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怛罗斯之战,是唐玄宗时期,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和阿拉伯帝国(唐朝叫大食国)为首的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发生的一场遭遇战。

怛罗斯的具体位置,到今天也没有确定。大致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邻边境、塔拉兹地区。

怛罗斯之战发生时间在公元751年7月——8月,此战以大食国军队的惨胜而告终。

关于双方参战的兵力,由于史料记载的混乱,有多种版本:

一、大食国200000人,唐军30000人。

二、大食国70000人,唐军20000人。

三、大食国先200000人,后增兵到300000人。唐朝远征军24000人。

伤亡情况,通常有两种数据:

一、大食国方面伤亡7万,唐军伤亡2万人

二、大食国方面伤亡3万,唐军伤亡1万余人

这是大食国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安西军的战斗。

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场战斗呢?其实说起此战的起因,很让人不以为然。

从公元747年开始,高仙芝带领他的远征军,踏上了西征的征途。他首先用欺诈的手段打开了小勃律国的大门,随后逼迫国王和吐蕃公主投降。

下来紧接着又用同样手段灭了石国,征服了朅师国,并且击溃了吐蕃的援军,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

当他把这些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赞普、石国王、朅师王押往长安后,受到唐玄宗的特别礼遇,除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外,因为功勋卓著,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高仙芝虽然为帝国立下如此大功,但这里头有个问题。他的军功充满了诡诈和血腥,最关键的是出现了战略失误。

这个错误在当时没有表露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错误开始扩大发酵,最后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他的战略失误是什么呢?就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征服了石国。

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所以当唐军到来后,那俱车鼻施同意高仙芝的约和。

高仙芝假意派人先与石国约和,然后趁乘其不备,出兵掩袭,俘虏石国国王及其部众。这时他的贪婪本性暴露无疑,开始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

这次行动,高仙芝共掠夺了碧珠十余斛,黄金五六骆驼,其他的马匹杂货等不计其数,他将这些财物全部拿回家中,据为己有。

灭了石国以后,在回军的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石国与突骑施的被攻打,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抗,唐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被害者除了石国的老弱之外,还有许多在石国进行贸易的昭武九姓的胡商。

石国的王子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逃到胡人部落。然后将高仙芝欺压和贪暴的情况告诉了胡人。诸胡部落听后大怒,暗中联系大食国的军队,要一起联合进攻安西四镇。

高仙芝得到这个情报之后于公元751年四月,从安西出发,准备先发制人。

在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部队在七月份到达了大食国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

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奥李-阿塔(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

在高仙芝的指挥之下,唐朝军队是极其善战的,靠着步兵的强弓硬弩,一开始占有很大的优势;唐朝的骑兵一度完全压制了大食国的骑兵。

但是由于大食国联军的数量极多,唐军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形势突变,唐朝军队战斗到傍晚之后,高仙芝带来的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他们从背后包围了唐朝的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

而大食国的联军乘唐朝军队由于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叛变而暂时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突击唐朝军队的中心,于是高仙芝终于溃败。

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拥塞道路,撤退非常缓慢。

右威卫将军李嗣业急了眼,不管自己人还是敌军,奋起大棒只管一顿猛砸,为他杀开一条血路,主将高仙芝这才得以逃脱。

两万多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只剩下数千人逃生。

在这里要多说一句,关于人员伤亡,国内就好几个版本。而大食国的统计在此忽略。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记载唐军总数3万人、深入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两万多人。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记载唐军总数两万人、深入胡地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一万多人。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记载“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此战唐朝军队至少损失在一万人以上。

怛罗斯中葛逻禄部族是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折点。

关于葛逻禄部反叛的原因,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和大食国交易的结果——葛逻禄人帮助大食国打败唐朝军队,而大食国则默许葛逻禄人在两河流域附近的扩张。

个人认为除了以上原因,葛逻禄这么容易被策反,还有一个对高仙芝的信任危机问题。

此前他对小勃律国和石国就是用欺诈手段取胜的,并且进行了疯狂的抢掠,这种出尔反尔行为必定为他人所不齿。

安西都护府此战精锐损失殆尽,可称是损失惨重。但是盛唐时期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新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公元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

这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唐朝和大食国两者之间还有可能再一较长短。

但是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唐朝已经无力染指西域了,由此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

此战虽然唐军败了,但大食国也只能算是惨胜。

就其军事意义上来说,对两国的整体实力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此战之所以影响深远,因为此战造成了以下的后果:

一、怛罗斯之战过后,唐朝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许多自汉代以来就已载入中国史籍并为中国干涉控制的古国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唐朝的势力范围缩小了百余万平方公里。

二、它是汉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强势扩张时的一次最直接的碰撞,这场战役大致上厘定了两大文化区的地理界限。

此后以葱岭为界,西面为伊斯兰文化控制范围;葱岭以东则是汉文化的控制区域。

东西方的第一次碰撞最终以这种心照不宣的形式结束了。

三、此战却无意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唐朝向西方输出了许多宝贵的技术。

唐帝国此役战败,有近万唐兵成为战俘,这其中有许多的工匠。这些工匠把唐朝的先进文化技术一起带到了中亚欧洲,使自己的科技文化对阿拉伯地区形成了巨大的震慑。

怛罗斯之战促进了中国造纸术的西传。据史料记载,正是怛罗斯中被俘的唐军将士中的一些造纸工匠,将造纸术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

当然,对于这一点,史学界有争议,还有人认为早在怛罗斯战役之前,造纸术就已经通过西域各国传往了阿拉伯地区。

但是我的个人观点,在怛罗斯战役结束后不久,中亚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帝国造纸中心。

很快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与纸张经销商,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

这只能说明是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唐朝士兵,在当地生产纸张,并将手艺传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及中亚人。

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

平滑柔和、适于书写的中国纸张很快取代了此前广泛使用的埃及纸草、羊皮、树皮等书写载体,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这可能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结果吧。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最佳贡献者
2

天宝九载腊月,安西大都护高仙芝以“无番臣礼”为借口,向刚和唐朝缔结和约没多久的石国发动进攻。弱小的石国根本不是唐朝的对手,很快都城陷落,一干贵戚全部成了俘虏。

按理说要收服一个国家,干到这个地步也就适可而止了。但随后高仙芝干了几件令唐人瞠目结舌、石国人肝胆欲裂的事情:杀降、洗劫和屠城。这三件事不仅令唐朝在西域各国心目中的形象一扫而空,还激起了石国流亡朝廷的激烈抵抗,更为西方的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给了染指中亚的机会。

很快,逃往大食的石国王子就联合中亚诸国及大食援军共计不下十万人,准备攻击唐朝的大食军队(中亚诸国的军队战斗力基本不够看,主力仍为大食人)的先头部队先于唐军抢占了怛罗斯城,因此当高仙芝的部队开到怛罗斯时,城头已经插上了黑衣大食的旗帜。

高仙芝随即下令对怛罗斯发动猛攻。但是由于怛罗斯城防坚固,再加上从西方源源不断的援兵抵达,导致一连五天唐军都无法拿下这座城市。而第六天,大食军集结完毕,旋即和唐军在城郊展开决战。这场欧亚大陆两大最强帝国的碰撞就此开始。

战斗一开始,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唐军并没落下风,反倒是凭借其精良的装备和战术体系压制住了大食军队。然而就在大食军疲态尽显、似乎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唐军自己的阵脚却乱了,因为葛逻禄部落的近两万人反水了。

原来大食人料定自己不一定是唐军的对手,便采取了分而划之的策略,与唐军的胡兵早早地作了接触,并予以其丰厚的贿赂,要其在战斗中反水。这些胡人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自然就在战事胶着的时候给了高仙芝背后狠狠一刀。

占唐军三分之一的葛逻禄人一反水,仗就没得打了。唐军一溃千里,根本无法重新构筑起作战阵型。大食军队趁机与葛逻禄人联手对唐军展开绞杀,打得唐军四散奔离,高仙芝等主将连亲兵都顾不上撒了欢的跑才逃出生天。多亏段秀实一路收拢部队,才带回数千残兵撤回安西。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怛罗斯之战,就以唐军惨败落下帷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场仗虽然唐军败得很惨,但是大食同样是惨胜。怛罗斯一战后,大食人也就到此为止,并没有再东进对安西四镇形成骚扰(尽管安西四镇的汉军主力基本已经损失殆尽)。

从结果来看,这一仗对唐朝方面也没多少损失。很快从关内开来的部队就让安西的兵员重新恢复;而仅仅两年后,高仙芝的老部下封常清就一举荡平大勃律国,把唐帝国的边境线推到了最西边。甚至在两唐书的高仙芝传里,有关怛罗斯之战都只是简单带过。那么为什么怛罗斯之战如此之重要,乃至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史学界都在反复研究呢?

因为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是唐军第一次在中亚吃了败仗,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告破。从政治层面来看,西域的人心逐渐向大食倾斜,终于使这里成为了一个彻底伊斯兰化的地域。最重要的是从科技方面来看,唐朝俘虏为阿拉伯人带去了造纸术,这对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所产生的影响之巨大,是不言自明的。

至于唐朝方面,应当反省的是,过分信赖胡人将领及军队是否真的对国家有裨益?如果说葛逻禄人的临阵倒戈及高丽人高仙芝的言而无信,还不足以让唐朝统治者反省的话,那么四年以后的安史之乱,就将彻底让唐人意识到,对胡人无限制的信任对他们到底有没有好处。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3

怛罗斯之战,是8世纪世界东方两大强国——大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唯一的直接正面碰撞。怛罗斯的位置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接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曾称江布尔城)附近地区。

怛罗斯之战发生于唐天宝十年(751年),正是大唐帝国的巅峰极盛时刻。此时,唐安西、北庭都护府不仅控制了几乎整个新疆,更将整个中亚都拉入帝国的羁縻之中。怛罗斯之战就在唐帝国继续扩张VS新兴阿拉伯帝国东进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天宝九年(750年)腊月,唐安西大都护高仙芝以“无番臣礼”为借口,向刚和唐朝缔结和约没多久的石国发动进攻。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先接受投降,又违背承诺,武力开进石国都城,将一干贵戚全部俘虏。

随后高仙芝干了一件恶心的事:杀降、洗劫和屠城。这三件事不仅令大唐在西域诸国心目中形象尽毁。随后侥幸逃脱的石国皇子,找到了西边的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请求协助复仇。

对于阿拔斯王朝而言,这是一个东进的极好理由和借口。于是趁机组织了20余万的军队准备远征唐朝。高仙芝得到消息后,先发制人,751年4月率军从安西出发,深入阿拉伯境内,当年7月到达怛罗斯地区,与阿拉伯军前锋4万人相遇,阿拉伯军后面还有10万援军。而高仙芝率领的3万大唐联军,唐军只有2万,另有1万是西域当地的拔汗那国和葛逻禄族的军队。

虽然唐军强弓硬弩,马步兵混合军队作战力强,但是客境作战,又敌众我寡,双方均伤亡惨重。更糟糕的是,战斗进行到第五天傍晚,葛逻禄族雇佣兵突然叛变,从背后包抄唐军的步兵,切断了唐军骑兵与步兵的联系,阿拉伯军趁机进攻,唐军大败。高仙芝只得收拢残兵东遁,2万唐军精锐只剩下几千人。

怛罗斯之战以唐军惨败而告终。但对阿拉伯人而言,西域也是当时他们所能到达的东方极限,因此所以他们放弃东进,转而巩固他们在西域西部的势力范围。

这时,大唐也已经到了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4年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随即,高仙芝连同驻扎西域的15万精锐唐军奉命撤回国内参加平叛战争,唐军事实上废弃了安西都护府,放弃了对西域的经营。高仙芝不久也被指作战不力而处死。

4

这么说吧之前早就和阿拉伯打过知道对方底细了!碾压对方!结果﹉~*?输了,高仙芝打算绑架整个大唐为他入侵阿拉伯世界做后盾,自己准备成就伟业,结果大唐内乱了!!也就扯淡了!!或者另一个说法,李隆基打算入侵阿拉伯世界,结果安禄山不给力扯后腿,高仙芝白浪费表情了!对当时大唐来说一场战斗的胜败根本不叫事儿!!但这次失败的结尾是大唐正好内乱,成就了大唐势力退出了中亚,搞得这次战斗挺有名气的,对比之前的战斗也就是一次大的冲突!就好像一个小人物碰上了一次大事件,结果出名了!本身小人物就是小人物,有人故意扩大化,没办法!

5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算是输了,但却是虽败犹荣。

在公元七八世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东方的唐帝国和崛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双方都在极力的扩张领土。阿拉伯帝国向西击败了罗马正统拜占庭,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唐帝国则是北伐突厥,东征高丽,将东亚地区的控制权牢牢攥在手中。

两大帝国分别在西亚和东亚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原本东亚和西亚相距甚远,两大帝国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但随着各自的势力扩张,东西方的两大文明免不了形成激烈的碰撞。

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开始向东方扩张,阿拉伯的骑兵在中亚的草原上驰骋,所向披靡,剑指帕米尔高原。而在阿拔斯王朝上位之后,阿拉伯帝国更加注重中亚商路的控制,大军继续向东挺近,意图重现亚历山大的伟业。

与此同时,唐朝也在灭掉突厥和薛延陀之后,横扫西域诸国,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已经基本掌控了西域。很显然,唐朝的势力也已经伸到了中亚,自然免不了和阿拉伯帝国遭遇。怛罗斯之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发生的。

公元750年,唐朝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以“无藩臣礼”为由,出兵攻打西域诸国中的石国,俘虏其国王,夺取牲畜人口。而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便找到阿拔斯王朝求援。阿拔斯王朝本就对安西四镇控制下的西域有想法,此次石国来投,无疑是他们进攻安西的大好机会。

因为阿拉伯人想要进军西域,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唐朝,而是以唐朝统治为核心的中亚文明圈子。当时唐朝在西域的统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伊、西、庭三州为核心的州县统治区,这里是属于唐朝直接管理的统治区,行的是大唐律法。第二类则是安西四镇为核心所建立的羁縻府州体系,州府官员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军事首领则是唐朝的武将,其讲究的是一个控制权。第三类则是臣服于大唐的西域诸国,他们行政和军事都是自领,只需要承认自己的藩属地位,按期朝贡即可。

此前阿拉伯人进入西域,首先便会遭到西域诸国的抵抗,他们在唐朝大军的支持下,给阿拉伯人带来了很大阻力。阿拉伯人连西域诸国都破不了,更不要说去动安西四镇了。而此次的石国事件,给了阿拉伯人分化唐朝在西域各属国影响力的机会。

石国一役,使得高仙芝在西域的信誉大打折扣,唐军的名声也一度降至谷底。当时高仙芝假意与石国讲和,让石国放松警惕,随后率军偷袭,胜之不武。此外,高仙芝在石国屠杀老弱,抢掠财物。

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仙芝性贪,掠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所以,阿拉伯人此时进攻安西四镇,不仅不会有西域诸国的阻挡,甚至还会得到西域诸国的帮助。尤其是此时阿拔斯王朝初建,希望通过对唐朝的胜利,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讲,其实并没有太当回事儿。西域诸国无藩臣礼是必须要讨伐的,而阿拉伯人在中亚的扩张,早就影响到了唐朝的利益,双方本就是水火不容。甚至于史学界怀疑当时高仙芝就是想要进攻阿拉伯人,为唐朝解决掉这个在中亚的劲敌,从而也把自己推上巅峰。毕竟当时高仙芝已经打遍中亚无敌手,想要再建功,那就只有拿阿拉伯人练手。

所以高仙芝在征讨石国之后,也做好了应对阿拉伯人的准备。

公元751年,高仙芝率领安西四镇的唐军以及葛逻禄等藩属军队,主动出击,来到葱岭以西、锡尔河中游,与阿拉伯人战于石国重城怛罗斯,史称怛罗斯之战。

此战高仙芝共出兵三万,其中安西军唐兵两万,藩属葛逻禄兵一万;而阿拉伯人与其藩属国军队共有15万人。当然,这里的兵力数量在历史上有一定争议,有说法称唐军是七万,阿拉伯人则是二十万。

但无论哪种说法,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高仙芝在兵力上都处在一个绝对的劣势。但凭借良好的装备与强大的战斗力,处于兵力劣势的唐军,在战场上却丝毫不落下风。双方相持五日,不分胜败。然而就在这种时候,本属于唐军阵营的葛逻禄兵突然倒戈,唐军腹背受敌,最终只能失败撤退。两万大军损失殆尽,仅余数千残兵退回。

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余里,至怛逻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

所以,真正让唐军走向失败的,其实不是阿拉伯人,而是自己人的背叛。更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人虽然赢了,但是损失却很惨重,十五万大军,伤亡高达七万,近半的军队折在了唐军手中。

正是因为唐军的顽强,使得阿拉伯人虽然取得了怛罗斯之战的胜利,但却无力乘胜追击,进攻四镇。而反观唐军,虽然战败,但底子还在,安西四镇为核心的军事体系并没有瓦解。在怛罗斯之战之后两年,封常清就率领安西军继续西征,灭掉了大勃律。

所以,总的说来,怛罗斯之战虽然惨烈,但对于两大帝国的实际影响并不大,更没有改变中亚地区的一个政治格局,中亚诸国依旧处在两大帝国势力之间,或是左右逢源,或是间于齐楚。

从军事角度而言,怛罗斯之战更多的意义,其实就是表现了高仙芝以及唐朝安西边军的强悍实力。明明兵力劣势,腹背受敌,却能数倍杀伤与敌。明明输掉了战争,却能让敌人不敢再战,这就是中国历史最巅峰帝国的实力。

6

怛(音,da)罗斯之战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一次国际战争,此战以高仙芝为首的唐朝军队战败但是却让世界见识到了大唐王朝的军事实力和先进科技,可以说虽败犹荣。

公元751年怛罗斯战役爆发,具体地点大约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我们先对比一下双方战力情况:

阿拉伯帝国

人员方面

阿拉伯帝国以阿布·穆斯林为首,率领呼罗珊本部军队四万余人,外加阿拉伯帝国控制区的十万人马合计兵力十五万人左右。呼罗珊本部的四万军队在当时属于阿拉伯帝国的最精锐部队。

装备方面

阿拉伯帝国的步兵采用的是长矛加盾牌,骑兵配备长矛和军刀,当时的阿拉伯弯刀就已经享誉世界。至于铠甲方面当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或许认为光膀子打仗更爷们儿。坐骑阿拉伯帝国更是占据绝对优势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大唐王朝

人员方面

高仙芝率领安西都护府两万精锐唐军,外加盟友拔汗那和葛逻禄部一万军队。

装备方面

唐军也是步骑混合军队,但步兵也有代步马匹,作战时步兵才下马列阵。武器方面唐军步兵用的是陌刀,大家应该都知道陌刀的威力什么“如墙而进,人马具碎”等。而骑兵用的是唐横刀,当时唐朝的锻造技术世界一流,而唐横刀也锋利无比,日本刀就是横刀的模仿者。铠甲方面唐军穿戴的是唐十三铠,相比前朝的具装铠重量更轻防御力更强。

双方准备好了那就开打吧,就这样高仙芝领着军队“跨雪山、过草地”历时三个月时间来到了战场。双方虽然兵力相差悬殊唐军还是孤军深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唐军还能占据上风,战斗僵持到第五天时葛逻禄部突然反水从唐军内部发起暴动配合外围阿拉伯军队将唐军击溃。

此战唐军损失兵力一万多人,而阿拉伯损失超过三万,由此可以看出唐军的战斗力是有多可怕,数学好的小伙伴可以算一下这是几比几啊?正如我开头说的唐军虽败犹荣正是如此。

7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怛(da)罗斯之战中是高仙芝输了,而阿拉伯帝国也是惨胜!

“怛罗斯之战”的爆发”,“怛罗斯之战”爆发于公元751年7月至8月之间,是阿拉伯帝国与唐帝国两个东西方军事强国之间的一次巅峰对决,唐军的主帅是高仙芝,阿拉伯帝国的主帅艾布·穆斯林,“怛罗斯之战”爆发的原因是公元750年,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国王兵败被俘,并坑杀了石国大量的老人与小孩,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向阿拉伯帝国求救,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亲率联军长途远征,主动攻击阿拉伯帝国,两国在怛罗斯与阿拉伯军队相遇。

高仙芝在怛罗斯惜败,阿拉伯军队惨胜!唐军率领3万于人,长途跋涉七百余里,历时三个多月,与阿拉伯军队相遇于怛罗斯城,而阿拉伯帝国早已对富庶的唐帝国垂涎三尺,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集结了十多万军队,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唐军则是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困难,而阿拉伯军队则是以逸待劳,与唐军相比有很大的优势。虽然唐军占有很大的劣势,但是唐军仍然英勇作战,在与阿拉伯军队刚开始接触的5天之内,丝毫不落下风,无奈双方兵力悬殊,大有演变成持久战的架势,后来唐军的盟军葛逻禄人突然发动叛乱,导致唐军腹背受敌,经此一战,唐军基本全军覆灭覆没,只有高仙芝率领少量唐军突出重围。

大唐军队英勇作战,阿拉伯帝国取得惨胜,再无力东进。阿拉伯帝国帝国虽然取得了“怛罗斯之战”的胜利,但是在此次战役中,被大唐王朝所展现的战斗力所震撼,打消继续向东扩张的步伐。“怛罗斯之战”后,由于大量的唐朝工匠被被阿拉伯帝国所俘,他们对阿拉伯帝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唐王朝大量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涌入阿拉伯帝国,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繁荣与发展。就“怛罗斯之战”而言,对唐王朝并未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只是中国的文化并未辐射到中亚地区,但是唐王朝随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和蕃镇割据,使得大唐王朝再也无力经营西域地区。

8

输了啊!倾大唐之力仅能供给3万大军出战西域,而由于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和政策,大唐从西域地方汲取的财富却并不太多,无法供给大量军队和长期征战!

而大食人因为地理原因更加适应大军团骑兵的战斗方式,并且生活习惯也使得补给更加便利!

虽然最终的战斗结果大唐说不上战败,但是随着后期大唐内部的动荡,使得大唐无法再继续支持西域的战事,最终造成西域战事彻底失败!虽然滞留于此的唐军依然善战勇敢,但唐军的战术使得其对补给及其依赖,最终不得不坐困愁城!

虽然在野史中,直到宋朝时候依然有记载在西域中有号称大唐西域都护府的大军后裔依旧在坚持守住某个小城,但最终不得不慢慢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这个野史中的传闻虽然无法确认真伪,但藏在字里行间的忠烈之气却直冲霄汉,我汉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每次艰难开拓都是先辈用血火换来,一段小小的野史,其背后却不知隐藏着多少大唐安西都护府军的血泪!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