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罗马没有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和一大批领导群体及心甘情愿为国家为人民献身的英雄们!

最佳贡献者
2

为什么历史上的中国分裂后能重新统一,而罗马帝国却不能?原因很简单,就是文明的力量。


我中华的原生文明诞生于夏商时期,成长于先秦时代,而大成于唐宋时代,再经过多年的继承和发展,一直走到今天。


在先秦(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里,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极大地催生了原生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对社会,经济,法律,教育,科技,军事等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催化作用,从根基上奠定了我巍巍华夏数千年来传承不绝的原生文明。

唐宋时期是我华夏文明发展的巅峰时期,特别是盛唐时代,是我巍巍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盛世,拥有着最灿烂的文化,最绚丽的光彩。随着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实力的提升,文化发展也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文化输出也扩展到西域亚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影响力也达到顶峰。


那么何谓文明,我华夏民族的文明内核是什么?外在来说,就是衣冠,语言,文字,风俗和文化传统,内在来说,就是以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及由此引申和发展出来的道德规范。这是我华夏民族(或者说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并不断发展的文明内核


在后世的悠悠岁月中,我华夏民族经历了多次的文化禁锢和文化封锁 (如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明清”文字狱“)和异族入侵,文明毁灭所带来的文明断层,但是,国家可以被征服,政权可以被颠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文明内核从来没有消亡,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就因为我华夏原生文明拥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承受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我巍巍华夏,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霜雪雨而能屹立不倒,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惟一从未间断一直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就是因为我华夏原生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由此带来的民族认同感及凝聚力,这是我中华民族历经多次战乱分裂最终还能统一的惟一原因。

文明是我中华的根,民族的魂。只要根和魂还在,我中华就不会长久分裂,最终还会凝聚在一起。


我是天涯,欢迎关注,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

3

答:因为那是中国,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古国,2000多年前形成了统一的语言文字的缘故,故此不会,分裂了但总有恢复到统一状态的时候。

罗马帝国,始终都是各个民族互相自治的多元文化,没有形成一主多元的文化。语言文字没有统一,所以渐行渐远。罗马倒台后,就不可能再重建。

在古代从夏商周时代起,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原始的奴隶制国家。虽然在核心区的外围,也是若即若离的一种状态。但是核心区始终有他的先天优势,经济文化,是比周边外围区要先进。吸引着周边的部族。

到了周王朝时代,大肆分封诸侯,最初这些诸侯,恪守周礼,时日久了,就开始不安分,开始了弱肉强食,到了最后,众多诸侯最终形成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为了壮大自身势力,不断开疆扩土。

比如秦穆公向『遂霸西戎』,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向西向北拓地千里。比如秦惠文王『攻占巴蜀』,将这些原本游离在华夏文明的其他文明尽数纳入怀中。这时候的诸侯国都走了自己的野心,但是不成体系。

到了秦孝公时期,开启了『商鞅变法』模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最大限度的提升国家势力。在之后的几百年里,中国上演了『百家争鸣』的文艺思想的大争论,为中国最终的大一统理论奠定了基础。秦国借助商鞅变法强军,不断蚕食东方六国,经过秦国五代100多年的努力,最终消灭了东方六国,建立了秦帝国。在这个过程中楚国是游离于华夏文明之外的另一种文化,最终随着秦国的崛起,这里的人民和文化一同融入华夏文明。秦国统一六国后,加速了中华文化标准化建设,具体措施就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建设四通八达的道路,秦时称为驰道。同时继续向南方和北方开拓,扩大了帝国疆域。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继续了统一国家人民思想的行动。就这样秦国建立了以农耕文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中华文明。

到了秦末,农民起义,贵族后裔作乱,这档口,北方的游牧部落开始崛起,侵蚀了原秦国开拓的好多疆域,汉朝建立之初也没有办法,但此时的矛盾已成为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矛盾,在汉朝统治者的带领下,汉朝以前的各国人和各民族的人空前团结,抵御匈奴,更加加速了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大一统思想更加牢不可破。

在以后,出现大分裂,不是结果,而是分裂的国家都有心想要统一,但是实力不允许,才会出现的状况,一旦时机成熟,必然会有一国暴起迅速统一。像隋朝、宋朝都是这种状况。

文|玉之溪

图|网络

4

中国历史上历次分裂都能走向统一,根本的原因在思想文化。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尊从的是三代集大成者的周文化,包括礼乐文化、宗法文化,民本思想等等。这一文化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了。

西周时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东周时代天下大乱500年,为什么能重新走向统一?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文化。在周文化的基础上,孔子创立了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文化,儒家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本是文化认同的民族,走向统一就成了历史必然。

秦汉以至明清,统治者如走马灯,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没有变。这是中国走向统一的根本原因。当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的文字,独立的地理单元等,也是走向统一的因素。

5

中国分裂后能重新统一,而罗马帝国分裂后却再也不能重新统一,这是由中、罗文化、制度和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

具体而言,中国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统一或短暂分裂后能够重新统一,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是保证中国能够长期统一的思想基础。“大一统”思想,是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家、军事家实现自己抱负的指导思想,而且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心中。所以,在中国统一时期的统治者,他们要竭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在分裂时期割据政权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在追求国家统一,并为此而奋斗不息。而普通老百姓则成为支持和拥护统一的最大最深厚的民意基础。

二,统一的文字是保证国家长期统一的文化纽带。中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实行“书同文”改革,统一了中国文字。尽管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但相同的书写文字,把全体中国人民紧紧地连接凝聚在一起。国家即使暂时分裂,但处于不同分裂政权统治下的人民包括统治阶级内的有识之士的心是相通的,他们都是向往统一的。

三,郡县制是保证国家能够长期统一的行政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各地方政府的主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而且随时可以调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无阻,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坐大,形成尾大不掉、分裂割据的局面。

四,中央集权制度是国家能够长期统一的重要制度。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一些大型工程如长城修建,沟通南北水系一一大运河开挖,水患治理、赈灾、漕运、盐政,抵御侵略,等等,都由中央政府负责,从而使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性加大,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避免了中外文化、文明之间的激烈冲突。比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没有排斥而能够与之和谐相处;一些外族势力侵入中国后,对于外族文化、文明,中国文化、文明不但能够包容之,而且能够融合之,使之成为中国文化、文明的组成部分。

六。中国优越的地理环境,阻遏了外敌对中国的入侵。中国疆域辽阔,在周边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地理屏障,在冷兵器时代有效阻遏了外敌对中国的侵略。让我们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看看中国周边都有些什么障碍物:东有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有南海、喜马拉雅山,西有帕米尔高原,北有辽阔的东、西伯利亚,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的最优越的天然屏障。

△中国周边地形图

反观罗马帝国,就没有这些因素来维护国家的长期统一。

一,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公元395年后分为: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以地中海为中心”,意味着辽阔浩瀚的地中海成为这个大帝国分裂的分化剂。

△罗马帝国极盛时地形图

二,罗马帝国的前身是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一一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初时只是一个城邦国家,随着其中后期的扩张,使其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大国。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古罗马文明由此进入帝国时代。这种“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大国,意味着这样的大国将避免不了民族、宗教和不同语言、文化人群的冲突甚至战争,其中宗教战争持续达数百年,并最终导致分裂。

三,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即分成了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这颇像中国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意味着罗马帝国被分裂成了东、西罗马帝国,从此东、西罗马帝国再未统一。

四,罗马帝国曾实行“多帝共治”,也为帝国分裂埋下了祸根。如,161年,安敦尼·庇护去世,帝位由两个养子维鲁斯和马可·奥勒留继承,这是罗马帝国史上第一次两帝共治。公元211年,皇帝塞维鲁死后,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同时即位,又出现两帝共治。以后还有三帝共治、四帝共治、五帝共治,等等。多帝共治必然导致争权夺利,矛盾激化,斗争不断,最终导致分裂。

五,罗马帝国没有建立起完善、统一、科学的皇位传承制度。罗马帝国皇帝很多都任命自己的养子为继承者,甚至于一次就任命两个及以上的养子进行共治;有时皇帝常常被近卫军杀死,再由近卫军扶植新的皇帝。

六,罗马帝国皇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主教继任权常常发生激烈斗争,这不仅是争夺教会控制权的斗争,也是中央王权同地方封建分离主义势力的斗争。

现在回头再看中国,中国自秦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科学的皇位继承制度(太子继承制度),尽管有时被破坏,但大多数还是能执行的,因此皇位继承比较平稳;中国中央政权对宗教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发生皇帝与教皇的争权斗争。比如,中国藏传佛教的达赖、班禅选拔虽然要经过寻找转世灵童、金瓶掣签的程序,但他们要由清朝政府册封,并受皇帝的直接领导。所以中国中央政府与宗教高层(教会)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夺宗教教主继任权的斗争;中国各种宗教包括后期传来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等,都能和平共处、和谐共存,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发生宗教战争甚至一种宗教内的教派冲突。

总之,上述各项因素决定了中国能够长期维持统一,有时发生短暂分裂也能重新统一;而罗马帝国则从建立起,就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最终导致衰落、分裂、灭亡,以后再也未能恢复统一。

6

谢谢邀请。大家好!分享知识,传播价值,我是史海泛读。(阅读约需6分钟)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牵涉的内容也非常多。但我仅从统治思想角度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罗马帝国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 其实这个问题有读过罗马史的读者会发现,罗马帝国在正式确立基督教为国教之前其实没有一个正式的官方思想。公元四世纪以前,罗马帝国在宗教和思想上一直持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在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各个地区,官方都保留了当地的宗教和文化,比如对当时中东地区的犹太教,帝国官方允许犹太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和信仰生活,只要按时向罗马征税官交税即可。
  • 罗马人本身的本土宗教罗马诸神教,在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中并没有强加给其他民族,对于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来说,只要被征服地区按时交纳相关的税收,接受帝国派遣的总督的管理,信仰何种宗教和思想帝国官方基本不进行干涉。

▲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版图

那么罗马帝国思想上是靠什么来维系帝国的统一的呢?

  • 依靠的是罗马帝国的文化教育和生活习俗所形成的价值观。罗马帝国的城市都有一个特点,城中央是一个大广场,周围分布着公共浴场、角斗场,图书馆等等,罗马人经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种世俗文化特性和生活习惯渗入到了罗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快速扩张,这种罗马文化和生活习惯也被传到了帝国的各个行省,每个新征服的城市都会按照罗马城的模式进行建造或者改造。被征服地区的上层贵族,特别是他们的孩子都会被送到罗马,进行罗马化的教育。这些接受罗马文化教育的被征服地区统治阶层贵族的孩子,在长大后又会回到自己原来的家乡担任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他们早已接受了罗马的文化和习俗,喜欢罗马人的生活方式,对于罗马的认同增加了对帝国的向心力。但是罗马文化和习俗并没有上升为一种统治思想,并不具有排他性,帝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和文化依然存在。罗马帝国其实是一个世俗化的帝国,它建立在海洋文明之上,渴求财富,财富在罗马帝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非常有钱的世家大族才能在罗马元老院担任高级职务。
  • 从公元四世纪末起,罗马帝国开始将基督教确立为帝国的国教。伴随着基督教的崛起,罗马的传统文化开始消亡,一些罗马过去传统的节目和习俗因为与基督教教义相违背而被取缔。比如角斗士节目,就因为过于血腥与基督教教义相抵触而被取缔。从现代人来看,竞技场角斗士这样的血腥节目被取缔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我们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罗马帝国的人民来说,观看角斗士节目,和我们现在去看赛马比赛,足球场看足球没什么区别,帝国的各个行省都有类似的节目。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督教的崛起瓦解了罗马帝国的传统文化。一个世俗化的帝国开始逐渐转变为一个宗教帝国,罗马帝国一直以来维持统一的传统文化习俗没有了。

▲古罗马竞技场的传统角斗士运动,后因违背基督教教义被废止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基督教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帝国有了统一思想,那更应该维护罗马帝国的统一了呀?

  • 其实恰恰相反。基督教是一个非常平权的宗教,在基督教的思想观念里面所有信仰基督教的人都是兄弟姐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财富已经不是决定社会地位的关键因素了。身处底层的平民也有了可以与贵族相比较的资格,基督教各地的主教开始拥有了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罗马帝国的等级体制,底层平民的反抗开始瓦解罗马帝国的统一性。
  • 随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不断发展,其内部也开始不断分化出新的派系。基督教内部最大的论战就是阿里乌斯和基督教正统派之间的论战,这场论战前后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几乎要将基督教撕裂。虽然君士坦丁大帝最后通过行政手段支持了正统派基督教,但是被认为是基督教异端的阿利乌斯派已经传播到了北方的日耳曼蛮族之中。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

  • 在随后的4世纪末起,伴随的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这些信仰基督教异端的蛮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想让他们皈依传统的基督教基本是不可能的。西罗马帝国陷入分裂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每个蛮族民族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国家,因为从基督教的教义上来讲,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应该拥有自己本民族国家,谁都不要想着去统治另一个民族。在这个观念上,阿里乌斯派和传统的基督教没有任何区别。法兰克人虽然在随后战争中消灭了信仰阿利乌斯派基督教的哥特人,使得诸多蛮族开始皈依正统基督教。但基督教的分裂和蛮族入侵导致的罗马帝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使欧洲再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文化,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已是不可能的。
  • 在随后的十一世纪,东西方教会又发生了一次大分裂,欧洲西部地区以罗马为中心形成了天主教,而欧洲东部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形成了东正教。正统基督教的再次分裂,使得欧洲的统一彻底化为了泡影。到了16世纪,西欧地区的天主教又发生了大分裂,新教和天主教大打出手。欧洲的宗教地图更加碎片化,基督教宗教的碎片化使得欧洲想形成一个像罗马帝国一样的统一帝国彻底没有了可能。

▲基督教几次大分裂

中国为何能够分裂后再次获得统一?因为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且思想长期稳定统一

  • 一直以来中国历史就有一种说法,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不管分裂的时间有多长最终都会回归统一。因为中国的统治文化和思想一直都是唯一的,秦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将法家确立为自己的统治思想,秦朝的继任者汉朝则废除了百家,以儒家为主要的统治思想。
  •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不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迁,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的社会得到了传承。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思想大为流行也没有太削弱儒家的地位。儒家的思想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虽然有所变化,但并没有出现像欧洲基督教那样的几次大分裂,没有出现新的儒家派别,历代王朝只要一确立统一就必然会祭奠孔子。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忠君等思想,几千年的时间下来都没有改变。虽然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后期越来越僵化,但儒家统治思想和文化的稳定,使得中国能够在分裂后迅速重新统一。

▲孔圣人像,儒家学派创始人

总结

所以至少从统治思想方面来看,作为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因为它的高度稳定性,对中国在分裂后再次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欧洲基督教的数次大分裂,使得欧洲想再出现一个像罗马帝国这样的统一大帝国,变得非常困难。分裂后的罗马帝国自然也无法再次获得统一。

(尊重原创、谢绝搬运、违者必究)

7

文化的渊源和认同吧,为什么历史上有一支罗马军团走到甘肃境内就走不动也回不去了落叶生根了,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吧





8

地球古往今来只有两类国家,或文明。血统型国家,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以罗马人为主的古罗马,或古希腊城邦等为代表。犹太人,罗马人,或斯巴达人就是各个国家的主体。罗马帝国很多外族,但外族从来只是依附罗马并没有国家或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一到动乱,便万劫不复很难再生。文明型国家,以中美俄为代表。老美和毛子别看天差地别,其实还真的是文明型国家,众多的种族,各种信仰,只要认可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人或美国人。中国,几千年来,只要行周礼,用汉字,尊孔孟,朝天子,就是中国人。无论是归顺的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百越人,东胡人,最后都变成了中国人。这才是真正牛逼的地方,无论你怎么动荡,最终一定会走向大一统。最后再题外一句,咱们东边的棒子和小日本,是典型的血统国家。算是目前为止混的还行的国家,但同文明型国家相比,终究注定是成不了啥大气候的。

9

答:因为外部环境,地理原因,东亚中原地区地理形势四周都会往中间聚集,只要掌握了中原这块区域,可以掌握最好的物质基础,各种四面八方的人在迁徙过程中汇聚,聚集的结果就是这个中心的人会相互学习,融合,形成统一的文明再次输出到四面八方。四面八方的人最方便的交流肯定是和中原之间,而不是自己单个和单个之间交流,即使单个方向和单个方向的交流索获取的各种知识肯定比和中原交流得到的要少。从尧舜禹,大洪水时期,因为天灾的原因,需要治理水患。大禹在掌握了治水的同时也就掌握了国家政权。治水的时候需要上下部落的合作。在这个情况下,炎帝部落和东夷部落从尧帝那时就开始了两个部落的合作,到舜和禹时期合作深度达到了两个部落政权的融合。

在夏商2个王朝的1100年里都是炎帝部落和东夷集团的交织和融合。商是在和东夷人作战中,被西北的羌人集团周得到了机会。夏商周180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东西方向的融合,融合的大原因就是大洪水,需要这个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来调配资源共同治理水患。到了周因为水患治理完成,在陕西甘肃那边率先从游牧业进入到了先进的农业文明,是一次跨时代的农业革命。生产方式进步和改变,形成了新的更先进的政体。按血缘的远近的分封制开始了。周朝立国上下近800年。大家在看《大秦帝国》第一部时,秦孝公变法前,因为公族们的反对。太后拿出来当年秦先祖伯益跟随大禹治水的令牌。当场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尊重和虔诚。也就是说当年的治水就是能表现这个政权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所有中原国家的另类。从这一时期,东西的融合基本完成。接下来就是南北的融合。各国的改革,战乱,最终秦在商鞅变法推动和几代秦王的不懈努力下,到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秦始皇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文字,道路。开垦了各种水利设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在这种巨变的改革后面就是一场很大的危机。

秦灭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汉,其实汉就是楚国。汉取代秦,就是南北融合的加速时期。汉是在秦尸体上建立起来的。继承了秦的体制。只是因为在汉武帝时期加入了儒学。


其实就是表面儒内心还是法家治国。只是因为西汉后面书写历史的是东汉。所以写西汉历史比较好。其实社会也是动荡不安。此起彼伏。而这些改革的余震一直伴随着汉,三国,南北朝。进入了分裂时期。在分裂的南北朝时期我们不得不提到北魏孝文帝,这个鲜卑人。在各种部落和各种人群里他们都是少数人。在他们需要从部落联盟首领升级到皇帝这样的改革中,不得不面临选择。是选择西北过来的佛教文明还是南方的汉人文明时,他选择了汉人文明。因为汉人文明给了他所要的一切财富,那就是我们这个文明的框架搭的太好了,太完美了。从上到下的制度形态,思想体系都是完美的配合一个专制政体。所以孝文帝选择拥抱汉文化,在选择汉文化的前提就是他要把这个政体核心统治变成拓跋家族的。


而和汉文明融合的同时,也给我们汉文明带来活力输入了新鲜血液,奠定了隋唐的基础。北方通过胡汉的融合,得到了很强的实力。最终隋朝建立。到了唐朝。李世民成为汉人的皇帝和胡人的天可汗。
整个政体实现了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协调。注入了更多的北方西北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唐人。唐人是汉人的继承和发展。唐后的1700年里我们又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中华民族。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从四周往中原腹地循环往复。不断的和四面八方的新鲜血液交融。在这种规律中不断的在废墟上重新站立统一。每一次的站立都是一次核聚变都会更强盛。民族变的更大。

回到罗马为什么不能,因为西方的地理环境没有形成的条件。西方的源头希腊城邦,相互之间都是一个个小岛或者城市,靠发展农业养活很多人是不现实的,需要交易。来获得生存的空间。合并土地统治其他地区都是没有出路的。他们需要贸易和殖民地来获得大量的财富。马其顿是希腊城邦中落后的城邦。在雅典城邦和斯巴达城邦两败俱伤后,马其顿迅速崛起。在东进的过程中得到了几百倍倍于自己的土地和财富,是一次爆发。基于这种记忆,西方东进就是去抢财物。根本没有思想去管理这些土地。没有根深蒂固的思想体系,就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大帝国的疆域。

10

主要因为文化和地理两方面因素。

文化的统一要从文字、信仰和民族等多方面说起

  • 书同文

中国自秦始皇帝扫六合天下归一之后,废分封推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统一,这是一个统一民族形成的必要条件。

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秦始皇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后来小篆又逐渐被更方便更简化的隶书所代替。据说隶书最初是由下层低贱的人们使用的,当时“隶”指“徒隶”,本来隶书这种简便的字是写给他们看的。

后来在民间用得多了,盛行起来,连统治阶级也不得不用这种字书写了,到汉朝时就成为全国范围的正式书写体。当代流传下来的汉碑,就是由这种隶书写成的。

汉字是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通过汉字的构建可以指导文字背后所代表的自然现象、事物联系。以象形文字的变化,可以指导社会发展、万事万物交替的演变。认识汉字就相当于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文化认知共通性。



在西方,公元前15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楔形字基础上将原来的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字母化形成文字。现在的字母文字,几乎都可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如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

随着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的商业网络,他们这种便于记忆与理解的简化字母文字逐渐扩散。公元前800年,希腊城邦开始强盛,并在对西亚的战争往来中夺取了腓尼基人的海上殖民和市场,同时也充分吸收了腓尼基人的文化,即他们的字母。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统一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后,将古希腊文化随同古希腊文一并进行了推广,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向着罗马和地中海沿岸传播。

公元前146年,古希腊开始没落。随之而来的是意大利罗马快速发展。罗马人在同希腊的交流中(其实更多的是战争),引进希腊字母,略微改变生成了拉丁字母。

罗马在对外征战,特别是对西欧进行征战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扩散拉丁字母。西欧各国在罗马人到来之前是一片荒蛮之地,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字。被罗马人征服后,便将拉丁字母便于拼读的特点结合本地发音略作改变,形成本地的语言。

而腓尼基文字母为基础的各语系,本身就是在其他文化积累的符号技术上做的简化,并将该种符号以字母形式表示。就会脱离最初字符所代表的自然现象、事务联系等基础,从而失去了共同的文化认识。

在字母的传播中,每一次传播都夹带着本地的语言特性进行了略微变动,而这种变动一方面是拼写上、一方面是发音上。周而复始的扩散,语言更多的是一种发音和拼写的纯粹符号。基于底层的自我文化和引入的文化都无法形成一个融合的过程。

  • 神明的信仰

秦国虽然秦二世而亡,但幸运的是,继承者是强大的汉王朝,王朝的传承继续。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

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而且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罗马的思想基础和中国有极大的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一向要求为统治阶级服务,但是在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后,神权逐渐取得了与君权能够平起平坐的地位。神权政治的色彩愈来愈浓,但在向心的凝聚力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圣王一来的有效。

后在东西罗马帝国分立的时候,罗马主教依仗西罗马帝国的庇护始终与君士坦丁大牧首虚与委蛇。而在蛮族大规模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克人崛起之后,罗马天主教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西欧的文明核心,并且在日后后来者居上,最终笑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 民族的向心力

汉朝至汉武帝时期,攻伐四方,大汉天朝无敌于东方,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到了顶点,汉族的名称也因此而来。

汉朝之后的历代王朝也在漫漫长河中为这种民族认同感,源源不断地作出贡献。辉煌的大唐盛世、繁荣的两宋经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刚明,即使常为人诟病的两晋南北朝,也是在国家大分裂的同时进行民族大融合。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往往游牧民族控制中原政权的时代,更是中华文明同化和吸收能力最强的时候。

历史上诸多彪炳一方的民族文化,都在与中华文明地不断交锋中融合,诸多赫赫威名的强悍民族如犬戎、匈奴、鲜卑、契丹等等,均悄悄地与中华民族融为一体。



而罗马帝国,其广大的疆域融合了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文明系统,在征服的过程中,依靠武力的强悍和对本地文明有所保留的接纳使得帝国能够快速高效地扩张版图。

但是,由于罗马特有的自治体制,各地区既有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等皆得以保留,一旦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强有力的压迫失效,便立刻可以成长为地区分离的基础。

  • 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丰富而有深度的传统文化,历经5000多年的绵延和发展,已经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印记,综合之前所述因素,中华文明的强包容性就自然形成了。

在政权叠替方面,中国古代王朝的覆灭往往是由于内部矛盾激化,导致中央权力和权威的丧失。有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固有的文化传统没有丧失,文明的特征不曾灭绝,已有的历史、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都能够得以传承。

即便是在因强大外敌入侵而导致的王朝更迭时期,由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与不惧牺牲,外来者最终都会选择与本地文明相妥协以求稳固自身统治。

曾经有多次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王朝,拓跋鲜卑的北魏王朝、契丹的辽国、女真的金与后金(清)、蒙古的大元,最终都以华夏正统居之,可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尤其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曾经有两次比较大的文明融合。要是针对别的文明,很有可能就是侵蚀了。

一次是佛教的传入

始于东汉,“中国人虚心接受,抑且发扬光大,使流布中国之佛教哲理继续精深化,而有青出于蓝之誉”,经历600多年,到初唐盛时,印度佛教哲理完全中国化,消融和会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内,体现了“中国人惊人的虚心了解与深细调和之伟大能力”。

还有一次是回教的传入

大唐盛世时,回教文明蓬勃光昌,“中国人以其发皇荣盛之大气度”与阿拉伯波斯回教新文明接触,大量波斯商人来到大唐,“物质食货之相交易,精神学术之相濡染”,前后约600年,中华文化包藏了阿拉伯回教文化,展现“中国人之勇敢宽容与宏深消纳之伟大能力”,至今,回族是56民族的一支。



罗马帝国除了罗马人,还有迦太基人、埃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小亚细亚人、希腊人、高卢人、凯尔特人、日耳曼各分支,相当杂。而罗马人的文明和人数在整个帝国中并不占优势,只是当时的拳头够硬,军事指挥艺术高超。

因此,哪怕是征服了欧洲大陆,但是罗马文化进入不了各个种族。他们的字母文字很容易被剽窃与改用,从而形成当地的强文化。罗马人也不会认同当地的文化,最终各个地方无法建立共同的文化认识,无法形成大一统的思想。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工业革命之前,冷兵器时代,古欧洲的局势往往是野蛮文明打破先进文明。旧文明的破碎比较彻底,新文明的进化也比较迅速。

谈完了文化再看地理

华夏古代最核心的区域是黄河-长江流域,这块区域面积大,土地肥沃,地形连接完整,没有什么很大的山脉或者海湾阻隔,最大的阻隔也就是黄河、长江本身了,但这种影响也是很有限的。

这块地方也是古代东亚地区最宜居的地方,是农耕区,土地肥沃,粮食充足,人口稠密,这意味着什么?古语云:帝王之资!

所以历朝历代,各方势力想要统一天下,核心战略就是控制中原,进而以此为根基,攻伐天下。一旦中原地区统一,对周围势力就会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一统天下就是时间问题,打得起消耗战。

因此,中原王朝强盛稳定时期,都能做到北控蒙古高原,南至琼州,西通西域,东掌辽东朝鲜半岛,这一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统一天下了。


再看古罗马的地理位置,疆域遍布欧亚非三大洲,岛屿、半岛密布,帝国腹地到处都是海洋,地中海、爱琴海、黑海、红海。给人的感觉总是有点零零散散、支离破碎的。

按道理说欧洲大陆是有机会和中国一样完成统一的,但阿尔卑斯山脉横在正中间,将罗马帝国的核心亚平宁半岛孤立出来。大西洋又将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大陆分割开,剩下其他地方被拉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

依据古时代的科技文化水平,这么长的战线对统一是非常不利的,步步为营的成本太高。这种地理环境导致了古罗马地区很容易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稍微有点野心的势力都能裂土封王。

其实古罗马地区也是古代西方世界最宜居地方,也是一块宝地,只不过罗马的宝藏分散在各个地方,小块肥沃的地方很多,大家都有生存的根基,也没有什么区域有很大的压倒性优势,所以很难汇聚到一起。

所以罗马和欧洲的统一是一件低概率事件,难度很大。而华夏大地的宝藏就汇聚在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只要找到传国玉玺就能成为天下共主。相对而言,中国的统一就是一件高概率事情,虽然也有难度,但比古罗马容易很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