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晋朝?

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晋朝?

2020-07-21 21:58阅读(102)

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晋朝?晋朝统一了三国分裂期,但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平阳狐狸,回答问题最受人尊敬的是周朝,最让人向往的是唐朝,最让人振奋的是汉朝,最让

1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最受人尊敬的是周朝,

最让人向往的是唐朝,

最让人振奋的是汉朝,

最让人纠结的是秦朝,

最让人鄙视的是晋朝。

晋朝之所以存在感不强,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历史大环境影响使然。

(一)四百年乱世,政权林立

(晋武帝 司马炎)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到公元581隋朝建立,期间四百年,除了西晋二十多年的短暂统一,基本处于大分裂状态。

这期间,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南北朝宋齐梁陈等,政权林立且政权更迭频繁。

关于这段大分裂历史,历史学家都很费劲,普通人更是云里雾里。正因为太混乱太庞杂,说不清道不明,自然关注的就少了。

(二)三国之后,生不逢时

所谓「三家归晋」,晋朝其实是三国时代的终结者,而这居然成了晋朝的硬伤。

三国的光芒万丈,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和精力。而晋朝就是躲在三国阴影里的王朝,再加上三国英雄豪杰气质和晋朝虚弱酸腐气质一对比,真个天上地下,云泥之别。

(三)虚弱腐败,风雨飘摇

(晋惠帝 司马衷)

晋朝除了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早年还算政治清明外,从其中后期开始晋朝就走入虚弱腐败。开国之君尚且如此,后面还有啥指望?

第二任皇帝司马衷又是个白痴皇帝,可以说,晋朝一开局就注定命运多舛。

贪污腐败,争权夺利,后宫干政,同室操戈,内忧外患,总之,一切王朝晚期衰亡的迹象,晋朝一开国基本上全都有了,叫人如何捧场?

(四)五胡乱华,动乱之源

真是因为西晋的虚弱腐败,后宫干政与八王之乱的爆发,不但将西晋推向崩溃的边缘,也将整个历史推向大分裂的混乱局面。

借助八王之乱,匈奴族首领刘渊进入中原,公元304年建立汉赵政权,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从这个角度讲,晋朝是历史的罪人,对民族负有责任。

(五)选择性遗忘,无人问津

除了历史原因,晋朝自身不争气才是被人抛弃的真正原因。再加上来路不正,总给人一种阴险诡诈之感,让人不喜,被人遗忘。

生逢乱世,又生不逢时,政治腐败,军事软弱。晋朝,真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

平阳狐狸,

期待你的关注和交流。

2

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中是个比较尴尬的朝代,网络上讨论它的声音确实很少,影视剧也基本上隔绝了这个朝代的故事,原因我想大概有三点:

第一:晋朝的位不正,为后人所不喜

晋朝之前的三国时期是人们最喜爱的历史时期,当然,这有赖于通俗小说《三国演义》的传播,在小说中,晋朝的实际奠基人司马懿被描绘成隐藏着的阴谋家。

司马懿和小说前半部分描写的三国英雄们相比,除了智慧高一些外,在其余道德方面,特别是古人和现代人都喜欢的“忠”这一方面,实在是太丢分。

司马懿的行为直接拉低了人们对司马家的印象,他的孙子司马炎是禅让,前面的曹丕也是禅让,但曹家基业的开创者曹操是在危急关头拯救了汉朝,即使夺了人家的江山,也算是说得过去。

可司马家是从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三代帝王一手提拔起来的重臣,司马懿在战场上的成功也是依赖于曹家打好的底子,曹家并没有对不起司马懿和他的后代。

可司马家依旧联合世家门阀夺了曹氏的江山,司马炎的禅让远远比不上曹丕的禅让的含金量,也开了臣子依靠阴谋篡夺江山的先例,得位如此不正,后人不会鼓励和喜欢。

第二:晋朝等级森严,不值得提倡

有句话叫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指的就是晋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晋朝延续的是曹魏时期制定下来的“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本就是和司马氏同样成分的世家门阀搞出来的。

到了晋朝时,更是严格执行这种等级制度,根据人的出身规定官爵,上等世家做一品官,中等世家做三、四品官,下等世家做更低级别的官,寒门就别想了,只能给世家做牛做马。

这种制度遏制了底层人民的上进心,把阶级固定,也遏制了人才的涌现,从制度上来说,是一种倒退,后人避谈这种开历史倒车的王朝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晋朝丧权辱国,后人羞于提及

晋朝在晋武帝司马炎之后,因为皇位继承人选择的不当,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本来也只是和历史上各朝代都有过的皇族争权一样,见怪不怪。

但晋朝因为内部的争权忽视了外敌,让历史上出现了后人不忍提及的“五胡乱华”这个时代,让汉文明遭受到了无比的屈辱和重创,并且在南渡之后,晋朝皇族毫无上进之心,任由北方百姓遭受欺凌。

要知道,在晋朝之前的三国乱世,没有统一全国的曹操都还单独抗住了外族的进攻和威胁,晋朝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在对外战绩上还不如被它取代的曹魏。晋朝直接导致的“五胡乱华”屈辱史是后人不愿意提及它的最关键原因。

大多数人对于晋朝的印象估计只有王羲之的字和所谓的“魏晋风流”,晋朝对历史的贡献也大概只有毛笔字和宣纸的广泛推广,形成了专门的书法文化。至于其它,真是不忍回顾,好在历史始终是滚滚向前的,就像一首诗中描述的:“旧时堂前谢堂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阶级固化的晋朝就和谢家一样,终究是落魄了,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有汉唐雄风,也有刚烈的大明,这么多自豪的时代不提,干嘛要去提一个屈辱的时代?

3

人对于痛苦屈辱的记忆总是趋于忘记,对于屈辱的王朝也总是不想提起!

为什么至今仍有人怀念汉唐雄风?因为那是华夏文明的高光时刻!

晋朝司马炎统一三国,但是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好多少;接着大封同姓子弟为王,立了个傻子当太子,这傻子登基后宫干政惹起同姓相残,八王之乱把北方大地闹得一团糟,成功引起少数民族结群扎堆的入主中原,汉族百姓惨遭虐害,司马氏却带着世家大族偷偷过江逃到建康,闭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完全不顾北方汉族百姓的死活!

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王朝,不配被提起!

这司马氏逃到建康,却也是个傀儡,始终受制于世家大族,大小官位上都是世家子弟,根本没有寒门百姓的立足之地!

这种王朝对百姓可有一点半点功劳,提起他就让人生气!何必去提!


4

晋朝之所以没有存在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晋朝所处的时代很尴尬,当时晋朝处在三国和南北朝这两段乱世之中,而且晋朝的存在时间太短了,以至于人们总是把它略了。

第二,晋朝的君主很平凡,没有治国的能力,不管是司马炎还是司马睿,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都不是很深刻,整个晋朝就是一个屈辱的朝代,外族入侵导致西晋灭亡,东晋又是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在历史上,晋朝存在了一百多年,但这个朝代的存在感却是很低的。晋朝之后的南北朝虽然也出现了不少的大乱,但是混乱程度和晋朝相比起来,还是要好很多的。一个王朝的建立这肯定是少不了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晋朝的两位开国皇帝都是很平凡的。

司马炎虽然是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的天下来的很轻松,完全是他爷爷和父亲为他打下的江山,他只知道贪图享乐,还把皇位传给患有痴呆症的傻儿子。而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他的光芒也被宰相王导给掩盖住了,没有治国之才,因此晋朝的历史才会让人感觉很平淡、很普通。

5

晋朝的存在感的确很低,同时还有南北朝,五代这几个时期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尤其是五代,说起朝代,随口就说唐宋元明清,其实唐和宋之间还隔着一个五代,五代和晋南北朝,存在感比较低我个人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朝代都非常混乱,皇帝昏庸被外族欺凌。

晋武帝驾崩后晋惠帝登记,史书记载是一个非常昏庸的皇帝和傻子差不多,野史更是记载形容其像猪一样蠢,皇后贾南风弄权,诛杀司马家族宗室,把持朝政,和外人通奸,虽然有些地方说的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贾南风弄权,诛杀宗室是真,可以看出晋惠帝的确没什么才能,很昏庸,后面赵王司马伦又政变杀死贾南风,逼晋惠帝退位,改为太上皇,自立为皇帝,从此开始了八王之乱,晋惠帝始终就是一个木偶任人摆布,最后晋惠帝被毒死。



八王之乱结束后,晋朝并没有恢复平静,依然朝局混乱,这时又出现天灾,天下震动,少数民族趁势纷纷起兵,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五胡乱华。五胡乱华西晋宗室被屠杀,皇帝也被杀死,西晋灭亡,整个中原民族被外族入侵屠杀,人口大量减少,是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和后来的元朝入侵也差不多,后人不愿意过多的提及这段屈辱的历史,所以晋朝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很少有人提及。




6

晋朝相比于其他大统一王朝而言存在感很低,而且不被人看好,这也是很少人提及的原因,时间只在226年到420年。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负面,是因为晋朝有作为的皇帝寥寥无几,建立这样大的版图并不是大晋皇帝缔造的。而是他们未成为大晋之前在篡权过程慢慢积累出来的,只是后来司马炎真正取代曹魏政权以后,才真正算西晋的开始。

可惜他唯一的功劳,于280年消灭了盘踞在江东半个世纪孙权建立的东吴,彻底结束了三国也统一天下,对于历史作用自然是积极的,也是自东汉结束军阀格局三国分裂一来迎来秦汉第三个华夏大统一,可为什么却对西晋不那么看好,没有把它和秦汉,隋唐以同等地位看待?就连比它较短的秦隋,也比它影响深远,提得很多,不论历史好价,影视剧都几乎聚焦在这两个王朝,千古一帝秦始皇,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大隋,他开启了开皇之治,后来的历史地位不容小视,甚至在国外人眼中名声和秦始皇不相上下。隋炀帝更是了不得的人物,开辟大运河,征高丽,结束南北朝,再造秦汉辉煌。

就这样关于隋朝影视剧那可就属隋唐演义不错!而西晋呢?建立者司马炎并未过多提及,影视剧只停留在三国演义末端,司马家发家史,后来在司马懿一手经营下,从曹魏福音下坐大,就这样司马懿还被曹操生前敲醒,给他传授经验,说脚为什么比手白,是因为它会隐藏。这也反而司马懿学到了曹操一些本领,成了曹家江山的掘墓人,司马懿以假装病,暗自养兵,熬过了曹家六帝后,却一天时间夺取曹魏政权,为以后西晋建立铺下基础。可谓功绩卓越,而相比之前先行者曹操而言,并未像司马懿那样把东汉彻底泯灭,因为曹操不想背上骂名,所以三国结束既是曹魏的灭亡也是司马懿家族的兴起。

可司马懿家族并未像曹魏奔溃那么快,他反而成就了曹操一生未竟之业,天下一统,自己家族未完成,反而让手下家族完成了,也洗刷了赤壁之战的耻辱,可见司马懿不是简单的人物,他曾在于诸葛亮在对决中,五出祁山,愚弄于空城计,不敌于他,但却比诸葛亮善于运营自己的家族,成功夺取曹魏江山,而且统一了天下。诸葛亮却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之子刘禅最终投降曹魏,可却因乐不思蜀被称为笑柄。司马懿的这样突出也给晋埋下负面影响,就连他儿子司马昭也不被看好,虽然灭蜀有他功劳,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却成了佳话,后来直到他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才名正言顺。

西晋虽然延伸出东晋,就如北宋延伸出南宋一样,可晋并未看成一个时期,只单凭一个晋朝而言,大统一只维持了36年,中间还发生了八王之乱,除了司马炎可以,士族门阀的崛起,后面皇帝几乎是傀儡,司马睿建立东晋,存在感很低,主要是由于北方五胡十六国存在。东晋在后来却做了一件积极的事,那就是淝水之战,阻遏了前秦的苻坚南下,谢安用草木皆兵糊弄了他,让前秦一举奔溃。但没多久东晋却随北方风云突变,南北朝的出现被宋取代。

7

其中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那就是缺失正史。

这也是晋朝很少被提及的最重要原因。也就是说,晋代没有官方的历史。是的,你没有弄错,晋朝没有!很难想象,作为一个王朝,金朝没有官方的历史。

晋朝没有正史的原因非常复杂,当时,晋朝刚刚建立,内部非常复杂,许多士绅有很大的权力。结果,金代内部斗争非常严重,也导致没有人愿意修复这部史书。

后来,随着五代的混乱、少数民族的入侵以及金代的内忧外患,没有精力去修复一本史书,这也导致了金代直到灭亡才能够制作出自己的史书。

同时,它也与晋代的特点有关,其次是南北朝和隋朝。南北朝是出了名的混乱,而隋朝是出了名的短暂。因此,即使这两个时期的王朝想为晋朝修一本史书,他们也无能为力。

一个王朝,即使没有官方历史,也是可悲的。想了解这个朝代的后代只能从其他朝代的正史或野史中学习。这样的王朝,即使有人想知道,也无能为力。

在后人的印象中,金代的形象只会逐渐消失,同时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忘记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

8

西晋存在时间很短,而谈起东晋,难免要谈及五胡乱华。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灾难深重的一页。可是今天尚黑国的评价是“民族大融合”。要拍那时候的“民族大融合”,就难免有普遍吃人什么影响当今基调的声音。如今盒邪当道,影视要自律、要审核、才能通过,所以没多少人拍。就算有人拍,多半也是拍梁祝这爱情故事,其余不好涉及。因为如上原因,今天的人对当时历史普遍了解不深,小说也要有市场、合大众口味啊。所以注定扑街的或说感兴趣少的小说,那肯定是少有人写的。

9

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能在书本、电视剧与小说等这些渠道获取很多与历史朝代有关的知识,例如:武媚娘传奇、明朝那些事儿。但我们只有找遍所有才能在旮旯里找到晋朝的影子,可见晋朝的存在感有多么的低。当然了,晋朝的存在感低下有着许多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因素。

第一、读晋朝难、读懂更难。晋朝除了刚开始的短暂统一(只有二十五年),其余时间都处于分裂状态,在分裂的百年间,政权林立且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数十个国家。很多国家刚建立不久便又覆没,正因为如此,想要读这段历史是很困难的事情,除了那些专家学者,很少有人去研究这段历史。

第二、没啥优点。但凡晋朝有点值得让人看的东西(文化除外、虽然晋朝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大,但没多少人喜欢看这个)它也不会沦落至此,以现代的传播方式,分分钟可以让不为人知的东西变得家喻户晓,就说拍电视剧吧,你说让那些导演怎么拍,拍晋朝的战乱吗,就算缩小时间范围来拍也难免会让人联想到民族问题,连广电局的门口都出不了,更别说让别人知道了。

第三、民族问题始终是个敏感问题。晋朝有五胡乱华,当时北方死了几百万的汉人,个人觉得这才是主要原因吧,国家对这段历史是选择性遗忘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作品是会被封禁的(现在连岳飞都不给播了)。对于国家来说,维稳是放在首位的事情,这些涉及到民族问题的东西是最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的,虽然当时的五胡已经消逝,但我们还有蒙古族、满族存在。

10

晋朝虽然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晋朝真正统一中国的时间很短,就二十多年,然后司马家族内部为了权利,发动了八王之乱,打了十几年。让游牧民族有了机会占领中原,抢夺土地。永嘉之祸后,士族南迁。让北方变成人地狱,汉人快被杀光了,晋朝得位不正,窃取曹家成果,是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后世之人不太喜欢这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