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刘备临终前,为何长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

刘备临终前,为何长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

2020-08-17 18:32阅读(81)

刘备临终前,为何长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豹眼很能理解刘备迷们的心情,就是想找出一些借口,为刘备的夷陵之败擦脂抹粉。史料中找不到刘备临死前,说“

1

豹眼很能理解刘备迷们的心情,就是想找出一些借口,为刘备的夷陵之败擦脂抹粉。

史料中找不到刘备临死前,说“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的记载。

其实,张飞没那么大本事,刘备也不会认为离了张飞就不行,更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诸葛亮倒是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法正不死,就不会有夷陵之败”,但诸葛亮的意思是法正能够劝阻刘备,不去讨伐东吴。不讨伐东吴,也就不会有夷陵之败。但诸葛亮并不是说,有了法正,刘备就不会在夷陵之战中失利。

夷陵之战的失败,究其原因,无非几个方面:

第一,不顾军事势力不足的客观情况,一意孤行。

刘备的蜀汉势力最为弱小,不必说与曹魏相比,就是与孙吴相比也处于弱势,根本没有战胜孙吴的军事势力。孙吴二十多万的兵力,也是经过战争考验的,具备很强的战斗力。进攻能力不太敢恭维,但孙吴防御能力,却是很有一套的,赤壁之战就是佐证。

第二,缺乏民意支持,除了刘备、张飞等少数几个人外,恐怕没有几个人主张伐吴。

刘备入川带去的荆州子弟兵,包括后期张飞、赵云入川时带入的人马,经过十多年在蜀地的南征北战,基本已经在益州安居扎根,对于荆州的情感已经很淡漠,并没有誓死夺回荆州的强烈愿望。

第三,得不到核心层的认同。

诸葛亮、赵云等人都反对刘备伐吴,诸葛亮是坚定的孙刘联盟的拥趸,赵云是积极主张伐魏讨贼的。荆州派系仅仅是权力分割的标识,并没有实质的利益在荆州。对他们而言,伐吴存在巨大风险,没有直接的利益,却间接地损害在益州的既得利益。

除此之外,东州派系与蜀土派系,就更没有现实的、直接的利益,自然也不会全力支持伐吴。

第四,战术不得当。

这个层面的问题,只能解决大败还是小败的问题,不能解决能不能打败东吴的问题。

如果刘备不犯战术性的错误,采用水陆并进、稳扎稳打的策略,很可能就不会全军覆没。但结果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很可能与东吴形成对峙的消耗战。

这正是曹魏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两虎相斗,一死一伤,曹丕趁机渔利。

总之,刘备伐吴不具备一切条件,天时、地利、人和不具备任何一点,岂能不败?

曹魏最强,孙吴次之,刘备最弱,不具备天时;蜀汉出境作战,后勤补给困难,地理不熟悉,不具备地利;得不到朝野军民的支持,不具备人和。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张飞不死,刘备依然不会有作为。一个张飞到不了拯救蜀汉命运的地步,长坂坡一声断喝,吓退曹操百万大军,那是演义为了小说的效果虚构的内容,张飞嗓门再大,也没有能力在夷陵一声断喝,阻断滚滚长江东逝水。

从张飞被害,同时也看出伐吴不得军心。如果同仇敌忾的话,还能出现大将临阵前被部属斩杀的情形吗?

演义描写的是,刘备、张飞得知关羽被害悲痛欲绝,一心要报仇。而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飞天天喝酒,然后是鞭打部属。如果真想报仇,正是需要将士们出力的时候,如此寡恩少义,谁还会替你去卖命?这点道理都不懂,也就只能哈哈啦。

刘备得知张飞被杀,就一句“噫,飞死矣”完结了。

或许真实的情况,没有那么悲催,但也绝不是演义描写的那么美好。

败了就是败了,愿赌服输,没有必要再去过于粉饰,否则有损刘备一代枭雄的形象。


2

刘备出兵讨伐东吴,随军的都是吴班、冯习、张南等将领。冯习、张南这些人历史上记载相对较少,应该就是级别较低的一类将领。吴班虽然和刘备挂点儿亲戚,但也算不上是高级将领。

黄忠只是在《三国演义》里参战了,历史上的黄忠没有参加夷陵之战。赵云虽然参战,也只是做为后援而已。

从这点儿来看,刘备讨伐东吴时,居然没有一个高级将领。如果张飞没有死的话,那么刘备讨伐东吴的大军,就有了一个高级将领。

张飞对自己的部下和士兵不太好,经常鞭挞自己身边的士卒。刘备为此经常地跟张飞唠叨此事,张飞也从不把刘备的话当回事儿。结果最终一代名将居然落得了这么一个下场。

还没有和东吴开战,张飞就被自己的部下杀害。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高级将领,同时也使自己的士气大受影响。最主要的还是使刘备在盛怒之下,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冷静。

刘备遭受了夷陵惨败,退回到了白帝城。

诸葛亮只能感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这段话换成现在流行的语式,就是“若法正不死,夷陵不败!”

遭受了如此沉重打击的刘备,此时内心会是什么感受?

关羽和张飞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和刘备是结义的兄弟。但是刘备和关羽、张飞,却是从一开始就在一起打天下。

他们之间的感情,恐怕不是一般的将领所能比拟的。

在弥留之际会的刘备,或许想起了曾经和关羽、张飞一起战斗的日子。

也许在刘备在弥留之际,真得说过“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也未可知!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3

刘备是病入膏肓,开始胡言乱语了!战局不是一个或几个猛将所能决定和左右的?当初吕蒙用计智取荆州,俘虏了关羽,关羽是誓死不投降,最后被东吴所杀。

刘备得知关羽被东吴所杀后,没有听从诸葛亮和赵云等一些有远见的大臣们的劝谏,是调集十多万大军(演义里说是75万)讨伐东吴。就在刘备刚要起兵之时,张飞被部将张达、范疆所杀,然后提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刘备是旧仇未报又舔新恨,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心切的他命令蜀军马上起兵,蜀军的先锋部队在年轻的将领吴班、冯刁的率领下,是势入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巫县(今重庆巫山)、姊归(今湖北姊归)。

孙权听到前线传来的坏消息后,是非常的后悔杀了关羽,于是派出使者向刘备求和,还打算把杀害张飞的张达和范疆交给刘备——甚至还允诺荆州归属的事可以商量!可是刘备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把握好火候,执意要灭掉东吴。孙权无奈,只得调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率领大军对抗蜀军的大军。最后的结局是:陆逊率领东吴的军队和刘备率领大军对峙近半年后,陆逊趁蜀军放松了警惕,在一个风大夜黑的夜里,派出敢死队到蜀军的大营里顺风放火,来个火烧连营。刘备在众多将领的保护下,在夜里杀出东吴军队的包围,率领残兵败将逃到白帝城。

如果张飞还活着,真像刘备所说的那样能扭转乾坤吗?我看是痴人说梦,张飞当时镇守阆中,听说关羽被东吴所害后,是天天喝闷酒然后是鞭打手下的士兵,拿自己的士兵出气。就是部将张达和范疆不杀张飞,张飞天天喝得醉熏熏的,精神恍惚的状态,恐怕在战场上也得被东吴的将领斩杀。

4

公元222年,刘备蜀军被东吴陆逊火烧,惨败而归,回到白帝城,就病倒了。一年后,刘备日益加重,不得不在白帝城托孤。相传,刘备在临终前,曾长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这是真的吗?

个人认为即使张飞活着,也无济于事,影响不了夷陵之战战局,分析如下。

首先,分析下张飞在刘备伐吴前的状态。

正史上,虽然没有刘关张桃园结义,张飞和关羽早年跟随刘备征战多年,感情已超过结拜、亲兄弟了。在几十年征战中,关羽和张飞并肩作战,互相扶持,才走到了今天,创下了荆州、益州、汉中这一片基业。现在关羽是荆州守将,张飞是阆中都督,都是一方大员,到了把酒言欢,快意人生的时候,没想到关羽却殒命,张飞一时难以接受。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关羽却倒在了战场上,张飞对关羽的死,感到背痛,怎么好哥们离自己而去。

因此,张飞在关羽死后两年内,一直闷闷不乐,经常喝闷酒,而且每次都大醉。张飞这是麻痹自己,想让自己暂时忘却好哥们关羽的死。他在喝醉后,经常鞭打自己的手下,看谁不顺眼,就打谁,一点情面都不讲。这次,张飞在刘备出征前夕,又照常喝了酒,鞭打了自己的手下将领张达﹑范强。

没想到这两人在半夜,突然暗杀了张飞,并拿着张飞的首级,连夜渡江,投降了蜀汉的敌人东吴了。其实早年,刘备就看出了张飞的毛病,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并告诫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这次应验了。

《三国志》: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你想,张飞这样的状态,能够打战吗?他天天醉酒,还经常鞭打自己的手下,和自己的手下将领离心离德,还能打胜战吗?我对此是表示深深怀疑的。因此,即使张飞出战,能够发挥出的实力也是很有限的。

其次,即使张飞活着,也是一个残烛老人了。

张飞年龄和刘备、关羽相近,也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像关羽那么厉害的人,为何在包围樊城后,久久未取得胜利,还被曹军与东吴军队夹击,最后失败。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关羽年迈,在战场上精力不足,才被徐晃和吕蒙夹击,遭到惨败。如果关羽年轻二十岁,即使遭到徐晃和吕蒙的夹击,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即使作战失利,也会想办法突围成功,而不是被擒杀。

夷陵之战,是仅次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三大战之一,规模宏大,战场厮杀惨烈。而张飞虽然早年是“万人敌”,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可是现在他已经老了,顶多也就是一员普通战将。他很难再现长坂坡二十余骑吓退曹军、大胜张郃等经典了。当年,张飞是一员猛将,提起燕人张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没有张飞,也就没有刘备的这些基业。可是,那是过去式了,现在张飞已经再也“杀不动”了,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

其三,夷陵之战面对陆逊的火攻,张飞没有办法破解。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难以影响整体大局。即使夷陵之战多一个张飞,也只是在局部战斗中多杀几个敌将。他在面对陆逊的大火时,也会束手无策。水火无情,在大火面前,曹操也不得退却,何况张飞呢。

除非有人能够提前预测到陆逊会使用火攻,提前从大山之中将军队撤出,避免在森林中安营扎寨。张飞属于猛将,多半想不到这一点。在大火点燃时,张飞的作用,也就是能够保护刘备撤退,想要挽救败局,那就不用痴心妄想了。

总结:因此,即使张飞活着,也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将了,无论是精力,还是战力,都衰退了。刘备想要靠张飞一人之力,挽回夷陵之战的惨败,多半是不能的。刘备在临终前,多半也不会发出“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的感叹。

5

公元222年的时候,蜀汉大军被东吴所击败,陆逊以火攻之,刘备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白帝城之后没多久就一病不起,之后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然后就成了先帝。不过有个传说是,刘备在临终之前,曾经感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

这件事只是个传闻,因为在正史之中并没有相关记载,不过若此事是真的,刘备这么说就真的有道理么?

夷陵之战前,张飞已近浑噩

虽然世人都知道“桃园三结义”,但这件事在正史之中同样也是没有记载的,不过张飞跟着关羽、刘备多年,四处征战,彼此之间的情谊早就超过了兄弟。然而在公元219年,关羽被吕蒙的部将所杀,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的张飞开始意志消沉,整日喝酒,经常都处于酩酊大醉的状态,而张飞每每喝醉,就会发脾气鞭笞部下。

因为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下属,所以刘备也不止一次提醒他:“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事后又让他们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啊。”

果不其然,就在张飞准备发动征伐东吴,为关羽报仇之前,张飞被自己的部将张达、范强所杀,二人还带着张飞的首级投奔了东吴。

在《三国志》之中,有这样的记载:“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账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飞在关羽死后,整天酗酒也就算了,还苛待自己的部下士卒,使得将帅与士兵之间离心离德,在这种状况之下,即便张飞曾经再有本事,若是真在夷陵战场之上,也未必能发挥出来,张飞当时已经让一大批人心中生恨,实在是很危险

关羽都铩羽,张飞又怎么飞

张飞的生年不详,但是按照历史记载,他比关羽要小几岁,不过当时的张飞若是还活着,也是个至少五十多岁的人,张飞的确是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然而即便是骁勇若关羽,在樊城被困住之后还是大败。毕竟当时的关羽已经年近很大了,面对徐晃和吕蒙这两个人的夹击,关羽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是仅次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著名大战,这场战役打得的确惨烈。张飞年轻的时候确实勇猛,在沙场之上可谓所向披靡,但是到了夷陵之战的时候,若是他还活着,战斗力已早不如从前。

说得稍微夸张些,张飞若是还在,被刘备带到了夷陵,其实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一个战斗力再如何强悍的人,恐怕也无法扭转当时的战斗局面,何况是个垂垂老矣之人

陆逊用的火攻,张飞没法破

战场之上,勇猛过人的武力值自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还是靠头脑与计谋,尤其是武力值不如对方的时候,然而张飞,并没有这样的头脑与计谋

刘备与陆逊之间僵持了长达七个多月,而最终陆逊想到了火攻的办法,当时的南方正是夏天,非常炎热,而蜀汉的军营营寨全都是木材与布料所建,周围也全都是树林柴草,一旦起火就无法扑灭,而陆逊也是用这个办法最终击溃了蜀汉大军。

水火无情,别说面对陆逊的火攻,当年的曹操那般人物,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也是毫无办法,赤壁之战中被烧得惨兮兮,张飞向来以武服人,在计划筹谋方面,张飞并不擅长,就算他还在,面对陆逊放的火,他也无能为力,帮不上什么忙

夷陵想要反败为胜,也并非全无可能

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刘备当年在夷陵之战中的行事,其实并没有什么疏漏,甚至刘备的计策一度让东吴的将领们全都上了当,只不过陆逊更胜一筹,毫厘之间胜过了刘备,找到了蜀汉军队的纰漏,得以用火攻取胜。

而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蜀汉想要扭转夷陵之战的最终惨败,只有两个办法,其一是孤注一掷拼尽全力,然而刘备却没有当年其先祖刘邦那样的雄心壮志。刘备所占据的巴蜀之地虽然易守难攻而且物产丰饶,却并非谋夺天下的地方,刘邦最初也占的是巴蜀,但那时的刘邦从来都不会再巴蜀老实待着,而是一边积蓄力量,一边强势对外开拓。

相对于刘邦,刘备就保守得多了,刘备对于夷陵之战的准备布置非常保守,因为刘备主要还是求稳,他并不敢放手一搏,拼尽全力。若当时的刘备能够再动员出数万兵力,对陆逊等人形成优势对峙,最终的结果必然不会如此。

而其二,就是打蛇打七寸,先想办法用离间计除掉陆逊这个大敌。在《吴书》之中,记载有“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这是刘邦派出吴班诱敌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东吴诸将请战,结果被陆逊拒绝,而这件事也看得出陆逊在军中的威信不足。

陆逊的从祖父陆康,当年因与袁术不合,被袁术派遣孙策攻之,在两年的抵抗战争之中,整个陆氏死掉了一半的人,陆逊的家族与孙氏本来就有血海深仇,要说陆逊与孙权之间信赖无间,说出去也没谁会信啊。

吕蒙曾经高度赞赏陆逊的才能,然而其临终的时候,推荐取代自己的,却是孙权的挚友朱然。夷陵之战,双方长期僵持,而打破僵局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除掉对方的主将,若是刘备当年真能用相关的计策使得陆逊被取代,或者直接被杀,那么夷陵之战,蜀汉也不会败

但,这些都是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的办法,刘备自己陷入局中,自然也很难想到,而张飞到底在不在,对于夷陵之战最终的胜负,并没什么实质影响。

6

刘备临终前长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可能是我历史学的不好,都不知道刘备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都没我相关的文献有记录就被说过“张飞不死,夷陵不败”的话来。

其实要像素说,若张飞未死,夷陵之战中刘备依旧难逃败局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领军苛待部下是既定事实,这也导致最终为自己的部下所杀。即便张飞不死,部下将士也免不了对张飞心存怨气,如此一来内部必定不团结。一个不理智的将领,再加上失去理智的刘备,两个人加起来又怎能够率领蜀军大败东吴呢?

可能说到这里,有人会说张飞是性子急躁了些,但刘备能顾全大局,刘备之所以失去理智,意气用兵,是因为张飞之死,新仇旧恨叠加在一起导致了。但是就算张飞不死,刘备就能不意气用兵了么?

而且在刘备准备伐吴之时,诸葛亮与赵云就曾经劝说或刘备,曹魏势盛,需蜀吴结盟方可压制,且刚失荆州,益州局势刚平,当休养生息。很显然刘备听不进去,且不说“夷陵之战”是为报关羽之仇,实则为夺取荆州,关羽、张飞之死或许只是他的一个借口罢了。所以就算张飞未死也无法左右刘备的决定,最终的结果仍旧一样。

此外,从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的结果来看,他缺乏的不是得力的干将,而是缺了一位顶尖的谋士。儿作为大老粗的张飞能成为的是刘备的得力干将而非谋士,七百里连营的弊端他也看不出来,最终还是躲不过那一把大火

此外,张飞虽有万人敌之称,单体战斗力爆表。但一场大战的胜利,不可能依靠一员武将的战斗力来评判,大型战役,靠的是统帅的能力。张飞是猛将没错,但不是统帅,统帅者是被“仇恨”冲昏头脑的刘备。所以张飞无法影响整个战局,更不可能扭转乾坤,

所以,就算张飞不死,一同参与了夷陵之战,但恐怕刘备也打不赢东吴,只是说有张飞在可能不至于输的那么惨。

7

这个问题,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句话,张飞在刘备集团地位超群,被程昱、郭嘉、周瑜等称赞为万人敌,熊虎之将,这是事实,但是,就算是张飞还活着,夷陵之战的结局也不好说。

这一点很好理解,那就是从张飞的军事能力与性格去做一个分析。

张飞作为刘备集团的第二武将,顶着万人敌熊虎之将的名号,其实,其军事指挥才能,也是逐步上升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从灵帝中平年间刚刚跟随刘备到献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南投刘表阶段,共十六年的时间。

这是张飞军事才能的成长期,包括征讨黄巾军、两度占有徐州、与吕布、高顺、张辽作战,与袁术作战、与曹操作战等,在此阶段里,张飞鲜有胜绩,不过他却能和刘备关羽在十六年里与强敌周旋,败而复聚,这也说明了他的万人敌,绝非浪得虚名。

第二阶段是来到荆州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秋入川之时,共计十二年的时间,这期间,赤壁大战前期的血战当阳桥,赤壁大战中后期在江北、南郡、宜都一带的大战,张飞声名鹊起,屡立战功,熊虎之将的称号便出现在此时。

建安十八年入川,分提大军别定州县,秋毫无犯势如破竹,更是在巴西之战,单独统率精兵万余人击败曹魏五子良将的张郃,成为张飞一生中最大的战绩,也是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时期。

第三阶段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汉中争夺战正式打响到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在阆中被杀,是张飞的人生晚期与军事指挥衰弱期。

这四年里,张飞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在汉中争夺战的前哨战下辨之战里,他与马超被曹休曹真击败,损失颇多。

整个汉中争夺战,赵云、黄忠表现闪烁,张飞却没有铭文记载,后在汉中争夺战中表现不错的魏延为汉中都督,张飞则回到了阆中继续镇守。

所以,可以看的出来,张飞虽然是虎将,虽然是刘备集团第二位有着统兵过万作战经验的将领,但是他并不具备改变全局的军事作战能力与军事指挥艺术。

关羽、刘备都不是陆逊的对手,张飞,自然也要稍差一些。

另外,张飞性格敬佩君子,不喜小人,比如他曾拜访刘巴,又曾礼敬严颜,但是对于部下却是不善约束,一旦遭遇夷陵的惨败,张飞的结局,也不好预料。

因此,刘备没有说过这话,就算是说了,有张飞在,可能,夷陵的结局会改变,但是不会变得太大。

希望这个答案能帮到您。

8

刘备临终前,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尚存在考证。


在笔者看来,即使刘备真的说过这句话,也有夸大其词的成分。

刘备于公元221年7月正式开始伐吴,他在出发前,张飞被部下所杀。

那么,张飞即使跟着大军出征,会不会改变整个夷陵之战的结局呢?

现在看来,答案肯定是不能的。

因为当时的张飞已经50多岁,我们是根据他和刘备相识的时间而推断,具体出生时间不详。

这个时候的张飞,早已不是当初的万人敌,也不是单挑吕布的猛张飞。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的下降,即使再勇猛,也不能超过水平相当的年轻人。

那么,刘备还带了哪些人出征呢?

先锋大将吴班、冯习。

镇北将军黄权驻扎长江北岸防止曹魏进攻。

侍中马良为参军。

陈式统领水军,前部都督张南。

卫将军傅彤。

赵云总督粮草

此外,还有辅匡,赵融,廖化 ,向宠 ,陈到 ,程畿 ,沙摩柯 ,庞林 ,杜路。

蜀汉能出动的文臣武将,几乎都跟随大军出征。

这么豪华的阵容,让刘备增加了许多信心。

但就是这么个阵容,还让东吴陆逊打了个几乎团灭,想想也是觉得挺可惜。

刘备的失败,其实并不是用人的问题,而是战略方针的错误。

他放弃了水路的优势,改为弃船登陆,让东吴控制了水源。

其次,大军驻扎在山林中,给了陆逊用火攻的机会。

所以,即使张飞没有死,跟着刘备出征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9

刘备临终前,为何长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我是王小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刘备临终前,长叹:“若张飞不死,夷陵不败。”我想可能是刘备认为,张飞大喊一声,会吓死陆逊这个白面书生。(开个小玩笑)无论刘备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就算张飞真活着也改变不了火烧连营的悲惨结局。

刘备为什么伐吴

刘备伐吴是要为关羽报仇,因为关羽在荆州时,为了拔掉曹魏在荆州的一个钉子,曹魏占领的襄阳樊城。如果蜀汉占据襄樊,那么就可以打通汉中的联系,直接威胁曹魏的宛城(南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刘备取得汉中后,关羽就开始攻打襄樊,曹操派大将于禁领兵增援襄樊,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也被捉投降了。

形势一片大好,对蜀汉相当有利,东吴的吕蒙坐不住了,跑去向孙权献策偷袭荆州,和陆逊上演双簧,陆逊跑关羽面前大拍马屁,麻痹关羽使吕蒙白衣渡江奸计得逞。就这样荆州丢了,关羽只好设法去夺荆州,你说吕蒙和陆逊毒不毒,他们让关羽手下当兵的家属写信喊话动摇军心,关羽手下当兵的一下跑散了,关羽没办法只好先回西川。

后世人们评论一个人心短会说:你跟吕蒙似的,评价一个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信你看陆逊。这两位确实缺德,在麦城附近设伏活捉了关二爷,孙权开始还想让关二爷投降叛变刘备,关二爷谁啊?以后的武圣关帝,宁死不降。孙权杀了关羽把头颅送到曹操那边,意图把刘备的仇恨引向曹操。

刘备孤注一掷用全部力量伐吴

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举全国力量征讨东吴,谁都拦不住,谁说刘备骂谁,赵云说,不听赵云的,诸葛亮也拦不住。刘备干脆也不让诸葛亮去,让诸葛亮给他看家。诸葛亮望着刘备:唉,可惜法正法孝直死了,法正不死你刘备不听话试试?法正不打你一个五指山。

法正是蜀汉第一狠人,当年成都之主刘璋人比较昏庸,法正一生气把刘璋卖给刘备。陈寿评价法正:有奇谋,比程昱,郭嘉。还有,法正胆子大,谁都不怕,刘备不听法正话,法正真敢揍刘备,话说回来,法正不揍刘备跟刘备去伐吴,陆逊的小孩子把戏骗骗刘备这个老头可以,骗法正?陆逊在去学习十年。

我感觉题主把刘备的话听差了,刘备可能是说:如果法正不死,就没有夷陵之败了。

10

刘备在你死的时候并没有说张飞是多么厉害,而只是在告诉诸葛亮而已,他认为诸葛亮才是真正英雄,在三国之中唯一能够帮助他自己。现在刘备已经到了临死的时候,他希望诸葛亮能够竭尽全力去辅佐自己的后代,虽然知道诸葛亮是非常的辛苦,但是他还是说了一些感人的话,希望诸葛亮能够继续努力下去。

而刘备对自己的兄弟张飞和关羽都非常喜欢,但是他们早就已经死了,而且张飞的话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刘备不仅是没有喜欢,他反而是非常痛恨,要不是因为他死了自己也不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就算他活着刘备也会狠狠的打他一顿,看着他就已经非常的心烦了。

刘备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只是希望诸葛亮能够辅佐刘禅,而不是张飞。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刘备是一个非常履行下市的人,在三国之中他的脾气是非常好的,很多人对刘备是非常的喜欢,希望能够在他手底下继续合作下去。就像当初刘邦非常的招人喜欢一样,最终是成就了刘邦的霸业,现在刘备是具有天下英雄的气息,就连曹操对他都非常的赞美,把他当做自己一样的英雄,而到了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快死了,他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诸葛亮,希望他能够一心一意的去帮助自己的儿子刘禅。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千古关系之中最好的一起努力去合作,可惜刘备已经死了,现在唯一能够支撑着他的愿望的就只有诸葛亮了,虽然诸葛亮非常的辛苦,但是诸葛亮却从来不会抱怨,他把刘备的恩情当做自己人生中最重要东西,一直都在努力,最后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

刘备没有去考虑张飞和关羽,因为他们这些人是不值得依靠的,他们只是会打仗,而真正要治理国家的话,必须想要拥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诸葛亮将蜀国治理的非常好,刘备以为蜀国快要灭亡了,才会把蜀国给了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居然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不仅是恢复了元气,而且是具有了北伐的能力,甚至都有可能统一天下,但是最后虽然是失败了,可是这一切还是值得的。

你们认为诸葛亮到底是有多么伟大,欢迎在下面评论。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