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庸写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时,男主角张无忌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人物。他的性格比较温吞,做人也没有什么野心,却拥有一身绝世武功,明教教徒对他奉若神明,就差集体认干爹了。但是,朱元璋只是略施小计,就让张无忌心灰意冷,随手就将天大的基业能扔多远就扔多远了。

原著中,朱元璋在给张无忌接风时使迷药将他迷晕,然后把他放在马车内,安排了一场戏,使张无忌误会是韩林儿为了夺权而对付自己,心灰意冷之下,带着赵敏退隐江湖。张无忌最后结局,就是在闺房内给赵敏画眉,两人开始了平静的隐居生活。但是,细推之下,你会发现,其实就是自欺欺人。

都知道当时朱元璋只是明教下的一个小人物,而张无忌做为明教教主,威望极高,深孚众心,没有任何人能取代他的地位。而以明教当时声势之大,明教众人对张无忌的信奉之重,即使张无忌真有心隐居,也肯定躲不开明教的查访。退一步来说,就算张无忌确实隐居了,以张无忌重情重义的性格,如果后来他知道韩林儿被朱元璋谋害,甚至朱元璋后来大肆清洗明教教众的事后,他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必定会出面的。而就算是张无忌真的相信了是韩林儿为夺权对付自己,他的反应是否真的就一定是心灰意冷,退出江湖,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大,但并不绝对。万一张无忌做出不一样的选择,那么后果是朱元璋绝对无法承担的。所以对于要成大事的朱元璋来说,对付张无忌的办法只有一个,必须心狠手辣,永绝后患。

张无忌的结局,已非常明白。只不过金庸不忍心将这结局直接表现出来而已。事实就是张无忌被朱元璋迷晕后,当时就被杀害了(事实上,朱元璋热爱百姓,只有少数鄙视老百姓的人才恨朱元璋,极力抹黑)。赵敏由于身份的原因,肯定是被秘密软禁起来,可以用来对付她的哥哥王保保,也就是扩廓帖木儿。明朝建立后,33岁的赵敏被迫嫁给秦王朱爽,后来朱爽死去,赵敏也殉了葬。

最佳贡献者
2

统一天下,靠的不是武功,朱元璋得天下,也不是篡夺,而是光明正大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身为明教教主,背后又有武当的背景,自身武功更是除张三丰之外的第一人,为何没有统一天下呢?

实际上,能够统一天下、与个人的武功高低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一、统一天下靠的是什么

能够统一天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军队。秦灭六国、汉灭秦国、唐统宇内、元得天下,最终靠的就是战力彪悍、天下无敌的军队。

一个人的武力再强悍,也无法与一支部队相比。只要有一支强悍的部队,可以靠人数堆死任何一个武林高手。项羽力能举鼎、其勇万夫莫当,不也是被无名之辈逼得乌江自刎?

如果武功高就能一统天下,那么张三丰不早就能够当皇帝了?少林、武当有那么多高手,不早就统治天下数百年了?如果武功高能代表一切,风清扬还躲在华山后山干什么?东方不败不早就统治天下了?

在倚天中,五行旗曾经在少林寺展现锋芒,整齐划一、进退一体,令旗所指,便是武功再高也难逃一死。江湖人士再厉害,也无法与正规的军队相对抗。

张无忌就算武功再强悍十倍,也不可能凭借这个一统天下!

二、张无忌才具平平

张无忌最大的优势在于武学。他修习九阳神功,数年后依靠说不得和尚的布袋功成圆满,一出山就就是绝顶高手。其后更是修炼了乾坤大挪移、圣火令武功、太极拳剑,是全书中除了张三丰之外的最强高手。

单论武功,张无忌确实是天纵之才,可是别的方面,张无忌却并没有突出的优势。

论权谋之术,张无忌生性善良,心不狠、手不辣、心不毒,这样的人如何统领群雄?

论御人之术,张无忌对人热忱、以诚相待,更像个谦谦君子,靠的是“以德服人”,这一点确实值得称道。但是要让所有的人死心塌地、感恩戴德,却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张无忌缺少军事才华,更缺少争雄天下的野心,这是成就大事必不可缺的素质。张无忌武功虽高,却生性淡泊,故将兵书赠给了徐达,更将皇位“让”给了朱元璋。

三、朱元璋得天下,理所当然

在倚天前期,明教争权夺利、四分五裂。四大法王或为了个人私怨,或为了自家之事,纷纷离开明教,右使范遥也毁容隐身于汝阳王府。

哪有一点团结力、凝聚力?

正派武林进攻明教,都已经快打到山顶总坛了,明教高层还在为了谁当教主之事争得你死我活,却被成昆所乘,若不是恰好出了个张无忌,明教高层就被成昆一网打尽了!

这时候,是谁在抵抗正派武林?是五行旗的兄弟们啊!他们在那儿浴血奋战,高层却在内讧!就算以后打下了天下,五行旗的兄弟们能甘心把江山让给他们吗?

在倚天后期,朱元璋带领明教的兄弟,舍生忘死、攻城拔寨,将元朝赶出了中原的锦绣大地。此后,徐达更是远击大漠,把残余的北元打得奄奄一息,再染指中原的心思。

朱元璋虽是明教教众,这天下却是他和兄弟们打下来的,怎么可以让出来呢?就算朱元璋想让出,他手的兄弟能答应吗?谁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让给“外人”!

结语:与天下大势、历史潮流相比,个人的武功微不足道。

纵使张无忌武功天下第一,也不可能靠此夺取天下。朱元璋的武功与张无忌相比,给他提鞋都不配,但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御人之术却是张无忌远远不及的!

争雄天下,张无忌给朱元璋提鞋都不配!

幸好的是,张无忌无意于天下,携赵敏归隐江湖、纵横四海,中原大地迎来了新的一统王朝!汉家衣冠从此复见!

朱元璋驱除异族之功,青史留名,功在千秋!什么篡夺?不存在的!

3

中国历史就是这样呀,张无忌只是虚构人物

4

在《笑傲江湖》中,风清扬曾说过,最厉害的招数不是武功,而是机关阴谋。比如,当任我行的武功高于东方不败时,却被东方不败囚禁于西湖底;当东方不败无敌于天下时,反被任我行杀死。

回到《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年纪轻轻就练成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等,其武学造诣已无限接近倚天第一人张三丰。而且他作为明教教主,地位极高,等明教把元军驱除出中原,皇帝之位对于张无忌来说无异于探囊取物。

可是张无忌最终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反被朱元璋所得,首先当然是因为张无忌没有任何的野心霸气和政治手腕。

凭无与伦比的绝世武功,张无忌要解决个人的江湖恩怨是没有问题;但当要他管理帮派、分配任务、权衡利弊时,单靠一颗仁慈之心就远远不够了。

张无忌接管明教后,教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由杨逍处理的,因为他确实一窍不通。或许他不愿学,或许他学不会,赵敏、周芷若、小昭一堆喜欢他的女人他都搞不定,哪还有精力搞教派事务?

张无忌优柔寡断的性格是他一生的软肋。纵观历史上成为开国皇帝之人,哪个不是杀伐果断?张无忌当然也可以因为杨逍等人一路扶持,最终当上皇帝,但绝对不会是个长命皇帝。

所以张无忌愿意放弃到手的荣华富贵,与心爱之人放浪江湖,这应该是他一生之中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毕竟不在能力之范围而强行去执行,最后得到的绝对是痛苦。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5

《倚天屠龙记》的大结局里,朱元璋为了夺取天下,给张无忌下了蒙汗药,离间张无忌和常遇春徐达的关系,让张无忌觉得人生险恶,于是媳妇儿退隐山林过逍遥日子去了。

但是这所谓的篡夺天下,却是疑点丛生。首先,朱元璋既然下定了下药的决心,会给这么个武功高强的教主下蒙汗药这么低级的药?横竖都是动手,为啥不直接下剧毒一了百了,还给他张无忌醒过来找后账的机会?别说是为了离间,张无忌不傻不说,身边还一个赵敏这样的人精,就算是当时被他忽悠住了,难保过两天反应过来找他算账。

其次,张无忌最先学的就是医术,人家师承胡青牛,精通药理,连七虫七花膏都看得出来,郡主在绿柳山庄的药根本奈何不了人家,何况区区蒙汗药乎?这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张无忌又怎么会中计。

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两人联手做的一个局。

原因很简单,从人物上看,张无忌不是这个性格也没有这个本事。说白了,他就不是做皇帝的料。

他为人优柔寡断,心中纵使有家国天下也没有那么多杀伐果断的气魄。所以虽然他武功高,奇遇多,为人正义仁厚,却偏偏做不得这个统一天下的皇帝。

凭他的本事,他绝对能做好一个江湖老大,但他心思单纯,优柔寡断,却做不了一个官场权贵。

何况一路走来,他也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或者说他就不是一个主动的人,他的所有奇遇都是赶鸭子上架,每一次出手几乎都是别人先动手迫害,话赶话地把他逼到非动手的地步。中了玄冥神掌,才没办法去求医访药,被盯上丢进断崖,才没办法为了活下去取了九阳神功,被塞进密道才学了乾坤大挪移,出来就遇上大战场面,一面是外公和杨逍,一面是几位师伯,只好站出来解决争斗,为救武当才学太极拳,为救武林才与郡主争斗,为救义父才去冰火岛,一桩桩一件件虽然都是他的选择,却都不是他主动去进攻和招惹。

所以张无忌这么个佛系少年,是撑不起皇位的,也是对皇位没有兴趣的,但他的影响力却是太大,以他的威望,如果他什么都不做,不退步归隐,谁也不能跳过他去扶持几个副将,所以必须要有个原因有个办法让他离开这里,不再做这个教主。

这即成就了那个继位之人,也能让老张安安心心去和郡主画眉。所以所谓的夺权,不过是双方合伙演的一出双赢的戏。演完之后一切顺理成章,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另有一个原因是金庸老先生的书与江湖很多都与历史事实相连相系,例如第一本《书剑恩仇录》,所讲的便是乾隆皇帝的野史改编,又比如张三丰、尹志平、等等人物皆有历史原型可查(虽然尹志平一事确有不妥),所以以金老先生的逻辑,他的小说里所写的江湖社会是不会违背历史的事实的,所以这个皇帝必须是朱元璋本人,永远不可能是张无忌。

6

历来各王朝创世之主,基本没有真的凭借自己的武力平定天下的。唯一有历史记载的,估计也就只有项羽一人吧。霸王之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至于其他,毫无例外都是靠着谋略,外加用贤和爱民两杆大旗来实现天下一统的理想的。



张无忌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主角,据金庸自己说,张无忌的武功是金庸武侠第一名的,但是他的名气,却远远比不上《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三兄弟,也比不上《射雕》、《神雕》中的郭靖和杨过。同为武功盖世的江湖人物,乔峰给人的印象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大英雄之名唯乔峰当之无愧”;郭靖则一直是老实厚重的形象,也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理念的践行者;杨过前半生豪放不羁,后半生行侠仗义于江湖,不愧“神雕大侠”的称号。

张无忌和以上几位都大不相同。他自然有其善良、聪明的一面,但是处事却总是犹豫不决,毫无决断力,在面对择偶问题时既不拒绝,也不负责,妥妥的渣男形象。这种性格和形象绝对不是开基立业之主。

再者,张无忌虽然在明教中威望很高,但是他的手下朱元璋才是和元军战斗在第一线的最高指挥官。抗元军队也只知朱元璋,而不知教主张无忌。算起来,经营教派和打天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事业。教派可以与诸多其它教派和谐共处,但是天下之大,只能容得下一个皇帝。张无忌不喜争斗,他任明教教主最大的功绩就是平息了明教和各大名门正派的争斗,但是前线打战可容不得你有半分的犹豫和慈悲,每一个辉煌灿烂的王朝背后,都是累累的白骨和成河的鲜血。



比较下来,张无忌好比一个高高在上的贵公子,安车驷马,威名赫赫,但是朱元璋却是在底层摸爬滚打,血战出来的将军,虽然没有那么多神圣光芒,但是却更容易博得底层的支持和拥护。



最后,《倚天屠龙记》再怎么天马行空,也得遵循客观存在的历史。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总不能再杜撰出一个张无忌王朝吧。要是真这么写,估计真能被别人喷死的。

(全文完)

7

张无忌没有阶级矛盾的萌芽

8

毫无疑问金庸先生是百年来武侠小说界的第一人。高晓松曾说过自明清以来中国所有写小说的人一起算着,金庸可以排进前二十。要知道明清时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最高峰,金庸能挤进前二十,可见他有多么了不起。

金庸小说有极大的魅力,这得益于金庸构造情节的能力和出色的文笔。金庸先生写人的能力堪称一绝,他笔下的人物鲜活而深刻,但也必须统一,就好像张无忌为什么神功盖世却成不了皇帝,因为张无忌只能是张无忌,不可能突然成了杨过或者韦小宝。

张无忌其人虽然有郭靖身上的宽厚慷慨,但却没有他身上的英雄气概。张无忌个性比较软弱,总是受到他人的影响,成为明教领袖也是因为几个人的苦求和胁迫。然后在感情的世界中也是一会被这个牵着走,一会被那个牵着走。

这一点和郭靖对黄蓉的言听计从是不一样的,郭靖看起来愚笨,但是却非常有主见,在小事上他因为对黄蓉疼爱不愿和她计较,而一旦遇到大事郭靖郭靖从不被他人影响。就好像死守襄阳,黄蓉百般哀求回桃花岛避难,郭靖还是不为所动,最终在襄阳城捐躯。

张无忌却无法解脱这种来自于环境以及他人的束缚。张无忌一生羁绊太多,这也是他不能成为一个好领袖的原因。自古王者必定杀伐决断,但张无忌却优柔寡断。他因兄弟几句话就心灰意冷归隐山林,这样的人成注定成不了开国之君。而朱元璋从明教小头领一步步成为皇帝,他才是真正的天选之人。
9

因为金庸老先生不想让他得天下当皇帝,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历史上的就是朱元璋。而不是张无忌(虚构的人物)。

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是来源于历史,虽然高于历史,但是也得在大的层面上尊重历史不是么。况且张无忌的人物设定就不适合当皇帝,所以老先生最后给他了一比较完美的结局,隐居冰火岛。

倚天屠龙记里面要说武功最高的话,张无忌应该是算得上第一人的。作为明教的教主,推翻了大元朝但他最后却没有当皇帝,而是由他的一个下属当了皇帝,成就了伟业。

如果我们抛开小说的局面来看看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当时起义军的后期首领就是朱元璋,而不是其他人。至于张无忌这个存在,大约是根据韩林儿为原型改编的,要么就是纯粹为了小说而生的。

朱元璋作为一个小人物,能够最后建立大明朝,他的个人能力必然不能多说,自然是了得的。

其实在小说里,朱元璋本来也是想要除掉张无忌的,只是张无忌明确的表示了自己不会对他造成威胁,再加上朱元璋想要对付张无忌确实有困难,所以就让他隐居海外孤岛。一方面是让他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方面也是为了禁锢他,以免自己的大业受到威胁。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所以能够做聪明的事情,也正是由于这样,他才能够最后赢取胜利,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10

张无忌中了美人计,主动放弃抗蒙复国大业,最后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连后代都没有。

金庸小说有一个特征,书中引用的历史人物往往只会进行艺术加工,而不会改变历史走向史实结局。比如王重阳即使是天下第一高手,也要英年早逝。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铁腕皇帝朱元璋的政治对手,张无忌在倚天小说构思之初,已注定了悲惨的结局,金庸新修版增加大量内容,目的只有一个:为张无忌后来的悲剧增加一系列的线索。

而唯一能对付张无忌的就是赵敏。

金庸小说中的赵敏,即昭敏郡主敏敏特穆尔,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是朱元璋二儿子朱樉的妻子,朱元璋称帝,朱樉为秦王,赵敏为秦王妃。秦王薨,秦王妃殉葬。值得一提的是,殉葬虽在明初盛行,但正妻王妃殉葬的只此一例。

那么在金庸的倚天世界观中,赵敏和张无忌最后隐居了,和一切童话故事的结局一样,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快乐的日子............

:赵敏自始至终她都在忠实的履行蒙元特工局长的职责。

从绿柳庄到大都小酒馆,再到荒岛,再到大闹婚礼,再到少林大会,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赵敏安排好的,父女反目更是做戏。全过程有几个关键人物都是赵敏的亲信,共同做局达到最终肢解明教的目的。有几个一路配合赵敏的人物是:成昆,陈友谅,范瑶,俞连舟。

倚天屠龙记有很多隐藏的情节,可惜很多读者没有看出来,在三联版后记中金庸说赵敏是政治人物一点都不可爱,读者还是没有看出来。新修版中金庸增加大量素材为赵敏黑化做铺垫,并最终明确赵敏和张无忌不能结合,可惜读者依然一厢情愿的用自己的理解去欣赏赵敏,在这里说下本人的一些读书感悟。

很多人认为赵敏前段是“运筹帷幄的政治人物”,作为蒙古绍敏郡主,统领朝廷武力,差点控制了整个中原武林;后段转为“恋爱中的女人”,舍弃了郡主身份,一心一意为了张无忌。

这个结论本身就有很大问题,赵敏的转变太过突兀,甚至不合情理,事出反常必有妖,事实是赵敏自始至终都在施美人计+苦肉计+反间计。

赵敏年纪轻轻能做蒙元的特工局长,色诱撩汉功夫炉火纯青,这样的人物一定是从小培养的,而女特工的第一课就是要趟过男人河。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忽然爱上一个男人然后背父叛国?

殷素素临死的时候对张无忌说:“不要相信女人,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这句话已经为全书做了注解。倚天屠龙记就是讲的张无忌中了美人计,脱离明教造成明教分崩离析,最后自己也英年早逝客死异乡的故事。全书只写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在金庸后记里面的四个可能进行了阐述。

关于赵敏是间谍的详解另文阐述。

按照殷素素“越美的女人越会骗人”的逻辑,倚天四美,我觉得赵敏当之无愧第一美。她不仅仅把张无忌骗得昏头昏脑的~

赵敏真的是很少见很出色的人物,只是被各版本电视剧都毁了。杨逍的对她的评价才是最中肯的:“这赵姑娘的容貌模样,活脱是个汉人美女,可是只须一瞧她行事,那番邦女子的凶蛮野性,立时便显露了出来。”

周芷若突然变坏了,很多人说不理解。赵敏好好的一个郡主不当非要跟张无忌,她突然变好就理解了吗?貌似很多人不仅理解了,还脑补不少。

事实上结果证明一切。结果是明教反元义军声势浩大,明教众人欲公推张无忌为明王,朱元璋以赵敏之事逼迫张无忌退位。

倚天后续发展

看新修版原文增加的内容,主要在最后一章。

一:增加了增加朱元璋杀害韩林儿,周颠等人欲除掉朱元璋的情节,为张无忌归隐后,明教内乱埋下伏笔。

二:增加明教首脑齐聚应天府,欲公推张无忌为明王,朱元璋也不敢反对,说明张无忌是朱元璋最大的政治对手,取代朱元璋轻而易举。为以后朱元璋专心对付张无忌埋下伏笔。

三:增加波斯总教归还圣火令,及明教教规若干条。其中有一条特别需要关注:与处女寡妇有夫妻之事必须娶其为妻。

此处与张无忌答应不娶赵敏遥相呼应,有人据此推测赵敏非处,否则张无忌不会那么毫不犹豫的答应周芷若。

四:旧版张无忌将教主之位传与杨逍,新版改为张无忌未指定教主,教务由杨逍、范遥、彭莹玉暂行代理,既为明教内乱埋下伏笔,也为后来张无忌重返明教重任教主留下豁口。

五:最后增加一大段:

三联版截止于周芷若出现,张无忌描眉的笔掉落,新修版倚天在最后增加了周芷若的要求,可以做夫妻但不能娶赵敏。

在看倚天后记新增内容: 《倚天屠龙记》一书,因为结构复杂,情节纷繁,漏洞和缺点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动手术。最主要的更动是: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我一直相信,历史并非命定,充满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这样。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所以我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

以上是2003年金庸新增加的特别说明,明确表示对张无忌和赵敏的最终归宿不看好,强调张无忌最后没有选赵敏当老婆,又强调周芷若的话。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有人说这里显得周芷若太过自作多情,后文是会分析其实原因是周芷若掌握了赵敏是间谍的很多证据,她洞悉一切,因此才有把握说那样的话。

作为一个女人在男女关系中最看重的是什么?明媒正娶!

张无忌却说: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赵敏拜堂成亲,但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一个堂堂郡主,跟了你张无忌,结果是无名无份。你张无忌把赵敏当什么?炮友?生育工具?

看官设身处地想想,莫说是古代,莫说是郡主,就是现代的普通女人谁能受得了这个表白?

这些增加的内容为张无忌和赵敏的隐居生活埋了一个又一个大雷。

接下来我们分析金庸后记那四个可能,所谓“可能”既然金庸无中生有补充进来,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为未来事件发展的脉络。

第一个可能: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张无忌

张无忌隐居后,明教群龙无首,教内四分五裂,朱元璋拥兵自重,在击败元军主力后,对明教分离打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明教危在旦夕。

幸存的明教元老找到周芷若,让其前往蒙古劝张无忌回归中土重掌明教,承认其教主夫人地位(毕竟二人有正式婚约还曾举办过婚礼)。周芷若心知此时明教一统天下指日可待,若张无忌出山,必然一呼百应,将来张无忌南面称孤,自己就能母仪天下。欣然应允。

同一时间,朱元璋获悉明教欲请张无忌出山,大惊失色,毕竟张无忌无论武功威望皆天下无双,密派自己二儿子朱樉乔装前往蒙古,探听虚实,见机行事。

这几年赵敏跟着张无忌在塞外牧羊,日子苦寒难熬,曾经从小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郡主如今成了无人认识的村妇,内心煎熬。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张无忌信守对周芷若的承诺,始终不愿意娶自己,无名无份,为此经常与张无忌争吵。张无忌与赵敏终日因琐事争吵,不胜其烦,也越来越想念周芷若。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这句话是金庸后记钦点的,意思是激情过后是平淡,婚后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来人才有体会。

朱樉借机认识赵敏,慷慨解囊,资助赵敏生活成功博得赵敏好感。

这里要结合历史事实解读,历史上此时赵敏的哥哥王保保是唯一能对抗朱元璋的蒙元将领,而朱元璋一心向招降王保保,此时派朱樉接近赵敏是一石二鸟。

周芷若密会张无忌言明请张无忌出山的必要性,张无忌心动应允。

张无忌当年已当众辞职,此时出山师出无名,赵敏嫣然一笑:“张大教主莫非忘了波斯的那位红颜知己?”

第二个可能:张无忌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

赵敏建议张无忌找波斯总教圣女教主小昭讨得一纸任命状,名正言顺重回中原担任教主。

张无忌原本踌躇不行,皆因当年执意辞职天下皆知,如今贸然归去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听闻此计大喜,毅然携赵敏奔赴波斯。

小昭以波斯总教名义传谕中原明教,严厉斥责张无忌违背教义,擅自置教主重担于不顾,造成教内混乱,兄弟相残。责令其立即继任教主之位,重整教务,扬我圣火。

赵敏当年在灵蛇岛勾结波斯总教布局对付明教之事,小昭继任圣女教主后自然已经知悉,张无忌小昭见面,赵敏当年的一些事瞒不住了......小昭反复告诫张无忌去往中土办事千万不要带赵敏同去......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此时张无忌与赵敏虽然生活上因小事有些羁绊,即使没有明媒正娶是赵敏永远的伤痛,即使张无忌知道赵敏当年一些事,但彼时各为其主也能理解,当不会有感情的重大破裂,但接下来的事却将二人的感情推向了无底深渊。

第三个可能: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

为了明教,原因前述。

不得不独自这几个字说明张无忌在回中土的决策上与赵敏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争执!

众所周知,此次张无忌再返中土,开弓没有回头箭,责任极其重大,是身系重整明教,联合武林各大门派,整合一切资源与背叛明教教义,残害明教兄弟的朱元璋做总决战。成则九五至尊,败则不但本人万劫不复,跟着自己的兄弟们也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中原武林人士不管是六大派还是明教都曾受到赵敏迫害,赵敏的蒙古郡主身份也不利于将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内整顿朱元璋,对外抗击蒙元。

再加上张无忌已经知悉赵敏当年并不是如她自述的那么“诚实”,于是以此行风险极大,想要赵敏置身事外为由执意不肯带赵敏一同前往。

张无忌不顾赵敏强烈反对,执意独自前往中原。

赵敏争执无果,伤心难过,独自在塞外苦熬。

在赵敏内心最崩溃的时候,那位风流潇洒,年少多金的少年又出现了。

朱樉(当然此时一定用的化名)告诉赵敏,张无忌执意独自前往中原,匡扶明教是假,重会周芷若是真。

“娘子(古人对已婚妇人的尊称)为了此人,甘愿放弃荣华富贵,背父叛国,换来的是什么?无名无份,受尽艰辛,如今他时来运转,却将娘子抛之脑后,自奔前程,世上怎有此无情无义之人?”

赵敏听他说到伤心处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朱樉继续补刀:“不才也有些朋友在中原,听闻此人此去中原非是重整教务,乃是要与那峨眉掌门周芷若共结连理,洞房花烛啊”

赵敏听闻此言,如晴天霹雳,“此言当真?我那张郎虽是有些犹豫多情,却非反复无信之人,怎会如此负我?”

朱樉冷笑道:“娘子是被爱情蒙蔽了双眼,我且问你,他为了一个对周芷若的承诺,八九年来从未答应娶你为妻,此事是否属实?”“一年前他在此密会周芷若,可有此事?”“如今他亲赴中原执意不肯带你,所为何故?”“我听江湖人言张教主此去中原,由武当和明教长老做媒,亲赴峨眉提亲,如今明教如日中天,那周芷若嫁给此人,母仪天下也是指日可待呀!”

最后一句话如一记重锤击在赵敏心头。“贱人屡次三番害我,如今还痴心妄想当皇后?我赵敏拼却性命不要也绝不让贱人如愿!”

所以任何时候不要低估了一个女人的嫉妒心,普通女人尚且疯狂难测,何况是曾经叱诧风云,心狠手辣的汝阳王郡主?

朱樉见计生效,适时表露身份,言明只破坏张无忌与周芷若的联姻,保证决不伤害张无忌性命,成功策反赵敏。此时蒙元大势已去,赵敏答应合作也有为家族谋取未来出路的综合考虑,诸位不要忘了,金庸反复强调赵敏是政治女子。

第四个可能: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注意这里是省略号)

赵敏重返中原,接近张无忌,趁其不备,下十香软筋散,

张无忌被西域少林高手用大力金刚手折断手脚,武功尽失 生死存亡时刻,一蒙面女子挺身而出,拼死救出张无忌,原来殷离十数年来始终不忘张无忌,暗中追随,此时见张无忌受难,拼死相救。

朱樉信守承诺放张无忌一条生路(也与朱元璋顾忌影响有关)

蒙面女子带张无忌逃亡西域(曾经的殷离拉着曾阿牛的场景重现),张无忌经此大难,抑郁成疾,不久于人世。临死的时候要求看一眼日夜照顾自己的恩人,面纱下一张久违的满是刀疤的脸——殷离。想起母亲的临终遗言:不要相信女人,越美丽的女人越会骗人。

又想起小昭临走的话:“教主哥哥,你以后莫再记着我。殷姑娘随我母亲多年,对你一往情深,是你良配,她决不会骗你。 ”小昭涨红了脸,道:“你和赵姑娘在一起,我更加要跟着你。”说了这两句话,已急得眼中泪水盈盈。张无忌道:“为什么更加要跟着我?”小昭道:“那赵姑娘心地歹毒,谁也料不得她会对你怎样。我跟着你,也好照看着你些儿。”


明教高层被朱元璋各个击破,明教分崩离析。

周芷若落到赵敏手中结局惨不可言。

赵敏背叛明教设计谋害张无忌,为武林所不容,不得已嫁于朱樉,后朱樉封秦王,赵敏为秦王妃。因对张无忌之事愧欠自责,夫妻二人婚后感情淡薄(史有记载),秦王薨,朱元璋勒令王妃殉葬。

最后附上倚天后记最后的一段话: 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意思是有些人并不是好人,有些人也并不可爱) 一声叹息........

这就解释了赵敏的历史结局与倚天末不相符的问题。

这就解释了朱元璋称帝后狡兔死,走狗烹大杀功臣。

这就解释了张无忌武功天下第一,却坐视朱元璋后来大杀明教兄弟,诛灭明教。

这就呼应了金庸新修版反复提及的,张无忌总想着别人的好处,觉得人人都是好人的评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