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今日中国
小年南方和北方有什么区别,小年南方和北方是同一天吗?
2022-01-25 16:51今日中国
简介小年南方和北方有什么区别,小年南方和北方是同一天吗?小年到底是哪天?为什么要选择灶神祭拜,有啥讲究?一般而言,小年是在除夕和春节前的1周左右。其实,从这天开始,中国民间真正的过年就算是正式启动了;...
在这一天,人们想把灶神送去,因为这位伟大的神想去天堂报告他的工作,却不让他高兴。如果他在天皇面前胡说八道,会给八代人带来血肉和霉菌。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灶神。民间习俗中与灶神有关的有趣事情有哪些?这还是老规矩。让我们从一首诗开始,南宋诗人范成达写了一首祭灶诗:
嗯?范成达为什么一开始就说“古赋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王要谈朝天的事”?谁犯了错误?
小年到底是哪天?那么多神灵,老百姓为啥选择灶神来祭拜,有啥讲究?
小年到了,离新年也越来越近了,在农村也会在年前这两次集市多采购一些年货,过年的氛围也从这一天开始变得越来越浓了。
小年这天南方和北方不在同一天,但是有一个活动比较统一,就是会在小年这天祭灶。所谓祭灶就是祭拜灶王爷,传说会在小年这天回到天庭述职,把人间的善恶汇报给天庭,作为奖罚人间的基础。
小年到底是哪天?
其实,这个不是很难判断的,我们从一些古书上是能够看出来的。比如,像宋代著作《梦梁录》里有说:“二十四日不以贫富,皆备蔬食饧豆祀灶。此日,市间及街坊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叫声鼎沸。”这里的祭祀留在腊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说这天是小年。另外,我们从《风物志书》中也能看到,“腊月二十四日夜,祭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祭之。”,也是说腊月二十四日是祭拜灶神的时间,也就是小年。
到了清朝中后期,一些帝王之家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举行祭天大典。在古代祭祀全民参与的活动,如果这天举行完祭天大典,第二天又要举行祭灶活动就显得时间太紧了,又很麻烦。所以,就把这两个活动弄在一天了,就有了北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习俗。在乾隆写得《日下旧闻考》中也有记载,“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户,则用二十四日”。是说,北方腊月二十三祭灶,南方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所以,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都是正宗的,因为都有“官方”加持,不是老百姓定的。
祭灶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老人总结的,“1忌3不忘”!
1忌说的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说,中秋拜月神的时候,只能家中女子拜祭,因为月神是女的,男女有别,男的不能拜祭。而灶神是“一家之主”,只能是男子来拜祭,多少有些封建迷信的,不能解读太多,没意义,只不过是一种祈望罢了!
3不忘指得是,不能忘记给灶王爷供奉酒水;不要忘记给灶王爷的嘴上抹融化的糖瓜;不要忘记将灶王爷的神像焚化。意思都让灶王爷能够多说点好话,祈福明天风调雨顺,庄稼能有好收成。
在民间还有在灶王爷回来这天做饭、做菜下锅之前用冷布遮住的习俗。因为,在古代民间生活温饱都很难解决,就过年的时候能够吃点肉。这要是被灶王爷回来看到,就会误认为这家人很富有,天庭就不会降更多的福气给这家人,来年还会很穷。还有一个说法是,不能让灶王爷先看到贡品,怕不丰盛,在惹恼到灶王爷。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为何会差一天?一般而言,小年是在除夕和春节前的1周左右。其实,从这天开始,中国民间真正的过年就算是正式启动了;直到正月十五元宵,人们一般是不下地干活的,只是呆在家里享受和休息着,包括吃吃喝喝、娱乐玩耍、走亲串户等。由于各地风俗不同,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是在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是在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即北方比南方早一天。
小年就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了,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这天,汉族人民主要的民俗活动有祭灶、扫尘、擦玻璃、贴春联、挂年画、剪窗花、洗浴、理发、婚嫁等。
最初,小年这天主要还是祭灶节。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皇大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认为对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这天,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那里讲坏话了。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其《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首诗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汉族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的小年则是腊月二十五。
中国的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江河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这就是为什么北方人过小年比南方人早一天的缘故。
今天小年,各位看官,新年好,恭喜发财!
小年其实一共有三个版本,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五。
为何会有这么一说呢?
正所谓“官三民四船五”
官三就是说官方,官府,是腊月二十三。
民四就是说普通百姓是腊月二十四。
船五就是说水上人家,渔民等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古代属于政治中心,所以基本都随官方的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所以一般都按民间的腊月二十四。现在也有少部分地区的水上人家采用的是腊月二十五。
不管是哪天过小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缺失的。就像南北汤圆和豆腐脑的甜咸之分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看完点个赞哦
不光如此,你还应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所以“乞取利市归来分”,总得分点好处给我,保佑我一家来年平平安安,对不对?
Tags:小年习俗,北方小年,南方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