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小儿便血都有哪些症状 小儿便血怎么办

小儿便血都有哪些症状 小儿便血怎么办

2020-04-03 20:00阅读(63)

小儿便血是指血液从小儿肛门排出,主要表现为大便的颜色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小儿胃肠道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 病因 1、不良的饮食

1
小儿便血是指血液从小儿肛门排出,主要表现为大便的颜色呈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小儿胃肠道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

2

病因

1、不良的饮食习惯

饮水量过少或摄入的纤维素类食物过少,从而使得粪便过于干硬,给排便造成了困难,因此才出现了便血的现象。

2、不良的排便习惯

由于排便习惯不良而引起了便秘,进而导致了便血的出现。

3、肛裂

肛裂是引起便血的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硬、排便疼痛且粪便中带有少量鲜血等症状。

4、肠息肉

肠息肉引起的便血常出现在排便之后,且没有疼痛感,排出的鲜血也不与粪便混合,多发生在三岁到六岁的儿童身上,恶变的可能性非常小。

5、急性坏死性肠炎

此种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是小儿吃了不洁的食物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水样血便,有腥臭味,且在排便前有急性腹痛出现。

6、肠套叠

肠套叠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腹症,多出现在两岁以内的小儿身上,主要表现为果酱样血便,且伴有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7、其他病症

(1)血液系统疾病:如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

(2)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肠炎等,新生儿吞入母亲产道血或乳头破裂的血,鼻、咽、齿龈出血的吞入等。

(3)急性传染病及寄生虫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败血症等。

(4)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脓毒症、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药物毒性作用、化学性毒物中毒等。

(5)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3

常见疾病

肛裂、肠息肉、急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肠炎、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败血症、脓毒症、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毒物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4

急诊(120)指征

1、小儿急性剧烈腹痛,排果酱样血便,要警惕肠套叠的可能;

2、小儿有不洁饮食史,突发腥臭味水样血便,伴精神差、脱水、意识障碍等,警惕急性坏死性肠炎、休克的可能;

3、小儿突然出现大量便血,伴寒战、高热;

4、出现其它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5

症状

1、小儿反复出血便血,可混有黏液或脓液;

2、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改善不良排便习惯后,便血仍反复发生;

3、伴有大便干硬、排便疼痛、异物脱出肛外等;

4、伴有腹痛、恶心、头晕、贫血等;

5、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等,警惕血液病的可能;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

6

就诊科室

若患儿出现剧烈腹痛、脱水等危及生命的病症时,要及时去急诊科处理。病情稳定者须于儿科就诊。

7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医生可能询问孩子或家长以下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孩子便血的?便血的频率如何?

2、大便的具体形态是什么样的?

3、还有哪些不适症状?还有别的部位出血吗?

4、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经何种处理恢复的?

5、孩子平时的排便情况如何?经常便秘吗?

6、孩子平时的饮食状况如何?喝水多吗?是否不爱吃水果和蔬菜?

7、孩子平时的卫生情况怎么样?是否有不洁饮食或吞食异物的情况?

8、孩子是否患有什么疾病?常吃哪些药?

9、亲属中是否曾有人出现过类似情况?

8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

1、便血前检查

是否为口腔、鼻咽、支气管及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后所引起的黑便,排除由某些药物、食物所致的血样或黑色大便。

2、年龄

(1)新生儿便血大多是咽下母亲产道或乳头破裂的血或患有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消化道畸形等。

(2)婴儿和幼儿便血多见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肠息肉、脱肛、肛裂等。

(3)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便血一般要考虑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肠息肉、肛裂、过敏性紫癜等。

3、便血量以及大便颜色

(1)少量便血,大便为鲜红色或附在大便的表面,一般多是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疾病引起的出血。

(2)小儿便血时如无哭吵,可能为直肠息肉。如果哭吵剧烈,可能为肛裂、肠套叠等。

(3)大量便血,呈暗红或黑色,多为上消化道或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伤寒等出血。

(4)小儿年龄在6~18个月,同时伴有阵发性哭吵,排果酱样便,要考虑肠套叠。

(5)如果大便为豆汤样伴有血水样便,腥臭,腹痛、腹胀明显,应考虑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4、便血与排便的关系

如果血是在便后滴下,与大便不相混杂,多见于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大便呈脓血样或血便带脓样黏液,应注意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慢性结肠炎等。

5、其他伴随症状

便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者,应注意肠系膜血管阻塞、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便血伴腹部包块应注意肠套叠、肿瘤等;便血伴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急性严重感染、维生素C缺乏症等;便血伴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多系急性感染。原因未明的便血必须进行肛门检查和直肠指检,有助于发现肛裂、直肠息肉、痔、肠套叠及癌肿。

9

鉴别诊断

1、痔疮

内痔出血发生于排便过程中或者是排便后,血色鲜红,不跟粪便相混合,且会伴有异物脱出肛外。

2、肛裂

肛裂是指肛门口边缘的裂伤,多见于两岁左右的婴幼儿。便血特点为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因此病儿不愿排便,致使大便干硬,从而加重症状。引起肛裂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损伤或感染。肛裂若处理不当,则可产生肛瘘。治疗上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洁,口服缓泻剂,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及改变大便习惯等。

3、肛瘘

恶心,头晕,粪便为脓血便,经常性排便,出血量很多时,出现缺铁性的贫血,严重者会休克有症状。

4、肠炎出血

间断性出血,类似肛瘘出血,出血量不多。

5、直肠息肉

多见于3~6岁儿童,排便终了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黏膜上,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位置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犹如一个红色的肉球。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手法摘除而治愈,如果息肉不止一个(多发性),则应行手术治疗。

6、急性肠套叠

多见于两岁以内的小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病儿的症状主要是大便带血,呈果酱样大便,同时因伴有腹痛所致的阵发性哭闹和呕吐,腹部检查时可在腹部扪到腊肠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一定压痛的肿块,多位于脐右侧。

7、急性坏死性肠炎

常发病于夏秋季,可有不洁饮食史,发病急骤,表现为急性腹痛,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其便血特点为洗肉水样,腥臭味,同时伴有高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如不时治疗,可出现休克。

8、美克尔憩室

这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是由于发育异常而在肠壁上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两岁以内小儿。便血特点为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后红。憩室位于回肠末段,可发生溃疡出血。若出血量多,可引起休克,反复便血可导致贫血。

鉴别诊断

1、痔疮

内痔出血发生于排便过程中或者是排便后,血色鲜红,不跟粪便相混合,且会伴有异物脱出肛外。

2、肛裂

肛裂是指肛门口边缘的裂伤,多见于两岁左右的婴幼儿。便血特点为肛门有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因此病儿不愿排便,致使大便干硬,从而加重症状。引起肛裂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损伤或感染。肛裂若处理不当,则可产生肛瘘。治疗上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洁,口服缓泻剂,增加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以及改变大便习惯等。

3、肛瘘

恶心,头晕,粪便为脓血便,经常性排便,出血量很多时,出现缺铁性的贫血,严重者会休克有症状。

4、肠炎出血

间断性出血,类似肛瘘出血,出血量不多。

5、直肠息肉

多见于3~6岁儿童,排便终了时出现鲜血,量少,不与粪便混杂。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黏膜上,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位置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犹如一个红色的肉球。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手法摘除而治愈,如果息肉不止一个(多发性),则应行手术治疗。

6、急性肠套叠

多见于两岁以内的小儿,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病儿的症状主要是大便带血,呈果酱样大便,同时因伴有腹痛所致的阵发性哭闹和呕吐,腹部检查时可在腹部扪到腊肠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一定压痛的肿块,多位于脐右侧。

7、急性坏死性肠炎

常发病于夏秋季,可有不洁饮食史,发病急骤,表现为急性腹痛,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其便血特点为洗肉水样,腥臭味,同时伴有高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明显升高,如不时治疗,可出现休克。

8、美克尔憩室

这是一种先天性肠道畸形,是由于发育异常而在肠壁上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两岁以内小儿。便血特点为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后红。憩室位于回肠末段,可发生溃疡出血。若出血量多,可引起休克,反复便血可导致贫血。

10

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小儿便血,应及时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外科治疗等。

1、病因治疗

积极去除病因,经过对因冶疗,一般多能治愈便血。新生儿出血症,用维生素K1治疗可有显著疗效。肠道感染性疾病使用有效药物后可以便血常迅速消失。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便血,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2、对症治疗

(1)一般处理:活动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神志、脉搏、血压和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而引发的窒息。

(2)止血:根据出血性质不同选择止血剂,如安络血、酚磺乙胺、6-氨基已酸等。对上消化道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4~8mg加于150~250ml生理盐水中分次口服或胃管内滴注对局部黏膜血管有收缩作用。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对胃、十二指肠急性黏膜病变及溃疡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3)输血:如果患儿出血量大,同时伴有休克征象,应在积极查找病因的同时补充血容量,如右旋糖酐、5%葡萄糖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液,无条件者可立即输血者。

3、外科治疗

如果是直肠息肉引起的便血,可在结肠镜检下行息肉切除。长期大量便血时,可剖腹探查,切除息肉较集中的肠段,以止血和防止恶变。肠套叠经非手术治疗,如空气或钡灌肠不能复位或时间超过48小时应手术治疗。回肠远端憩室和肠重复畸形伴出血可行局部肠切除。

11

日常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