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元朝皇帝死后为何不用棺材而是把一棵大树掏空?

元朝皇帝死后为何不用棺材而是把一棵大树掏空?

2020-07-19 13:00阅读(81)

元朝皇帝死后为何不用棺材而是把一棵大树掏空?:元朝皇帝死后为何不用棺材而是把一棵大树掏空这个问题是元朝皇帝秘葬的一种方式。历朝历代皇帝从刚登基开始就大

1

元朝皇帝死后为何不用棺材而是把一棵大树掏空这个问题是元朝皇帝秘葬的一种方式。

历朝历代皇帝从刚登基开始就大修陵墓,并且每年追加经费。所以除了元朝之外,各朝皇帝留下了大量的陵墓。然而元朝的十几个皇帝却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至于元朝皇帝葬在什么地方至今都仍是个谜。这一切都源于和元朝皇帝秘葬有关。

元朝皇帝死后,他们用一段楠木从中间剖开,依人的大小掏空,然后把尸体放入,把两段木头严丝合缝合拢,涂上油漆,用三段金子箍紧,从外观看就是一段完整木头。据马可波罗记载,下葬时如果路上碰到陌生人,就会杀死,一方面为皇帝殉葬,另一方面就是怕陌生人泄露墓葬的地址。到达墓地后,首先把草地整块取土,然后按顺序编号排列好,把新起出来的土运走。把有草皮的土按顺序依次回填,从外面看和周围的草地没有两样为止。为了以后能够祭祀皇帝,在下葬的时候,杀一匹吃奶的小骆驼,等来年祭祀时,牵着母骆驼寻找,母骆驼在哪发出悲鸣,那个地方就是埋葬皇帝的地方,但是母骆驼死了以后,后人想祭祖也就找不到墓穴了。但是蒙古人认为先祖就在地下,祭祖的时候,他们就地挖个坑,坑里烧些饭食和羊骨,直到现在这个风俗依然流行。


元朝皇帝都是蒙古人,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居无定所造成了他们秘葬风俗。这种秘葬风俗,没有大量金银财宝的炫耀,避免了盗墓贼的光顾,这也让元朝皇帝得到了安生之所。这也是至今没有一座元朝皇帝陵墓被发现的原因。

(文/秉烛读春秋,??点关注。)

2

元朝的丧葬习俗是极具特色的,他们保留了蒙古人的传统,其中既有喇嘛教的影响,也有民族特性的影响,所以表现出很多与汉族习俗不一样的地方。总有些言论围绕着密葬展开,称独木棺是密葬的一部分,亦是防盗措施,这未免过于牵强,难道换成棺材就不能密葬了?难道金箍扎起来,盗墓者就看不出来那是棺材?

元朝时期蒙古的丧葬习俗

“凡帝、后有疾危殆,度不可愈,亦移居到毡帐房。有不讳,则就殡硷其中。”——《元史·祭祀志》

元朝的帝后丧葬习俗是极具蒙古特色的,汉族政权的帝王大多在登基后就开始大修陵墓,而元朝帝后的丧葬大多表现为临时性。蒙古人虽然入主中原,但他们的皇室仍然喜欢住在毡制的帐房里,元大都、上都虽然已经是城邑式的建筑风格,但都设有诸多毛毡殿。所以帝后病危时,他们就会按照蒙古人的传统,移居毡帐之中,在里边等待死亡,待帝后死后,则直接于此毡帐中殡硷。

这与汉人的习俗就大有区别,蒙古人这种习俗提倡死于卧榻之处,汉人则不提倡死于卧室的床上,在奄奄一息之际,要从床上抬到正堂的地上。所以很多影视剧中说皇帝躺龙床上写下临终遗诏,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经历“挺丧”阶段,就是上述的方式,将奄奄一息的皇帝抬于明堂中央,后妃、皇子围成一圈,等待皇帝闭眼后进行“报丧”仪式。

除了挺丧、报丧,汉人的习俗还要进行招魂、送魂、做七、吊唁这几个步骤,然后才能进行入殓。蒙古人的丧葬程序就简单许多,他们在帝后去世以后,就开始殡硷,这是蒙古习俗,民间也是如此,元朝皇帝坚持这种殡硷形式就是不忘祖俗的表现。皇帝殡硷“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这相当于汉人入殓时的“小殓”程序,即给死者进行擦身换衣的步骤。

(诸葛亮哭丧剧照)

“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著各一。硷讫,用黄金为箍四条以束之。 ”——《元史·祭祀志》

也正是在这个环节,需要将帝王置于棺材中,而元朝的帝王并非用棺材,而是将整棵香楠木劈开,凿出人形,大小因人体型而异,有点类似埃及法老的木乃伊棺盒。死者放于其中后,再放置一套“吃饭”的冥器。然后涂漆,以金箍扎住劈开的两块木头,从外形看像是一整根独木。然后就可以出发了,目标漠北!这个做法不知是否为蒙古人“落叶归根”的想法,但元朝皇帝皆是葬于漠北,未在汉地留下陵墓。

葬地所在之处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是成吉思汗生前所指定,他在一次打猎的途中,见一地方长着一棵孤树,四周则是茫茫草原,于是便认定这里适合做墓地,遂令人做下记号。而且还留下祖训:“我和我的兀鲁黑(家族)的坟葬地就在这里”。所以自成吉思汗起,之后的元朝诸帝、黄金家族的宗王死后都埋于那个地方。虽至今没有元朝帝王墓的发现,但如果发现,很有可能是整个大蒙古国诸可汗、宗王、元朝帝王以及成吉思汗的墓葬群。

(内蒙发现的蒙古墓葬群)

“按例应该葬在一座名叫阿尔泰的山上,无论他们死在什么地方,甚至相距一百天的路程,也要把他的灵枢运送到阿尔泰去。这已经成为勒靶皇族一种不可更易的传统风俗。”——《马可波罗游记》

13世纪的探险家马可波罗,将这个地方记录为阿尔泰山,而《元史》则记载为起荤谷。这两个记载都只是大体方位,并无具体位置,而且蒙古人没有汉人的风水信仰,因此定穴工作也很难展开。更重要的是元帝下葬都是绝对保密的活动,一无文字记载,二无陵园封土,整个归葬活动也都是黄金家族和指定官员参与,没有任何消息能够透露于外人。

在元帝归葬漠北的途中,由蒙古女巫牵一匹“金灵马”为前导,即用黄金马鞍等做以装饰,由此马拉着运送元帝灵枢的车子,车子被盖以黑边白毡,类似于汉人办丧事用的白布。整个归葬过程虽然路途遥远,但程序并不复杂,途中每日三祭,祭祀的方式就是杀一头羊,也就是说元帝归葬途中,很可能是赶着一群羊前往漠北的。

到达指定地方后,则开始挖土,这并不像汉人帝王那样提前修好地宫,然后再放进去。在挖墓取土时需要记下土块的次序,掩埋时,要按照挖土的顺序反而填之,多出来的土还要运到别处。元帝墓不仅不树不封,而且还会在葬处以马踏平,以至“待来年草青,人莫可辨”。其后人为了能找到该葬地,在下葬时,会“杀骆驼子于其上,欲祭时,则使被杀小骆驼之母亲为导,视其徘徊悲鸣之处,则为葬地”。故以马踏墓,杀小骆驼殉祭的方式并非成吉思汗专属,所有元代帝王墓应该都是这种方式。

“送葬官三员,属五里外。日一次烧饭致祭,三年然后返。”——《元史·祭祀志》

待元帝殡埋之后,在墓地附近要留下一些送葬官员,他们需要“烧饭致祭”,相当于汉文化里的守陵,期限都是三年。在元大都,还有专门的祭祀机构“烧饭院”,元帝下葬后,大都内每天烧饭祭祀两次,一共延续四十九天。值得一提的是,祭祀所用之物为马、羊、马奶子、币帛等,这些物品并非像汉人祭祀那样摆在供桌上。之所以称烧饭,因为是用火将这些祭祀用品焚烧掉,即“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澄、马撞杂烧之。”

蒙古传统与独木棺的关系

这些帝王下葬的习俗与汉族差异是很大的,因此在追溯原因时,并不能皆视为防盗、防报复等因素。元代帝王经略汉地好歹是受到一定汉文化的影响,要看漠北蒙古人的丧葬习俗,那才是最纯正的蒙古传统,元帝王的丧葬形式多是受到蒙古传统的影响。

“其从军而死也,驼其尸以归……霆见其死于军中者,若奴脾能自驼其主尸首以归,则止给以畜产。他人致之,则全有其妻奴畜产。”——《黑鞑事略》

比如帝王归葬漠北这件事,传说是成吉思汗祖训,但蒙古许多非黄金家族的军人,在战死沙场后也是要将尸首运回故土安葬的。而且蒙古传统里没有停丧习俗,死了就立刻安葬,元帝的殡硷简单快捷,不也正是这个习俗吗?元朝汉人与今天的我们一样不理解,死者为大的思想下为何这么简单的办丧事,因而将此总结记载为“北俗丧礼极简,无衰麻哭踊之节,葬则以木为棺,不封不树,饮酒食肉无所禁,见新月即释服。”

(慈禧下葬时用的纸人)

“今后丧葬之家,除衣袅棺掉,依体举葬外,不许辄用金银宝玉器玩装硷,违者以不孝坐罪。”——《大元通制》

反而元朝统治者认为汉人办丧事太繁琐,在色目人耳濡目染汉人文化后,逐渐学着汉人办丧事,因此元政府还出台过政策进行干预,如规定“休以汉儿体例做来的金银纸房、纸人、纸马、袄子”。除此之外,元朝还对汉人的重丧葬行为出台了法律限制,禁止一切厚葬,提倡薄丧简葬。所以在讨论独木棺的时候,我们想得可能过于复杂,蒙古传统里的重生轻死观念可能就是这一丧葬形式的根本原因。这与汉人帝王的“三重棺,四重椁”正好相反,将丧葬形式简单到后人无法发现,简单到后世不会贪恋墓葬中的“锅碗瓢盆”,这种简单就是防盗的最佳方式,但其目的或许就并不是防盗。

在土葬外,蒙古人也有火葬和天葬的传统,其中火葬有可能是受到喇嘛教的影响。死者会请喇嘛诵经超度亡灵,然后脱去衣服,洗净尸身,用白布裹住,置于坐棺中,这就涉及到坐棺的习俗。什么是坐棺呢?就是死者盘腿打坐于棺中,为防止头部低垂,还有用树枝撑住的做法,形态上就好像喇嘛念经打坐。然后连尸带棺被运至已经喇嘛卜洁之旷野处,死者与棺木一起被烧掉。若是贵族,则捡其骨灰,放于小木匣中,然后埋葬,或者撒于山上、河中;若是一般人,则就于旷野中回归自然。

在早期的蒙古,则是以天葬为主,其葬法有两种:一是用白布缠身,将尸体放在车上,以骆驼或马拉着车,狠狠抽上一鞭,骆驼或马则会往前奔跑,尸体则随着车颠簸落地。三天之后死者家人沿着车辙寻找尸体,若已被野禽、野兽吃掉,就认为已经升天了;若未被吃掉,则认为死者罪孽深重,得请喇嘛念经赎罪,超度亡魂。另一种是人架着拉尸体的车子,快去行进中任车颠簸,尸落何地,则认为该地就是死者的升天之地,驾车人便用土块、石头把尸体圈起来,亦是三天后再来看是否被吃掉,若被吃掉,便可以将遗骨和遗物埋于此地。

由上述可见,无论是土葬、火葬还是天葬,蒙古人的传统就是简单二字。元朝帝王的独木棺形式,就是简单的最佳代表,并不能体现主观防盗意愿,因为它只是一种形式,并不具备技术性防盗条件。甚至不树不封都不一定是主观上的防盗意愿,因为黄金家族创造的统治思想是“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是利用蒙古人对长生天的信仰而进行的思想统治,因此不封不树的丧葬形式,等待的就是葬地变成草原,意为生死轮回,起于长生天,回归长生天。

3

古代帝王无论相不相信转世之说,身后的陵墓都是倾尽国力、竭尽奢华。各个朝代的殉葬方式的不同,有的皇帝选择了木椁地宫,就像《鬼吹灯》之中的许多帝王陵墓一样。有的选择了葬在山丘之下,比如秦始皇的陵墓。而有的不仅仅要修建地宫,还要在地宫之上建筑“宝城”,树立皇帝皇后谥号牌,明清两个朝代的皇陵就以此法安葬。

但是元朝的皇帝比较特殊,因为他们实行的密藏,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座元朝皇帝的坟墓。蒙古人对于生死的看法不同于其他的民族,他们对先人的肉体没有留念和崇拜的传统,他们觉得人来自于自然,死后就要归于自然。古代蒙古人所信奉的萨满教认为人的灵魂就会附着在树上,利用树葬的方式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元朝皇帝死了之后会选择一块巨大的楠木,将中间挖出一个正好可以躺下一个人的深洞。将皇帝的遗体放进洞中后,同黄金将楠木箍紧,埋在地下。

在挖掘地洞的时候,每一块草皮都会严格编号,下葬之后再按照原来的模样重新码好,让马群不停踩踏,直至土地夯实。最后他们会在安葬之处杀一只小骆驼,并且一定要在母骆驼的面前杀害。来年春天新草长齐,根本就没有人能认出墓葬的所在之处。皇帝的后人想要祭祀,就放出这只母骆驼,母骆驼还能找到原来小骆驼死去的地方。这就是元朝皇帝世代留存的密葬方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成吉思汗的陵墓,只是一个衣冠冢而已。衣冠冢的灵柩之中是成吉思汗死前所用来吸附他灵魂的白公驼顶鬃。在成吉思汗快要咽气的时候,就用这块白公驼顶鬃放在他的口鼻之上,将他呼吸之中带出来的灵魂吸附出来。而这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就按照密葬的方式进行处理。成吉思汗在死前已经建筑了很多虚假墓葬混淆视听,病逝前元军为了骗西夏投降,秘不发丧。在西夏投降之后,元军带着成吉思汗的灵柩回蒙古,在路上如果遇到陌生人都会将他们杀死。参与成吉思汗葬礼的人只有各位宗王、公主,葬礼结束之后,由少数人将成吉思汗的树棺送到下葬的地方,按照密葬的流程全部做好,并且派军镇守,直到来年新草长出,墓葬地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当然,这些运送者和守墓的士兵最后终究难逃一死。


在一波斯人写的《世界征服者》中曾经记载了成吉思汗葬礼的过程,陪葬者中有四十名穿金戴银全身珠宝首饰的美女,所以后人猜测成吉思汗的陵墓之中有着从20多个国家搜刮而来的奇珍异宝。但是无论后来的盗墓者或者考古学家如何寻找,都没有发现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

蒙古人为何有这样的密葬制度呢?可能是因为蒙古在没有统一之前各部落混战不止,相互之间不停仇杀,积怨极深。所以在死后,仇人找到死者的陵墓泄愤是常有的事情。而在蒙古族的信仰之中,掘祖先的坟墓同样是大不敬,而且还会影响祖先的安宁,所以渐渐的蒙古族就有了密葬制度。

欢迎欢迎,祝你幸福。

以上。

4

关于朝代陵墓问题,问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元朝的皇室陵墓一个都找不到?为什么明朝皇帝的陵墓都没有被盗过?为什么清朝皇帝的陵墓大多被盗?这里我就说说为什么找不到元朝皇帝的陵墓,这主要是他们的葬法不同。

其实一开始,元朝皇帝也是和其他皇帝一样,自己死后把陵墓建造的非常宏伟,用来彰显自己辉煌的一生,奈何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如有战争就会大规模迁走,这时候人是可以走,可是这些壮观的陵墓呢?等待他们的只有不断的摧毁,挫骨扬灰,抛尸田野。因此蒙古族人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采取了保密葬法。

到底是什么保密葬法呢?

  保密葬法是先将一根粗大的楠木破成两半,再按尸体大小将中间挖空,把尸体放进去后合拢,涂上油漆,用三条黄金箍箍牢,然后直接把这根楠木秘密送往墓地。挖墓时要整块取土,并按次序摆放在一起。楠木入穴后,再将土块依次盖好,挖出的新土运到远处扔掉。来年草长起来,到处都是草,此时就算是自己后人都可能找不到先人的陵墓了。为了祭祖时能找到祖坟,皇帝下葬的时候,在葬坑中杀死一头吃奶的小骆驼殉葬。祭祖时牵着母骆驼寻找,母骆驼在哪里哀鸣就在哪里祭祖。当然母骆驼会有死的那一天,导致后来蒙古人都找不到祖宗的墓地了,所以干脆在草原祭拜,因为他们的祖先始终是在这片草原上。
元史:“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杂烧之。”



当然为什么找不到元朝皇陵还有一个原因,历史记载:“元诸帝均葬于漠北”,也就是说元朝皇帝都葬在了外国,我们国家的考古学家当然找不到他们的陵墓了!


【羽评历史,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观看最新动态】

5

元朝皇帝死后不用棺材而把一颗大树掏空,这是一种特殊的防盗墓的杀手锏,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人们都没有发现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特别说充满神秘的成吉思汗的陵墓。

元朝皇帝死后用大树掏空放入尸体,是为了配合一种叫做万马踏平的埋葬方式而特别打造的,而棺材不仅太大,而且不方便,不如将大树掏空将人放进去更方便,而且这一直都是蒙古人的一个习俗,即使皇帝也比例外。

万马踏平,不留一点痕迹,令盗墓者抓狂。在元朝皇帝死后,会将他的尸体放入一个掏空的大树里,然后将大树密封后,埋入深坑中,最后士兵骑着马匹,将其踏平,并且在这个附近围起来,进行管制,直到来年这个地方长出新草和周边一样为止。据说当年成吉思汗被埋在漠北,也是用的这个办法,同时为了方便后人找到目的祭奠,特意在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将小骆驼杀死,母骆驼看着小骆驼死亡而悲鸣,它会牢牢记住这个地方,随后,后人通过母骆驼找到真正的目的进行祭奠,随着母骆驼的死亡,陵墓就无人知晓,成为了千古之谜。

真是因为元朝这样特殊的丧葬方式,所以元朝皇帝的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令无数的盗墓贼抓抓狂,希望我们的摸金校尉们再接再厉,给我们惊喜呀!

6

这就涉及到了信仰问题,蒙古人信奉萨满教,而萨满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会依附在树上,若死后用树葬的方式则会得到神灵的庇佑,这是其一。

其二蒙古逐水草而居再加上经常征战,居无定所,若是以筑陵的方式,一来阵地不固定,容易被敌人报复,被人挖了祖宗之坟墓,二来经常迁移祭祀也不方便,两者结合起来他们祭祖的时候认为祖先就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之下,只要挖个坑烧些祭祀品祖先就能享用。

所以用树葬然后将埋葬之地填平就可避免以上问题。当然这带来的有利之处就是到目前为止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都没有被人打扰过。

7

导语:在我国历史上,各大封建王朝的帝王都十分看重自己的陵墓修建,一旦登基,当即要做的事情就是陵墓的地址选择,所以历朝历代,几乎很少有皇帝没有属于自己的陵墓。然而元朝的皇帝就是个特例,他们没有陵墓这件事成为千古奇闻,令人费解。

元朝皇帝死后为何不用棺材而是把一棵大树掏空?

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在死之前都会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寝,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帝王陵墓,如明十三陵等。

在这些陵墓中,我们很少会发现有元朝的陵墓,其中尤其以成吉思汗的陵墓最为神秘(现在的成吉思汗陵,其实是个衣冠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主要和元朝崇尚的一种秘葬制度有关系。

一句话概括就是刳木为棺,墓地保密,不设标记。

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蒙古人对于生死的看法不同于其他的民族,他们对先人的肉体没有留念和崇拜的传统,他们觉得人来自于自然,死后就要归于自然。

古代蒙古人所信奉的萨满教认为人的灵魂就会附着在树上,利用树葬的方式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

刳木为棺

首先选取一根粗大的楠木,从中间破成两半。然后根据尸体的大小,将树心挖空,可以完整的放置尸体。待尸体放进去以后,再把另一半楠木合上。树干上涂上油漆,用三根黄金做成的圆箍箍上。从外面看,就像是一根完整的木头。

棺材做好以后,接下来是选取一处墓地埋葬。在进行墓地的挖掘时,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挖掘时,要选取一整块完整的地皮,挖掘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地皮的顺序不要乱。这主要是方便复原的时候用的。

再将楠木的棺材下放以后,依照原来的顺序,将地皮重新盖上,恢复原来的样子。挖掘过程中的新土要运到远处扔掉,以防止盗墓者根据土壤新旧推断出墓地的位置。

墓地保密

根据马克波罗的游记记载,在运输楠木棺材的过程中,一旦碰到路人会把路人杀掉,这也是出于对墓地的保护措施,担心墓地的地点被泄露出去。

不设标记

过个两三年,地上重新长满了野草。原先的埋葬地恐怕早已经被人遗忘了,那么这种情况,蒙古人是如何解决的呢?

原来在埋葬的时候,蒙古人会事先宰杀一头尚在吃奶的小骆驼,然后将其尸体同样买入地下。

等到祭祖的时候,牵着骆驼妈妈一起寻找。骆驼妈妈在哪里哀鸣,就说明小骆驼埋葬在那里。

当然了,骆驼妈妈也有死的那一天,那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无能为力,因为蒙古人始终认为自己的祖先埋葬在地下。所以等到实在找不到祖宗的墓地了,那就在草原上随便选一个地方祭拜,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祖先在地下是能够感受到的。

其实一开始,元朝皇帝也是和其他皇帝一样,自己死后把陵墓建造的非常宏伟,用来彰显自己辉煌的一生,奈何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如有战争就会大规模迁走,这时候人是可以走,可是这些壮观的陵墓呢?等待他们的只有不断的摧毁,挫骨扬灰,抛尸田野。因此蒙古族人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采取了保密葬法。

蒙古族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造就了这样一种特殊又简单的秘葬习俗。如此一来,能够从盗墓团伙手中逃脱被洗劫的厄运,但对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来说,同样增加了考古挖掘的难度。只能说各有利弊吧。

总结:蒙古人为何有这样的密葬制度呢?可能是因为蒙古在没有统一之前各部落混战不止,相互之间不停仇杀,积怨极深。所以在死后,仇人找到死者的陵墓泄愤是常有的事情。而在蒙古族的信仰之中,掘祖先的坟墓同样是大不敬,而且还会影响祖先的安宁,所以渐渐的蒙古族就有了密葬制度。

8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刚登基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陵墓。并且是逐年增修以此来彰显皇权可是唯独元朝十几位皇帝,一个陵墓也没留下。至今也找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143\u671d\u5893\u91cd\u4e0a.mp4\

9

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之中,最神秘的就属于元朝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元朝皇帝的任何一个陵墓,这是他们保密功夫做得非常到位的习惯。

明朝很崇尚的是叫密葬,当年成吉思汗死去之后,就在当地找了一块草地,秘密下葬,没有人知道他葬于什么地方。明朝的其他皇帝也是如此。

现在据考证是酱紫的,他们会将一块楠木抛开,挖出和人型那么大的地方,将人葬在里面,然后在外边用箍箍紧。之后在把他葬于一块草地之下,有的说是按照草地的顺序,再把草地重新挪移到原来的地方,有的说是看守士兵一直等到第二年草长出来的时候,再离开那个地方。

他们会在那个地方杀一个小骆驼,第二年当母骆驼来找的,闻到到小骆驼的气息,哀鸣不止的地方就是那个皇帝在的陵墓。

元朝人很聪明,也很残忍。

10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

首先,蒙古族的树葬是有文献记载可依据的。《北史·契丹传》中有记:契丹人死后,“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我们来提取这段话的信息,大意可以表明,树葬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葬俗。而这种葬俗呢,又跟早期北方森林百姓的巢居生活有关。

而《魏书·失韦传》中同样有记载:“父母死,……尸则置树林之上。”这里的“失韦”呢,指的就是当时的北方蒙古部族。由此可见,树葬这一形式也是为古代蒙古人所接受的。这是原因之一。

那么原因之二呢?就跟蒙古族神秘的宗教萨满教有关了!古代蒙古人的萨满教崇拜,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超自然力量,他们认为,死者在活着的时候栖息在树上,死后通过“树葬”的方式也必将受到神灵的保佑。

要在元朝成立之前,萨满教已经在蒙古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了,地位堪比佛教在印度、基督教在欧洲。因此,尽管元朝后来实行宗教多元化,蒙古人在许多方面的习俗仍是受到萨满教的深刻影响。而蒙古族又是一个非常坚持本民族习俗,很难受外族同化的民族,因此,元朝皇帝采用树葬的形式来进行埋葬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讲,大家明白了吗?如果有任何疑惑或者感兴趣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