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

2020-07-24 00:58阅读(80)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汉中之战前后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赤壁战败之后

1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汉中之战前后的情况,就会一目了然。

赤壁战败之后,曹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稳定了北方。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以讨伐汉中张鲁的名义,开始对关中用兵。

关中马超、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纷纷造反。

经过两年的时间,曹操平定了凉州,但没有继续对汉中张鲁进攻。

此时的张鲁与益州刘璋却时常出现摩擦。

刘璋为了对付张鲁,听从张松的建议,在211年,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川。

这正是曹操开始平凉州的时候,刘璋此举常常被看作是引狼入室。

经过几年的时间,曹操平定了凉州,刘备也在214年,彻底战败了刘璋,占据了益州,从人力、财力、兵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量补充。

215年,曹操得知刘备已经取得益州。

于是,抢先一步,率领数十万大军亲征张鲁。

张鲁投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尽得张鲁府库珍宝无数。

随军谋士刘晔建议曹操趁机进军西川,消灭刘备。

但曹操犹豫不决,失去了时机,最终放弃进攻刘备的打算。

曹操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将张鲁等一干人及汉中百姓大量迁徙到中原地区。

张鲁利用诸侯混战的间隙,在汉中建立了独立王国,经营近三十年,是名副其实的一大财主。

当时,张鲁曾经逃亡巴中,刘备接受黄权的建议,命黄权为护军率部迎接张鲁。

但张鲁愤怒地说:“我宁愿做曹公的附属,也不做刘备的座上宾”。

于是,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占据了汉中,发了一笔大财。

这让刘备很不爽。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趁着曹操主力退出汉中之后,向汉中发起了进攻。

刘备亲率大军到达阳平关,与夏侯渊夹关对峙。

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中,坐镇长安,指挥汉中战局。

此时,北部边塞又硝烟再起,曹操同时命令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解除了后防隐患。

219年,在定军山,夏侯渊被刘备部将黄忠斩杀,曹军大败。

于是,曹操亲率大军来争夺汉中。

刘备坚壁不出,与曹操对峙数月。

曹操见无利可图,尽迁汉中百姓撤军,遂放弃汉中,基本上给刘备留下了一片空域。

当时人口急剧减少,人口成为最大的战略资源。

曹操将大量人口带入中原,开展屯田,保障曹魏势力的强盛。

尽管刘备取得了汉中,但缺乏人口,也一直没有大的作为。

在后期,诸葛亮北伐,也屡屡因为粮草供给不足而退兵。

由此也看出,曹操的战略眼光之长远。

汉中撤军并非因为曹操战败,但长期对峙,对曹操来说,也无利可图。

都清楚当时的“鸡肋事件”,杨修为此而被杀。

曹操撤军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身体出现状况,半年后曹操就病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不仅仅是诗人的夸张。

进攻蜀汉,的确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汉中之战,尽管曹操势力远远强于刘备,但还不足以消灭刘备。

主动撤军,也算是明智之举。

2

汉中之战,曹操固然很强,刘备也不弱!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战场范围最广,双方参战兵力最多,参战名将最多的一场战略决战。

整个汉中之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持续近两年之久。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诸葛亮坐镇成都。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双方投入的兵力难以考证,诸葛亮集中只是笼统说到,曹操带了“数十万众”。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

按照三国志的表述习惯,数十万,至少是三十万。

刘备有多少人呢?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好推测。当时刘备集团,除了荆州的关羽四五万人,其他兵力全部投入汉中战场。估计有8万人左右

在汉中之战前两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勃然大怒,亲自统兵五万增援荆州,命关羽带兵3万,要与孙权决一死战。可见当时除了荆州兵,刘备至少还有5万的机动兵力。加上留守益州的军队,最少也应该有六七万人。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此后两年,刘备厉兵秣马积极准备攻打汉中、凉州,兵力肯定有所增加。后来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又给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写信,要求增派援兵。诸葛亮竭尽全力,把益州所有的人员都动员起来了。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刘备经过这次增援,兵力应该在十万人左右

所以说,曹操虽强,刘备也不弱。

刘备的战术选择极为高明。

虽然刘备也很强大,但是比曹操还是差一点。为什么刘备最后获胜呢?就是因为刘备的战略战术非常高明。

汉中之战,刘备用了三个高招,取得胜利。

第一是反客为主之计。公元218年7月,刘备亲自领兵攻打汉中南大门阳平关,想要从这里打开通路进入汉中。但是阳平关易守难攻,夏侯渊张郃领兵死守,相持一年,刘备难以攻克。此时,刘备兵锋一转,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围攻阳平关,自己率主力南渡沔水,抄小路翻过米仓山进入汉中,占领定军山。

占领了定军山以后,刘备就控制了汉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威胁阳平关魏军的侧后方和粮道。夏侯渊不得不立即带领张郃等人围攻定军山。双方攻守之势彻底改变。夏侯渊一方反而成了进攻一方,攻打汉中的刘备,反而成了防守的一方。这就是反客为主之计。把夏侯渊张郃从易守难攻的阳平关调了出来。

第二是围点打援之计。夏侯渊张郃分兵攻打定军山。刘备派一万人轮番攻打张郃。夏侯渊带兵增援张郃,半路上却被埋伏的黄忠斩杀。张郃孤木难支,逃回了阳平关。至此,刘备基本打败了曹魏驻守汉中的人马。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了。刘备这一招“围点打援”实在高明。

第三是避敌锋芒之计。为了保住汉中,消灭刘备。曹操决定亲征汉中。为此做了精心准备,时间长达半年。从公元218年7月开始准备,9月达到长安,219年3月终于到了汉中。准备不可谓不充足。

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刘备明志的选择了“避敌锋芒”,坚守不战。

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先主传》

刘备占领定军山等高山,固守营垒,绝不野战。曹军多骑兵,山地战难以发挥优势。一个多月两个月,也攻不下刘备的营垒。曹操军中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形势十分不利,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败,曹操只好率军撤退。

曹操有数十万人,也没有重大损失,为什么只打了两个月就撤退了呢?

因为曹操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几十万人,人吃马喂,一天要消耗多少粮草!这些粮草都得从关中运多来,途中要翻越秦岭。同志们,走过秦岭的都知道,那路是真的太难走了。

而且,刘备手下黄忠、赵云不断袭扰曹军后方,切断曹军粮道。使曹军的后勤供应更加恶化。

刘备紧紧抓住了曹操后勤困难这个病根,明智的选择了大军坚守不战,小部队不断骚扰的战术,活活拖垮了曹军。曹操最终支撑不住,无奈撤军。

汉中之战的胜利,关键是刘备指挥高明。







3

曹操大意了,刘备其实赢得很险。

公元215年,曹操灭掉汉中张鲁后,由于年纪大了的关系(61岁),他对统一天下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灭掉刘备和孙权了。因而自此之后,他本人就不再亲自挂帅出征,而是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内政,即为篡汉称帝做准备。

至于军事方面,曹操将自己地盘的南部划为三个防区,对刘备和孙权以防守为主,不再奢望能消灭他们。

当时曹操具体的部署是这样的。

东线由夏侯惇坐镇,张辽、乐进、李典辅助配属(张辽、乐进为五子良将),防孙权;

中线由曹仁坐镇,防关羽;

西线由夏侯渊坐镇,徐晃、张郃、曹洪、曹真、曹休和郭淮辅助配属(徐晃、张郃为五子良将),防刘备;

至于曹操,他只留曹彰和于禁在身边,作为机动部队使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都是当时的猛将。曹操分别把两个五子良将部署在淮南和汉中,这就足以可见他对淮南和汉中的重视程度了。

曹操在部署期间,孙权来攻合肥,此一役即历史上的“逍遥津之战”,孙权被张辽打的惨败。而他的惨败让曹操志得意满,认为自己的部署没有任何毛病。刘备、孙权都是鼠辈,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结果他这一得意,就大意了。

合肥之战两年后,刘备发动汉中之战,企图一举吞掉汉中。

起先,曹操很是重视,多次提醒夏侯渊要注意刘备的动向。刘备见夏侯渊有防备,就没敢轻举妄动,只是让张飞、马超、雷铜和吴兰沿着阳平关向西,攻打武都郡,借此绕过曹军防守严密的阳平关。

夏侯渊得知后,也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等人前去迎战。战至218年三月,刘备军将领雷铜和吴兰被斩,张飞、马超跑路。

张飞失利后,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断绝汉中与武都的联系,顺便绕过阳平关,但这一部署也被徐晃拦截,陈式所部被徐晃打的死伤惨重。



西线两战皆胜,让曹操非常高兴。据史料记载,曹操“甚喜”。

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三国志·徐晃传》

刘备连输梁场,非常恼火,于是,就有了汉中之战的第三次战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刘备亲自率军抵达阳平关下,与曹军进行决战。

曹操得知消息后,心里又是一紧张,他也在邺城整军,准备救援汉中。并在九月,也率军抵达长安,为夏侯渊助威。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面,刘备被夏侯渊堵在了阳平关下,一步都不能前,战争陷入了尴尬的僵持局面,而这种局面对刘备很不利。因为刘备从成都攻汉中,补给线长达一千五百多里,而曹军可以直接在汉中就地补给。双方的战争消耗是不对等的。

为了尽管解决汉中的僵持局面,刘备于是便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二月,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亲自率一支部队沿狭窄的金牛道,向南渡过汉水,再冒险的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到阳平关的背后,找夏侯渊决战。

夏侯渊听说刘备绕到了自己身后,并在定军山设下大营,做出与自己决战的态势后,感到莫名的紧张。他有点坐不住了。于是他紧急把张郃从广石前线调回,与自己一起出阳平关,跟刘备在定军山下决战。

刘备听说夏侯渊亲自来了,很是谨慎,他没敢立即下山迎战,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渊相持起来。


按照刘备的设想,他在定军山上,夏侯渊只能仰攻,他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就在山下修鹿角作围(鹿角就是一种带刺的防御栅栏),以防刘备军居高临下攻他。

不过战争打到这里,刘备仍然是被动的。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刘备从成都到汉中,补给线一千多里。并且阳平关也掌握在曹军手上,刘备的大军被挡在关下。刘备他是带了一支偏师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决战,这个举动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这一战败了,他的大军就崩了。

远在长安的曹操知道前线的这一情况,并且根据前两战取胜的经验,曹操产生了一种错觉判断,他认为刘备跟孙权一样,都是个鼠辈。并且曹操还认为,刘备从成都攻汉中的后勤补给线太长,以刘备的实力来说,打汉中是得不偿失。

基于这两点判断,曹操对刘备的行动也就没太当回事。认为刘备此次进攻汉中也就是挠痒痒之举,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撤退。他也没往汉中派增援。

然而曹操没有想到(刘备也没想到),夏侯渊这个棒槌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错误决定。

什么决定呢?

刘备见夏侯渊和张郃在山下修围栏,就派人去烧围栏。夏侯渊见围栏着火,就命人挑水去灭火。刘备见魏军大乱,就派人去袭击张郃,打的张郃军心大乱。夏侯渊见张郃军心大乱,害怕张郃被打垮了,自己就被蜀军包圆,于是他就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结果他这一分兵,就完蛋了。

当时刘备军的头号智囊法正在山上发现魏军居然分兵了,便瞅准机会,建议刘备派出一支精兵奇袭魏军(按三国志的记载,这支精兵的统帅是黄忠)。

当这支精兵下到山下后,居然意外发现身为统帅的夏侯渊正带着士兵救火。然后这支刘备军也不客气,直接冲进曹营,把正在忙于救火的夏侯渊砍死了。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夏侯渊传》


当曹操听说夏侯渊被斩后,整个人当场就愣住了。他是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夏侯渊会如此愚蠢。遂即,他亲点大军进入汉中与刘备决战,准备夺回汉中。

然而,曹操是老糊涂,他亲自出马,居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与刘备对峙时,把自己的补给线暴露在了刘备眼皮子底下

由于汉中供养不起曹操大军的粮草,所以曹军的后勤要从关中运来。而时间紧,曹军的粮草只能从褒水走河道,然后再从褒水转汉江,最后再运到前线的。

这样的运粮路线,刘备把汉水河道切断,曹操就断粮了。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此,刘备自己在定军山上吸引曹操,另派黄忠、赵云袭扰曹操在汉水上的补给船。耗了一个多月,曹军的军心士气大大降低。

曹操为了尽快拿下定军山,及早班师,便令人强攻。结果曹军强攻不克,死伤惨重。军心士气跌入谷底。

军心问题是会传染的,并且关羽在荆州,孙权在淮南,都有相当多的机动兵力。如果曹操久在汉中对峙,其它战场的不可控因素太大。若因汉中而丢襄阳或淮南,这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曹操赶紧下令撤军,十多万百姓和十多万魏军如同丧家犬一般,赶在刘备主力进入阳平关前,火速撤离了汉中。

以上就是曹操失汉中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曹军全程占据主动权,即便刘备斩了夏侯渊,反客为主进入汉中,曹操也依然有主动权。但是曹操仇人多,提前又没有做好准备。他在汉中根本耗不起!当刘备稳坐定军山,切断他粮道后,他就打不下去了。

4

刘备之所以能打赢汉中之战,不是因为刘备的整体实力强于曹操,而是因为曹操这汉中之战根本就没有认真打过,甚至主动放弃汉中。

刘备在汉中之战投入的资源,很像田忌赛马,刘备把自已最好的资源投入战争,相当于上等马,来对抗曹操的关中军团,相当于中等马,在局部军事实力上,刘备实力远强于曹操



刘备动用了整个益州的资源,投入军队约十万人,后勤支援约数十万人,基本上整个益州除了老弱病残,基本上都干了与战争相关的工作,要么运输粮草,要么制造军械,要么生产粮食等等。

刘备在发动汉中之战后近两年时间,曹操根本就不在汉中前线,与刘备对峙的是曹魏的关中军团,主帅是夏侯渊,手下将领有张郃、郭淮、曹真、曹休、曹洪、徐晃等人。



刘备方参战将领是除了关羽之外所有身在益州的将领基本上都参战了,有张飞、马超、赵云、魏延、黄忠、吴懿等人,刘备还有谋士法正,就从参战成员的组成来看,刘备又是一个田忌赛马,刘备用最好的团队,对阵曹操的中等团队,并且曹操还没有参战

单纯的比较在汉中之战投入的资源和实力并不能有力说明刘备的胜利就是实力原因,如果实力强就一定会赢的话,那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就不用打了,除了局部实力刘备强于曹操外,刘备在汉中之战斩杀了曹魏关中军团主帅夏侯渊是曹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个人认为曹操最终在汉中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曹操将汉中的百姓全部迁往关中,造成了一种放弃汉中的假象,由此导致一系列人道主义灾难,并从根本上动摇了曹军的军心,才导致汉中之战的彻底失败

在汉中之战发生前后,乃至正在进行中时,曹操对汉中百姓的迁移就没有停过,除了汉中郡,曹操还迁移了武都郡的百姓到关中,据史书记载的迁移百姓人数就达到40万人。



曹操为什么要迁移百姓呢?

因为冷兵器时代,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什么也做不到,曹操担心战争失败后,这些人口会落入刘备手中,那样就壮大了刘备的实力,这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曹操就想提前把人口迁移走。

迁移人口这种事,在当时绝对是大工程,基本上所有的当时百姓都是不愿意离开故乡的,那种难度如同今天的不给钱拆迁一样的难度,就是说服当地人迁移就得花相当长的时间。



如果百姓不愿意,曹军还得来硬的,就会发生各种叛乱,逃亡。当初曹操因为与孙权开战,担心淮南的数十万百姓受到孙权攻击,因此想迁移这些百姓到北方,结果这数十万百姓一听到风声,结果全跑到孙权那边去,由此可见迁移的难度有多大。

除了难度大,迁移数十万百姓的花费也是非常大,比数十万军队花销还要大,军队听从命令整齐划一,百姓不会,百姓都是托家带口的,还得自已负责食宿,同时曹军要提供一切便利,想想东汉末年董卓的迁移洛阳百姓到长安,路上死了多少人,完全是人道主义灾难。



从武都郡和汉中郡迁移到关中或者河北地区,要翻越八百里秦川,路途难走,当初刘备从樊城带领数十万百姓南下逃亡,一天才能走10里路,如果从武都和汉中迁到关中,路更难走,光是路上的时间至少要三个月时间,这还是正常情况,如果遇到大雨,走也没法走。

百姓迁移,至少需要相当数量的曹军看着,不能偏离路线,不能随意逃亡,迁移百姓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务,还容易激起民变,并且此举让曹军军心大失。



汉中之战从公元217年开始,一直打到公元219年5月为止结束,曹操直到219年三月才赶到汉中,而在刘备用计杀了夏侯渊之后,要不是曹军训练有素,众将领导有方,汉中的曹军早就崩溃了,主帅都死了,这仗怎么打?

就算是曹操亲自出马,到汉中也不过与刘备对峙了两个月而已,由于需要迁移百姓,曹操背负沉重的负担,无论是粮草、资源,还是军心、士气都受到了影响,这也是曹操最终选择撤军放弃汉中的根本原因。



总结起来,曹操之所以在汉中之战失败,输给刘备主要有几个原因:

1、曹操未足够重视,汉中之战曹操亲临战场的时候不过两个月,其他时间不是在路上,就是坐镇长安,事实上曹操早在218年9月就到达长安,并没有立即到达汉中,而是坐镇长安关注各地战况;

2、曹操迁移汉中及武都百姓,造成严重的后勤负担和人道主义灾难,导致补给不足和军心不稳,士兵大量逃亡和百姓大量不满,最终败给刘备;



3、刘备局部军事实力强过曹操,刘备在汉中投入了全部可以投入的力量,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力,志在必得汉中,相对来说,曹操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

4、曹操面临来自四方八方的压力,除了汉中之战,孙权在东线也不安稳,事实上曹操正是平定了东线才赶往汉中的,另外有关羽在荆州和襄樊的压力,鲜卑人轲比能在西北的叛乱,最主要还是曹魏内部由于战争,加大赋税征收,导致此起彼伏的民变或兵变,也让曹操穷于应付,而不敢在汉中投入过多的资源和时间。

5

汉中之战,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其发展的结局非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不但出乎曹操的意料,也出乎了刘备的意料。即便是在战争第一线的刘备,也没有想到黄忠会斩杀曹操在汉中的总大将夏侯渊,由于曹操在汉中的主将意外战死,汉中的局势瞬间扭转,导致原本对曹军有利的局面一下子变成了对刘备有利的局面。

只能说,汉中大战的转折太意外。

汉中之战前的三国态势

汉中大战之前,曹操其实已经无意于在有生之年一统三国了,对于他来说统一最好的时机在赤壁之战时期,可惜的是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失去了统一的时机。

▲三国形势图

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北方领土的经营上,对于刘备和孙权,他做了如下安排,把全国分为了三个战区,汉中为一个战区,总司令夏侯渊,大将有张郃、徐晃、曹洪和郭淮,主要对付益州的刘备集团;合肥为一个战区,总司令是张辽,大将有乐进、李典,主要对付孙权;樊城地区为一个战区,总司令是曹仁,主要负责防范荆州方面的进攻。

曹操自己坐镇许昌,手上的部队用于全国机动,留在身边的大将有曹彰、于禁、许褚。

从这个安排来看,夏侯渊军团的实力是最强的,毕竟当时势头正盛的是刘备。

曹操和刘备都没有意识到形势的变化

一开始曹操认为自己的战略部署是天衣无缝的。孙权在汉中之战之前曾经发动过对合肥的进攻,被张辽击败。

而刘备也在2年后发动了针对汉中的战役,他首先派出了张飞、马超为主将带兵攻打武都郡,在汉中的夏侯渊得知情况后派出了曹洪等人前去援救,双方经过数次交战,张飞、马超战败,还损失了雷铜、吴兰等将领。

张飞、马超战败后,刘备发动了对汉中的第二次进攻,既然武都郡拿不下,他便派出了陈式攻打马鸣阁道,企图切断汉中与武都的联系,之后就绕过阳平关攻打汉中。但是这一次陈式被徐晃拦截,部队损失惨重。

刘备连着输了两场,手下最为强悍的大将张飞、马超也接连战败,十分恼火,便于公元218年7月亲率大军夺取汉中。曹操得知消息后也不敢怠慢,亲自来到了长安,以便随时出动大军增援夏侯渊。

由于阳平关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刘备在阳平关耗了半年也没有攻下阳平关,始终与曹军在阳平关对峙。对于刘备来说,最为不利的就是补给线,从成都的补给运抵汉中前线有大约500公里左右,且出了成都平原还有很多的山路,运输极为不便。而阳平关前线的曹军可以从汉中直接得到补给,后勤方面完全没有问题。

为了打破僵局,刘备决定绕过阳平关直取汉中,便在公元219年2月亲自带领一支部队直接往南渡过了汉水,绕过了阳平关来到了定军山,准备在阳平关背后发动攻击。

在得知刘备绕过阳平关,来到定军山后,夏侯渊也不敢怠慢,与张郃一起带兵来到了定军山下阻挡刘备。刘备军此时带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居高临下,一时间夏侯渊和张郃也没能攻下定军山。

既然攻不下夏侯渊便在山下扎寨,在修建防御围栏的时候被刘备发现了,刘备想破坏曹军修建围栏。当时围栏由夏侯渊负责一部分,张郃负责一部分,刘备在张郃那边放起了火,还派兵去攻打张郃,把张郃部队打乱了。夏侯渊见张郃那边告急,就把自己这边的部队分了一半过去救援张郃。

这个情况被刘备的军事法正发现了,他认为机不可失,应该派遣一员大将袭击夏侯渊,而袭击夏侯渊的正是刘备的大将黄忠。黄忠带兵下山后发现夏侯渊还在那儿救火,他也不客气直接上去就干了起来,把夏侯渊给斩了。

▲黄忠定军山一战斩杀夏侯渊

其实定军山斩夏侯渊的战绩,是在一次意外中突然出现的,也就是这一下,汉中的曹军失去了主将,曹操不得不从长安出发援救汉中。

曹操这一来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曹军迅速增多,曹操大军的军粮也不是汉中能够支持的,只能从长安沿褒水走河道过来,然后再从褒水走汉水。

刘备此时扭转了局面后打的也顺了起来,他亲自在定军山吸引了曹操的主力,派赵云和黄忠绕过了定军山,在汉水烧毁了曹军的军粮。如此一来主动权就到了刘备手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曹操不得不对定军山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结果曹军死伤惨重,也没有拿下定军山。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进退维谷,有一天他的侍从给他送来了一碗鸡肋,他便随口说了当晚的暗号,鸡肋。根据《演义》记载此时曹操其实已经有了退兵的打算。其实当时的曹操确实也只能退兵了,继续打下去没有前途,如果还在汉中耗着,那么荆州和合肥方向必然出现变动,他不能在汉中就留。

▲老曹说出鸡肋的时候,就说明他要离开汉中了

于是曹操便把驻守在汉中的10万军队带着10多万百姓撤回了关中。

这就是汉中之战的大概过程,其实一开始刘备是没有多少胜算的,转折出现在一次意外,就是夏侯渊被斩杀于定军山,这是曹操和刘备事先都没想到的。

好了,这就是汉中之战的大概过程。

6

曹操汉中之战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题主这是光看曹操是雄才大略,可是刘备也不简单

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可能觉得刘备除了会哭没别的本事,但是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刘备,这句话可不是客气话。

刘备是贫寒出身,他可是全靠自己打出的一片江山。黄巾军起义时,刘备靠军功出仕,后来协助公孙瓒和袁绍作战,屡建战功,做到了平原相。此后助孔融解北海之围,助陶谦守徐州对抗曹操。陶谦死后,刘备接管了徐州,和袁术在盱眙、淮阴对峙1个多月,最后因为吕布偷袭徐州才败。

刘备在和曹军的对战中也有不少战绩,徐州击败刘岱、王忠,汝南斩杀蔡阳,博望击败夏侯惇、于禁。可以看到败在刘备手下的不乏名将。徐州之战、汝南之战最后都是曹操亲自率军前来才击败刘备,特别是徐州之战,当时曹操正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然而曹操却放下袁绍亲自率军攻打徐州,可见他对刘备的忌惮。

能让曹操如此重视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一个爱哭鬼。

和之前相比,汉中之战时刘备手下的阵容非常强大

此时刘备手下有法正参谋军事,法正是三国时期最好的谋士之一。武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等人,这几个人都是三国时的名将,蜀军除了关羽镇守荆州外,可以说集中了全部主力大将。后方则有诸葛亮负责后勤补给,在整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政治能力那也是排前三的,有他在,刘备可以不用担心后勤会出问题。

应该说刘备此时的这个阵容,放在三国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用华丽来形容,足以和曹操一战。

而且刘备对汉中是志在必得,而曹操则还需要提防内部可能的隐患,还有荆州、扬州两个方向的外敌,不可能全力投入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曹操控制汉中以后,益州一日数十惊,产生了很大的恐慌。杨洪也曾经对诸葛亮说: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对于刘备来说,汉中是必争之地,因此是全力以赴,和曹操争夺汉中。

而对于曹操来说,他控制的地方太大,需要兼顾的方面太多,而汉中并非必争之地,不利的情况下可以放弃。

曹操的内部并不稳固,就在汉中之战前,许昌爆发了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的叛乱,丞相长史王必死于此次叛乱。宛城守将侯音也发动叛乱,打乱了曹仁的军事计划。

而对外在荆州、扬州,他还需要面对关羽和孙权的威胁。特别是荆州方向,曹仁和关羽激战正酣,曹仁的局势并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不可能长期屯兵汉中,和刘备对峙。因此在战局不能快速解决的情况下,曹操选择了主动撤退。从后来襄樊战役的结果来看,曹操这个选择还是正确的。如果他没有及时撤军,那么关羽包围樊城时,曹操就真的很被动了。

所以曹操在汉中战败并非偶尔,是多种因素下的必然结果。

7

《厚黑学》中将刘备列为脸厚的典型,将曹操列为腹黑的典型,而厚字在黑字之前,可见刘备的能力完全不在曹操之下。当年曹孟德与刘玄德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列举了一系列的诸侯和名将,曹操却视他们为草芥,唯有刘备是曹操一生最强大的劲敌。由此可见刘备的实力是不容小视的,在战争指挥艺术方面,刘备与曹操是旗鼓相当。

汉中之战曹操败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刘备倾全益州之力与曹军对战,且一直处在前线指挥;其二、曹操心顾四方,仅最后两个月来前线,目的还是转移汉中百姓;其三、刘备要地,曹操要人,各取所需,曹操虽退未败。

公元217年前后,刘备攻占益州(四川、重庆),曹操击溃占据关中的马超、韩遂,取得长安。刘备要北上,曹操要南下,张鲁的汉中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张鲁直接降曹,而张鲁部下马超率部降刘。公元217年刘备发起汉中之战,目的是先夺汉中,再取长安。汉中的曹军统帅是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四将,四将起兵拒刘,且给刘备沉重打击。

公元2018年固山之战,曹洪先发致人攻击蜀军,蜀军大将吴兰战死,张飞、马超败退。蜀军大将陈式攻打马鸣阁道,被徐晃击溃,蜀军伤亡惨重。公元219年,曹军大将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被蜀国大将黄忠斩于马下;同年三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汉中地界,进驻阳平关。四月蜀国大将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击溃曹军。五月曹操携汉中军民退回长安,七月蜀军夺取东三郡,汉中之战结束。

曹操的整体军力是强于刘备的,但是曹操四方皆有战事,不仅仅是要对付刘备一方。刘备发动益州全体军民参与汉中之战,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也就是刘备集中了除荆州之外的所有力量夺汉中,而曹操只动用了关中军团对抗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动用的资源远远大于曹操,不胜何待?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撤退时将汉中的百姓绝大部分迁到了关中,可以说曹操一开始就打算放弃汉中,迁走汉中百姓是一开始就在进行的。曹军跟蜀军攻防两年,只是给曹操迁走百姓提供时间与空间。当时荆州的关羽正在发动襄樊之战,孙权也对曹魏虎视眈眈,如果曹操长期在汉中作战,那么中原危矣!相比较而言,中原对曹操更为重要。曹操认为只要有人,取汉中只是时间问题,没有必要跟刘备一争长短,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故迁走了百姓,把地留给了刘备。

8

公元214年,刘备占领了成都,基本上占据了益州。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刘备面前。益州北部依然置于敌人的威胁之下,刘备只有占领汉中郡,才能保证益州的安全。

刘备占领益州之时,汉中掌握在张鲁手中。215年曹操占领了汉中,益州北部直接面临曹操的威胁。217年,刘备发起了汉中争夺战。为了争夺汉中,曹操和刘备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战争。整个汉中争夺战中,刘备和曹操大量精锐部队和优秀将领投入其中。最终的结果是刘备获得了胜利,完全占领了汉中各地,还取得上庸、新城一带。

刘备占据汉中之后,自称为汉中王,刘备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刘备已经实现了《隆中对》中关键的一步,接下来刘备将会效仿刘邦出汉中、逐鹿中原。

曹刘双方的具体交战兵力数字,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根据一些史料可以看出曹操的总兵力应该多于刘备。曹操也号称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为什么在汉中会败给刘备呢?

曹操确实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并不意味着曹操永远不会打败仗。曹操失败的例子非常多,宛城之战曾经被张绣击败,在兖州曾经被吕布击败,赤壁之战中被周瑜打得惨败,在关中一带被马超击败。曹操善于用兵,却不像韩信、白起那样未尝一败。曹操经常打败仗,在汉中被刘备击败也完全可以理解。曹操被击败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如果曹操真得那么厉害的话,估计没有三国了。

曹操非常有军事才华,刘备也不是泥捏的。刘备的军事才华也不差。由于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认为刘备的最大特点在于“哭”与“逃”,似乎没有什么军事才华。其实刘备绝对是蜀汉阵营中最能打仗的将军。当年在博望坡击败曹军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如果刘备没有才华的话,曹操也不会说: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阵营认为自己最大的威胁已经解除,所以给了诸葛亮可乘之机。刘备前期没有遇到好的机遇,也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汉中争夺战,给了刘备充分展现才能的机会。

《隆中对》之后,刘备的道路开始越来越顺。从刘备入蜀,到汉中争夺中,刘备一直都在胜利之中。刘备当时的势头势不可挡,刘备正处在发展的黄金阶段。刘备的士兵士气高涨,将军勇于作战。刘备大军气势如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遇到曹操一样一顿削。曹操当时则逐渐趋向于守成。曹操占领汉中之时,就有将领建议曹操一鼓作气拿下益州。史称:

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

但是曹操却拒绝这个正确的建议,曹操没有更进一步,而是派大军镇守汉中,对刘备采取守势。曹刘双方还没有发生战争,双方的士气和精神,已经不再一个档次上。气势如虹、积极进取的刘备大军击败了趋于保守的曹操大军也可以理解。

汉中对于刘备和曹操的意义不一样。汉中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郡,对于曹魏的安全和地位没有那么重要。曹操失去了汉中,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只是肌肤之痛。但是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没有汉中,益州就不安全。如果刘备不能占领益州的话,就是始终受到曹操的威胁。对于刘备来说,一定要占领汉中。史称: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刘备和诸葛亮便决定倾尽全力占领汉中,倾全部力量与曹操决一死战。刘备抱着拼命的决心和曹操作战,曹操者带着相对保守的心态应敌,战争的天平自然后倾向于刘备。

正式由于刘备知道汉中的重要意义,所以刘备调集了当时几乎能够调集的所有文臣、武将参与汉中争夺战。蜀汉重要的武将除了关羽全部参与了汉中之战,蜀汉的谋臣几乎全部参与了汉中之战。曹操虽然也调集重兵与刘备决战,但是文臣武将的成色明显比不上刘备。刘备方面参战的文臣武将有诸葛亮、法正、黄权、张飞、黄忠、马超、赵云、魏延、刘封、孟达、吴兰、吴懿;曹操方面参战的文臣武将有夏侯渊、张郃、曹洪、曹休、曹真、郭淮、徐晃等。我不否认曹操方面将领的才能,但是比起刘备方面还是要差一些。史称:

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张飞等人初次失利之后,刘备便率重兵直接参与汉中之战,曹操直接参战的时间则晚得多。218年刘备已经直接参战,并且在阳平关坐镇,指挥战争。曹操则于219年直接参战,此时汉中之战已经接近了尾声。曹操参战前,黄忠的大军已经攻克了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和赵颙。张郃大军也已经被击败了,此时曹军主将被斩杀,各路大军纷纷别击败,士气已经大大衰落。曹操才亲自赶来,其实此时大局基本上已定。当曹操赶过来的时候,刘备已经开始巩固战果,严阵以待。史称:

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

刘备参与汉中争夺战的时候,和孙权完成了瓜分荆州,暂时弥合了孙刘联盟的裂痕。刘备得以全力参与汉中争夺战。当时曹操依然是三家中最强的一家,孙刘需要联合才能生存。曹操一方面要和刘备争夺汉中,另一方面还要防备孙权随时从东部进攻,曹操内部也不安定。法正曾经如此对刘备说: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

汉中距离成都更近,距离许昌和邺城则相对较远。刘备从成都调集粮草、兵马更加便利,曹操则是远道而来,兵马、粮草调集的时间要远超于刘备。刘备等于是半个主场作战。

最终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完成逆袭,并自称为汉中王。刘封、孟达攻占上庸、魏兴、新城之后,刘备的实力达到了顶峰。正当刘备踌躇满志,想着走高祖刘邦的老路的时候,关羽的荆州出现了问题,刘备失去了荆州基地。夷陵之战中,刘备又被彻底锁进了三峡以内,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9

当年曹操持有绝对优势兵力,为什么在“汉中战役”打不赢刘备?

如果论三国时期的豪杰谁最具雄韬大略,很多人会说是诸葛亮,另外还有就是曹操,且说曹操一生野心勃勃,有能力有雄才,而且气场足能够压住各方能人悍将,他的善于用奸计不择手段,然而为什么当初在汉中战役里会输给刘备呢?


当年曹操在亭子里摘青梅煮热酒,邀来刘备一起畅谈人生,还称论天下英雄只有自己跟刘备2人而已。此话说明了曹操把自己跟刘备相提并论,视其为唯一的对手,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盖世王者。后来曹操在赤壁惨败,侥幸逃回魏国,经过数年历练调整,终于平定北方。建安16年,曹操开始以攻打汉中斩张鲁狗头为由,亲自率兵进攻关中要塞,此时镇守关中者有马超、杨秋、韩逐等兵马,由于他们对曹兵的疑虑于是纷纷哗变。时间一过2年,曹兵攻占凉州后就把攻击汉中的计划给暂停了。


公元211年,汉中君主张鲁对刘璋开战,此时益州太守刘璋求贤似渴就派人邀请刘备军入川地协助。不料刘备在公元214年为谋出路反过来就把刘璋军给打败了,并且顺利夺下益州当根据地,这才使得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壮大。一年后,曹操不希望刘备攻占益州,可能又想起“青梅煮酒”那一幕往事,他害怕刘备趁机夺取汉中,这样一来就真的有实力跟自己的对抗了。因此曹操就出兵10万想抢先攻陷汉中城池。事到如此,等于是曹刘两军都在为争夺汉中而争分夺秒,汉中张鲁得知十万曹军兵临城下,很快就吓得主动投降,因此汉中很轻松的就被曹操掌控,并且还把张鲁抄家,所获金银财物众多。


汉中之地极其重要,刘备听取谋士建议非要攻下不可,等到公元218年,曹操把主力军队撤出汉中,刘军就趁机发起了大规模攻击。刘备带着二弟三弟亲自出战,跟夏侯渊战于阳平关,远方的曹操闻讯,知道刘备出手了,于是也带着主力紧急回援。此时双军交战在所难免,而曹操的兵力大于刘备,优势很明显,而在其他势力看来,这一战刘备是不可能打赢曹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双方对持期间,魏朝北方边境突然涌入大批鲜卑乌桓军队,企图趁着曹操无暇之际侵占魏国土地,这时坐镇军营指挥的曹操不得已分调出一部分兵力,让田豫跟曹彰带到北境抵抗外族入侵。这样一来,曹兵的兵力实则是基本跟刘备军有得一拼命了。


公元219年,诸葛军师巧用计谋让黄忠在定军山把曹军大将夏侯渊给斩首,使得曹兵士气全无,溃不成军,于是刘军成功入主汉中。这时曹操不服输,亲自率主力来夺回汉中,而刘备下令众将士死守不出,坚持的跟曹军对熬了几个月之久。后来,曹操可能举得这样下来对自己不利,于是就撤军回去了。

曹操虽然兵力大于刘备,但对方占据防守优势死守城池不出他也没办法,如果下令强攻也不见得能够全部消灭刘军,所以曹操就干脆撤兵算了。

刘备夺得汉中之后,很快就自立为汉中王,这一点令吴国的孙权很是担忧,于是曹军就派使者去找孙权商讨,打算联合起来去对付刘备。此时的孙权回想起刘备骗借荆州不还的旧仇,就很快答应了曹操,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关羽失去荆州最后被抓起来处死,而事后刘军势力也逐渐走下坡路线。

10

在汉中之战中,如果曹操的对手只有刘备一个人,那以曹操的实力,自然不会败给刘备。但问题是,当时曹操面临的对手实在太多,他需要分散力量来应当不同的敌方,以至于让他根本无法下决心全力与刘备去争夺汉中,这也才给了刘备可趁之机。

首先,在曹操集团内部,在汉中之战前,曹操与汉献帝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对此我们可以看两件事:

一是曹操曾进殿见献帝,汉献帝对曹操说:“您若能辅佐我,就宽厚些;否则,您就开恩把我抛开。”曹操大惊失色,急忙应付着请求告辞。汉朝旧制规定:领兵的三公在朝见皇帝时,都要由虎贲武士持刀挟持。曹操出殿后,回顾左右,汗流浃背,从此不再朝见献帝。”

二是据史书上记载:“汉朝太医令吉平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密谋反叛,偷袭许都,火烧丞相长史王必的兵营。”也就是说,吉平等人在许昌联络起一千多人,大举偷袭曹操留守许昌的最高军政长官。关键是,还差点把曹操留守许昌的最高军政长官杀死。

虽然,这两件事情都被曹操妥善解决,但从这两件事情本身可以看出,当时曹操集团内部,各种不满曹操的力量,都已经是蠢蠢欲动、呼之欲出,准备与曹操展开最后的对决。在这种背景下,曹操如果率领军事主力长期远离许昌,谁敢保证会发生什么事呢?



其次,在汉中失守前,恰恰正是曹操对匈奴、乌桓方面的战绩,取得空前成功的时候。

在这场战争中,曹彰开始闪亮登上军政舞台,而曹彰一生的辉煌、荣耀,大约就是在征乌桓上得到的。这一战,曹彰把乌桓人打得那是屁滚尿流,旁观望的鲜卑人直接吓得投降。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曹操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军事力量,被分散到北方与匈奴、乌桓作战。而因为要保证北方这场与游牧民族战争的胜利,曹操自然无法将全重心全部调到汉中来与刘备一决雌雄。

第三,曹操还需要面对孙权的威胁,想当初曹操在大举征伐汉中张鲁之时,孙权就曾把握这个机会大举进攻淮南,只是因为机缘巧合,张辽在合肥战场上大败孙。但问题是,张辽的成功非常侥幸,因为从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估计没有人敢说,张辽能大败孙权。

事实上,当时一听孙权大举进攻,整个合肥城都慌做一团。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曹操与刘备全力争夺汉中,孙权抓住机会再次大举进攻淮南,曹操肯定没有办法及时回援的。因为,这两个战场隔的太远。至于能否再次出现逍遥津这种战役,那曹操显然不敢保证,因为这种事情的概率实在太低。



当然,除了上面这三个威胁,曹操还有一个威胁,那就是关羽。虽然,关羽本身所能带来的威胁并不大,问题是,如果曹操将所有的军政力量都投入到汉中战争,这时候孙权把握机会大举进攻淮南,此时曹操集团内部各种不满曹操的势力,也趁机在许昌发动叛乱,那关羽出兵席卷中原,显然就有了机会。

如果是这种结果,北方游牧民族也有可能趁机咬上一口,这样曹操苦心的经营势力,很有可能瞬间崩盘。也正因为此,在刘备已经把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都调集到汉中前线作战时,曹操却只是率军到达长安,并没有立马向汉中战场集结。

因为,曹操坐镇长安,可以比较好兼顾西南、淮南、中原和西北四个地区。

在当时,淮南地区,随时可能受到孙权的进攻;中原地区,随时可能受到关羽和集团内部反派分子的威胁;西北地区,随时可能遭到游牧民族的反扑。所以,曹操的军队到达长安后,就不敢继续向西深入了。



事实上,当时曹操率军刚到达长安后,宛城就发生了叛乱。

虽然,来自宛城的叛乱,很快被镇压了,但曹操就更不敢轻易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投入到汉中战争。在这种背景下,汉中战场上的夏侯渊,自然是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他相当于是用一枝偏师,来对付刘备的全部军事主力。于是,夏侯渊被黄忠给斩杀,汉中也因此失守。

在得知汉中失守的消息后,曹操终于坐不住了,于是赶紧率军从长安杀向汉中。但是,已无力回天了。因为,汉中已经被刘备控制,他耗也能把曹操耗死。

事实上,当时刘备的态度,就和后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态度一样。总而言之,我耗也把你耗死。

于是,在随后的战争中,曹操在汉中战场上越来越不利。因为,曹操的后勤需要越过秦岭补充,这样耗下去,后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其他几个方面的威胁,也开始在蠢蠢欲动,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关羽。在这种背景下,曹操知道再耗下去,后果很危险,于是不得不撤军。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