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中国

抗击疟疾——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

2021-05-17 08:23今日中国

简介疟疾看似距离遥远,但它在中国的发病率大幅降低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而它又与越战期间的一段历史密不可分。 特殊历史背景下领命,面对的又是极其艰苦的条件,最...

疟疾看似距离遥远,但它在中国的发病率大幅降低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而它又与越战期间的一段历史密不可分。

特殊历史背景下领命,面对的又是极其艰苦的条件,最终令屠呦呦带领团队成功提取抗疟神药青蒿素的唯有坚定与执着。迄今,青蒿素已拯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令过去十几年里疟疾的死亡率降低了一半,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3月24日,美国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于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说:继天花和即将被消灭的脊髓灰质炎之后,我们有望在中国的领导下,让疟疾成为第三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人类疾病。

为甚么是在中国的领导下?这不过是对中国东道主的恭维吗?

在当今中国,疟疾发病主要以输入为主,以至于我们对它的认识大多来自于遥远的非洲。其实,直到半个多世纪前,疟疾还广泛流行于世界。即便在二三十年前我国的南方农村,疟疾也还是常见病。

tf2ph4
tf2ph4

疟疾得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距离我们如此遥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而它又与一段历史密不可分。

缘起

疟疾在中外历史上很早都有记载。但是直到1820年才出现第一种特效药——奎宁。此后,这种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来的药物一直都是抗疟的主要药物。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东南亚和南美相继发现抗药性疟疾。到了六十年代,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两亿多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增高。东南亚疫情蔓延至无法控制的程度。

同时,它也成为越南战争战场上比子弹、炸弹更可怕的敌人。有资料显示,在越战中, 1964年时美军因疟疾造成的非战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四五倍;1965年驻越美军的疟疾发病率高达50%。

美国专门成立了疟疾委员会,大幅增加研究经费,组织几十个单位参加抗疟研究。到1972年,美国华尔特里德陆军研究院已筛选了21.4万种化合物,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抗疟药。

另一方面,据河内卫生局对1961年至1968年伤病员比例的统计,除1968年第一季度伤患多于病员外,其他时间都是病员远远超过伤患,病员中大多数是疟疾患者。

有鉴于此,越南领导人向中国请求帮助。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因为多种原因大範围爆发了疟疾,全国发病人数多达一两千万。

领命

为了救人救己,中国政府组织了众多科研单位共同研製新型抗疟药。医药学家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员。

屠呦呦从小在宁波外婆家的姚宅长大,舅舅是着名的金融学家姚庆三。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天然药物)专业。1969年,她因为扎实的中西医知识和公认的科研能力水準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疟疾防控课题组组长,当时只有39岁。

f2tuyouyou-1
浙江宁波的屠呦呦故居
f2tuyouyou-1

名为组长,但实际成员只有她一个。屠呦呦遍访老中医并查阅古书资料,在三个月内积累了2000多张卡片,製成了一本油印的小册子——《抗疟集》,内含640多种中药,其中就包括青蒿。

后来,小组从最初的光桿司令发展到有三名成员。团队从本草研究入手,筛选了胡椒等100多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本,可惜并无所获。

屠呦呦执着和坚定地带领大家,重新翻看古书文献。直到有一天,青蒿这种不起眼的菊科植物引起了课题组的关注。

青蒿也叫苦蒿,是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植物,它在中国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青蒿治疗疟疾始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之后宋、元、明代都有青蒿汤、青蒿丸和青蒿散的记载。《本草纲目》中也有治疗疟疾实践的记录。

虽然当时的很多老中医都听过青蒿治疟的说法,但很少人像屠呦呦这样坚持不懈地利用科学方法来找寻答案。

在当时的工作条件下,设备简陋,也没有必备的通风系统和实验防护。屠呦呦在提取药物过程中得上了中毒性肝炎。她的爱人李廷钊回忆说,那段时间妻子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泡在实验室。

后来,在《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下,屠呦呦和同事改变青蒿素的提取方式,进行了繁複和冗杂的实验筛选,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迎来转折。

f2tuyouyou-2
屠呦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f2tuyouyou-2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製取青蒿提取物,实验室中观察到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为了确认安全性,不想错过临床观察季的屠呦呦第一个志愿试药。接着又奔走于高温酷暑的海南疟区搜集一手的临床资料。

1972年11月8日,青蒿素诞生。第二年,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基础双氢青蒿素发现。

礼物

在青蒿素问世之前,全球每年约有4亿人次罹患疟疾,至少百万人死亡。

除抗药性的问题之外,奎宁治疗疟疾容易造成头晕、耳鸣、心悸,不少病人形容奎宁的副作用比得疟疾还痛苦。因此药性温和、副作用低的青蒿素成为拯救上亿人的救命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来源于青蒿素的药物甚至成为中国领导人出访非洲的必送礼物,在当地被誉为中国神药。

2004年,世卫组织将青蒿素複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自2000年以来,全球有10亿人次接受了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疗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此而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其中儿童佔了很大比例。

以非洲东海岸的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为例。据统计,2006年科摩罗的疟疾病例共计10.8万例。2007年,中国开始与科摩罗政府联合实施複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2014年,科摩罗实现了疟疾病例零死亡,发病人数减少至两千余例,下降了98%。在此期间,科摩罗实现了从疟疾高流行区向低流行区的转变。

世卫组织非洲区事务负责人马奇迪索·莫提(Matshidiso Moeti)说,疟疾是非洲人尤其是非洲儿童的主要健康杀手。多年来,青蒿素挽救了大量非洲人的生命,对非洲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屠呦呦获得医学界的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研究奖。此时,一直默默无闻的屠呦呦才首次引起大众的注意。

得奖后的屠呦呦显得异常平静,她多次强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四年后的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屠呦呦和另外两名寄生虫病学者。屠呦呦成为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的第12位女性得主。

f2tuyouyou-3
诺奖得主屠呦呦在斯德哥尔摩发表演讲
f2tuyouyou-3

她在斯德哥尔摩发表演讲时,再次呼吁发掘中国医药学这一伟大宝库,而她演讲的题目就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的发现及其新药的研发拯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令过去15年里疟疾的死亡率降低了一半,诺贝尔生医学委员会成员汉斯·弗斯伯格(Hans Forssberg)教授说。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中国作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方和最大生产方,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许这也是比尔·盖茨有开头那番话的原因。

参考资料:

《屠呦呦传》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

《获诺奖2年后,屠呦呦团队已有突破性发现,2018还将憋大招》 霍悦 李瑜 新华社 2018/1/5

《综述:中国神药造福非洲——非洲卫生官员盛讚青蒿素功效》 新华网 2015/10/07

《屠呦呦 一株小草的力量(上)》大家 CCTV科教 2017/3/15

《屠呦呦 一株小草的力量(下)》大家 CCTV科教 2017/3/22

《屠呦呦:这是献给世界的礼物》 焦点访谈 CCTV新闻 2015/10/6

《屠呦呦: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新华网 2017/1/9

China’s Tu Youyou receives Nobel Prize for medicine at ceremony in Stockhol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5/12/11

book

疟疾,也被称为打摆子、冷热病等,是一种会感染人类或动物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

患者通常会出现间歇性发热、发冷、呕吐、头痛等症状,并可能出现贫血、肾脏、肝脏衰竭、痉挛和昏迷等併发症。

香港在2017年4月公布过一宗严重疟疾个案。患者因上腹疼痛、呕吐和血尿等癥状被送入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该患者此前曾到访非洲。据卫生防护中心统计,2012至2016年香港共有115宗疟疾个案。由此可见,即使身处发病率很低的发达地区,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与疟疾绝缘。

世界卫生组织称,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2015年,疟疾病例约有2.12亿例,估计死亡有42.9万例。

疟疾的分布範围远比人们想像中的广得多,而且现在也依然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全球每年有2亿人染上疟疾,病人涵盖非洲、印度、东南亚、中美洲等热带区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全球疟疾负担中所佔的比重仍然过高。2015年,该地区的疟疾病例佔总数的90%,佔疟疾死亡总数的92%。

五岁以下的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致病甚至死亡。70%的疟疾病例发生在这一群组。

疟疾这种疾病在历史上很早就有记载。疟疾英文Malaria,在意大利语中是坏空气的意思。古罗马人认为,疟疾与沼泽有关。在中国,疟作为专属的病症名可以追溯到《左传》。

Tags:抗击,疟疾,诺贝尔奖,得主,屠呦,疟疾,看似,距离,遥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