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刘备兵发东吴是为了给弟报仇还是为了夺回荆州?有什么典故?

刘备兵发东吴是为了给弟报仇还是为了夺回荆州?有什么典故?

2020-07-22 02:55阅读(87)

刘备兵发东吴是为了给弟报仇还是为了夺回荆州?有什么典故?古代帝王都是把社稷大业放在所谓兄弟情谊之上的,但是刘备似乎是个例外,他和关张兄弟情深,非同一般

1

谢邀!刘备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为弟报仇雪恨是直接原因,夺回荆州甚至灭了东吴是出兵的最终目的。

只是为了夺回荆州,虽然是国之大事,但从道义上也讲不通,自古出师得有名,荆州本来就是刘备借来东吴的,刘备答应有了立足之地后就归还给东吴,但刘备成都称王后,以关羽不愿意归还他亦无奈为由,背信弃义在先,孙权最后从关羽手中夺回了荆州,刘备若以孙权夺取荆州为由攻打东吴,于情于理都讲不通,还会让自己落个天下不讲信义和蛮横无理的名声。

刘备如只以孙权杀害其二弟关羽为由对东吴大兴讨伐,似乎也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刘备是一个很能沉得住气的人,这一点我们从许多事情上就能看得出来:一次是关公温酒斩华雄一节,关公自告奋勇要战华雄,袁绍问关公何人,有人说刘玄德之弟关云长也,刘备当时本在联军就没有名份,何况关羽还是刘备的手下,当时被人以嘲笑联军无人为由要打出帐去,此时张飞大怒,要为大哥和二哥出气,被刘备无声摁住才没有生事。还有一次,曹操和献帝及大臣众将一起野猎,曹操令献帝射猎,献帝无奈接弓矢射,几射未中,曹操拿过献帝手中弓箭,射中了一支梅花鹿,被人故意高喊\"皇帝射中了!皇帝射中了\"!这一幕被在场的刘关张兄弟看个正着,关羽当时大怒,要拔箭相问,又被刘备无声摁住。三国演义描写刘备稳重沉着的事情比较多,充分刻化了刘备的个性,因此仅仅单方面为了失去荆州或为兄弟报仇,刘备不至于如此沉不住气。

毫无疑问,刘备出兵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给兄弟报仇。我们知道,刘备在三国演义这部书上主要是以信义取得天下的,他把兄弟感情看得比老婆孩子还要重要,桃源三结义不救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关羽张飞因东吴而死,作为盟兄,若不为兄弟报仇雪恨,他还由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在兄弟情义和国家大事上,他依然选择了兄弟情义,这就是刘玄德,有情有义之人。

当然也不是与荆州丢失没有一点关系,不过为兄弟报仇雪恨是主要动因,毕竟荆州乃蜀汉北伐中原之要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属于国家大事,荆州丢失,就等于让人扼住了蜀汉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夺回荆州只不过是刘备为兄弟报仇雪恨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夺取荆州,怎么能够说已经为兄弟报了仇、雪了恨?

所以为兄弟报仇雪恨和夺回荆州是刘备出兵东吴原因的两个方面,二者兼而有之,只不过为兄弟报仇雪恨是这个矛盾有机体的主要方面而已。

把二者分裂开来、对立起来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区分开来讲,都不符合刘备出兵东吴的真正意图,还会把刘备这个人置于不忠不义之地。谢谢!

2

军事行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政治企图。以复仇之名挥师东进,拟饮马荆襄,觊觎中原,环伺江东。虽师出有名,但严重低估了孙吴集团的军事政治实力。刘备虽有雄才大志,可轻敌冒进,终落得功败垂成,使蜀汉政权一厥不振。夷陵之败(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彻底终结了刘备雄居两川,虎视江左,逐鹿中原的政治抱负。所以,收复荊襄为义弟报仇雪恨,确实是刘备一箭双雕的军事构想。谢谢!

3

公元222年的蜀汉伐吴之战,你也可以说刘备是为了给关羽复仇,但是其根本目的,肯定还是要夺取荆州。说是复仇,其实只是个幌子,或者说是一个道义上的理由而已。

刘备和关羽关系好不好?肯定好。《三国志》说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虽然没有桃园三结义,但也差不多是哥仨了。但是无论是《先主传》还是《关羽传》,都没有记载刘备在关羽死后,有什么情绪表现。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要知道,此时的刘备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情绪已经不是那么容易激动,不会太容易受情绪左右而去做一些决定。更何况,出兵伐吴距离关羽之死隔了差不多快三年,因此,此时的出兵必然有深刻的政治企图。

首先,不管是谁,丢了这么大一块地盘,以及上面的人口、税收等,肯定不爽。要知道,刘备集团总共也就一个益州加半个荆州,结果荆州的地盘又都丢了,这个亏刘备肯定不能吃,所以那就得去找孙吴抢回来。

其次,于公于私,关羽对刘备都有重要意义:他是刘备集团的第一武将,也是刘备的好朋友,对于这个人的死,刘备一点都无动于衷,那不现实,所以,会有一些为关羽复仇的念头在里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荆州是《隆中对》战略中最核心的一环,没有荆州,“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的设想就是空话,蜀汉就要从两个拳头打人变成单面出击。

丢掉荆州以后,可以说,蜀汉永远失去了夺取天下的可能,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割据蜀川不过二代”的宿命。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4

非常感谢小秘书的邀请!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被孙权吕蒙袭取荆州,兵败身亡。自此,吴蜀仇根深种。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公元221年,刘备续汉脉正大统,年号彰武,史称蜀汉。同年七月,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发动夷陵之战。孙权闻听刘备起倾国之兵伐吴,接连求和,被刘备断然拒绝。孙权惶急之下,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派陆逊迎战。公元222年秋,陆逊以逸待劳在夷陵一带纵火烧林,大败刘备军团。继荆州之失、关羽之死后,“火烧连营”的惨败,使刚刚起步的蜀汉集团雪上加霜。

在民间的一直舆论中,甚至一些文献资料中,都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在战略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惨败。持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大致如下:

1.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关羽臭骂孙权,就已经违背了战略基调,刘备应该及时修正吴蜀两国的关系,重新组织战略联盟。

2.刘备入主益州不久,蜀中新定,登基未稳,又丢失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因此不宜兴师动众起刀兵。

3.蜀国理应休养生息,高筑墙、广积粮,养兵蓄锐,才能在三分鼎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战前,诸葛亮、赵云,也是以上面类似理由和口吻来劝阻刘备,但是没有凑效。基于上述论据,这种观点普遍认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完全是 “义”字当头,过于意气用事了,智者不为也!

在作者看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应当有以下方面的深思熟虑:

1.报仇雪恨——表面现象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刘备义结金兰的二弟(以及三弟张飞之死加剧了仇恨);在《三国志》记载中,关羽在刘备创业之初就追随左右、二者关系亲密到同食同寝;于情于理,刘备都要为关羽报仇。在那个年代,崇尚豪侠信义,比如抱打不平杀人后流落在外的关羽,比如出于大义刺杀董卓的曹操,比如为友报仇杀敌获罪的典韦等,都受到世人的赏识和尊重。因此,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既能师出有名,又能收获一个信义卓著的美名,这也是一个变相的收买人心的手段。

2.稳定政权——深度考虑

刘备是汉室正统,而此时汉献帝已经被曹丕给篡逆了,所以刘备此时大有“替天行道、王者归来”之势。但刘备称帝后,益州、汉中的根基未稳,刘璋、张鲁原来的的那些部下,虽然属于刘备治下,却都在翘首以观,都想看看这位新皇帝到底是个什么角色。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不但使刘备实力严重受损,而孙权的背信弃义扯书毁盟,在背后狠黑了刘备一把,更让刘备的颜面大大的扫地。所以,沉默隐忍,未免让文官武将看轻了,甚至指指点点的颇有微词、摇摆不定的心猿意马,都绝不夸张。因此,刘备有必要发动这场战争,既可以稳定蜀中的局面,自己的声望,又可以突出自己的君主地位,加强中央集权。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没有直接兴兵雪恨呢,他当时在考虑怎么称帝呢,哪有那个闲工夫;称帝以后,又考虑怎么加强威望和领导权,正好以为关羽报仇而师出有名了!

3.夺回荆州——终极目标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虽然是“隆中对”的战略部署,但是,时局已变,荆州已经易主。没有荆州,诸葛亮规划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已经无法推行了!刘备的口号是光复汉室,但他的人生目标是雄霸天下!所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终极目标,不是复仇,而是夺地(主要是荆州属地的南郡等)!只有重新夺取荆州,施展“以益州为一个中心、以荆州、汉中为两个基本点”的长远规划,才能实现刘备的人生愿景!

5

谢邀。结合《三国演义》回答这个问题。从刘备出兵以后的表现看,刘备是要夺取荆州甚至是整个东吴的。给关张报仇只是个表面的理由。

关公在麦城被害之后。刘备极度悲痛,几乎不能正常饮食,身体十分衰弱。在此情况下,刘备一直要发兵为关公报仇,可是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都劝说刘备不要意气用事,要从大局出发,积极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北方的敌人曹操。但是,这时的刘备已经被巨大的悲痛冲昏了头脑,坚决要去报仇。这是的刘备和第一次出场时的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判若两人,不但喜怒形于色,而且忘记了念兹在兹的兴复汉室的理想,背离了诸葛亮给他规划好的战略路线图。刘备已经从一个沉稳持重的乱世英雄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的市井匹夫。这一迅速的转变让人十分费解。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发现刘备没有变。

刘备坚决要求发兵讨伐东吴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诸葛亮的战略方针,诸葛亮要求刘备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之后,认为天下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变,不能再眼用过去的战略计划了,必须重新规划,新的规划还没有完成,就发生了关公走麦城的变故。刘备一方面考虑为关公报仇,一方面考虑重新规划战略,于是就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力排众议发兵东征。这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如果打败东吴,那么刘备就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礼了。所以这次军事行动,刘备是倾国而出,连一点预备队都没有留,以至于诸葛亮在鱼肚浦摆了八阵图,为啥?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军队了。只能这样作为疑兵之计,一旦刘备失败还可以起到迟滞敌军追击的作用。

再看刘备的进军过程,刘备大军一动,孙权就思考着要求和,而且有了切实的行动。可是刘备一直不接受,为什么?刘备的根本目的不是为关张报仇,而是灭掉东吴。经过一番试探和斗争,孙权看出来刘备的野心,于是就丢掉幻想,开始战斗了。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就这样走上了历史前台,设下了火烧连营的计策,大败汉军。

刘备发兵打孙权不仅是为了给关张报仇,更是为了消灭孙权。

6

主要是为了夺回荆州, 次要才是给关羽报仇。

刘备是政治家,而不仅仅是个“大家长”,在考虑问题上,大将的死不能成为他发兵的全部理由。

刘备称帝的理由虽然是汉被曹丕替代,但他的做法却俨然不是那么回事。诸葛亮、许靖等人劝刘备称帝时这样说:“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或许刘备已经认为自己是汉的法定代言人了吧。

刘备的目标是取得天下,而不是兴复汉室,或者说不是兴复刘协的汉室,所以当赵云阻止刘备伐吴,表示曹丕才是天下之贼,刘备听都不听,之后对赵云也是用都不用,喜欢唱反调是吧,那就留守吧。

刘备想一统天下,肯定要获得荆州,这也是诸葛亮当时给他定的策略。

而且刘备一直受孙权要荆州这窝囊气,早就想和孙权干一架了,刘备获得益州后,要不是曹操在汉中,威胁到刘备北方,他和孙权可能就要打起来了。

所以关羽的死就是个诱因,刘备内心已经按捺不住。

7

这正是刘备向武威关羽报仇的好借口。所谓虎皮旗帜是这样的。要知道荆州是刘备赢得天下的保证。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作出明确的分析,以荆为谋利之本,赢得天下。荆州的益州,就像两只脚,可以站立和行走。因此,如果刘备想赢得世界,他需要景宜作为他的脚。在一场血战中赢得汉中的大好形势下,关耳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地位,犯了一个错误。


我估计,如果刘备不在乎自己兄弟的爱情或者关的死,他还是有那么大的号召力的,所以他甚至有鞭打尸体的心,而且他还付出了屁的报复。(如果你相信为复仇而失去理智的无稽之谈,那么老刘等了两年才出兵。说到荆州,你得说说荆州对刘备有多重要。刘备集团输了。如果刘备想为世界而战,他必须占据一个立足点,这就是所谓的军事点。如果它占不到荆州的一部分,即使你只是想保留它,你也不能保留它。

从荆州攻打益州只需数万兵,刘备自己刚刚成功。因此,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魏灭吴,然后从荆州发兵灭蜀,或者吴灭蜀。至于武先灭魏后灭蜀,或先灭蜀后灭魏,或被魏所灭,已不再是蜀国领导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言以蔽之,你不能使蜀守在荆州的方向,你只能死得更快,如果你想使和平和保卫双方。因此,夺回荆州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为什么它是一部分?由于蜀国没有强大的实力完全吞并荆州,当刘备准备在221年与吴开战的时候,历史上蜀国真正的兵力约为11万人。

除了必须保卫汉中的三万人和留在成都和大陆的一万人外,只有七万人能攻打东吴。由于路途遥远,沿途的留守部队需要分散,实际上只有4万前线部队可以用来攻打东吴。当时东吴的总兵力应该在十五万左右。

由陆逊统领的兵团有5万人,驻扎在巫山、秭归的部队有5000人,留在荆州(诸葛瑾部)的部队至少有1万人,在东线镇守曹的部队不少于5万人(因为当年有1万人)。东线两军实力很强。此外,在南方和其他地方还有一万至二万的守备和叛乱部队,孙权手中还有大约二万的战略储备。因此,就军事实力而言,刘备根本没有吞并荆州的实力。

他用镇压说话,获得外交主动权,并成功夺回荆州的想法。事实上,从他的军事构成来看,刘备军的水军很弱。在他进攻之前,没有建造战舰和大规模训练水军的记录。从后来的战斗中,刘备没有与水和土地齐头并进。同样清楚的是,刘备实际上知道他的水军不是吴军的对手。以这样的水军实力,在长江沿岸的荆州一带基本上是不可能取胜的。曹操在赤壁已经做了很好的证明。因此,综合分析表明,这一战略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可以给孙权一个教训,夺回部分荆州。

8

刘备东征伐吴口号是“为兄弟报仇”。目的是“夺取荆州”

首先刘备发兵东吴并不是冲动用兵。关羽之死(公元220年初)到刘备伐吴(公元221年7月)期间间隔近两年,期间刘备就在为伐吴作准备。

1:安定蜀汉内部(蜀汉是外来政权,内部政治派系复杂,需要慢慢的吸收和消化)

2:战前准备(调兵、播粮、策划进军方案、制定战术等)

3:就是最重要的人生大事-称帝(以天子之威,天降雄狮横扫东吴)

刘备:“我不是冲动,我早就想揍他东吴了,我只是在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有多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天下人,我刘备失去的东西就一定要夺回来。”

此次伐吴的口号就是为兄弟关羽报仇(这点没毛病,很符合刘备仁德的忠义人设)

而此次伐吴的战略目的就是夺取荆州


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太重要了。荆州四通八达,得荆州者执天下牛耳。

拥有荆州的刘备,可以益州为后盾,荆州为跳板北上可进攻曹魏,南下可直逼孙吴。

而失去荆州的刘备,不仅使蜀汉政权失去了荆州的依靠,而且失去了整个荆州兵团、荆州人才库等。最重要的是失去了统一天下的主动权,诸葛亮的隆中对双线出兵的策略成了空话(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刘备亲率大军出秦川)。失去荆州的蜀汉甚至被曹魏和孙吴困在了益州的山川之地,再无发展空间。

9

刘备兵发东吴,是刘备当上皇帝以后,以大汉继承人的身份,向东吴宣战的,是灭了吴孙政权为目的。那时刘备己经61岁了,要证明自己是汉室中兴,匡扶中原的英雄,而关羽早就离他而去。大丈夫绝不与老兵同列。本来刘备应该就救他,也没有去救,致便己经坐大的关羽。樊城之战后如冰山雪水消融十几万人马,一夜跑散,就剩下关羽父子被杀,他两年没有理会,当上皇帝才去报仇,明显是没有不足情义以免于关羽之死,令刘备风险极大攻打东吴是因为刘备也老了,志在干里,用全国之兵力,攻打吴军胜之,兼并天下,更有基础,败之杀身成仁,他己经过了皇帝之隐。他夲来就是当汉朝的叛匪,干事总是有老天帮助,心想这次也会那样邦助 如同曹操赤壁之败刘琦献给荆州给自己,刘璋在马超声誉中献给益州给自己,曹操又吐出汉中让给自己。老天总是再帮助自己这次也会如此,当然以给关羽报仇,也一个晃子,有名正言顺之理和为荆州而战。,都是能坚定伐吴的决心,更出师有名,而以是刘备想得很美好一很爽情半年多所向无敌,所向无人,当然在梦中生活太大意,一邦猪狗,更只知道吃喝。把战争当儿戏,如游山看景哩。结果被陆逊火烧几百里连营,一战全输,刘备连家回不去,只有在白帝城交权给诸葛亮。却没有交权给在刘禅,因为成都也被雍闿占领反叛了还西女诸葛亮去平叛乱置家从头开始。刘的一切又归零了如同当徐州牧一样又没有了。

10

首先面对有些人研究的所谓阴谋论,腹黑论,我更相信夷陵之战就是为了给兄弟报仇。历史上的刘关张虽然并没有桃园三结义,但在创业之初,他们三人确实志趣相投,食则同桌,卧则同榻,不是亲兄弟确比亲兄弟更亲。

三人出生都不高,除了张飞算是地主阶级,刘关都是走夫之类,刘备一个织席贩履之辈,但志向高远,豪气冲天,一心匡扶汉室,就凭这一点,关羽张飞就誓死追随,试问当今社会如果真有一个人在你一穷二白的时候还无条件信任你,支持你,这种感情难道不值得歌颂么。

关羽投降曹操之时,约法三章,为的是保护刘家老小,曹操待关羽甚为优厚,可关羽在得知大哥消息后,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三兄弟在古城相会,此情此景每每读来都让人潸然泪下,这种兄弟之情难道不值得歌颂么。

人无完人,刘备作为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人格魅力确实在当时是顶尖的存在,不然也不能三分天下。刘备知晓关羽的性格,高傲自负,但也时刻提醒之,包容之。最欣赏刘备的一句话,“朕若不为弟报仇,纵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可见,刘备对关羽之死,确是肝肠寸断,情真意切。而且在伐吴之前,东吴的求和之举,直接被刘备拒绝,即便是送还荆州还有杀害关羽之人,都未能打动他为弟报仇的决心。

这是《三国演义》的立场,我宁愿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所以珍惜吧,若你我身边有这样的兄弟,切不可负之,兄弟相逢酒三碗,谈古论今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