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心动过缓都有哪些症状 心动过缓怎么办

心动过缓都有哪些症状 心动过缓怎么办

2020-04-05 07:00阅读(61)

心动过缓(bradycardia),指心率 病因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耐受性不同,可短暂或持续,良性或危及生命,伴随有低血压、心悸、眩晕、无力、晕厥。 2

1
心动过缓(bradycardia),指心率<60次/分,可见于正常人、运动员、老年人和熟睡时,也是咳嗽、呕吐、排便时迷走神经受刺激的反应,但上述情况下心率很少<40次/分。此外,由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率可能更慢。心动过缓本身并非特异性体征,但合并有胸痛、眩晕、晕厥及气短则提示为急症。

2

病因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耐受性不同,可短暂或持续,良性或危及生命,伴随有低血压、心悸、眩晕、无力、晕厥。

2、心肌病

心肌病是潜在的可危及生命的疾病引起短暂性或持续的心动过缓、眩晕、晕厥、水肿、颈静脉充盈、乏力、端坐呼吸、周围性发绀。

3、颈椎外伤

颈椎外伤可引起短暂性或持续的心动过缓,取决于外伤的严重性,可有失神经支配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体温降低、肠蠕动减弱、下肢瘫痪、呼吸肌麻痹。

4、低体温

体内温度<32℃时有心动过缓,伴有寒战、周围性发绀、肌强直、呼吸频率减慢、意识模糊及定向力丧失。

5、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状腺功能减低可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伴有乏力、便秘、无法解释的体重增加、不耐冷、皮肤干厚、头发干燥稀少、脱发、面部及眶周水肿、指甲增厚易碎、意识模糊及定向力丧失。

6、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晚期可有心动过缓、呼吸加快、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加伴有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水平的降低。

7、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窦性心动过缓,伴有胸部压榨性疼痛放射到下颌、肩、背、上腹部,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发绀,焦虑,呼吸困难,血压可增高或降低,听诊有异常心音。

8、诊断性试验

心导管及心电生理检查可导致短暂性心动过缓。

9、药物

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强心苷缩瞳药(如毛果芸香碱)、罗卡、鱼精蛋白、奎尼丁和等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短暂性心动过缓,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失败可导致心动过缓。

10、侵袭性治疗

吸痰可引起低氧血症及迷走神经受刺激、心动过缓,心脏手术可导致传导组织水肿、损伤,导致心动过缓。

3

常见疾病

心律失常、心肌病、颈椎外伤、低体温、甲状腺功能减低、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短暂性心动过缓、低氧血症、迷走神经受刺激、心动过缓、组织水肿、损伤等。

4

急诊(120)指征

心动过缓者出现急性剧烈胸痛、气短、眩晕或晕厥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1、持续或反复心跳缓慢;

2、体检发现心律<60次/分;

3、伴乏力、虚弱、精神差、劳动耐力下降;

4、反复发作头重脚轻、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6

就诊科室

若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危及生命的病症时,要及时去急诊科处理。其他情况通常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具体都有哪些不适表现?

2、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发生的?

3、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会减轻?

4、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5、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吗?

6、既往心电图还出现过其他异常情况吗?

7、平时主要做什么?活动量大吗?

8、亲属中是否曾有人患心脏病或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9、近期是否还得过其他疾病?是否受过伤?吃过什么药吗?

10、血压、血脂和血糖高不高?控制情况如何?

8

诊断原则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9

鉴别诊断

1、心律失常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短暂或持续)、低血压、心悸、眩晕、无力、晕厥、恶心、苍白。

(2)诊断: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心动超声、心电图、Holter。

(3)治疗:用药史(抗心律失常)、起搏器。

(4)随访:随访心血管病专家。

2、心肌病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眩晕、水肿、颈静脉充盈、乏力、端坐呼吸、周围性发绀、胸痛。

(2)诊断:药物筛查、电解质、影像学(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导管。

(3)治疗:用药史(抗心律失常、利尿剂、ACEI)、吸氧、限制运动、低盐低脂饮食。

(4)随访:随访心血管专家。

3、颈椎外伤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低血压、肠蠕动减弱、腿瘫痪、上肢部分瘫痪。

(2)诊断:外伤史、影像学(脊椎CT,MRI)。

(3)治疗:脊椎固定、激素。

(4)随访:转移至脊椎损伤中心。

4、甲状腺功能减低

(1)症状及体征:无力、便秘、体重增加、不耐冷、皮肤干厚、头发干燥稀少、脱发、面部、眶周水肿、指甲增厚易碎、颈部水肿、突眼。

(2)诊断:甲状腺检查、ECG。

(3)治疗:甲状腺素替代。

(4)随访:每4~6周随访一次直至甲状腺功能正常,然后每6个月一次。

5、心肌梗死

(1)症状及体征:胸腹痛、呼吸困难、咳嗽、眩晕、恶心、呕吐、发汗、焦虑。

(2)诊断:实验室检查(LDH,同工酶)、影像学(血管造影、心电图)、心导管。

(3)治疗:用药史(阿司匹林、硝酸盐、镇痛剂、溶栓药、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加压素)。

(4)随访:随访心血管病专家,出院后每3~6周,然后每3个月一次。

6、低体温

(1)症状及体征:体温<32℃、寒战、周围性发绀、肌强直、呼吸频率减慢、意识模糊。

(2)诊断:体温、心电图。

(3)治疗:建立ABC(气道、呼吸、循环)、体温监测、补液、保温、治疗原发病。

(4)随访:出院后2周随访。

7、颅内压增高

(1)症状及体征:呼吸减慢、脉压增加、持续头痛、喷射性呕吐、瞳孔散大固定、意识水平降低。

(2)诊断:影像学(CT,MRI)。

(3)治疗:原发病、用药(渗透性利尿、巴比妥盐)、通气。

(4)随访:神经内科、外科专家。

鉴别诊断

1、心律失常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短暂或持续)、低血压、心悸、眩晕、无力、晕厥、恶心、苍白。

(2)诊断: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心肌酶谱、电解质、心动超声、心电图、Holter。

(3)治疗:用药史(抗心律失常)、起搏器。

(4)随访:随访心血管病专家。

2、心肌病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眩晕、水肿、颈静脉充盈、乏力、端坐呼吸、周围性发绀、胸痛。

(2)诊断:药物筛查、电解质、影像学(X线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导管。

(3)治疗:用药史(抗心律失常、利尿剂、ACEI)、吸氧、限制运动、低盐低脂饮食。

(4)随访:随访心血管专家。

3、颈椎外伤

(1)症状及体征:心动过缓、低血压、肠蠕动减弱、腿瘫痪、上肢部分瘫痪。

(2)诊断:外伤史、影像学(脊椎CT,MRI)。

(3)治疗:脊椎固定、激素。

(4)随访:转移至脊椎损伤中心。

4、甲状腺功能减低

(1)症状及体征:无力、便秘、体重增加、不耐冷、皮肤干厚、头发干燥稀少、脱发、面部、眶周水肿、指甲增厚易碎、颈部水肿、突眼。

(2)诊断:甲状腺检查、ECG。

(3)治疗:甲状腺素替代。

(4)随访:每4~6周随访一次直至甲状腺功能正常,然后每6个月一次。

5、心肌梗死

(1)症状及体征:胸腹痛、呼吸困难、咳嗽、眩晕、恶心、呕吐、发汗、焦虑。

(2)诊断:实验室检查(LDH,同工酶)、影像学(血管造影、心电图)、心导管。

(3)治疗:用药史(阿司匹林、硝酸盐、镇痛剂、溶栓药、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加压素)。

(4)随访:随访心血管病专家,出院后每3~6周,然后每3个月一次。

6、低体温

(1)症状及体征:体温<32℃、寒战、周围性发绀、肌强直、呼吸频率减慢、意识模糊。

(2)诊断:体温、心电图。

(3)治疗:建立ABC(气道、呼吸、循环)、体温监测、补液、保温、治疗原发病。

(4)随访:出院后2周随访。

7、颅内压增高

(1)症状及体征:呼吸减慢、脉压增加、持续头痛、喷射性呕吐、瞳孔散大固定、意识水平降低。

(2)诊断:影像学(CT,MRI)。

(3)治疗:原发病、用药(渗透性利尿、巴比妥盐)、通气。

(4)随访:神经内科、外科专家。

10

治疗方法

1、纠正病因

纠正引起心动过缓的可逆性原因,如停用抑制窦房结或房室传导系统的药物、控制急性炎症、矫正电解质紊乱、解除阻塞性黄疸等。

2、窦房结功能不良治疗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窦房结功能不良病人不需治疗,预防性起搏不可取。症状性窦房结功能不良病人,努力证明症状与心动过缓的实时关系十分重要,治疗方式比较明确,应选择起搏治疗,生理性起搏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可能地采用。药物治疗,如阿托品、麻黄碱等在无起搏条件时可临时使用,但效果不佳,且有不良反应。

3、房室传导阻滞治疗

房室结内阻滞的多数情况属可逆性,预后较好。有症状时可使用阿托品等物。少数发生严重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炎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做临时起搏治疗。房室结以下水平的房室传导阻滞症状重,预后差,一般均需安置永久起搏器。慢性不可逆性房室结内阻滞有症状时也应考虑安置永久起搏。

11

日常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心律、呼吸以及意识改变。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