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赤壁之战时,曹操那么多谋士没有一个看出火攻计来的?

为什么赤壁之战时,曹操那么多谋士没有一个看出火攻计来的?

2020-08-27 11:02阅读(72)

为什么赤壁之战时,曹操那么多谋士没有一个看出火攻计来的?:曹操当败,非战之罪也。赤壁之战是三国三大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导致曹操一统天下的希望瞬间破灭

1

曹操当败,非战之罪也。


赤壁之战是三国三大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导致曹操一统天下的希望瞬间破灭。这场战争有个奇怪现象,就是战争开始以后,我们就很难见到曹氏集团重要谋士的身影,即使有人向曹操提出建议,那也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众谋士集体失声呢?


1.知己不知彼

曹操集团有四位知名人物,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其他谋士多以他们四人为首,所以这也就是曹操谋士集团的核心。

环境陌生。这些谋士有一个共同点,生长于北方,他们对于北方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曹操可以屡战屡胜。

可是到了南方以后,当众人面对全新的环境时,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去熟悉周围的一切,然而曹操用兵向来主张兵贵神速,在众人还沉浸在研究之时,战争就已经打响了。那么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众人也就很难有所作为。敌人陌生。曹操阵营中的许多谋士,刚开始并不是曹操所有,他们是来自各个军阀之中,对自己曾经的主公可谓相当熟悉。比如郭嘉,来自袁绍阵营,所以,他才能提出“十胜十败”之说,因为他已经将袁绍研究的非常透彻了。

正是因为这种知己知彼,所以曹操才可以坚定抗袁的决心,才可以做到统一北方。可是当曹操面对孙权时,众谋士就知之甚少,而且这个全新的对手还过于年轻,这就非常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一种心理上错觉。所以正是因为对于敌人的陌生,这才造成了众谋士的计谋止步与荆州。战术陌生。在平定北方的大小战役中,曹操主要以陆战为主,谋士考虑之处也多于此,可是赤壁之时因为长江天险的缘故,曹操以水军为主,并且因为军中没有精通水战之人,将水军交由荆州降将蔡瑁之手。

这并不是曹操的信任或者是为了收服,更多的是一种迫不得已,因为自己军中缺乏通晓水战之将,缺少善谋水战之士,所以不得不为。而 对于文人谋士,身体相较武将本来就弱,加上水土不服,生病者也是不少,这也就导致他们不能全精力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但是即使他们身体健康,他们也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这就是众人无法识破敌人计谋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2.曹汉矛盾激化 初心已变

曹操在一统北方后,势力快速扩展和稳定,他已经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内外无人敢与之作对,当年奉天子以令不臣已经被曹操演义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不臣之心天下皆知,汉献帝也已经名存实亡,沦为傀儡,尤其是曹操诛杀皇后,更是令其野心暴露,所以当时就有人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赤壁之战时,郭嘉已死,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两人关系自然要更为亲近,而且陈群,司马懿等人也都是荀彧举荐,自然以荀彧为首,所以谋士已经形成以荀彧为主的核心。

而荀彧当初投靠曹操不是因为曹操,而是因为汉献帝,明确点说,他是汉献帝的大臣,并不是曹操的谋士。荀彧最初的设想也是与曹操两人共同辅佐汉献帝,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可曹操独揽大权,这已经背离了荀彧的初心。

所以,赤壁之战时,“王佐之才”荀彧在曹操的老窝里据守。所以“赤壁之战”的锅还甩不到他的头上。


3.骄傲过头,不接受他人建议

曹操称霸北方,接手荆州以后,已经意得志满。他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平定天下了,对谋士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曹操决定对江东用兵的时候,贾诩曾经劝阻过曹操。他向曹操提议,先在荆州稳定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再加上曹军的军威,用不着打仗就能收服江东。可惜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话,迫不及待地发兵南下。


其实除徐庶外,曹操帐下还有一人看出了其中的猫腻,此人就是程昱,而且是看出了两次。

这第一次是在曹操采纳庞统的铁索连环计之后,见不习水战的曹军在战船上如履平地,心中大喜。可一旁的程昱却说,丞相,这样做船是稳了,但东吴用火攻,我们难以回避,不得不防。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说程昱你只看到了表面,却忽略了关键。火计需借助风势,而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东吴用火攻岂不是引火烧身么?假如现在是十月季节,我一定会提防。

当然曹操这么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冬天只有西北风,何时刮过东南风?程昱一想也是,可能是自己多虑了。


这第二次是火烧赤壁之夜,风向却由于诸葛亮的法术突然变成了东南风。而曹操并未警觉,带着众将在等待黄盖前来投降。不久,探子说黄盖的降船到来,曹操大喜。

这时程昱定睛看了一下,马上看出了猫腻,对曹操说:主公这是诈降,别让黄盖靠近。曹操不解。程昱说,黄盖说他的船上放的是粮草,应该吃水深速度慢才对,而现在黄盖的船只却吃水浅速度快,再加上东南风骤起,明显有诈。

曹操顿悟,却为时已晚,被铁索连环的战船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曹操只能丢下大军狼狈逃窜去了。所以并不能说曹操帐下除了徐庶没人看出此计,只是曹操没有采纳罢了。


最后“赤壁之战”的胜负并不仅仅在于这把火,还有多方面的突发因素。首先在历史上庞统并没有献连环计,曹操自己把船连在一起。这有可能是曹军不善水战的缘故。总之没有庞统设计,曹操的谋士竟然没有一个看破这样的桥段。其次曹操的军中还发生了瘟疫。这对曹军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第三“赤壁之战”发生在大冬天,成天刮北风。即使是火攻也烧不到曹操,只能往回烧。曹老板自己的误判大意,也导致了这场战局注定的结果。

我是万事屋银酱,爱游戏,爱动漫,也爱历史,快来槽流万事屋和我一起吐槽吧。

2

曹操麾下智者众多,可是在赤壁之战时却中了连环火计,导致伤亡惨重,死亡的士兵多达八十三万,而且要不是关羽念旧,曹操都要落得被擒获的下场。

那么,曹操麾下的这些谋士,难道酒没有一个看出火攻之计吗?

答案自然不是,起码有个3个人看出了这场火攻的倪端。

  • 第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
徐庶本来最早是跟随刘备的谋士,可是因为谋略太出众被曹操惦记上了,于是让人假写书信把徐庶母亲接到洛阳,企图让孝顺的徐庶投靠自己。可是徐母深受刘备恩德,而且性情刚烈,见到徐庶得知上当就自杀了。所以后来徐庶虽然还是在曹操阵营里,可从来没有为他献上过一计。直到赤壁之战,徐庶终于表示要为曹操分忧,不过却是为了逃离赤壁,因为他在见到庞统的那一刻就已经看破了连环计,《三国演义》里如此描述:
统见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顾左右无人,乃曰:“你若说破我计,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间八十三万人,性命如何?”
可是,徐庶因为一直记恨着曹操,毕竟徐母的死跟曹操有很大关系,所以徐庶即使看破了火攻之计也不会对曹操说。

  • 第二个,态度不够坚决的程昱。
其实在庞统献上铁索连环之计时,程昱就看出了一点倪端,他觉得虽然用铁链把船都连结起来可以保持平稳,士兵们也能像在地面一样不受影响,但是万一用火攻就糟糕了。于是他就向曹操说出他的顾虑。可是曹操因为略懂气象,认为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即使用火攻也只会烧向东吴那边。程昱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所以就没有再坚持。可是万万没想到,诸葛亮对气象的研究比他们都要更深刻,竟然算出来有一天天气会反常,所以曹操才遭遇大败,不是曹操和程昱不够聪明,只是因为敌人太过妖孽。

  • 第三个,独善其身的贾诩。
贾诩最厉害的也不是精通气象,而是看破人心,他必然知道庞统的前来肯定怀有某种目的,而且以他的老谋深算,不难想到火攻一事上,可贾诩就算看破了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提出异议,结果无论成败对自己都没有好处。贾诩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功劳来证明自己,他只想明哲保身,只要不涉及到自己身上的事情都很少管,所以他才能够寿终正寝,而且了解贾诩过往的人一般都不敢惹他,毕竟“毒士”的名头摆在那里。

结语

曹操时长感叹,要是郭嘉尚在就不会遭遇赤壁的惨败,的确是,因为郭嘉是唯一智谋超群又深受曹操信任的谋士,如果他提出意见,曹操肯定会深思熟虑并且采纳的,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否则三国必将更加精彩。

我是文娱小士,期待您的关注,小士将持续与您分享更多文史趣事!

3

先说正史上的记载,再说《三国演义》。

曹操出征荆州前,比较有名,说的上话的谋士有五个,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和董昭。

首先是董昭,他当时在邺城留守,没有陪曹操去荆州;接着是荀彧,赤壁之战时,他留守于许都,也没去。

第三个是荀攸。注意,在演义中,他陪曹操去了赤壁,而且还提醒曹操要注意火攻,但这只是《三国演义》杜撰的内容,历史上的荀攸并没有去到赤壁前线

不过,荀攸虽然没去,但他在曹操临行前提醒过曹操,让他注意一点,不要大意。曹操应该是没听进去他的建议。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三国志·荀攸传》

第四个是贾诩,曹操南征之前,贾诩明确提出过反对,他认为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没必要把刘备追杀的那么紧。只是可惜,曹操也没有听进去。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贾诩传》

最后是程昱。关于他有没有去赤壁,根据记载来看,不知道。

因为在正史中,关于他在赤壁之战期间的记载只有一段话。

“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三国志·程昱传》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刘备投靠孙权前,很多人认为孙权必然杀刘备,但是程昱预料了孙刘必将联盟。后来果然如程昱所料,孙刘联盟达成。

至于他有没有去赤壁,有没有提建议,正史中并无记载。

以上,就是正史中关于曹操五大谋士在赤壁之战时在做什么的记载。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资料非常简略,根本不知道有没有谋士对曹操谏过言

我们现在只能得知,曹军因不习水军,曹操便用铁锁将战船连接,而这一举动被东吴方面抓到了漏洞,并利用其弱点采取诈降加火烧连环船的计策,打败了曹操。

仅此而已。

至于说历史上的曹操在战争期间是不是洋洋得意,故意不采纳谋士们的正确意见。这个还不好说。

因为谋士们给曹操提意见时,是不会在战争期间公开的(避免泄密)。一直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曹操感谢谁了,向谁道歉了,大家才知道哪些人有过建议。

而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史料中也只能找到曹操曾经哭诉过“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记载。(如果郭嘉在,我不会败的这么惨)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所以综上所述,历史上曹操的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期间智商集体下线,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一定要找答案,我觉得也只能用大谋士都没去,陪曹操去赤壁,且提了建议的都只是小谋士。这些人没资格列传,没资格列入史书来解释这一奇怪问题了。(曹操挟灭袁绍刘琮之威发动赤壁之战,他是有可能听不进小角色的建议的)

说完正史,再说《三国演义》。

相比于正史,演义小说的内容比正史那就有意思多了。当然,荀彧、董昭还是分别留守许都和邺城,都没去。贾诩在演义中没有戏份,不提他了。

陪曹操去赤壁的谋士有两个——荀攸、程昱。



赤壁之战开始后,曹操因为蒋干盗书,中计周瑜反间计,错杀了蔡瑁张允,后又被诸葛亮草船借箭,搞得很郁闷,心情极差。

而后,曹操横槊赋诗,杀了对他诗词颇有微词的扬州刺史刘馥(老版三国电视剧中被杀的是师勖),搞得大伙都不敢说话了。

刘馥被杀的次日,曹操检阅水军(前几日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非常高兴,感叹自己的连环战船战无不胜。

此时,程昱乘曹操心情好,鼓足勇气对曹操献策,扫曹操的兴,他对曹操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结果曹操大笑道:“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当面鄙视了程昱的建议。

荀攸本不想说话,但曹操如此欺负人,他忍不住对曹操说:“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然后,曹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

这一句话,等于就是堵死了程昱和荀攸,让他们别说话了。



自此之后,程、荀二人再不说话(程昱本想再劝,但被荀攸拉住,劝他不要犯犟,以免落得跟刘馥一样的下场)。一直到黄盖的船因为吃水太浅,被程昱识破是诈降时,他才又对曹操说道:“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诈谋,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程昱的这一次谏言,曹操终于听进去了,只是可惜为时晚矣。曹操的水寨和水军被一把大火烧了个精光。

其后,曹操跑路,先后在路上被赵云、张飞拦截。最后一次在华容道被堵时,还是程昱救了曹操一命。

当时关羽堵住曹操,要取他人头,曹操脑子犯浑,还拔剑打算跟关羽死磕,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程昱对曹操说:“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让他打消了死磕的天真念头,改而在关羽面前一通哀求,关羽才放走了他。

如若不然,他要真敢跟关羽死磕,怕是立即就死在当场了。


然而让程昱万万没想到的是,成功逃命的曹操在回到南郡后,居然完全不记得他的功劳了。只是对旁人说“奉孝若在,孤安能如此惨败呀。”

一边说,他还一边捶胸顿足的大哭。我要是演义中的程昱,怕是呕死的心都有了。

PS:另外,还有一个徐庶。演义小说的徐庶也看穿了火攻之计,但他不想说。不过这只是演义中的内容,历史上的徐庶其实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曹操对他不重视,他还没资格跟曹操提建议。

4

赤壁之战的失败,并非曹操大意骄傲,二十万中央军去打五万地方军,是谁都会蔑视对手;也不是周瑜神助般聪明,三万东吴正规军与两万荆州杂牌军,要想活着,唯有不对称作战,即投机取巧,实际上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机缘巧合!也就是曹操集团出现前所未有的智囊“脑梗”,碰上江东空前绝后的“亢奋”,于是历史上又一场诡异的战争出现了!无论是从军力、智商、后勤供应都可以碾压东吴的曹军,竟然被吴军打得落花流水,非常难看!


一、曹操与谋士团队出现裂痕

事情要从出征乌丸说起!曹操讨论出征乌丸,出现意想不到的局面!大多将士不愿意,连于禁、张辽这样好战分子都百般推脱!最后曹操采取散财与升官,解决部队士气问题!

谋士们反对,更是汹涌!荀彧说财政偏紧,荀攸认为当攻荆州,许攸觉得部队应修整,荀衍提出稳定河北等!唯郭嘉支持曹操,认定乌丸“持远疏备,乘机击之,一举可破,以断后患”!曹操对谋士以打击为主。

幸亏出现田畴意外献计,使这场毫无把握的东征大获全胜!事后曹操承认此次出兵凶险,侥幸胜利!嘉奖所有反对出征的谋臣,保证下不为例!事情并非表面上那般平和,曹操内心与官渡时期的智囊团出现了令人痛心的裂痕!
二、曹操开始清理颍川智囊团

曹操的谋士团队是以荀彧为首的颍川派系!这是三国时代最优秀与杰出的智囊团,在曹操早期崛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个颍川智囊团,就没有曹操未来!

荀彧在兖州叛变时死守三县,避免了曹操被吕布赶尽杀绝;在官渡时帮想“一走了之”的曹操坚定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支柱;荀攸助攻曹操接纳许攸,组织实施“火烧乌巢”,实现战争决定性胜利;荀衍在曹操收获河北时,督导河北的军务,令刚刚接手的冀州坚如磐石,比青州还安稳!

然而,自从荀彧反对曹操恢复九州制与废除诸侯国后,曹操开始疏远荀彧及颍川智囊团。从此军事上不让荀彧过问;在出兵乌丸前夜,解除荀衍的河北兵权,导致荀衍郁郁而终;让军师荀攸管后勤与军报转发,带郭嘉出征乌丸!莫名的压抑,笼罩在颍川智囊团头上,大家除了“言听计从”,再无用武之地!曹操在镇压颍川智囊团的同时,也让自己处于没有智囊团的危险境地!

郭嘉是颍川智囊团中的例外,或许郭嘉的早逝,对曹操与颍川智囊团都是个沉重打击,让两者破裂得更快!

三、智囊团青黄不接时,赤壁大战爆发

赤壁前夕,曹操在襄阳有于禁、张辽等部队六万多,收编荆州水军七万多,陆军两万余,外加自己带来的北方军队五万多,总计二十余万!留四五万人在襄阳,以便征服东吴后,开拔西蜀!曹操带十六七万人,水陆并进,准备“一石二鸟”,彻底解决刘备孙权问题!

从军事理论来说,这不是个冒进的战略!反对这个战略的人,应该不是真正懂军事的人!关键的问题是,任何强大的战争机器,都有薄弱之处。曹操这时出现智囊团青黄不接,或许是唯一的脆弱环节,无人补强,导致被东吴周瑜抓住,一招毙命!

如果官渡时期的智囊团与曹操功能互补体系还在,赤壁大败的可能微乎其微!兢兢业业的荀彧得知曹操用连锁固定战船,肯定会隔三差五提醒曹操,谨防东吴诈降,防止火攻;出兵江东时,很少发言的贾诩说:以我军之势拿下江东没问题,但是明公经营好荆州,两三年东吴必降。其实暗示曹操军事管理内部出现问题,不宜发兵。曹操讥讽脑子退化;黄盖派人递交投降书,荀攸直言:恐防黄盖诈降,偷袭我营。曹操怒斥:扯淡!荀攸闭上眼睛,泪水打转!在旁的蒯越甚至提醒曹操:冬季也有东南风,以防火攻。曹操不屑一顾!

冬至将近,曹操在主帅楼船上举行宴会,作诗《短歌行》。蔡瑁喝酒时想起一件事:当初献计连锁战船防风浪时,曾提醒谨防火攻,当时曹操好像不以为然,说到处都是西北风!冬至前后,必有几天转刮东南风,当防敌人火攻连锁战船,该提醒曹操!谁知上楼找曹操时,看见曹操醉推许攸落水,吓出病来,延误此事!

曹操新培养的王璨、杨修、和洽等尚未熟悉军务,或与曹操配合生疏;原有的谋士,由于打压,不被重视,严禁进言,即便他们有善意的提醒,都不会被曹操采纳与重视!看起来曹操好像独霸军政,其实他把自己孤立到“弱智”阶段。虽然他智商超群,但是被一帮智商与之并不弱的东吴群狼的惦记后,他的危险来了,却浑然不知!曹操对智囊团排斥,导致整个赤壁只是他一人独撑!

正如河内贤士张范所言:偌大一个朝廷,就靠曹操一个人在处置,不出事才怪!自从官渡以来,曹操顺风顺水再无败绩,早无当年起步时的如履薄冰,也失去崛起时的谦逊与耐心!这时候最需要智囊团的拾遗补缺,才能保证领袖的大胆设想与谋士的小心求证相得益彰。但曹操过早与荀彧为首的智囊团切割,过分强调集中,导致曹操集团原有的智慧合成机制出现瘫痪,导致低级失误,被“穷凶极恶”的东吴群狼抓住,一番撕咬,不吐骨头!

曹操是个文武双全的英雄,但是没有荀彧一帮谋士的绿叶衬托,一样会存有缺陷。这就是为什么赤壁之后,曹操的发展势头严重受阻的重要原因。赤壁之战并未伤到曹操的元气,比起当年兖州叛乱,从三十万部队打到两万多相比,称得上轻伤不下火线。但是,曹操失去了“我的子房”荀彧及颍川智囊团队,这才是致命的内伤!那个高效、稳健、有力的曹魏高层管理团队不复存在!

5

在三国战争中,火烧博望坡、火烧乌巢、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火烧藤甲兵……火攻用得最多,于蜀国来说,几乎是诸葛亮的特长。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人马在博望坡、新野就被烧两次。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曹操不可能在赤壁之战时不防备火攻!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好就好在故事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引人入胜。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前,面对孙刘联军没想到对方会使用火攻,那就说明曹操不会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那就说明他的阴险与狡黠是假的,那就说明他就不是当丞相的料,那就说明他是统一不了北方的。

1.在赤壁之战前,跟在他身边的高级谋士程昱和荀攸都提醒过曹操:要谨防孙、刘联军用火攻。曹操呢?当时北方枭雄几乎都被他搞定了,又拿下了荆州,还把织席贩履的刘备打得丢盔弃甲,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他胸有成竹,大笑地告诉他二人:不用担心,火攻要用风力辅助,现在是隆冬,刮西风和北风。言外之意,孙刘放火,只能烧到他们自己。

2.身经百战的曹操自是心细如发的人,当然懂得火攻之火借风力、风助火威的特点!他对季节风向的考虑是很有道理的!但他大半辈子生活在北方,他是以北方的生活经验来推断南方的气侯的。他不知道南方的天气瞬息万变、东方日出西方雨的特点!在南方,前一个时辰是北风、下一个时辰是南风的情景时有发生!他光考虑风向的季节性,并没考虑到南方气候的多变性。所以,才对联军的火攻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赤壁的惨败。

3.曹操兵锋南指,刘综不战而降,刘备抱头鼠窜,这助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是瞧不起联军的,觉得孙刘联军兵微将寡、不堪一击! 三国中的几场大战役,凡是以优势兵力对抗弱势对手的,看着稳操胜券,后来却偏偏败得特别惨,原因在于骄兵必败。主帅骄傲自满是兵家大忌,这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中都有表现。 赤壁之战,魏军大败,就是因为曹操犯了骄兵之忌,从而导致了一把火烧掉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机会。可叹!

真实的历史上,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主因并非曹操骄傲自满的情绪与作派。北方士兵来到江南水乡不适应气候,水土不服才是根源。当时魏军中很多士兵都生了病,死伤者众多,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战斗力,曹操审时度势,不得不退军北返。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

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周瑜、黄盖使用苦肉计,庞统使用连环计,诸葛亮草船借箭、筑坛借东风,再使用火攻!曹操是军事家,提防联军火攻他比谁都清楚,我们要把历史和演义区分开来,理性地看待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作为,切莫当曹丞相是二百五!

6

当时程昱和荀攸都看出来了,而且也提醒了,只是曹操刚刚赢得了官渡之战又白捡了荆州之地,此时正有些高傲轻狂根本听不进人言,所以程、荀二人也就没再多做劝阻。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命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吾今夕欲会众将。”

众人欢饮到晚上,曹操乘着高兴做了一首歌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以当康,优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哥罢,众人共皆欢笑,这时有一个扬州刺史刘馥站了出来,傻呵呵的说“大军相当之际,将士用命之时,丞相何故出此不吉之言?”

曹操正在兴头上一听这话顿时大怒“汝安敢败吾兴!”手起一槊,刺死了刘馥,众将尽皆惊骇。

刘馥就算有失言的地方也罪不至死,打一顿也就是了,可是此时的曹操已经太过自负了,根本听不进一丝逆耳之言,刺死了刘馥的同时也堵住文臣武将的进谏之路。

第二日,曹操观看水军演练:西北风骤起,各船拽起风帆,冲波刺浪稳如平地。程昱在曹操身旁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曹操大笑“程仲德(程昱字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

荀攸问“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

操曰“凡用火攻,必籍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也,吾何惧哉?”

众将皆拜服“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曹操抚须大笑。程昱还想进言,被一旁的荀攸拉住悄悄说道“君不见昨晚刘馥乎?”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败,一半源于天时,而大部分都是人为所致。狂妄自大、不纳忠言、急于求成是他失败的根本所在。

7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因为曹操在此战中战败,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周瑜的火攻之计是曹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曹操那么多谋士就没有一个人看出周瑜的火攻之计呢?

北军不习水战及瘟疫,让曹军困苦不堪。曹操大军南下,一路取襄阳,占荆州,追得刘备仓惶如丧家之犬,躲到夏口后,派诸葛亮跨江联合孙权,最终结成孙刘联盟,孙权派周瑜带三万东吴士兵,与刘备的二万军队联合,共计五万人组成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形成南北对峙之势。但是曹操率大军冒然南下,没充分考虑北军的不服水土和不习水战,再加长途奔袭,无日无夜,军队疲惫。以致疲困的曹军经不住船舶颠簸,呕吐不止,水网交错的南方,更是让曹军吃尽了苦头。不服水土的北军,虚弱不堪,疾病连连,导致瘟疫盛行,士兵死伤如积。被眼前危局困绕的曹操及众谋士,最大的难题就是赶快解决瘟疫问题和不服水土问题,又有谁还会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对方将会怎样攻击呢?就当时情况看,曹军最大的威胁不是孙刘联军,而是瘟疫,能迅速隔离控制瘟疫蔓延,是当时头等大事。更何况曹操一统北方,威势正盛,区区五万的孙刘联军何足道哉!久住北方,不了解南方气候。曹操手下众谋士,常年生活在北方,隆冬季节刮北风和西北风,这是人尽皆知的天气常识。到了江南,自然大家仍觉得,隆冬之季,只有西北风,哪会有东南风?一般的气象知识蒙蔽了曹操及众谋士的双眼,也就没过多考虑如果刮东南风,敌人用火攻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声势浩大的曹军,让曹操及众谋士滋生了轻敌心理。在北方曹操擒吕布,灭袁术,驱刘备,降张绣,平袁绍,征乌桓,定辽东,一统北方;大军南下,刘琮授首,刘备溃败,荆襄入版。一连串的胜利,让曹操不可一世,让谋士睥睨天下。因此当东南风起,黄盖来降,众人仍未多疑,总觉得孙权已被曹军威势吓破胆,只有投降的份,先是他的手下纷纷来降,随后孙权也会来降。当黄盖来降时,众人还在船上“指言盖降”,观望迎接。

骄兵必败,疲卒必伤。正因为曹操及众谋士渺视孙刘联军,奔忙于瘟疫控治,才让孙刘联军趁机发动火攻,火烧曹军水寨,延及岸上旱营,本就被瘟疫、水土不服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曹军,更难以抵挡孙刘联军的火攻,于是曹操就只好撤军北归了。

8

赤壁之战,庞统献连环计,让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士兵就不会晕船,舰队就更能对付周瑜水军了。

有没有人看出问题呢?有,徐庶就是一个,只是他没有跟曹操说穿罢了。

其他曹操谋士有没有人看穿其中奥秘呢?肯定有的,只是书中没写而已。

我猜曹操帐下谋士知道也不敢说,为什么呢?

第一,隆冬时节,要烧曹操战船,必须要有东南风,能象诸葛先生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士真的不多。

第二,曹操定下来的事,众谋士决不敢多言。

第三,当时,曹军气势不可挡,骄横之气上下都冲昏了头脑,只知道曹军所到之处,片甲不留,还防什么火攻水攻呢。

9

在三国的谋略里面,看到最多的就是火攻,这简直是诸葛亮的拿手好戏。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人马在新野就吃了诸葛亮的火攻,怎么可能会不防备火攻呢?曹操又不是傻子,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去上火攻的当。

在赤壁之战前,程昱和荀攸都提醒过曹操:要谨防联军用火攻。曹操还大笑着告诉他二人不用担心,说火攻必然要用风力辅助,现在隆冬时节,都是西风北风,哪有东风南风?说他早就考虑过这点,所以才选择这个时节攻打东吴。

曹操之所以没有采用程昱和荀攸的提醒,预防火攻,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曹操不太清楚南方气候的多变。

曹操对季节风向的考虑不无道理,他用在北方生活的经验来考虑南方的气侯,却有些狭隘。

对于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可能会更有体会,一个南方人去北方生活久了会觉得很不习惯,而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也会觉得天气很奇怪。

曹操不知道南方的天气变化多端,可能今天是北风,也许哪一天就突然吹起了东风,光考虑季节,并没考虑到南方气候的多变,才没防备联军的火攻,造成了后来赤壁的惨败。

二、曹操顺利拿下荆州,统一北方之后,信心大涨,骄傲自满,觉得拿下东吴指日可待,才导致骄兵必败。

当曹操占领了荆州,东汉疆土大部分已被曹操收复,眼见只有东吴、益州少数地方还在苦苦挣扎,曹操以为自己大军一到,孙权会吓的不战而降。

在赤壁之战打响之前,曹操是瞧不起联军的,觉得那点兵力还不够塞他牙缝,伸伸手指头,就能把联军打得一败涂地。可以说这个时候曹操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会失败,更没想到自己会败的那么惨。

好像三国的几场大战役,凡是以多打少的,最后结局都不太好。都是主帅太相信自己兵力的优势,包括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要夷陵之战,明明是大好形势,偏偏却败得特别惨。

赤壁之战,曹操之败,就是犯了骄兵之忌,才有了惨败,最后失去了早日统一的机会。

三、曹操中了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真心相信黄盖是来投降的。

周瑜和黄盖演的这一出苦肉计,就是为了骗曹操,可曹操相信了,觉得黄盖的投降是真心的,才会让黄盖的船只靠近曹营,才给了联军火攻的机会。

至于曹操为什么那么相信黄盖是真心投降?其原因并不在黄盖和周瑜的计谋有多么精妙,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对于自己过于自信,觉得天下之人就应该归顺于他。

可能是他做掌权者做久了,觉得一切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别人不敢用的人,别人怀疑的人,他都敢用,曹操应该是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控制所有的人,

这种过于自信,导致曹操没有去详查黄盖投降的真实原因,才给联军靠近曹营的机会。

不过历史上的真实原因不是这样的,曹操的赤壁惨败的根源还是北方士兵来到南方作战,水土不服,士兵都生了病,死者不计其数,才导致曹操不得不退军的。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

与三国演义描写的火攻后,曹军的惨败有很明显的不同。我们要区分历史和小说的差别,理性的看待赤壁之战。

10

其实是有人看出来的。

第一个是徐庶,且说庞统献了连环之计,刚要乘船离开魏国,这时候有人一把扯住庞统的衣服,厉声说道:

“好你个庞统,你出了个连环计,你以为魏国没人能识破吗?”

庞统一听,吓得魂不附体,倘若有人识破此计,一切都前功尽弃,说不定他也小命不保了。


庞统扭头一看,长舒一口气,原来是老朋友徐庶,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呵呵笑道:

“你厉害,江东几百万百姓的性命在你手里攥着呢,你要是说破了,江东就生灵涂炭,百姓就遭殃了!”

徐庶摇了摇头,眉头微皱道:“难道曹公的几十万士兵就该死了吗?”

庞统心头一凛,竟无言以对,面色瞬间煞白。徐庶看到了庞统的窘态,哈哈一笑:

“庞兄啊,我和你开了个玩笑,我向刘皇叔保证过,终生不为曹魏出一计,难道我会食言吗?”

庞统这才心安,遂告辞而去!

第二个识破的是程昱。


曹操检阅水军之时,见船与船连成一片,士兵在上面操练,如履平地,十分满意,这时候程昱提醒道:

“主公,咱们船连在一起,倘若周瑜用火攻咋整啊?”

曹操撇了一眼程昱,冷笑道:

“老程啊,人都夸你有远见,有智谋,但你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啊!”

程昱不解其意,缓缓说道:“主公,请明示!”

曹操拍了拍程昱的肩膀,说道:“咱们在西北,周瑜在东南,现在是冬天,刮的是东北风,如果周瑜用火攻,不是烧了自家人了吗?”

程昱一听,拍手称赞,主公英明啊!


可见,程昱已经提前预料到了周瑜的火攻之计,但曹操说的很有道理,冬天刮的是北风,就算给周瑜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放火的,因为那样只会烧了自个。

不过,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使用火攻,那就是刮东南风,不过这个概率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就是这极低的概率,居然还真的发生了,只能说,曹操太倒霉了,人倒霉,喝凉水也会塞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