年后清朝灭亡。

咸丰及以后的三位皇帝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的多事之秋,但清廷这时的皇帝是一个赛一个的小,没有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皇帝,不是傀儡,就是早亡,实在是难当大任。这些问题的根源,实则都源于咸丰。清朝最后的三位皇帝竟都没有子嗣,或许也早就注定了清朝的灭亡。

我们都习惯说慈禧误国,但如果皇四子没有当成皇帝,慈禧是无论如何也操纵不了清朝的。所以从咸丰登基的那一年算起,大清已注定开始衰败了。

假如道光选定的继承人是奕?,会怎样?

首先,奕?有才干、有远见,在乱世之中会力挽狂澜挽救危亡。

其次,奕?身体健康且长寿,活到了66岁。他的继承人必定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的成年人皇帝。

如果真是这样,大清的历史必将改写。可惜,道光选定的不争气的咸丰。这次错误的选择影响了清朝五十年,直到1912年溥仪退位!

4

从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乾隆开始的。

在历史上,对乾隆一直有“好圣孙”的说法。很多人也认为,雍正能够继承皇位,正是因为有乾隆这个好儿子。也是因此,乾隆在雍正继位后,就得到了特殊栽培。甚至,民间还流传着雍正为了防止弘时跟弘历争皇位,将其杀死的故事。

如果,这个背景是真的话,那我们就可以理解乾隆的“傲娇”心态了。

首先,乾隆上台后对他老子也很不客气。乾隆给那些被雍正打压的人平反,并否定了雍正的一些做法。例如,老十四胤禵被雍正幽禁十几年,乾隆上台就放了。还有对“火耗归功”的使用,本来是增加地方财政资金的,后来也被乾隆弄到中央去了。

(唐卡上的朱棣,地位看着也是次于活佛的)

其次,对周边地区和民族采取鄙视的态度。例如,对西藏地区,乾隆不仅要和活佛平起平坐,还要高活佛一等。这就缺少了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西藏不同意,于是,乾隆就不远万里的出兵征讨。耗费大量军费。。。

(乾隆花了几千万两白银,把自己摆到了和活佛一样的位置。甚至,布达拉宫还专门供奉了乾隆自己的唐卡。)

乾隆对蒙古也不怎么样,一边说满蒙一家亲,一边大幅削弱蒙古势力。对一些不稳定的部落,甚至搞屠杀。汉人更别提了,乾隆重用的武将中,没一个汉人。再看康熙和雍正,可都是用过汉人的。而乾隆只相信满族人。

最后,他要享受之前皇帝没有享受过得待遇!

于是,乾隆六下江南。他可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着一支“队伍”!其中,马匹6000匹,护卫随从3000人,船舶四五百条!另外,还有数千民夫,沿途打杂。六次下来,没有三四千万两银子是不够的。

对于此事,乾隆自己都说:

\"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

这样的傲娇皇帝,自然没时间解决民生问题。而清朝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

由于在乾隆之前,清朝就开始“永不加赋”。所以,乾隆时人口开始暴涨。乾隆六年,人口为1.4亿。等到乾隆六十年(1795),人口已经达到2.9696亿!增长了1.5亿人!

人口增长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粮食涨价,翻了四五倍。土地价格从每亩六七两银子,涨到了50两。买不起地,就成了流民。流民,就是不稳定因素。也是因此,乾隆朝各种农民起义不断。著名的白莲教,就是乾隆朝兴起的。

盛极而衰,从乾隆开始,清朝一步步走向衰败。

(文|勇战王聊历史)

5

个人认为,清朝的衰败是从乾隆35年以后。有一本儿相关的历史著作,如果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首先说乾隆35年之后,乾隆的励精图治就已经告一段落了,而接下来呢,他开始在功劳簿上享受。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各地对各地进贡的态度的变化。乾隆对各地的进贡,从乾隆35年之前的一概不要,到后来的你们愿意送就送,再到后来的我想要这个,你们给我送来三个态度。态度的变化代表着乾隆皇帝的三个思想变化。他对这个供品供他对贡品的价值和运输的成本其实是非常清楚的,这从他乾隆35年之前不许进贡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此时,他已经开始因为自己的贪婪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乾隆帝走入了享乐的深渊。

而进贡,引起的是一种官场风气开始的是另一个风气,就是贪污。官员当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给你表孝心。官场就是一个市场,他们也是需要成本回报的。所以他们给乾隆进贡的原因无非就是要更大的官,要更大的官自然是为了更多的贪污。而乾隆朝贪污集大成者无疑就是和珅。和珅本身有才华,还算是拿了钱能办事儿的。但是贪污上来的其他官员可就不是了。所以,自打和珅死了以后,拿钱办不了事儿就成了一个官场的普遍现象。

然后呢,就是说乾隆的文字狱啊,禁锢人的思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文字狱的风潮早在顺治时期已经开始,但是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每一案少则牵涉百人,多则牵涉万人。思想被禁锢得连文化科技都无法正常发展。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甚至一些疯子的言语也被定为逆案而处死,荒唐至极。文字狱的残酷,大大压制了民众思想,彻底扼杀了民族创造力。

还有一个就是乾隆自己本身的野蛮化。他对科学的认识非常的肤浅,并不像自己的祖父那样把这个科学当作一个可资研究的对象。而乾隆满脑子就是仁义道德和自己的统治稳定,置于科学发展以及科学发展会带来的巨大社会回报,他一点概念都没有。这种野蛮化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在科技上完全的停滞不前。即使我们把这个把这笔账算在康熙的头上,但是,也不能说乾隆一点责任没有。因为毕竟世界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而你作为一个皇帝,不把眼光往外看这就是你的不对。

还有就是乾隆盲目的妄自尊大。马戛尔尼作为特使,从英吉利来中国,实际上是来访问的,但是乾隆他一厢情愿的认为你是来朝贡的。所以呢,你带的所有的东西就是贡品,而不是商业运作前用时展示商品。同时,既然是来朝贡,你作为一个外地番邦来朝贡的臣子,你要向我下跪。而英国根本没有这种双膝下跪礼节,所以马戛尔尼根本不会去做,最后双方妥协达成的妥协,就是马戛尔尼在朝贡队列最后排行单膝下跪礼。本来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是有推销武器的任务的,所以他带了一批英国的先进武器来中国。但是,在演示阶段,由于他不给乾隆下跪,所以乾隆觉得这个人不给面子很不好,不让他参加武器的演示,而让清朝的一些马戛尔尼的辅助官员来进行演示,那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乾隆就认为,你的这个东西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啊,也就没有把这个先进的武器放在心上。直到说后来八国联军进了北京,从府库里才把这堆东西找到。但是此时呢,这些武器已经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了。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永远的痛,就是鸦片。这个东西其实最早作为药物,在雍正年间已经开始往中国输出,但是那个时候儿量很小,一年几百箱。而到乾隆时代,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万箱以上,越来越多的毒品流入自然就是毒害了中国人的身心。而乾隆,对鸦片的危害,没有任何感知,甚至整个儿乾隆朝都没有人提这个鸦片。直到后来道光时代鸦片战争爆发,人们才知道哦,原来这个鸦片早就已经在中国流毒甚广了。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造孽后人赔偿,嘉庆、道光两人只是承受了乾隆种下的恶果。清朝衰败的种子,其实早在乾隆时期已经发芽了。

6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个朝代的衰败很难用某时间点来解释,因为每个帝王的统治都有起伏周期的。

比如唐朝到了李隆基登基之前已经有了衰败的痕迹,但在李隆基执政下再现了开元盛世,晚年又步入了衰败。

清朝到了乾隆年间算是达到了顶峰,盛极则衰的规律,清朝统治会出现起伏也属正常。但在随后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而清朝闭关锁国,导致了清朝与世界发展出现脱节。

相当于一个时代中出现了两个阶段,即清朝的封建农业社会,和西方资本主义早期工业社会。

历史往往是许多巧合拼凑到了一起。嘉庆帝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至少嘉庆在主观上是想做些事情的,可惜身体的原因早逝,打乱了清朝发展的节奏。戊戌变法,和李鸿章的洋务运动都是有机会改变清朝命运的,可又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撞了个满怀。

决定两国命运的豪赌于是拉开了帷幕,一场甲午海战将两国推向了两个极端。试想如果胜利的一方是清朝的话那又会如何呢?

历史没有如果,结局我们已经知道。日本利用了清朝的赔款迅速发展了自己的工业,而清朝则国内矛盾重生,加速了衰败。

7

清朝衰败之像起于乾隆皇帝晚期,在嘉庆皇帝执政期间没有得到控制,在道光皇帝执政时期终于被英国船炮所打破。

  1. 乾隆皇帝执政晚期清朝就有衰败现象的萌芽出现

我们首先看一下《清史稿》对乾隆皇帝的评价:

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这个评价我认为还是比较准确地说明了乾隆皇帝执政晚期政局上所出现的弊病,只不过《清史稿》说的比较隐晦。“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倖”。翻译出来就是晚期对政事有所懈怠,导致有奸佞之人出现,祸害朝政。乾隆皇帝执政后期最著名的权臣就是和珅。他把持清朝朝政二十余年,贪污了大量钱财,金银珠宝无数,使得民怨四起。白莲教起义也源自于此。

△乾隆皇帝朝服像

2、嘉庆皇帝执政时期没有挽回清朝衰败之势

我们再看一下《清史稿》对嘉庆皇帝的评价:

仁宗初逢训政,恭谨无违。迨躬莅万几,锄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盗,力握要枢,崇俭勤事,辟地移民,皆为治之大原也。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之风,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清史稿》对嘉庆皇帝的评价可谓写的十分“美观”,但这个丝毫不影响嘉庆皇帝没有改革创新的胆魄,也没有锐意进取的决心。守成之君都十分勉强。最终导致天理教攻入紫禁城的事件发生。

△嘉庆皇帝朝服像

3、道光皇帝执政时期,清朝江山风雨飘摇

我们再看一下《清史稿》对道光皇帝的评价:

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当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继之以畏葸,遂遗宵旰之忧。所谓有君而无臣,能将顺而不能匡救。国步之濒,肇端于此。呜呼,悕矣!

国步之濒,肇端于此,总结的非常到位。国运艰难到如此地步,是此开端。道光皇帝虽被《清史稿》称为守成君主,但我认为他是不合格的守成之君。心中没有大格局,只顾自身节俭。眼中没有大境界,盲目与英国人开战。用人反反复复,虽是辛苦,但也无成。

△道光皇帝朝服像

综上所述,利用历史学家萧一山先生总结的话说,“嘉庆以后,武力不竞,纪纲败坏,教徒纷起,民不聊生”。这也许就是我们追寻的答案。

8

我是【小生读史】来回答您的问题:

【背景】

嘉庆年间爆发的“癸酉之变”,彻底暴露了当时清朝的许多弊病,这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实际上,嘉庆皇帝仍然为他的父亲乾隆皇帝扛了很多黑锅,但是在他统治期间,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或有效的改革来应对这些弊病。此后,清朝已衰落。嘉庆皇帝无力回天,仍然要承担这个责任!让我们详细看一下从以前的“康乾盛世”到道光年间鸦片战争打开国门走向末路的转折点。最后,清朝的衰落之路是如何开始的。

【前朝弊病,改革阻力大】

实际上,清朝的衰落始于乾隆时期。作为“十全老人”,乾隆一直在吃老本在外部,康熙平三藩、夺回台湾在内部,雍正时期的官员整风在全国几乎没有腐败官员。因此,乾隆上台后,他面临着一个近乎完美的国家。然而,乾隆统治了60年后,国库几乎已经用尽,腐败日益恶化。嘉庆继位后,可以说中国又回退到之前的模样。

自清军入关以来,到康熙时代,全国统一基本完成,康雍繁荣的序幕揭开。康熙六十年来,清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在康熙近年,各种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官员腐败现象。

改革态度不强硬,解决弊病不深入,缺乏长远的眼光

此外,嘉庆皇帝性格好,遵纪守法,或缺康熙、乾隆果断,果敢,勇敢的特点。在清朝腐败和大国权力弱势的大趋势下,嘉庆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更多的是皮毛,他没有触及基本面。他选择保守。遵循祖先的方法,他是封闭而保守的。在他本该选择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代,他选择了封闭的保守主义。继续实施封闭政策,拒绝千里之外的英国使团,制止工商业的发展,治好腐败现象,反而使腐败加剧。可以说,嘉庆皇帝个人能力问题导致了大清朝的衰败。他没有勇气扭转局势,而他的消极保守主义加剧了国家在时代急剧变化时的衰败。

总结

一直盛传康乾盛世,其实乾隆扮演了一个吃老本的富家子弟,奈何他还长寿。当他放手时,他给儿子留下了一个空洞的清朝。可以说,在清乾隆鼎盛年间,事实上奠定了清朝灭亡的基础。嘉庆只是为老子背着一个黑锅。明末崇祯帝也是如此。他本来应该是中兴之主,但最终却在煤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很是历任感叹惋惜。


总的来说,嘉庆继位后的清朝已经是强弩之末,处于封建王朝生命周期的后半段了,前朝的繁荣难掩栋梁朽坏的真相。而嘉庆的改革起不到重要作用,而积重难返的清朝,在这个时期换成谁来当都是一样的结果,不仅是清朝变弱了,还有世界也变强了

9

乾隆帝开始衰败,因为当时清朝积蓄的很多社会矛盾已经开始初见端倪,而作为统治者的乾隆皇帝没有任何改革措施。

10

直接干货,先说结论,这是两个层次的问题:1、清朝的整个建立及存续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倒退,满清误我中华300年;2、单就清朝这个朝代来说,它的衰败始于乾隆末期。

一、为什么说清朝是中国历史的衰败和倒退?

从结果上来看,满清终结了中国5000多年来领先世界的历史,经此一朝,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签署大量不平等条约、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在经济层面上,满清极度的重农抑商。之所以要重农抑商,是为了日常军备,就如秦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一种强兵的手段。重农抑商,不是简单的重视农业轻视商业,而是从阶层上就划定了商人地位远低于从政务农之人。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发端于明朝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掐断,而同一时间欧洲各国随着文艺复兴,开始走上以贸易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强国之路。

在思想层面上,为了维护统治,清朝费尽心思地损坏中华固有文明、思维和科技。并且将愚笨和麻痹植入咱们的民族。“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等强权下的奴性文化大行其道,近300年的时间里,清朝竟然没有出现1位思想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在政治层面上,中央集权在满清一朝达到了顶峰,虽然大清没有发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等现象,但封建专政也成了政治阶层腐朽统治的温床。慈禧太后“谁让我今日不好过、我让他一辈子不好过”的名言历历在耳。

在外交层面上,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开启了浩浩荡荡的中国航海时代,而清朝只用一纸“禁海令”就把他关闭了,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大清直到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撞开了大门才恍然发现“洞中七日,世上已千年”。

二、为什么说清朝的衰败始于乾隆末期?

清朝亡于光绪、败于道光、衰于乾隆!

1、穷兵黩武。乾隆为追求文治武功、争做“十全老人”,曾发起多次战争,清缅战争最初本起因于缅甸侵入云南普洱,但后来乾隆帝企图压服“南荒小夷”却使整个帝国陷入了战争泥淖,最终也仅取得缅甸名义上的臣服,单一的平叛手段使清王朝耗银逾亿,而其功不显,给清的盛世蒙下阴影。

2、人口过快增长。乾隆年间人口增长迅猛,而生产效率未见大的飞跃。依靠开垦边荒和引进高产农作物带来了人口的巨大增长,但普通百姓的生活却愈发贫困,给社会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

3、贪腐盛行。和珅贪腐轰动朝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隆朝的贪污和官吏腐化,和珅或许是一个重大典型,但不会是一个特殊的个例。

以上种种都深深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为清朝的衰败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